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手跡重生記:高科技復原《遊目帖》
王羲之手跡重生記 12月3日,失傳已久的王羲之書法作品《遊目帖》終於如期重新呈現在人們面前。攤放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展覽臺上,它栩栩如生,一如1600多年前王羲之書寫的真跡,人們不禁感嘆現代高科技的復原魔術。
-
王羲之《遊目帖》賞析,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
王羲之《遊目帖》又名《蜀都帖》,紙本摹本,11行,102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數較多的一件。此信札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中表達了王羲之對西土山川奇勝的嚮往。王羲之《遊目帖》局部2《遊目帖》書法一向廣受讚譽,被認為是王羲之草書最傑出作品。此帖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求雄強而不強作怒張,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書法真跡,曾毀於戰火,如今在日本「起死回生」
在眾多的遣唐使當中,有兩個著名的人物,通過這兩個人的傳播,逐步奠定了日本書法的發展軌跡,這兩個人是空海和尚與橘逸勢,他們帶走了大量的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名家書法真跡,並且他獲得了真正的筆法正脈,從而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
王羲之《喪亂三帖》高清大圖欣賞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裱於一卷,《喪亂帖》8行、《二謝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紙,總稱為《喪亂三帖》。所以,國人自宋代至清末一千多年裡,都不曾見過王羲之《喪亂三帖》。《喪亂三帖》,筆法變化莫測,筆走龍蛇,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精品。 筆法豐富多變。方筆、圓筆、中鋒、側鋒、直線、弧線、重按、輕提等,極盡變化之能事。若仔細觀察並分析其間的線條粗細、速度快慢等,會發現其對比強烈且統一和諧。如線條中,重者如「面」而非「線」,輕者則若遊絲、細線,幅度競有三五倍之大。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書法字海:王羲之等小楷五種解析字帖,筆法精講,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字海:王羲之等小楷五種解析字帖,專業的書法解析字帖,這種字帖高清版不多,今天我就來分享給大家,全面了解書聖的筆法精髓,對學習書法奠定基礎。 本書全面講解王羲之的5種小楷書法作品,包括《樂毅論》《黃庭經》等。關於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相關的教材我還有很多,日後在慢慢和書友見面。
-
王羲之「絞轉」筆法詳細圖解
何謂絞轉筆法,即為手指的捻動使得筆毫在行進過程中不斷變化鋒面的筆法。使轉是書法的最基本的筆法,是筆鋒轉向時必須的技法。是各個時期,各種書體都普遍應用的筆法。
-
王羲之的名帖,命運多舛,最終毀於原子彈
最慘的,恐怕要算王羲之的《遊目帖》。可能很多朋友,對這份書帖比較陌生。它的名氣確實不如書聖王羲之的另一幅作品《蘭亭集序》出名,但《遊目帖》字勢開合、妍美矯捷,足以體現作者在草書上的造詣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它其實是一封給友人的書信,表達了自己對蜀地山水的嚮往。
-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
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公認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
王羲之不小心從隸書帶來的筆法,被米芾發揚光大,已成經典
其實,這個極為誇張的鉤畫 是貨真價實的王羲之筆法 己亥年 十月廿九 其筆法一直籠罩著某種神秘色彩 但宋代的米芾卻通過一生的努力學到了二王真髓 這不,連王羲之無意中帶入行書的隸書筆法 也讓米芾給打造成了自己的標籤 這就是:蟹爪鉤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但其實我們如果仔細讀帖的話,會發現「提按」正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重要的筆法之一。從王羲之的名帖來看,「使轉」的筆法在《得未帖》《遠宦帖》等作品中運用較多,「提按」的筆法在《二謝貼》《姨母帖》中則大量使用!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名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都非常的感興趣,要問我國的書法界哪位書法家最為有名氣,很多書法愛好者會想到書聖王羲之,的確王羲之的大名在書法界是無人能超越的
-
王羲之能寫出神品蘭亭序,千變萬化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
很多人羨慕王羲之的蘭亭序變幻莫測的筆法,王羲之的筆法是怎樣練的?學書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大部分人在盲目學習,盲目臨帖,沒有一定的目的性。王羲之蘭亭序高超的筆法,源自他在這方面的努力。張懷瓘的《書斷》中有這麼一段話,「王羲之尤善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從上面一段話,我們知道王羲之精通各種書體,你單單臨摹他的行書《蘭亭序》,怎麼可能超過他?
-
被書家稱為「書中龍象」的王羲之十七帖,草書的上上之範本
王羲之《十七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徵》一文可以參考。《十七帖》是一部匯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
-
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筆法和章法美,還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說到王羲之就會想到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整幅書法只有三百多個字,筆法精湛,章法美妙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不僅僅是因為這幅書法的章法和筆法,還有《蘭亭序》的文章之美。
-
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法精湛,董其昌曾說:此帖章法古今第一!
說到王羲之,大家就會想到他是一位書法大師,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書法家臨摹研究,尤其是他所寫《蘭亭序》,筆法精湛,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行書的典範之作。那麼《蘭亭序》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後人對此帖推崇備至呢?
-
王羲之《蘭亭序》欣賞,這3個字最漂亮!放大10倍筆法精妙!
但是要問我國書法界名氣最大的書法家是誰,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呢?
-
王羲之用9字說出筆法訣竅
王羲之狀如算子(整整齊齊)的楷書也挺美,為什麼不是書法?王羲之楷書很有情感,波折筆法起了作用而書法要求更深一步,不但要求你看懂字的字義,還要求寫出美感來;不但要寫出美感來,還要能表達出你此時的心情來。王羲之說出9字訣竅。王羲之在《題筆陣圖後》中說,吾「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用9個字說出寫楷書避免「狀如算子」的用筆訣竅。這句話意思是說,王羲之每寫一畫,常常要有3個波折。這個筆法才是關鍵。這就是王羲之的筆法高明之處。
-
王羲之最後的經典:方寸之中,毫釐之間極盡圓轉筆法之能事
王羲之《寒切帖》《寒切帖》總體風格簡靜沉厚,雍容曠達,墨色淡雅,點畫豐腴,與筆法相對應的是此帖之結字多呈橫撐之勢,但其尖起露收的筆法使得上下字之間的連貫得到加強,橫縱之勢都得到了充分展現。可以說,王羲之的寒切帖的筆法到了「遊刃餘地,運斤成風」的風神王羲之筆法的爐火純青在《寒切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毫釐之間極盡功夫之能事。寫書法,長線條的筆畫運筆還是容易,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裡完成提按、使轉,中側鋒用筆,相對容易。
-
書法創作,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筆陣圖,形象詮釋筆法執筆結體
大家好,我是雨能生萬物,上一篇圖文,和一起大家分享了王羲之老師衛夫人的筆陣圖原文。這篇圖文和大家一起學習筆陣圖的釋義。王羲之的蘭亭序書寫也是如此,一共324個字,28行。高 72釐米,長 232釐米。只是在明清時代後,才有高凳,以後才有了大尺幅的作品。直到如今。但是筆法千古不變,尤其是筆陣圖,更是書論的首選,幾乎每個學習書法的愛好者,都會了解筆陣圖對筆法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