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
提起馬自達你會想到什麼?曾經在國內紅極一時的「馬6」?如今「長馬」和「一馬」的昂克賽拉(參數|詢價)、阿特茲(參數|詢價)?還是「創馳藍天」、轉子發動機?可以說馬自達的確是一個汽車界「非主流」的存在,雖然無論是產品的種類還是銷量,都無法和豐田、本田、日產這樣的本土超級大車企相提並論,但馬自達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間頑強生存了100年。馬自達的產品一直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魅力,今天讓我們走進馬自達的百年歷史,探究馬自達汽車的生存之道。(部分圖片源於網絡,質量欠佳敬請見諒)
時間拉回到一百年前,廣島曾經是日本最大的僑鄉,當初的開拓者(參數|詢價)克服重重困難開闢新的家園,孕育了廣島人勇於開拓的氣質,而馬自達便誕生在這個飽含開拓、勤奮和創新精神的土地上。1875年,馬自達的創始人松田重次郎作為12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出生在廣島一個普通家庭裡。由於家裡無錢供他上學,因此松田重次郎剛滿13歲就去了大阪,開始在一家鐵匠鋪做學徒。
也正是在鐵匠鋪裡,他萌生了「機械工業才是自己的專業領域」的想法。抱著學習更多優秀技術的想法,他奔走於造船廠、兵工廠之類的各種各樣的工廠,利用自己的工作間隙到處學習研究機械和製造原理。而當時的廣島是日本著名的重工業城市,把持著一半的鋼鐵產量,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風箱冶煉技術,進而在造船、軍工產業等方面領先於日本其他地區。
松田重次郎在大阪松田製作所與他發明的「松田式水泵」。
松田重次郎31歲時,在大阪租了一間33㎡左右的破舊小屋,創立了「松田製作所」,研發並製造擁有專營專利的松田式水泵。他有著「如果不使用好的機械設備,就造不出讓世人開心的產品」的觀念,所以自己的工廠總是積極的引進海外製造的新型高精密儀器。對於製造,他總是有異於常人的熱愛。
東洋軟木工業生產的壓制木塞板。
1918年,四十幾歲的松田重次郎回到故鄉廣島,建立了「廣島松田製作所」。1920年加入了以振興經濟為目標的「東洋軟木工業」。當時初代社長因病退任,松田重次郎接任社長,歷經各種艱辛後,成功製造出了能作為隔熱材料、緩衝材料等使用的新產品壓制木塞板,使公司的經營走上了正軌。然而在1925年,一場大火讓重次郎的所有努力付諸一炬。他也因此背上了巨額債務,甚至還有員工在火災中喪生。這些給了重次郎沉重的打擊。但是他並沒有一蹶不振,下決心要靠自己的專業領域——機械工業東山再起。東洋工業這個公司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啟用的。
1931年10月,馬自達推出了首款三輪車Type-DA,車身也啟用了「Mazda」的商標,之所以還有三菱的商標,是因為此時的馬自達三輪車還要依靠三菱的銷售網絡進行售賣。
1923年關東大地震,震後重建對汽車作為運輸手段的需求非常大,重次郎看準商機選擇了三輪貨車製造業。因為價格高昂的四輪汽車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三輪車比起昂貴的汽車能讓更多的人輕鬆擁有。另外,三輪車的技術門檻也並不太高,重次郎本著「提升國民生活的幸福指數,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想法,投身於三輪車製造業。
Type-TCS車型。在當時日本國內其他廠商的發動機等主要零部件都依靠進口的環境下,重次郎致力於讓零部件儘可能都靠自主研發生產出來,實現了三輪貨車的量產和銷售。車名是用重次郎的名字來命名的,叫做「馬自達(松田的音譯)號」。「Mazda」這個寫法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使用的。
1935年的Type-KC,2年8個月生產了5595臺,是戰前銷量最好的馬自達三輪車。
馬自達在生產三輪車的同時也開始著手研製四輪汽車。歷經四年終於在1940年研製出第一輛試驗四輪車Prototype 4-Wheel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