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馬雲說,想要全面發展各國必須改變教育制度

2020-12-27 科技正在飛速發展

導語: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馬雲告訴南非人,要想全面發展,一個國家必須關注教育,創業和高效透明的治理。

馬雲說,任何國家的最佳投資都是教育和人民。他說第二件事是信任,建立和支持企業家並使他們成為英雄,而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透明和有效的政府。

10月26日,馬雲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桑頓會議中心舉行的南非投資大會晚宴上發表了他的評論。在談到當前的數字時代,馬雲說一個國家改變其教育體系以從人工智慧機會中獲益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在過去的200年裡,教育系統一直面向工業革命,他們提出了挑戰,因為兒童目前正在學習,將被機器所取代。因此,有必要改變目前的教育制度,馬說。他說應該教育兒童他們可以做得比機器更好,他們可以更有創造力,更具創造性和更具建設性,而機器永遠不會取代人類。

「目前,有很多關於人工智慧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討論,人們開始擔心。許多人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相信我,人類總是比機器更聰明,更聰明,他們永遠不會被替換。「馬說。

「機器永遠比人類強大,這就是我們設計它們的原因。計算機永遠不會忘記,它們計算得更快,它們永遠不會變得飢餓和不安,它們不會睡覺。但是,機器很聰明,人類更聰明;只有機器他說,擁有籌碼,人類有心;因此,我們應該有信心而不是恐懼。

馬雲指出,政府數位化對於更好,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地為人們服務至關重要。「南非總統非常熱衷於接受這場技術革命。我將非常樂意與他聯手確保你擁有一個聰明的政府。」他說。

馬雲說,每個國家都應該關注30歲以下的人,因為他們是網際網路一代。他們還應該關注員工少於30人的公司,因為下一次技術革命對大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這對小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接下來的30年將是一個最大挑戰和最大機遇的時期。大多數人會抱怨,但那些將解決抱怨問題的人將會成功,」馬雲指出。他對企業家的建議:「不要放棄,保持樂觀,有夢想,相信未來,與團隊合作,並在今天完成工作。」

南非總統西裡爾·拉馬弗薩感謝馬雲的見解。「我已經了解了三個Es - 教育,創業和高效政府的重要性。」他說。總統說他特別喜歡企業家應該被視為英雄的建議。

「我們應該擺脫我們所吃的東西,習慣於我們對待我們的企業家,並稱他們為各種名字並將其視為敵人和白色壟斷資本,這必須在今天結束。讓我們把他們視為英雄,因為他們在這裡發展和發展我們的經濟。「他說。

Ramaphosa表示,他期待南非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擴大南非青年對企業家精神的培訓,並在該國建立培訓中心。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必須教育出優秀的人才,關注人才培養才是國家的首要任務。不得不說馬雲的見解很深刻,從長遠發展考慮,難怪他能夠成功。

相關焦點

  • 馬雲第二帝國來襲!中國教育不改變我們就來改變教育
    已經退休後的馬雲,依舊沒有放鬆下來徹底的去過上「首富」的生活,而是緊鑼密鼓地開展著自己的第二事業--教育事業。馬雲已經很多次表示過對中國教育的擔憂和對改變教育的決心了。他甚至還說,會玩的孩子才有未來。當然,其實,他所要表示的就是現在的孩子不能只注重於智商的提高,還應是智慧的提升,是道德的修養,興趣的培養,是個性的開發。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全面的發展。智商決定是孩子走得有多快,性格卻是決定將來孩子走多遠。
  • 2020全國兩會再談教育公平性,誰會是改變教育公平的「馬雲」
    2020年全國兩會再談教育公平性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為教育劃了重點,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在這裡就不再次解說了。今天說一些「尖銳」的也是眾多家長關心的教育公平問題,一直在說中國的教育不公平,不公平在哪些地方?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著手解決還是未解決?中國的教育公平底線在何處?
  • 為了不在科技競爭處於劣勢,馬雲終於出手,阿里達摩院整裝待發
    現在,美國政府終於服軟,華為上取得了勝利,但這一事件在國內必須得到認真對待。事實上,早在2018年,中興就因其核心技術受到美國的限制,最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它幾乎破產。一年後,華為成為美國的目標,這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過去的失敗就是將來的教訓。這兩大科技巨頭的悲劇提醒我們,如果我們想要自力更生,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研究和發展。
  • 王晨:科技進步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王晨:科技進步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2013-09-09 •  出席今天舉行的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開幕式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談到本屆論壇的主題「科技、環境與人權」三者之間的關係時作如上表示。北京人權論壇創辦於2008年。5年來,該論壇對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了解與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人權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馬雲的教育情結:想改變教育,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9年9月10日是教師節,也是馬雲的55歲生日。在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際,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回歸他最看重的身份——馬老師。馬雲曾在各種場合分享他對中國教育的看法。近日,馬雲在巴黎參加世界教育論壇再次提到了老師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就是未來,我們應該給老師最高的認可、最好的待遇,這樣他們就會尊重工作、尊重孩子。
  • 教育強則國強,馬雲說「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任正非:我贊同
    馬雲、任正非兩位大佬作為中國企業家中的泰山北鬥,他們對於中國的未來也是多有思考,而這兩個人都曾對有一件事表示擔憂,那就是教育。尤其是在基層教育方面,他們都十分關注。馬雲說:「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
  • 科技改變教育,比較三種教學結構形式,闡述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影響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科技發展對教育帶來的影響呢?也就是說:科技改變教育。就此,通過比較三種主要教學結構形式,闡述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影響。我們知道:現代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教學內容)、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組成的。
  • 馬雲談創業:每天看馬雲語錄,你不會有機會
    「我們必須去改變,去創造一個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不應該再互相爭論,而應該分享貿易內容、分享文化;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讓各國之間增加了解和理解,讓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找到自己的機會。」馬雲說。 「十年後需要什麼,我們今天就開始做!」 「十年後需要什麼,我們今天就開始做!」這是馬雲能夠走向巔峰的秘訣。
  • 馬雲重回課堂:中國教育已經糟糕透頂,不改不行!
    對於他的教育情懷,其實很多人表示一點也不驚訝,畢竟,他熱愛教育這件事兒,就連阿里的保安都熟得很。回看馬雲教師夢的全紀錄,你會發現:這些年,馬雲改變了很多,唯一不曾改變的是那份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那份激情,那份澎湃,縱使歲月無情,馬雲的內心從未老去。
  • 勞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通過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在勞動中塑造自己,在勞動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給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勞動教育有利於培育民族地區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原創)中國教育,全面扼殺還是全面發展
    許多父母、許多老師口口聲聲說他們愛孩子,他們是為孩子好,但是愛孩子的結果卻是孩子與父母、老師產生無數的矛盾,甚至反目成仇。我們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在害孩子?正確的愛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答案很簡單,他們不懂得教育的規律,不懂得人的成長規律。他們固步自封,不讀書,不學習。他們想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但是自己卻不思進取,想不勞而獲得到一個優秀的孩子。
  • 這裡有各國、各領域最全面的金融科技監管政策解讀!
    日前,京東金融研究院發布了《2017金融科技報告——行業發展與法律前沿》(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監管政策是造成金融科技行業和地區之間發展程度差別的關鍵因素,並從各國、fintech細分領域兩方面解讀監管政策。接下來,就和雷鋒網AI金融評論一起分享報告的精華內容吧!
  • 清涼室:不是科技改變教育,能改變教育的只有教育專業化本身
    不是科技改變教育,能改變教育的只有教育專業化本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教師以及關心教育的人士都在紛紛猜測預言,教育要改變了,教育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教育要實現智能化了,教育要離不開科技了……等等,等等,眾說紛紜,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近段時間信息技術平臺助力線上教學順利開展。
  • 一夫多妻制度:全球各國的婚姻發展制度,有著巨大的鴻溝
    而中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始於黃帝堯舜時期,為父權制婚姻形式的特點,最初擇妻範圍多限於姊妹,進入階級社會後,性質改變了,擇妻範圍更廣。這種畸形的婚姻現象,持續了幾千年之後,一直到了公元1912年,即中華民國的元年,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才正式明文規定了實行一夫一妻制。可是,在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國中仍然有不少國家存在著一夫多妻制度,且還是廣泛存在著。
  • 馬雲開辦15年制度私立學校「雲谷」,大公司如何改造教育資源?
    雲谷學校的官網上顯赫位置掛著馬雲《谷主寄語》,他表示,希望雲谷學校成為中國的教育發展和改革做一點努力和嘗試。「我們立足中國、著眼全球,探索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關於教學理念,馬雲認為,「教」和「育」是兩個概念。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 「學」和「習」也是兩個概念,學是學知識,習是犯錯誤,是想像力。對於中國的教育,要一分為二:「教」非常好,「育」一般,「教」大於「育」。他還曾說:「決定國家教育水平好壞的不是大學,而是小學。」
  • 馬雲重回講臺,英語和教育也許一直是他的初心
    從教育走入社會,到因為教育而選擇退休,從創辦翻譯社到在世界舞臺上進行英文演講,英語和教育似乎一直都是馬雲的初心。1980年的西子湖畔,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騎著自行車,到處跟外國人打招呼。「你好,我想鍛鍊一下自己的口語。」在這裡,他遇到了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David,從此開始,他們成為摯友。
  •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和馬雲都說了啥
    科技在未來仍然會有非常巨大的發展。人類文明有 7000 年歷史,這個人類文明史從文明角度來看高低起伏非常厲害。我不是個天然的樂觀或者悲觀的人,但未來科技發展將會超越我們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話題二:火星馬雲:聽說你要去火星?我對火星沒有興趣,我剛從火星回來。
  • 從馬雲說要「回歸教育」想到的
    教育,在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教育的根本所在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 這一類的教育問題,連馬雲都這麼說,家長你可「長點心吧」
    的「開學第一課」後,或許你會改變目前的想法!,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如果想讓孩子們好好學習,首先必須提升自己」就像是雲谷學校裡的一句話,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那時候要用功,起的比我們早,時間比我們緊張,自然,壓力也比那時候的我們要大,所以在我們看來,以前是「知識改變命運」為主導,現在是「知識成就未來」為核心競爭力了,不僅僅是時代變了,教育體系的改革也會逐漸往更加公平的方向去引導發展。
  • 從國外科技成果轉化產權制度看我國現行制度改革
    本文以國家財政資金資助形成的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為研究重點,通過分析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科技成果權屬問題的制度設計,歸納提煉出各國制度設計考察的重點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