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媒評高考英語弱化:擺正本土文化與全球化關係
華媒評高考英語弱化:擺正本土文化與全球化關係 中新網11月4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網3日刊載《中國抑英語挺漢語大勢所趨
-
《漢語大會》等節目延續「國學熱」 選手儲備充足
《國學小名士》《龍的傳人》《漢語大會》等節目延續「國學熱」 選手儲備足 觀眾追看忙 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國學帶起一波文化熱潮。一檔國學益智競賽節目《國學小名士》在網上引起網友們熱議,《龍的傳人》少兒同臺展示國學風採也讓家長和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外國人比拼對中華文化了解的《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在這個月月初也吸引不少觀眾追看……多檔節目的熱播,讓觀眾在有趣、活潑的方式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美,在螢屏上遇見「詩和遠方」。
-
漢語熱促產業結構調整 PAT對外漢語教師受關注
漢語熱促產業結構調整 PAT對外漢語教師受關注 在此趨勢的帶領下,漢語學習成為了來華外國人的硬需求,想要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和本土文化就需要在中短期內迅速學會中文的基本交流用語。「漢語言學習與培訓」這一行業必將受到空前的追捧。2012年,來華直接投資流入1702億美元。
-
第三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結束
新華網倫敦12月14日電 第三屆「歐洲英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13日結束。歐洲多地250餘名教師參加這屆了為期3天的在線培訓。 據了解,培訓得到了英國、愛爾蘭和歐洲其他以英語教學的本土漢語教師的積極響應,遠超額定人數。
-
文化認同感與語言學習
學語言就是學文化,那麼對文化認同感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究竟如何?本文小編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您兩者之間的關係。
-
獨尊語文,抵制英語,掀起漢語文化復興高潮
中國人要有文化骨氣,我們幾千年都是只學國學,只說漢語。民族危亡之時,偽滿洲下的國人面對日本人的刺刀都不低頭學習日語,不學習外來語言。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不是靠學英語得來,是靠中國人漢語文化智慧。有人說英語是國際語言,非常重要,必須全民學習。這是放屁,對於中國人來說只有漢語必學,只有漢語才是衡量人才的標準。我們的教育就必須獨尊語文漢語,歷史證明,我們的漢語足以讓我們國家成為世界強國。
-
評論:英語不阻礙國學教育
語文很長時間內只是被粗率地當作一種學習手段,漠視漢語本質的學習導致今天國學教育式微,因此,當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發出「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的呼籲時,可能還有點來得遲了,因為我們早就應該重視這個問題,重新反思國學教育。
-
欲興國學,必誅英語?
2013年9月11日 第3期 欲興國學,必誅英語?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的教育一直把英語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各高校也一直在給「英語熱」持續加溫。四六級、託福、雅思、GRE,出國、考研、招聘,一系列道路的鋪展都得用英語做奠基石。
-
通訊:漢語熱促民心通——拉脫維亞幾代漢學人的故事
新華社裡加11月4日電 通訊:漢語熱促民心通——拉脫維亞幾代漢學人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郭群 李德萍 金秋時節,在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中拉各界人士濟濟一堂,參加兩國國畫愛好者舉辦的《白鶴亮翅》畫展開幕式。
-
英語走下神壇 專家:英語降溫就能學好漢語?
英語教育中存在的種種浮躁現象固然不能忽視,但強行對英語熱降溫,顯然不明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就澄清了「不重視英語」的誤會,但由於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所以不論專家們怎麼解釋,人們更願意相信英語熱開始降溫。社會對於英語教育的認識大多模糊不清,這其中還包括一些教育主管部門。英語高考改革並非空穴來風,這恐怕與社會對於英語教育的偏見大有關係。英語教育低齡化現象,從幼兒園開始英語就成了必修課,這樣的「受重視」讓其他科目老師羨慕嫉妒恨。
-
英語與國學融合時代來臨 民族文化吸引家長
很難想像,這本書竟出自一家少兒英語培訓機構。 2013年10月,深秋的午後。北京海澱區中關村某寫字樓,記者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蓋倫教育創始人云關秋先生。 「雖然多省英語改革尚未塵埃落定,但弱化英語的態勢已然明顯。這並不代表英語不重要,英語和國學其實同樣重要。」雲關秋開門見山地指出,「英語與國學融合的少兒教育時代來臨了!」
-
明德書院以國學商道為抓手 提振文化自信和認同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國學商道為抓手的明德書院,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中華文化 全球傳播」的戰略,大有裨益,大有可為。增進「文化認同」,打破「文化定勢」文化具有「乘風化人」的作用。文化認同,則心相通;心相通,則行合拍。
-
GoGoKid推出國學系列公開課 將中國文化與英語課堂有機結合
在此時期對孩子進行英語語言教學和民族文化認同教育尤為關鍵。因此,GoGoKid將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的普及合二為一,推出「國學知多少系列之葉公好龍」公開課,教會中國孩子關於傳統文化習俗的地道英文表達,同時也讓孩子更多的了解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
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中文課成學校新競爭力
4月8日至4月30日,陳莉莉和46名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來華研修項目,進行漢語交際能力、漢語教學能力、當代中國與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四個模塊的培訓,以提升漢語教學能力。 由學習到教學 陳莉莉學中文的機緣來自於姐姐,「姐姐學中文,我很羨慕,希望自己也能說流利的漢語。」
-
>> 漢語熱 Vs 英語熱
8位漢語教師近日將啟程前往阿根廷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多個國家的23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國熱」、「漢語熱」持續升溫。
-
漢語:開啟心智的鑰匙——中亞本土漢語師資來華培訓績效評估
漢語:開啟心智的鑰匙——中亞本土漢語師資來華培訓績效評估張全生1 黃清2(1.新疆師範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2.新疆教育出版社漢文教材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一、中亞漢語師資培訓評估的方式、內容及手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新疆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接收了首期來自中亞的本土漢語培訓教師,共計12人,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漢語教師培訓,2010年7月-8月間,又針對第二期漢語培訓教師共計
-
國學文化《菜根譚》:謹言慎行,才是求福避禍的根本
國學文化《菜根譚》:謹言慎行,才是求福避禍的根本。所有人都在祈求自己幸福平安,希望自己能在一生中躲避災禍,平平順順。這個是所有人對於生活最美好的一種嚮往,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總是會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不該有的災禍。
-
全球化進程中英語給文化認同帶來的影響
英語的全球語言霸主地位伴隨著其逐步深入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步得到了堅實的鞏固。在這些西歐語言中,只有英語成為了實質意義上的國際性語言,因為其非母語使用人口數量超越了母語使用人口數量。我們也必須承認,其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使用主導地位更是難以撼動的。不止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內部也正因為英語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外國中文教師自編本土漢語教材 更重實用性
外國中文教師自編本土漢語教材 更重實用性 2013年04月09日 10: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不禁對泰老師多了幾分敬意,同時也產生了好奇,這個年輕的英國老師,編出這麼實用的本土教材,沒有一定的中文功底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沒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鑽研精神,怎能做出這樣的成績? 泰老師的大紅書 於是我從「大紅書」入手,開始更多地了解執著於漢語教學的泰老師。
-
守住文化密碼適度降溫「英語熱」
譚華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指出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是基於我們改革發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