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分享的孩子 未來才能更好融入社會

2021-03-02 毛毛鎮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就是「分享」的力量,分享給他人的越多,自己收穫的也就越多。我們的生活中時刻都存在著「分享」行為,可以是物質上的,或精神上的,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從社會交往中收穫更多。相反的,不懂分享的人將很難融入社會。分享意識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對孩子來說,通過分享能夠提升語言表達及人際交流等技能,讓他們更快速的與他人建立聯繫,結交更多朋友,從而形成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在未來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動畫片《毛毛鎮》中有這樣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瞌睡象和小豬桃桃各自用自己喜歡的玩具裝飾了一棵漂亮的小樹。小豬桃桃大方的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樹上的玩具,而瞌睡象因為擔心小樹被碰髒碰壞,不讓其他小夥伴靠近。漸漸的,大家都不願意去找瞌睡象玩兒了,小夥伴們全都聚在桃桃的樹下,互相交換著彼此喜歡的玩具。

失去了朋友,無處分享喜悅,不管自己的小樹有多麼漂亮,獨自守在樹下的瞌睡象也開心不起來了。而樂於和大家分享玩具的小豬桃桃,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夥伴們,也收穫了大家熱情的反饋,將來大家有喜歡的事物和開心的事情,也一定會來和桃桃一起分享,就這樣在分享玩具的同時桃桃收穫了更多友誼,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故事中的小豬桃桃一樣,樂於分享,慷慨大方,能與他人和睦相處,在成年後更好的融入社會。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能力呢?幼兒3歲左右開始產生物權意識,知道什麼是「我的」,這一時期他們對自己的物品會格外敏感,甚至不允許別人碰。在此階段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切忌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責怪孩子「自私」。4歲左右,家長可以讓孩子多體會「被分享」的感覺,如「這個蛋糕很好吃,你要不要吃一塊?」,或是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換玩玩具,每個人玩一段時間,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就是「分享」,當然也要讓孩子明白,分享不代表失去,屬於自己的玩具小夥伴玩過之後還是會還給自己。當孩子做出了一些分享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反饋。尤其是當孩子完成從不願分享到主動分享的轉變,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家長應當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都是期待得到肯定的,及時的稱讚能夠讓他們感到開心,從而更樂於去分享。讓孩子學會分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不得,家長要在各種合適的情景下耐心指導孩子做出分享行為,慢慢培養起分享意識。當孩子有特別喜歡的東西,不願意跟其他人分享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強迫。如果孩子不願分享,家長應當多考慮他們的感受,耐心了解孩子不願意分享的真正原因,這樣他們才會發自內心的願意去分享,並且真正的從分享中獲得快樂。家長在幫助孩子形成分享意識時,不要一味生硬說教。孩子都喜歡模仿,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分享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孩子,讓他們了解什麼是分享、應該如何分享。除了言傳身教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多聽多看關於分享的兒歌、故事、動畫,用孩子們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形成分享意識。由動畫片《毛毛鎮》攜手飛鶴奶粉推出的《叮叮咚咚毛毛鎮》系列兒歌——學分享 會合作主題,就是一套很適合培養孩子分享意識的主題兒歌。《叮叮咚咚毛毛鎮》——學分享 會合作主題將孩子們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細節以兒歌形式呈現,通過動聽的旋律、繪本般的畫面風格以及充滿故事性的兒歌引導小朋友們學會分享學會合作。話不多說,上兒歌~讓孩子多聽多看,跟著兒歌唱唱跳跳,一起快樂學分享吧~《分享》
我聽說「分享」是一種神奇的魔法,可以把一小份快樂變成好多份!暖暖的太陽,好聞的空氣,繽紛的花朵,快樂的心情,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想跟你一起分享~走吧,去種花,你挖土我澆水,大家一起合力種下的花最美了~!

 

《一起畫畫》
畫一片星空,畫一隻長翅膀的馬,再畫個裝滿玩具的房間,《捉迷藏》《積木動物樂園》《運動好朋友》用力跑 用力跳 多多運動身體健康精神好,誰第一才不重要一起大口喘 一起汗水流 我們都是運動好朋友!一起為彼此加油吧!《保護環境好寶寶》陽光暖暖的好天氣,小夥伴們一起外出野餐,青青草地鋪上桌布,水果麵包吃個飽,滿足的回家去啦~再來預告一下:明天將繼續上線《叮叮咚咚毛毛鎮》系列兒歌——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主題哦~敬請期待!

《叮叮咚咚毛毛鎮》兒歌各平臺熱播中!毛毛鎮攜手飛鶴給大家送福利啦!

即日起前往咪咕視頻、騰訊少兒、優酷少兒、愛奇藝兒童、西瓜視頻、蜻蜓FM、喜馬拉雅、騰訊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抖音以上任意平臺觀看《叮叮咚咚毛毛鎮》兒歌並【在播放頁面】評論留言聊聊觀後感,發 微博 截圖曬出你的評論並帶話題#叮叮咚咚毛毛鎮#,@毛毛鎮與@飛鶴,就有機會獲得我們送出的毛毛鎮周邊玩具哦~!一起來 唱新鮮 樂成長!,就有機會獲得毛毛鎮周邊玩具哦~!一起來 唱新鮮 樂成長!



在哪裡可以看到《毛毛鎮》第二季:

網絡視頻播放平臺

咪咕視頻、咪咕圈圈、優酷少兒頻道、愛奇藝兒童頻道、愛奇藝奇巴布、騰訊少兒頻道、騰訊小企鵝樂園。

網絡電視點播平臺

上海電信、四川電信、湖南電信/聯通/移動、湖北電信/聯通/移動、安徽電信、浙江電信、雲南電信、吉林電信/聯通/移動、河南電信/聯通、內蒙電信、甘肅電信、遼寧移動、山東電信/聯通。

相關焦點

  • 孩子只有懂得分享,才能贏得未來
    我不知道這個母親是真的不懂這些常識,還是一種自私的佔有思想在作祟,但是抱著這樣的一種思想教育孩子,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首先,孩子會產生一種佔有的思想,認為公共資源先到先得,自己佔著就是自己的,卻不懂得公共資源是大家共用的基本常識。
  • 引導孩子融入社會大環境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嬰兒剛出生之時,一切需求都只有我,周圍社會都得為我的成長需求服務。隨著孩子逐年成長,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的成長需求需要獲得同伴【特別是家長】幫助才能實現,而自己也只有能夠在幫助到同伴的情況下才能更便捷的獲得成長資源。孩子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每個孩子都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 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所以規矩要趁早立
    兒童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性格和習慣的形成都與這一時期的教育密不可分。這一時期的孩子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驚喜,但也每天都可能帶給我們新的教育難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 性格內向的孩子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活和社會
    這樣的孩子我們平常都會定義為內向,有研究表明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較為拘謹、膽小、害羞和孤僻;同時,內向的孩子在國內許多人的認知裡被認為是缺點,因為這樣的性格,在社會上會吃虧,其實不然,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才讓我們這個社會多姿多彩。每個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性格內向的孩子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
  • 如何讓一二年級孩子儘快適應學校?你家孩子融入小社會了嗎?
    上一篇文章,說到孩子進入小學一二年級就是進入了一個小社會,誠然,真的是如此。昨天恰恰剛上教師節,學校裡面發生什麼的事情了呢?上班媽媽,只有通過孩子才能知道。小朋友的眼睛都看到了,回家一問,孩子還鼻子有眼的和我說的很清楚。我很清楚我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他說的必然是真的,這一點我從不懷疑。大人的議論,相比他也是聽見了。
  • 如何使自閉症兒童及早融入社會
    自閉症孩子能融入社會,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是每個自閉症家長的期望。對自閉症孩子來說,要想融入社會,首先要保證有良好的行為規範,這樣才會更容易被人所接納。就像我們平時在電影院看電影或者上學的時候一樣,往往最引人注目、招人鄙視眼光的都是那些不遵守規則、情緒激動、行為失控的人,而這些恰恰就是自閉症孩子所缺失的部分。
  • 揭秘 ¦ 豆瓣分享:英語不好 怎麼才能融入當地社會?
    我在美國四年了,發覺自己比周圍大部分中國人都更好的融入美國人以及其他國際學生的圈子。所以希望能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大家,也希望有經驗的人分享經驗以便學習交流。 首先,要抱著Open Mind開闊的思維,接受所在地方的文化(至少是部分的接受)。和別人接觸,是為了學習和交流,認識朋友,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改善自己。
  • 培養孩子的團隊生活能力,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
    孩子們長大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爸爸媽媽們心裡暖暖的,家裡的寶寶第一次走上了「社會」!怎樣幫助孩子們儘快地融入幼兒園生活,適應團隊的生活呢?今天就來聊聊孩子們可以在入園前培養的團隊生活能力。,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 未來,只有具備創造力的孩子,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
    未來,只有具備創造力的孩子,才能成為社會精英有時大人看不懂孩子的行為,他們到底在翻什麼?找什麼?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天性好動,也就是大人嘴裡愛鬧騰的孩子,背後藏著的是一顆創造力的種子。愛探索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不斷吸收知識,總會天馬行空的思考未知的事情。對於有創造思維的孩子,家長在日常中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而不是扼殺。
  • 提早讓寶寶懂得學習的意義,讓寶寶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原因有三
    導讀:提早讓寶寶懂得學習的意義,讓寶寶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原因有三雖然現在有很多家長都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但是小編依然看到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未來並不在意,別說補習班了,就連上學該出的費用都不太想出。雖然我們今天的標題是讓寶寶懂得學習的意義,但是小編也希望這些家長也可以懂得學習的意義在哪裡。學習不是簡單的一個必要教育,而是可以給寶寶創造出更好的未來。現在這個社會,如果目不識丁,未來能做的工作就會很少。但是如果有接受過好的教育,至少可以選擇的工作機會也會很多。而提前讓寶寶懂得學習的意義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學習是最簡單的一個出路。
  • 孩子很難融入集體?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
    ,不懂得正確地和他人相處,又或者是孩子個人性格的原因,導致他人對孩子產生了厭惡。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在學校當中受歡迎呢?1、有包容心一個有包容心的孩子,自然能在學校當中受到大眾的歡迎,因為這樣的孩子,在他人犯錯的時候,懂得去包容對方,更能看到他人的優點。而且這樣的孩子也懂得去正視自己的缺點,在出現了錯誤時,他們也勇於去改正。一個有包容心的孩子,懂得去尊重別人,不計較得失,所以在人群當中,人緣必定是屬於最好的那一位。
  •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
    懂得分享的孩子,更有同理心,更能融入社會。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懂得分享的孩子覺得分享是快樂的,分享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夥伴的快樂,與夥伴有情感交流,讓夥伴跟自己形成社會聯盟關係,更能促進孩子社會人格的形成。家長教會孩子分享的觀念,孩子有可能因為這件事高興一整天,也更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 孩子自私自利,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分享,把共享精神融入孩子生活
    孩子跟家長本該是親密無間的關係,而不是彼此防備,互不信任的地步。所以我們也千萬不要去逼迫孩子,其實避免這些問題也很簡單,就是需要我們採取以下方法。那麼家長該如何做,才能把共享精神融入孩子的生活當中呢?,有分享機會時鼓勵孩子。
  • 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掌握聊天技術,才能更好融入環境中
    ……這樣的評論一出,讓人不禁感嘆:原來現實社會當中,真的有很多人對父親感到不滿意。《父性》一書中有寫到:父親的缺失,是整個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依據性別進行家庭分工的傳統偏見,是對男性參與並融入家庭的限制,也是他們不願意承擔育兒責任的思想根源。在這種思想根源的影響下,妻子們不得不挑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而孩子們也不得不接受爸爸總是不在身邊的事實。
  • 自閉症的治療:怎樣訓練孩子的社會思維能力才能更好融入社會?
    「社會思維」的缺陷是什麼樣的呢?」比如:一個小孩走進餐廳。排隊取餐---感謝分餐員----付錢---找零---尋找餐位---吃飯等,看起來很正常。但是當一群孩子坐在他身邊開始交談,雖然沒有邀請他一起討論。
  • 讓孩子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獲得快樂
    所以,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快樂,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通過參加各種俱樂部、運動會、公益組織,在這些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的領袖能力,團隊意識,社會責任和服務精神,這些還可以使孩子的品質趨向完美,還可以讓孩子收穫朋友之間的友情,團隊之情,集體之義,豐富的情感體驗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之感。孩子容易在團體中找到熱情和快樂。
  •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順應變化,精神分裂症才能融入社會生活
    輕診斷,重康復,提升生活質量,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礙未來的治療趨勢。我對有些孩子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家長說,孩子診斷為什麼樣的精神障礙,並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一個孩子被 診斷為焦慮症、神經症,如果他既不能上學,也不能工作,談婚論嫁、事業發展當然更是遙不可及,那與精神分裂症又有何不同呢!
  • 哈佛大學:懂得規劃的學生和沒有方向感的學生,未來差別不只十倍
    這個世界會把一些融入不了社會的人通通淘汰掉,只留下那些有能力、有資格在社會中生存的人,社會往往是無情的。在生活中,我們有時能夠看到一些高材生卻做著一份與自己的學歷不符的工作;也能看到一些高中都沒讀完的孩子卻早早的當上了老闆。難道是學習無用嗎?答案當然不是。其實他們的差別之所以這麼大,是和他們自己對人生的規劃有關。
  • 什麼樣的3大原則和禁忌才能更好教育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環境,家長是孩子的首要教師,家長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爸爸媽媽的管束方法,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因而,為人爸爸媽媽要想教育好孩子,請留意以下這些原則和忌諱。爸爸媽媽作為孩子的終身教師,在管束孩子時離不開嚴厲,但要留意寬嚴相濟。要知道,過度的嚴厲只會導致孩子軟弱無能,長大後難成大器;而只懂得寬恕孩子,孩子就會缺少敬畏之心,行為放肆,不明白規矩,不利於未來成長。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寬嚴相濟,這才是家長對孩子的真實愛戀。
  • 讓孩子懂得分享愛,不能有求必應,更不能「無求先應」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無窮寶藏而來的,如果不開發他的生命能量,就會讓孩子感到難以言喻的不發展甚至有種被束縛的感覺。孩子內心都有無窮的寶藏,需要家長的開發才能讓其熠熠生輝,每一個人都想要活得舒展,把自己的生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家長需要讓孩子的生命得到充分地展現,比起索求愛,其實人們心中更需要的是奉獻和分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