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句句經典

2020-12-18 沐石陪您學書法

書聖王羲之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是諸體皆能,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至今仍是書法愛好者的最佳行書臨寫範本。《蘭亭序》雖好,可是你真的知道她妙在哪裡嗎?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可以說是句句經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一、妙在具有中和之美

通過王羲之《蘭亭序》的用筆我們可以看到,全篇不肥不瘦,疏密得當,方圓兼施,奇正相錯,把各種對立關係巧到好處的融合到了一起,從而表現出一種「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至高藝術境界。正如唐太宗評論的那樣:「觀其點畫之功,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勢如斜而反直。」可謂精妙無比。

二、妙在具有自然之美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她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當然是去除人工刻畫的痕跡,渾然天成,才能稱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將創作的美感和自然的美感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真行妍美,粉黛無施,風姿自然,堪稱經典。

三、妙在變化之美

王羲之的《蘭亭序》,全篇洋洋灑灑,極具變化,327個字,姿態各異,其中的20個「之」字,皆能順勢而變,妙趣天成。這其中變化的精彩,如有神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至高境界。

四、妙在富有剛柔之美

《蘭亭序》整體看上去瀟灑飄逸,但在這字形妍美的同時,又筆勢雄強,將遒媚和蒼勁很自然的融為一體,表現出一種飄逸瀟灑,精到剛勁的大氣書風,令觀者回味無窮。

當然了,以上4點描述的只是蘭亭序的整體風貌,並沒有在一筆一畫上做細緻的推敲。喜歡《蘭亭序》的朋友可以從上面4點出發,通過一些細節去感悟王羲之《蘭亭序》的更多美妙之處。

相關焦點

  • 100大書法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
    想來想去,我把這第一的位置給了王羲之的《蘭亭序》。下面,我們就來談談100大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很多人提起《蘭亭序》,首先想到的形容詞就是遒勁、流暢、瀟灑等等這些。《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憑藉的只是好看和漂亮嗎?沒那麼簡單。
  • 當代4大名家臨摹《蘭亭序》: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不一樣的王羲之
    王羲之的《蘭亭序》,誕生於東晉353年,距今已經有1600多年。自從《蘭亭序》面世後,歷代書家紛紛取法效仿。可以這麼說,《蘭亭序》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寶藏,上到傳世的書法名家,下至喜歡書法的一般愛好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 王羲之《蘭亭序》高清版、分頁版
    手機字帖 | 王羲之《蘭亭序》 —書 思出 品—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 品讀王羲之之《蘭亭序》
    寫了一半《品讀王羲之之〈蘭亭集序〉》文章,將筆停在半空思考中,覺得似乎沒有什麼新意,因為這篇集序太有名了,歷代多少文人墨客敬仰此書法行筆之精妙和通篇之秀美,也多有論述,要不要發表呢?幾番思量之下,還是繼續寫下去吧,拙作以饗讀者。
  • 54年前,他全面否定了《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
    1965年,郭沫若發表《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從文章和書跡兩方面否定《蘭亭序》為王羲之所作。這對於傳世東晉字帖,特別是王羲之所書《蘭亭序》,提出了一個很大的疑問……東晉字帖,特別是《蘭亭序》的可靠性問題,便不能不重新提出來了。二、《蘭亭序》文章非王羲之所作首先,從文獻資料上的否定。
  • 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時候我們說到《蘭亭序》,不說整幅書法如何,單說其中的一個字,那就是「之」字,就足以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功底了,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
  • 臨《蘭亭序》有感:王羲之的一生和《蘭亭序》到底都講了些什麼
    而到了東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序》橫空出世,才使行書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擺脫了早期的隸意,為行書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後人的行書多多少少都存有《蘭亭序》的痕跡。其二是《蘭亭序》通篇21個「之」字形態各異,但又極其舒適。書法講究穩中有變,變亦有道,這要求其實很高,而《蘭亭序》卻做到了,沒有人會感覺其「之」字的各種寫法有不合理的地方。
  • 解讀經典|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高清大圖 賞析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1666年前的蘭亭雅集上,王羲之根本沒寫《蘭亭序》!
    1666年前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在蘭亭組織了一場修禊聚會,此次聚會不僅僅因為有二十六人作了詩,更因為有了王羲之當天所寫的序 —— 《臨河敘》,使這場聚會名揚天下,古今嚮往。沒想到,半路殺出來了一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蘭亭序》取代《臨河敘》的位子,成了王羲之在當天所作的序。這種「奪位」,人們還認可了!
  • 王羲之《蘭亭序》,蘊藏三個特點,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美譽,這麼一幅只有三百二十四字的書法,為什麼可以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美譽,這幅書法是王羲之的偶然之作,也是王羲之真實情感的流露,書法自然飄逸,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之中不失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也是這幅書法的基礎。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蘭亭序》的真偽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在中國引發一場關於《蘭亭序》真偽大討論。郭沫若斷言《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書法密碼微店 我們知道,《蘭亭序》真跡是經由智永之手流傳下來的。
  • 《蘭亭序》中被塗改的字,竟藏著王羲之的秘法!
    比如我們熟知的蘭亭序,單字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初次臨習如果你是原大書寫是很難體會書聖筆下的調鋒技巧。如果是放大臨或放大看就一目了然了。因為寫字越小筆尖的動作越精微,甚至精微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忽略不計不代表沒有,尤其是《蘭亭序》這種高難度係數的神作,王羲之筆下的調鋒動作往往是靠一種微妙的感覺在主導。為啥說蘭亭序中塗改的幾個字,才是王羲之的秘法?
  • 《蘭亭序》名聲雖大,卻有4個未解之謎,就連王羲之名字都是迷!
    《蘭亭序》,名聲之大,學書人無人不知,書外人,也少有不知。《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等。東晉穆帝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與、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今浙江紹興)蘭亭"",會上各人做詩,《蘭亭序》是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為何是書聖王羲之寫的一幅草稿作文
    ,其經典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篇行書書法草稿作品,被唐代李世民皇帝奉為經典,命大臣以雙鉤法臨摹書本,贈送皇親近臣,以便瞻仰書聖王羲之的書跡風採。而他本人,因對這份書法極其珍愛,居然駕崩後,把這個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帶進了自己墳墓。從此,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決然於世,在無人能得觀其真跡之風採。
  • 就不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這很正常!
    發幾張高清效果的圖片,讓你看看《蘭亭序》到底有多漂亮!就算從未練過書法的朋友,大概也都聽說過書聖王羲之,也知道「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但是,知道《蘭亭序》並不一定就能真正看懂其「美」在何處,也並不一定能切實感受到《蘭亭序》的藝術魅力。網上隨便曬出幾幅字,評論區總是評點得相當熱鬧,也不管筆法、結構、章法和墨法如何,只看到醜書、俗書和江湖書法的大棒滿天飛。說實話,現在練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了,真正懂書法的人更不多見。
  •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全集--高清單字欣賞系列3-1
    王羲之畫像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撰寫。蘭亭序創作背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城(今浙江紹興)的蘭亭修禊(xì),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王羲之從梁代開始就被譽為了「書聖」,他的這件《蘭亭序》更是千古難得一見的珍奇法帖,此作歷經多人收藏,最後以「蕭翼賺蘭亭」的方式,被唐太宗的大臣從智永的弟子辯才手中騙了去。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文 / 小白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書法文化時,大家肯定也會非常的感興趣,在我國的古代就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唐朝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張旭,這些書法名家的名氣那也是非常的大,要說哪位書法家的名氣最大,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了
  • 王羲之千古名作《蘭亭集序》賞析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注釋】 永和九年:353年。
  • 王羲之所有的書法消失?包括《蘭亭集序》,這事竟與他有關?
    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王羲之這個大書法家,為什麼要分兩篇文章來寫王羲之?因為王羲之的書法裡面,有件作品特別被大家推崇的就是《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這需要單獨寫篇文章來表達我對它的喜愛。修禊:古代傳統民俗,農曆三月初三,官吏和百姓都到水邊嬉戲,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文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因為他們的聚會,山陰蘭亭這個地方到現在都很有名。我曾經有去過,碰到了一群日本遊客,因為《蘭亭集序》太有名了,所以這個地方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