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必備 | 什麼是「對仗」,有什麼講究?

2021-02-19 古詩詞賞析

作律詩,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仗。

律詩中間兩聯要求必須對仗,那麼什麼是對仗呢?

詩詞初學者趕緊看過來。

對仗,簡單地說,就是指詩詞曲賦中的對偶。了解對仗之前,須知什麼是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一、在形式上,對偶可分為以下幾類——

1.單句對偶: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

例如: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諸葛亮傳》)

2.偶句對偶: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

例如: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兀」與「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3.多句對偶: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對偶句。

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4.句中對: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例如:「峰迴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峰迴」對「路轉」,主謂詞組相對;「曉風」對「殘月」,偏正短語相對;「羽扇」對「綸巾」亦如是。

二、在內容上,對偶可分為以下幾類——

1.正對偶:上下句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

例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海內」,四海之內,古代指全中國。「比鄰」,近鄰。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嶽陽樓記》)「皓月千裡」對「長煙一空」,「靜影沉璧」對「浮光躍金」。上下聯意思相關互補

2.反對偶:上下句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多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例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鍥而舍之」與「鍥而不捨」是反對。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是反對,「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是反對。

3.串對偶(在詩歌韻文中又叫流水對):即「相串成對」,有如流水順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對。它的起句與對句是從事物的發展過程說的,因此,意思是緊密連貫的。

例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三、對仗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

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這與上文介紹的對偶類型有相似之處)

1.寬對

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便是寬對。(明月清風與輕裘肥馬不屬於一類,但都是名詞)

2.鄰對

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稱為"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係。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3.自對

自對也叫當句對,對仗的一種,一句之中某些詞語自成對偶,叫作自對。

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但覺遊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詩中多各相為對,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遊蜂對舞蝶;第六句的孤鳳對離鸞等等。

4.借對

近體詩的一種對仗方式,或稱為假對。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借對有兩種借法:

a、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如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裡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面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面的意義。這就是「借義對」。

b、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係,以甲詞(字)來表示乙詞(字)。例如對句用了甲字,對句本來應當使用與甲字意義相類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義上又不合適。於是就選用一個與甲字同音而又字義相關的丙字來結成對仗。俞弁《逸老堂詩話》說:「洪覺範《天廚禁臠》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殘春藥在,終日規啼』,以紅對子(諧紫);如『住山今載,明日又居』,以十對遷(諧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時之興,唐人多此格,何以穿鑿為哉。」文中所舉就是「借音對」。

5.錯綜對

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叉的情況。

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這便屬於錯綜對。

6.流水對

流水對是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對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關係,兩者不能脫離或顛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語言結構。上文已涉及,不再贅言。

7.合掌對

合掌對,是格律詩對仗的一種毛病。一首詩中,出句與對句所用的詞基本同義或完全同義,上下句意思相重複,好像兩隻手掌合在一起,故稱這樣的對仗為「合掌」。

合掌是對仗時所應當避免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這種對仗為「正對」,是一種拙劣的對仗。他在文中言明:「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如宋之問《初到黃梅》詩:「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評論說:「途中、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四、古今對偶佳句

過五關,斬六將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親賢臣,遠小人

花開山寺 詠留詩人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

鴻門宴 桃園盟

登高極目 覽水送歸

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長

堅冰已經打破 航道已經開通

孫行者 祖衝之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葉穿心過 兩朵桃花上臉來

青楓江上秋帆遠 白帝城邊古木疏

言必信 行必果

名揚四海 聲震八方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遊子魂銷青塞月 美人腸斷翠樓煙

桃灼灼 柳依依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與天地並壽 同日月齊光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雪茫茫 雨霏霏

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

長江人釣月 曠野火燒風

日晚愛行深竹裡 月明多上小橋頭

山抹綠 燕剪柳

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仰首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風吹雲動星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滿招損 謙受益

指鹿為馬 畫地為牢

斯人千古少 此曲世間無

杏花初落疏疏雨 楊柳輕搖淡淡風

水不幹 魚不盡

壽比南山 福如東海

人生有樂地 流水無盡期

縷縷輕煙芳草渡 絲絲微雨杏花村

私心重 骨頭軟

功蓋天下 譽滿山河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故知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心胸闊 天地寬

棋逢敵手 將遇良才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朝前看 往前走

清風明月 蒼松怪石

惜花春起早 愛月夜眠遲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鬢雖殘 心未死

處處春光好 村村氣象新

屋漏更遭連夜雨 船破又遇頂頭風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如果你還沒看過癮,請點擊→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漢語太美了!

相關焦點

  • 詩詞初學者必備 | 什麼是「對仗」,有什麼講究?
    作律詩,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仗。律詩中間兩聯要求必須對仗,那麼什麼是對仗呢?詩詞初學者趕緊看過來。對仗,簡單地說,就是指詩詞曲賦中的對偶。了解對仗之前,須知什麼是對偶。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這與上文介紹的對偶類型有相似之處)1.寬對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
  • 寫詩常識,如何正確對待詩詞和對聯中的對仗?你只要這樣做就行
    學習寫詩,怎麼才能寫出一首好詩?記住1個條件5個方法就可以今天這一章,我們來認識「對仗」在詩詞對聯運用中的「工」與「寬」,以及它們各自不同的寫作要領。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格律詩與對聯的寫作中又會有新的認知與突破。
  • 五言絕句中的對仗講究
  • 什麼是對仗?對仗的種類以及對仗和對偶的區別
    什麼是對仗【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七言律詩,是律詩中的一種風格,遵從了律詩的統一要求,即篇幅固定、押韻嚴格、講究平仄和要求對仗。七言律詩的具體要求,篇幅上,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押韻上,全篇為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平仄上,要符合平仄律,指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交替安排;在對仗上,是要求三四句、五六句為對仗。
  • 【詩海一瓢第166首】五言絕句的對仗
    平仄和由此構成的格律,是詩詞創作的門檻,如果跨不過去,就站在門外不會寫詩。但是,講究平仄與講究押韻畢竟只是技術問題,而講究對仗既是技術問題,又是藝術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對仗就是在根據格律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性質做成對偶句。這是格律詩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 對仗
    在對仗中,也正是要取其相類、相反、相趁之意。    從前人們對詞彙的分析、認識不像現代人清楚準確。有些當時常用的詞,現已基本不用,而現代人常用的詞彙,如汽車、飛機、公司、電腦等等,當時還沒有。所以這個分類表只能作參考。但作為研究、掌握對仗來說,這個分類還是有用處的。它為我們指出了在寫對仗詩句時對字詞進行選擇的大體方法。
  • 樂府詩、古詩、律詩、絕句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樂府詩?樂府詩就是由「樂府」整理出來的詩,樂府是西漢設置的專門採集整理民間歌謠的機構。採詩制度起源於周,周詩編成《國風》,所以採詩也稱採風。秦時雖仍有此制度,但因戰亂,無採詩之實。西漢初年情況類秦。至武帝時國力漸強,遂設立樂府,重新搜集整理民間歌謠並訓練樂工。
  •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時間:2018-09-21 2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 新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新婚回門帶什麼禮物?新人結婚後的第三天,男方要帶著新媳婦和禮物回到嶽父嶽母家,俗稱回門。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 談律詩的對仗
    「對仗」是格律詩詞中的術語,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對偶,還須講究平仄相對,以適應律詩的格律。     律詩的對仗有那些要求呢?基本要求有七點:律詩對仗聯語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對仗聯中對應的詞詞義要相近或相反(相對),構成對偶;對仗聯中運用疊音詞、連綿詞和重複詞時位置要相對應;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結構要相同;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對仗的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相異;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教你寫詩——關於詩律(律詩(附絕句)的對仗)
    對仗,也叫對偶。由於世界上萬事萬物總是互相聯繫著,又都是可以分門別類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找到它的許多對稱物。例如,有日就有月,有晴就有雨,有水就有山,有草就有花。在我們的語言裡,就常常出現許多對偶的語句。如「暴風驟雨」,「暴風」和「驟雨」對;「天翻地覆」,「天翻」和「地覆」對。「呼風喚雨,推濤作浪」,上句和下句對,兩句又各自對。這是漢語的特點。
  • 細說律詩的對仗
    (一) 什麼叫對仗?
  • 學詩起步:對偶與對仗的異同
    這裡,把「對偶」和「對仗」當成了同一概念。事實上,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一、對偶與對仗那麼,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對偶與對仗的異同1、表現形式上的異同(1)相同點通過比較看,二者相同點在於都有一個「對」字,說明了都應該是兩句相對的,整體結構要相同,意義是要相關(也就是有一定的聯繫)。
  • 寫好格律詩十二方法試解,寫詩不是無病呻吟
    包括平仄規律、押韻、粘對、律詩頷、頸兩聯的對仗等都要規範。三、詞語美妙就是用語恰當、有特色,有詩味,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用韻精準指一首詩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還是通韻要專一,不許竄韻,不能雜用。六、驚句動人指的是詩中要有感動讀者的「驚句」,不只是泛泛而談。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七、對仗工整對仗工整指律詩中的頷頸兩聯對仗要工。
  •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詩和詞究竟有何區別?詩詞,統屬於詩歌,從古到今,沒有任何人能對詩歌下一個準確的概念,因為詩的生命力就在於衝破概念。但是究竟什麼是詩?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勉強地說一個概念,我想依尼諾.法吉恩有一首非常有趣的詩歌《什麼是詩?》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詩?誰知道?
  •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 交絡對:詩聯對仗的又一另類,唐人使用較多
    交絡對,在網上又有稱參差對、蹉對、綜錯對的。空海和尚舉的例子悅華實在看不懂,所以略過不提;但有前人補充的一些例,可做分析:(1)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聳巫山一段雲。若僅首聯有這樣的情況的話,那還費盡心思起這樣一個名稱幹什麼?那麼,還有沒有這樣的處在頷聯與頸聯的例呢?——有。(3)在頷聯位置的:「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 八句格律詩中,頷聯與頸聯四句必須對仗,其要求是什麼?
    原來的問題是:以八句格律詩中之頷聯與頸聯四句對仗的標準是什麼?前言律詩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三種。分別是絕句、五律七律、排律。分為五言和七言,六言極少,一般不算入其中。環環相扣,中間二聯每一個意象(景物)選擇與組合方式,其背後都有詩人的情感。三、律詩中間二聯的標準對仗的標準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平仄相對、詞性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