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現狀的反思之三 語文教學與語言的學習使用

2020-12-10 語文追夢人

各位,我們每天都在上語文課,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語文課的效果如何,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語文究竟有多大作用和意義。許多老師可能會說,有效果呀,我們每天都在分析講解,我們每天都在帶領學生分析理解文本,學生理解文本了,我們語文課不是就有效果了。但是,如果我們問,學生理解文本之後呢?學生得到什麼!理解文本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究竟有多大的意義!我們可能心中無數。這就要求我們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什麼?有些老師不假思索就會說,自然是識字,積累詞語,學會閱讀,學會寫作。

相關焦點

  • 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反思(之一)
    語文教學的現狀究竟如何,語文教學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語文老師似乎對這些並不是很清楚。我們每天就像拉磨的驢子,不停地繞著磨道轉,我們根本不去思考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 【聚焦語文真問題】「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與使用」之三│李凌雲:語文學習資源引入課堂的教學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進一步明確「學習資源」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指出在任務群教學中要「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1]學習資源指實施課程、教學、評價中需要關涉的資源總和。
  • 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思考之二 對語文教學實踐性的認識
    語文教學的根本就是培養學生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就我們目前的課堂教學來說,根本達不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我們發現,中國學生語言能力嚴重不足,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真正能夠使用語言準確表情達意的並不多。我們語文考試雖然把寫作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在作文評價上面,卻並不是很到位。同時,語言能力不僅僅是語言問題,還有對語言所反映的事物的認識問題。所以,要解決語言問題,就要解決學生的認識問題。
  • 小學語文複述教學研究情報綜述
    8]鄭安琪.複述,讓語言之花綻放——統編版小學二年級複述訓練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9]張誠.談談語文教學中的口頭複述 [J].[J].教育視界 智慧教學,2019(5)[14]施麗聰.識體而教,適體而教——神話故事複述教學策略例談[J].教教師,2018(2)[15]芮良敏.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有效複述方法的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9)[16]劉丹.率性教育視角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複述教學反思[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7]王虹.思而言之,述出精彩—
  • 馬建明: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
    深度學習有四個基本特徵,即情境創設、知識建構、問題解決與反思評價。而語文「新教學」實驗提出了情境、任務、活動、評價就是對深度學習四個基本特徵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結合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設計,初步探討指向深度學習理念下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 對語文閱讀教學意識問題的反思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能力很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個難點。近來更是有關於真閱讀與假閱讀的辯論。對一個語篇的閱讀,我以前也說過,是從下到上和從上到下的閱讀模式反覆進行,讀者通過閱讀文字符號來喚醒自己的話語感知模式,進而達到對一個語篇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
  • 小學語文識字5《對韻歌》教學反思2
    《對韻歌》選擇的內容大多是孩子們熟悉的動植物和自然現象,所以教學的重難點主要是讓孩子們學習對韻歌的聲韻格律,培養語感,為孩子今後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我對《對韻歌》的教學反思如下:一、鞏固象形字,生字巧記憶《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應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不僅要結合圖文、聯繫生活識字,更要教會學生有效的方法進行自主識字。
  • 語文教學反思|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胡柳煙
    愛讀書,會讀書,善表達——讓語文教學回歸語言文學藝術,實際有益學生 引語文所教即語言,語文所學亦語言。語言有口語,有書面語,語言文學統稱之。語言之美妙可稱藝術,典範的有詩,自古傳今,讓語文教學回歸語言文學藝術,是希望在教學中既傳授語言知識(音、形、義等)、培養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等),實際有益於學生;又能陶冶情思,豐富美感,獲得藝術上的享受。 惜哉,理想是魚,現實是鉤,鉤子總把魚釣起來,按砧板上,大卸了八塊。 本文是筆者教學反思,希望藉此理清教學思路,有的放矢,探索前行不止。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 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因此,閱讀教學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把認知與煉能有機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在興趣中強化,學習效果就會在興趣中顯現,學習能力就會在學習中形成。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 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 大學語文現狀:教學方式呆板 被稱高四語文
    教育部全國高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當時全國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中,由徐中玉、齊森華主編的各種版本的《大學語文》約佔市場的30%;南開大學陳洪主編的《大學語文》、南京大學丁帆主編的《新編大學語文》、東南大學王步高主編的《大學語文》、北京大學溫儒敏主編的《高等語文》等5種教材佔市場份額的15%,其餘55%為其他品牌的教材。
  • 語文教學隨想之三:如何設計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一、詩句導入,識月之趣;(背誦詩句,感知月亮文化,發現月亮在詩人筆下變化多樣,初步感受月之情趣與神秘)二、速讀初知,賞月之美;(詞語分類,初識月之靜態美;讀句子,再次感受月亮的美麗;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尋月跡,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三、品悟細讀,尋月之跡;(默讀課文,自主提問;從內容與寫法兩方面交流問題
  •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下教學研究的一個弊端:總是朝著新理念的方向看齊,而大家對理念的趨之若鶩,並沒有使得這一理念被大家真正理解和使用,反而成了空談的口號。從思想觀念獲得的角度反思多元化教學的現狀,多元化教學先應該在學習認知上實現多元化的轉變。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社會生態的多元和文化的多元對學生思想形成的作用,新時代的學生在文化因素上已經擁有多元的價值體系。但是基礎教育必須在多元的價值體系中樹立一根支柱,這根支柱支撐起學生從學習到認知再到產生思想的整個過程,只有這樣,多元化的教學才有其生長和發展的空間。
  •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語文教學存在什麼問題   中國教師報:從國際視野看,我們的語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吳忠豪:我國語文教育改革長期關注的主要是教學層面的問題,很少從課程層面去反思語文教育癥結所在。其實,我國語文教育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存在於課程層面。
  • 我眼中的語文課堂教學
    為期四個月的學習經歷,在不斷地反思中激勵了我們成長,同時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加強了對自身的了解,為後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轉變課程教育思想,夯實理論基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日常教學實踐行為就展現了個體的教育理念,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則需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培訓,藉此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學素養,完善育人方略。
  • 語文教學反思(二)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育言語才能的學科,又應該是培育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員應該置信先生的潛能,要努力發掘先生的情感要素為他們創設風趣的學習情境,發明寬廣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發掘、發現先生思想的閃光點,引導先生獨立自主地開展思想,啟示想像,宣布特性化看法。
  • 2020年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識字3小青蛙教學反思1.導入新課時採用猜謎語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了解了「青」的意思,為使用「形聲字識字法」進行識字做好鋪墊。2.能夠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讀文識字中抓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字形與字義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 嘉興在線丨「語文名師訪談」周躍東:怎樣攀登語文學習的「三個層次」?
    通俗地講,學語文就是要讓孩子會聽、會說、會讀、會寫,這也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任務。關於「作為思維訓練的語文」,其實是從語文學習學什麼這個角度理解的。語文學習就是學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思維和語言審美。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 訓練語言」。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思維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試大綱
    掌握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和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了解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把握語文學科發展的大致趨勢;準確理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2.語文教學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