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墓最逆天的文物,出土便轟動考古界,3D列印技術都望塵莫及

2020-12-12 騰訊網

這年頭古文物的價值的確是越來越驚人了,當然了文物是不允許被拍賣的,除非是祖傳下來的東西,否則的話這就是違法行為哦!

很多網友會問如今出土的這麼多國寶級文物當中,哪件文物堪稱是最為難以複製的,其實這個真的是沒有絕對,難以複製的文物太多了,比如杭州半山出土的戰國水晶杯、淅川楚墓的雲紋銅禁、曾侯乙尊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盤、北宋七寶阿育王塔等等。

我們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件極其逆天的神物,它被我們的專家直言是連3D列印技術都望塵莫及,有些人感覺到不可思議了,懷疑我在誇大其詞,畢竟3D列印技術可是號稱能複製世界任何的東西。

首先必須的說3D列印技術確實是很牛,很先進,但是要知道的3D列印技術也是必須一件件的去掃描,可是這件文物卻無法讓你一件一件去掃描,因為你只要拆卸了,基本上想再完整無損的裝回去,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今天的文物就是「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一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很複雜很拗口了,為此難以複製似乎也有點正常吧,它的出土地點就在大名鼎鼎的河北中山王墓。

相信不少人對中山王墓還是有點了解的吧,那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古墓,在中山王墓中,我們河北考古隊發現了大量的墓葬和古文物,據統計文物數量不下於1900件,包含了什麼青銅器、雕塑、樂器、陶器、玉器等等。

而其中算得上是逆天國寶的也有許多件,比如銅錯金銀龍鳳方案、十五連盞燈、銀首人俑燈、虎噬鹿器座等等,而其中「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的發現無疑是震撼無比的。

當時考古隊在發現這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的時候,已經是破損的不行了,許多零件都掉了下來,為此考古專家立馬派人送到河北省文物局,找頂尖文物修復專家進行修繕。

沒想到的是這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真的是難倒了文物修復專家,據悉當時單單研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的構造就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最後下決心修復它也算是豁出去了,就這樣半年之後,這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被成功的修復了。

當時「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被拿出來展覽的時候,可以說是轟動了整個考古界,因為如此精美複雜的逆天文物,實在是罕見!

為了對「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進行很好的保護,文物局希望可以對其複製,但是結果卻很打臉,因為連3D列印技術都沒有辦法,怪只能怪「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的零件太多且太過複雜,如果輕易拆卸一個零件拿去掃描,都不敢保證還能不能重新復原。

為此這件「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的價值是毋庸置疑,如今是河北省博物館的珍寶之一。

相關焦點

  • 深入解讀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第二站:中山王厝墓
    中山國王厝墓中山國王厝,是目前已知的中山國七代國君中的第五位,也是中山國最鼎盛時期的君王。他在位期間,中山國參與了「五國相王」,並取得了伐燕的勝利,佔領了燕國十餘座城池,繳獲了大量的青銅禮器,中山國一時達到極盛。
  • 中山王厝墓,石家莊最神秘的墓,你不可不看
    接下來我們就先了解一下王厝墓的神秘所在。兆域圖的規劃中只有這兩座是完成的。原本的規劃在王厝墓的左側還有一個王后墓,東西各有一個夫人墓,但這些規劃都沒能夠完成,也算是中山王一個未完成夢想吧。王厝墓是已發掘的中山國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上有高大的封土,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仍有15米高。
  • 江西出土明朝益莊王墓,一套金簪驚豔考古界,專家:美的不太真實
    但曾經的痕跡永遠不會磨滅,有的會成為遺蹟,有的會長眠於地下,它們最終會以文物的形式問世。每一次對於這些文物的考古發掘,都會刷新我們對於歷史的認知,但是有的時候還會感慨於古人的技術之精湛。曾經,江西出土了明朝益莊王的古墓,就是典型的代表。
  • 中山王墓中曾出土古酒 深埋地下2300多年
    中山王鼎:系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刻銘文469字,為戰國時期刻銘文最多的青銅器。  中山王墓出土古酒:釀造時間距今已2300多年,是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實物酒。中山王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銘文字數為目前已出土的戰國青銅器之最,僅次於西周時期的「毛公鼎」,銘文字體修長秀美,有懸針篆的風格。銘文詳細記述了中山國討伐燕國,開闢疆土的事件。  1978年,在平山進行考古挖掘的人們把西庫清理出來後,發現一件四面刻有銘文的銅方壺。清理後發現,上面清晰顯示出「中山王」字樣,被歷史塵埃掩埋了2300年的中山國得以重見天日!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平山中山王墓
    戰國晚期中山國王陵,位於河北省平山縣城北的靈山下。年代屬公元前4世紀末。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此發現了中山國晚期都城靈壽故址﹐並發掘兩座王陵﹐對於了解中山國的歷史和文化有重要意義。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盛世往事」:國博展滿城漢墓考古50年
    50年前,他和王后竇綰的陵墓在河北保定滿城區被偶然發現,墓中出土的上萬件珍貴文物震驚了全世界。12月28日,「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來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滿城漢墓出土的一級文物,總數共計151套724件。
  • 錯金博山爐亮相青島 出土於中山靖王墓
    像前幾年的三星堆金沙遺址展等等,讓大家不出青島,就能欣賞全國各地的文物珍品。今年當!然!也!有!啦!本周末,「冀地漢風——河北博物院藏漢代文物展」將在青島開幕,100件漢代墓藏出土的珍貴文物遠道而來,其中還有一件國寶。
  • 中山王墓出土珍寶19000多件!為何中山王墓中會有鮮虞族的珍寶?
    璺去世後人們便根據當時的傳統將他安葬在了很大的陵墓內,當時國家的傳統就是大力建造陵墓,璺本身平時就過得很奢侈,死了自然也是要風光大葬的,而他所在的陵墓內的陪葬品可想而知有多麼奢華。璺的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大多都是青銅器和金器銀器,做工造型都十分精美,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非常具有北方人民的民族特色。
  • 滿城漢墓中山靖王劉勝的墓,為何在墓室中沒發現劉勝的屍骨?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是否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件事雖然有些不清不楚,但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很多倒是真的,而滿城漢墓的主人中山靖王,在整體的墓葬發掘中卻只見到了中山靖王的金縷玉衣,卻沒發現他的屍骨,這是為啥?
  • 深入解讀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第一站:中山國王陵陳列館
    平山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作為14個重點觀摩項目之一,整體環境與內涵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地下一層文化專題展示、王厝墓的保護展示工程、中山國文創園、考古探索中心、漫畫中山國等項目一一亮相。從本期開始,小編將分五期帶領大家深入遊覽。第一期為大家帶來的就是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地下一層的中山國文化專題展。
  • 埃及法老墓一黃金匕首,距今3300年,考古家:非地球之物
    世界各地的帝王基本都是什麼王,什麼皇,我國古代的帝王也是「皇帝」。而埃及這法老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是古埃及國王的尊稱,只不過中國人覺得「法老」比「國王」好聽便翻譯為「法老」;而「法老」在象形文字中的含義便是「大房屋」。這個圖坦卡蒙本名不叫這個,而是「圖坦卡吞」;意思是古埃及神話中的「阿吞」神。
  • 滿城漢墓的發掘——重見天日的漢朝中山王與他的精美陪葬品
    滿城漢墓二號墓從眾多出土文物上刻有「中山內府」的銘文來看,專家們認定這裡的「中山」指的就是歷史上的中山國。隨著考古發掘工程的不斷推進,在中室的泥土裡清理出隨葬品中間,一件青銅「作鍅」的出土讓墓主人的身份終於顯現了。根據當時負責考古的學者介紹,這件青銅「作鍅」是漢代宴請賓客時用來盛酒的器具,它的頂部刻有「中山內府卅四年」的字樣。在漢武帝以前,中國的帝王沒有年號,在位時間只以數計。三十四年,也就是中山國國王在位年數。
  • 近年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2500餘件文物中山六路考古出土
    12月11日上午,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該項目位于越秀區中山六路新寶利大廈西側,發掘面積達2400平方米,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還發現了宋代大型建築基址。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文化層,出土2500餘件文物該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調查勘探部主任程浩介紹,中山六路RJ-6/7地塊位于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在「廣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區的核心地帶,這一帶自唐代以來就是廣州城商業繁華之地,自上世紀50年代,項目所在地周邊考古發現了大量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
  • 世界上最逆天5大文物,2件來自古埃及,第1名實至名歸
    考古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可以第一時間見識到許多有意思的歷史文物,領略先人超群智慧結晶。迄今為止世界各國考古出土的文物不計其數,多到數不清,但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價值非凡,非常逆天的文物嗎?一下就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世界上最逆天的5大文物,希望朋友們喜歡。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墓壙填土中發現殉牲坑,其內出土了牛、羊、羚羊、巖羊、犛牛等動物骨骼。主墓室內出土人骨,初步判定分屬兩個個體。專家表示,可利用這些人骨進行DNA鑑定,有助於判斷墓主人的種屬。墓葬的規格相當高,有可能會達到部落首領的級別。神秘的印章成為重要發現。
  • 中國挖掘一戰國墓,出土了一鼎「牛骨湯」,考古家:不能喝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有一個很火的考古視頻,那就是考古家在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把戰國時期的寶劍,這把寶劍的劍鞘因為歷史久遠的緣故看起來已經非常破爛,但在考古家取出寶劍時寶劍的寒光閃到了所有的考古家。其實考古家挖掘的這座古墓便是陽城遺址中的18號墓,也就是該遺址戰國時期的楚墓。
  •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
    山西出土周代文物500餘件!銅簋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運城市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新發現。根據對出土器物分析,結合發掘的9座墓葬形制,推斷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廣州中山六路考古新發現 唐代至民國上千件文物出土
    根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2020年5月至12月,考古人員對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中山六路所在地進行考古發掘。其中灰坑196個、水井57眼、磉墩52個、池43個、柱洞42個、灰溝18條、牆基17處、路3條、房址2處、臺基1座、護堤1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
  • 淮南武王墩墓大猜想:墓主或是楚國遷都壽春的第一代王
    淮南武王墩的考古發掘牽動著眾多考古專家的目光,也引發很多關於此墓的猜想。該墓葬的墓主會不會是楚國遷都壽春後的第一代王——楚考烈王?該墓葬被盜掘三次,遭遇嚴重破壞,還會不會像楚幽王墓葬那樣有數量驚人的文物出土?會不會有諸如楚大鼎這樣的國之重器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