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覺得心理學很深奧,那些專業的東西,普通人也能理解嗎?其實心理學沒有你想的神秘,而且還可以輕鬆運用到我們工作中,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效益。
一、凡勃倫效應
這是一個藏在石頭中有關價值的故事。
某天,一位老和尚把徒弟叫來,並給了他一塊石頭,讓他去街邊擺地攤。這塊石頭看起來光滑亮麗,但老和尚說:「無論別人開價多少,你都不要賣掉它。注意觀察,人們願意出多少價格購買它。」
徒弟在街邊擺攤,看著石頭,有路人想把它買回家當擺設,給小孩玩。於是他們出價,10塊,20塊。學徒搖頭不賣,回去把情況轉告師傅聽。
老和尚沒說什麼,第二天讓他去黃金市場,看看那裡的人出價如何。從黃金市場回來,徒弟很開心地回報師傅:「今天出價的人,最高願意花1000塊錢購買它。」
老和尚說:「明天你去珠寶市場裡,低於30萬不要賣。」
徒弟不理解,這個石頭能賣30萬?他還是按照師傅的吩咐做,很快,在珠寶商那裡有人樂意出5萬購買,他不賣,出價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越漲越高。
最終,他以30萬把這塊石頭賣出去了。老和尚對此說了這番話:如果你不要更高的價格,你就永遠不會得到更高的價格。
這個故事就是凡勃倫效應的結果,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平臺售賣,它的價值會有所改變。「天價」商品的存在,是因為有市場,也有買家。
二、錨定效應
有一次逛商場,看到兩款差不多的風扇,一個定價499,一個定價299,了解之後發現,499的只比299的多一些我不太需要的功能,我很快選擇了299這一款的。
賣家把這兩款產品擺在一起銷售,299的銷量明顯好很多。
當然,他們的目的也就是為了銷售299那款風扇,499那款只是為了讓買家提高對這類產品的心理價位,來顯示299的性價比高。
這個事例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深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商業上的行為就是買家在看到產品時,第一眼留下的印象價格(或者買家願意花某一個特定價格去購買某件產品的價格),這個價格,將對買家後續的購買產生深遠影響。
銷售不是讓你去改變別人,銷售的成功取決於客戶的好感,你需要巧妙運用一些心理學,即使不會說話,也能很好地賣出產品。
#生活中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