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遊目帖》賞析,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

2020-12-15 公社人瞿宇輝

王羲之《遊目帖》又名《蜀都帖》,紙本摹本,11行,102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數較多的一件。此信札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中表達了王羲之對西土山川奇勝的嚮往。

王羲之《遊目帖》局部1

釋文: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衝《三都》,殊為不備。 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 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 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王羲之《遊目帖》局部2

《遊目帖》書法一向廣受讚譽,被認為是王羲之草書最傑出作品。此帖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求雄強而不強作怒張,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遊目帖》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嘆自失。

王羲之《遊目帖》局部3

《遊目帖》經歷了中華最輝煌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在清末,它的命運如同這個民族一樣苦難深重,流落異國他鄉,最終在以原子彈爆炸為標誌的二戰終結篇中留下了最後一個身影。

王羲之《遊目帖》局部4

《右軍書記》著錄。此帖宋、明兩朝皆在民間,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入內府,鹹豐、同治年間賜予恭親王,後歸日本廣島安達萬藏所有,內藤湖南曾為安達氏書跋。

王羲之《遊目帖》局部5

此帖經過多次裝裱,前後隔水縫間的收藏鑑賞印模糊不清,有乾隆御璽、恭親王印多方。前隔水外題籤為「晉會稽內史王羲之字逸少《遊目帖》真跡」,題籤下有一無名題跋。此帖安達氏有影印本。摹本毀於火災,現只有照片存世。

王羲之《遊目帖》

《遊目帖》顛沛流離的「一生」更加令人唏噓,出生於東晉亂世中,歷唐、宋、元、明、清五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紛紛將其收為囊中寶物,不料世事無常,清末八國聯軍入侵時,未能倖免流亡海外的命運,終於在二戰期間焚身於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爆炸中。

相關焦點

  • 王羲之手跡重生記:高科技復原《遊目帖》
    王羲之手跡重生記  12月3日,失傳已久的王羲之書法作品《遊目帖》終於如期重新呈現在人們面前。攤放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展覽臺上,它栩栩如生,一如1600多年前王羲之書寫的真跡,人們不禁感嘆現代高科技的復原魔術。
  • 王羲之的名帖,命運多舛,最終毀於原子彈
    最慘的,恐怕要算王羲之的《遊目帖》。可能很多朋友,對這份書帖比較陌生。它的名氣確實不如書聖王羲之的另一幅作品《蘭亭集序》出名,但《遊目帖》字勢開合、妍美矯捷,足以體現作者在草書上的造詣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它其實是一封給友人的書信,表達了自己對蜀地山水的嚮往。
  • 《遊目帖》高清大圖,飽藏著王羲之筆法的精髓
    《遊目帖》收錄於《十七帖》《淳化閣帖》。收藏於日本廣島安達萬藏的《遊目帖》摹本墨跡於1945年毀於戰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與日本二玄社合作復原。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書法真跡,曾毀於戰火,如今在日本「起死回生」
    王羲之行草書《遊目帖》復原長卷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衝《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王羲之行草書《遊目帖》復原長卷我們知道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書中龍象」,既有沉穩之氣,又有多變之姿,是一種「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狀態。
  • 矯姓寶寶起名 矯姓小孩取名字大全周易生辰八字取名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劃分字的五行屬性,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我們的寶寶起名小工具,它可以幫助你更準確方便地找到符合你需要的名字。矯淨潔 矯靜潔 矯沁妍 矯淨妍 矯淨潔 矯沁潔 矯沁妍 矯淨妤 矯淨妍 矯淨珊 矯淨潔 矯金潔 矯雨霏 矯姍潼 矯惠冰 矯瀅雯 矯淨潔 矯潔 矯鍵 矯雨潔 矯雨霏 矯易鳳 矯易君 矯金凱 矯易鳳 矯林 矯林 矯天睿 矯元元 矯孟爾 矯成璵 矯美妍 矯文曉 矯愛雲 矯愛雲 矯琦洋 矯鵬 矯伊妮 矯盈妮 矯盈文 矯沁盈 矯福龍 矯福隆 矯幅隆 矯浮龍 矯浮隆 矯龍 矯扶隆 矯扶龍 矯沁盈 矯函 矯非潔
  • 被書家稱為「書中龍象」的王羲之十七帖,草書的上上之範本
    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十七帖》風格衝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南宋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
  • 美輪美奐的王羲之手札墨跡二十八帖(附釋文)
    王羲之頓首,頓首。」《姨母帖》最古樸,是王羲之早期的行草作品。《遠宦帖》釋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 王羲之最後的經典:方寸之中,毫釐之間極盡圓轉筆法之能事
    這是王羲之經典法帖之《寒切帖》透出的意境。《寒切帖》又名《謝司馬帖》,縱26釐米,橫21.5釐米。被刻入《淳化閣帖》《大觀帖》。是王羲之晚年的精品力作,據傳是王羲之最後的書作。《寒切帖》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勞久懸情。
  • 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句句經典
    書聖王羲之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是諸體皆能,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至今仍是書法愛好者的最佳行書臨寫範本。《蘭亭序》雖好,可是你真的知道她妙在哪裡嗎?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可以說是句句經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一個研美清奇、一個婉轉妍媚
    王羲之:研美清奇、風神舒朗王羲之對書法的革新主要是對具有草勢的行草的革新,按照王羲之行書書寫風格的不同可以將其行書分為三種類型。王羲之的行書、行草書屬於隸書方筆系統,王羲之因善用方筆使得書法呈內擫狀。內擫之勢令王書結體「內緊外松」,字內中宮緊收,撇、捺、橫、豎則可向四周放射延伸,使單個的字呈現出一種峻拔的「姿態感」,單字結體欹側而多姿,妍美而清奇。
  • 妍美平和、醇厚渾深——鍾繇小楷風格舉隅
    一、妍美平和儘管王羲之的行書最負盛名,但其小楷風格依舊擁有獨特的風貌與特殊的歷史地位。王羲之的書法師承,以「少學衛夫人」之說最為著名。其後又轉師叔父王廙。衛夫人與王廙均「傳鍾法」。「晉中書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琅琊王廙,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能章楷,謹傳鍾法。」
  • 王羲之書法手札全集(帶釋文)賞析
    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
  • 王羲之所有字帖,一帖盡覽(收藏)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
  • 綠裙漫舞西裡湖,柔媚溫婉名黃妃
    花兒開得溫婉柔媚,看那黃色的花蕊,白色的花瓣上帶上一抹淡淡的黃,有些清雅,有些嫵媚。被稱為藍色妖姬的蜻蜓,算是漂亮的品種,它也慕名來拜訪黃舞妃嗎?它好象要緊密貼近黃舞妃,哪有這麼熱切和崇拜的吧。換個角度看,藍色妖姬是佇立在花苞的尖尖角上,還算有分寸、講規矩。襯託著黃舞妃雍容華貴,氣派非凡。
  • 女書法家嚴曉明,行草書法真跡展覽,筆法妍美遒勁、結體風姿綽約
    我相信王羲之柳公權這些人即使狀態不在巔峰,隨隨便便寫的作品應該也有8分。而對於鑑賞者來說,更多的是能看到文字背後的故事。就好像很多讀者都關心作者的私生活一樣,希望在文字中間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欣賞王羲之柳公權的字,最好的還是他們的碑帖。老老實實的欣賞和學習,估計能看出裡面橫平豎直的美感。多年後,自己也有同樣的審美後,再來看他們這些肆意作品,會更感動他們的偉大。
  • 王羲之千古名作《蘭亭集序》賞析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注釋】 夫:句首助詞,表示要發表評議。相與:結交,交好。 晤言:面對面地談話。 放浪:放浪不羈。形骸:身體。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賞析
    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和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或險絕,或規整,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美感。《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古人稱之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三者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28個字究竟什麼樣子?
  • 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王羲之獨尊地位的確立
    在這四篇史論中,《王羲之傳論》的影響尤大,幾乎影響了唐代及以後一千餘年間書法發展的方向:「制曰: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跡,不足可觀。末代去樸歸華,舒箋點翰,爭相誇尚,競其工拙。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師宜懸帳之奇,罕有其跡。逮乎鍾、王以降,略可言焉。鍾雖擅美一時,亦為迥絕,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至於布纖穠,分疏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
  • 開卷有益:王羲之書法精品欣賞
    《黃庭經》字數不多,卻內容深奧,語意深遠,是道家必修的經典。 遊目帖▼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衝《三都》,殊為不備。
  • 2000年書法史,能比肩王羲之的也只有他了!
    說王鐸超越王羲之可能有點誇張,但是要說比肩書聖,我覺得完全沒問題。我大概分析幾點原因,供大家討論。書寫功底書寫功底方面王鐸比王羲之略遜,因為在自然書寫意境方面,書聖王羲之真的是已經入妙境界,無人可敵。而王鐸,雖然書寫功底極深,超越了宋元明三代任何一位大家,甚至是毫不遜色於唐代的諸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