《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獲國家標準立項

2020-12-11 中國江蘇網

近日,由市市場監管局主導起草的《新型城鎮化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獲得國家標準立項。

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了打造「品質泰州」的目標要求,並將品質泰州建設列為全市「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市市場監管局聯合相關部門組成課題組,結合泰州及周邊城市實際,制定了《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江蘇省地方標準。

該標準充分借鑑吸收《城市服務和生活品質指標》(ISO37120)《中國城市質量獎重要指標》《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等體系的精神內涵,確立經濟發展品質、社會文化品質、生態環境品質、公共服務品質、居民生活品質等「五大品質」為一級指標,下設二級指標13個,三級指標71個,加分項5個,並在實踐中結合國家政策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最新研究成果等作動態調整完善,涵蓋現代城市高質量發展應著力關注的主要領域和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相對比較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2018年1月,市委、市政府以指標體系為內核,下發市委1號文件《關於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品質泰州的意見》,加速推進「品質泰州」建設落地生根。

2018年5月,《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列入國家標準委城鄉統籌國家標準前期研究項目;2018年12月,形成國家標準草案;2019年10月獲得國家標準立項。這意味著「品質泰州」的建設方向更加明確,路徑更加清晰,品質城市建設的指標可量化,成果可評估,做法可複製,對全國其他地區品質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

相關焦點

  • 《新型城鎮化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正式發布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2020年第26號國家標準公告,推薦性國家標準《新型城鎮化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正式發布。該國家標準由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市報》社等單位聯合研製。
  • 品質城市評價有了國家標準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 (常亮)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2020年第26號國家標準公告,推薦性國家標準《新型城鎮化 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正式發布。據了解,該標準由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市報》社等聯合研製,是我國首個品質城市領域國家標準。
  • 首部城市家具國家標準獲批立項
    從11月2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2020首屆上海國際城市家具高峰論壇傳出消息:我國首部城市家具國家標準已被批准立項,未來,國內城市街區公共空間內的路燈、座椅、果皮箱、候車廳等將有章可循,更好做到以人為本、與環境相統一。
  • 聚焦城市「繡花」功夫 首部城市家具國家標準正式批准立項
    ,街道就是城市的客廳,城市家具就是放在城市客廳裡的家具,路燈、座椅、果皮箱、候車廳等就構成了一個以人為本、與環境相統一的城市家具系統,讓城市這個大家庭更有溫度。  記者27日從東華大學獲悉,在近日由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城市家具分會主辦,東華大學和中建八局科技建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首屆上海國際城市家具高峰論壇」上,東華大學鮑詩度教授團隊主持編制的中國首部城市家具國家標準《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家具術語》(GB20203918-T-469)、《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家具分類》(GB20203922-T-469)正式批准立項。
  • 國際商圈評價指標體系 未來商圈發展的有力抓手
    基於這些,我們把國際商圈的評價指標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相對宏觀的,也就是從超越區域規劃的角度來進行表述。對於城市的更新迭代,很多城市管理者往往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從城市經濟發展總量、消費、稅收以及歷史文化保護的角度去考慮,二是從建築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更多的是從商業角度去考慮,比如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的歷史、經濟發展現狀、人口存量與人口遷移等等。
  • M100車用甲醇燃料國標立項
    > 作者:李軍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9月10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中國化工報記者從9月5~6日在西安召開的2019年中國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車應用體系建設論壇上獲悉
  •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採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並明確評價指標具體績效分值公式,賦予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意義。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利於對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直接評價,從而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目標,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
  •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體系概述
    1、分區評價率先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兩岸四地大學進行星級評價,2010年,發布首個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星級排名)。由於歷史原因,兩岸四地高校存在諸多差異,因此,為了給兩岸四地考生、家長、政府和企業各界提供客觀可比較的參照系,我們對不同地區高校採用不同的星級評價指標體系,而對港澳臺地區高校採用單獨的星級評價指標體系。
  • 「基於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高考英語測試研究」課題立項
    「基於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高考英語測試研究」課題立項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全基中心)2020年重點課題「基於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高考英語測試研究」(以下簡稱課題)自2020年10月立項以來,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英文版由國際水協出版
    ,北京建築大學作為主編單位之一,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海綿城市研究團隊成員作為核心主筆人編寫的我國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第一本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 51345)於2019年8月1日實施。
  • 兩套體系 八項指標 保險服務評價擬建「十級分類」
    中國保監會消保局局長呂宙表示,「保險監管部門負責評價制度的總體設計,具體評價工作由保險服務評價委員會承擔。」    據了解,評價委員會由保監會分管會領導任主任,成員包括:保監會機關有關部門及部分保監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及保險消費者代表等。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
    由於建成小康社會既有宏觀內涵也有微觀內涵,因而,評價小康社會的方法及指標體系需要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評價指標體系,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和全體人民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嚮往,全面體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及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
  • 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專業建設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摘 要:地方應用型高校內部專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完善專業教學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要舉措。表現在指標體系制定上,雖然大部分高校設置有「『雙師雙能型教師』比例」這一關鍵指標,但對體現隊伍建設的「行業企業教師引進數量」「本校教師行業實踐情況」等指標鮮有涉及。專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1.指標體系模型選擇。對於專業建設評價,目前學界主要從定性及定量分析、過程與結果分析兩個維度入手。
  • 「資訊」蒙牛牛奶全程可追溯 各項指標遠超國家標準
    為此,蒙牛構建全過程可追溯體系、引入國際管理體系等,對產品進行管控。截止2020年上半年,蒙牛生乳、乳製品連續14個季度抽查合格率100%。不僅如此,目前蒙牛產品蛋白質含量等各項指標也遠高於國家標準水平。
  • 如何建設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
    從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的充分性來說,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將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舉措和必然趨勢。關於如何運用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並促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本文提出「以評價指標為指導,建設教育信息化生態」的解決思路,即:以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為推動手段,實現教育信息化生態建設的目標。
  • 兩套體系、八項指標 保險服務評價擬建「十級分類」
    中國保監會消保局局長呂宙表示,「保險監管部門負責評價制度的總體設計,具體評價工作由保險服務評價委員會承擔。」  據了解,評價委員會由保監會分管會領導任主任,成員包括:保監會機關有關部門及部分保監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及保險消費者代表等。
  •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
    3年磨一劍 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獲得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 2020-12-02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華大學主編我國首部城市家具國家標準發布—新聞—科學網
    11月25日,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城市家具分會主辦,東華大學和中建八局科技建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首屆上海國際城市家具高峰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 體育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分析
    3.體育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3.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理念體育產業結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從體育產業結構研究的目的出發,用系統的觀點來來設計,必須能夠切實、全面、靈敏地反映體育產業結構的現狀和變化過程,能夠反映體育產業結構調整的合理化程度,體現出體育產業結構研究的目的。
  • MOOC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本文界定的MOOC是通過網際網路支持大規模學習資源、大規模人群參與、有主講教師團隊負責的,具有開放性、自組織和社會性等特點的,授課視頻、即時練習、互動論壇活動和考試測驗等要素相互交織融合的教學過程[2]。研究著眼於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MOOC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總結其傳播特性,分析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MOOC傳播提供一個框架,有助於研究者深刻理解並推廣運用於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