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著輕鬆愉悅有趣的心情一口氣讀完《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
感到輕鬆愉悅的是,發生在小豆豆和巴學園裡面的一樁樁充滿童心童趣的小事。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極其冷靜地學習著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可以說,小林先生在巴學園所做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學校、陶行知在曉莊師範、育才學校所做的事業。
著名文學家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掩卷而思,腦海中仿佛走來那個頭髮有些稀疏,穿著已經舊得走了形的黑色三件套,說話時露出透風的牙齒,慈祥可愛的面孔,睿智發光的眼睛的小林先生,正俯下身、彎下腰,傾聽孩子們訴說發生在他們身上千奇百怪的事情呢。有時候是,他在傾聽被退學的小豆豆噼裡啪啦講上一個上午;有的時候是,傾聽孩子們品嘗小豆豆的「健康樹皮」後的發言。他那句「是嗎,那太好了」,仿佛穿越時空,依然有溫度地迴蕩在我的耳邊。
為了讓孩子們能體驗到自由的天性和玩耍的樂趣,他會對家長們說:「請讓孩子們穿上最差的衣服來學校吧!」這和蘇霍姆林斯基帶著孩子們光著腳丫走向「藍天下的學校」是多麼相似啊!
為了不讓孩子們養成偏食的習慣,他會拜託家長們:「請帶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能把孩子們想說的話,如此簡練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成年人,除了校長先生之外,沒有第二個了。
巴學園的老師,會帶領孩子們下午去野外散步;暑假會帶領孩子們去禮堂裡露營;去海邊溫泉旅行;去等等力溪谷野炊……這多麼像蘇霍姆林斯基帶領學生們走進「藍天下的學校」,走進 「知識和思維的源泉」(大自然)去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啊。在這些時間裡,孩子們在盡情玩耍的同時,不但收穫了快樂和友誼,還收穫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生活生存的一些技巧和經驗。
當小豆豆將「外國貨」蝴蝶結帶到學校,被小林發現後,他會借用自己的女兒也吵著要這樣的蝴蝶結,自己轉遍了很多地方仍然沒不到的理由來央求小豆豆。「你上學的時候,可不可以不戴這個蝴蝶結呢?如果這樣,就太謝謝你了。實在對不起,拜託了。」你看,小林是不是變成一個讓任何小孩子都充滿同情和可憐的孩子呀!這是一個多麼有智慧、多麼有趣的禿老頭啊!為了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他總會找到理由,以他的處理方式,得到孩子們的理解和支持。
小林也會生氣發火,不過,那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當一位女老師無意間對身體障礙的高橋君說了不該說的話時,校長發火了。不過他沒有選在有別的老師在場的辦公室裡,而是選在誰也看不到的廚房裡。由此可見,小林先生對於老師們,是多麼保護其自尊心呀!
在巴學園一年級的課堂上,學生們可以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這樣的話,隨著孩子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師能夠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對老師而言,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了。
在小林的韻律課上,學生們會跟隨著樂曲的韻律,自由地擺動身體,用腳趾拍打著地板,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就如小林所說的「韻律使身體和心靈能夠理解節奏,幫助精神和肉體達到和諧,從而喚醒人的想像力,促進人的創造力」。這正是小林先生的辦學理念和宗旨,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也讓我理解了巴學園中「巴」字的來歷。
當小豆豆為了尋找掉到廁所裡的錢包而幾乎掏空便池,堆成一座小山的時候。小林沒有生氣,說什麼「在幹什麼蠢事」呢,或者「太危險了,快停下來」之類的話,而是只說了一句「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他讓孩子體會自己勞動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要有責任感。
當聽說大榮君去揪小豆豆的辮子後,小林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教訓了他「要愛護女孩,要尊重女孩,要對她們友好」。
當下林遇到午飯後演講時一言不發的男孩時,他會不斷地鼓勵男孩「我們編一個,怎麼樣」,直到那個男孩的講話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對於被貼上「壞孩子」標籤甚至被退學的小豆豆,小林總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對於身體有障礙的高橋君,他都會說「你絕對能做到」。
小林為孩子們做的一切,說的一切都是那麼影響深遠,孩子們長大後才會明白為什麼小林會那麼說,當初會那麼做。如果不遇到小林這樣的好校長,巴學園這樣的好學校,這些孩子們會走出自卑的陰影嗎,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嗎,會有陽光燦爛、值得回憶的童年嗎,也許會懷著無所適從的心理,直到長大吧。
讀小林和他的巴學園,觸動太多我關於教育的思考。像小林這樣熱愛孩子、熱愛自然、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呵護孩子,在處理各種衝突事件中充滿教育的智慧和風趣,不斷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將之發揚光大,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和潛力,不正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學習的榜樣嗎!
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感悟:
拂過巴學園上空的風溫暖而和煦,而在巴學園中成長的孩子們也美好而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