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內心的焦慮孩子了解嗎?孩子需要父母疏解焦慮

2020-09-03 流水遊木

高考的壓力有多大,我從網上某平臺隨便找了兩個問題描述。大家可以看一下。


還有兩個月才高考,但是自己現在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已經達到一個極限了。很多時候會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一道題做錯就憤怒的摔答案。很多時候一個步驟沒算對就感到特別的恐慌,心想這如果是高考該怎麼辦,我還不得死一百次,你怎麼這麼笨,這麼容易的運算都弄錯你還是個高中生嗎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後來到這個階段我已經養成了犯一個錯誤就抽自己一個耳光的習慣,可是依舊沒什麼良好的效果。自己也知道這個時候一旦鬆懈這十幾年的努力就全完了,但是心裡這股強大的負面情緒完全壓不下去。焦躁、困惑、恐慌、不安這些種種已經把我的學習效率拖低到一個最低點。我想問問各位前輩當年高考的時候是如何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的?


現在是凌晨4:17 十二點放好了試卷以後我躺在床上已經四小時了我還醒著 距離高考還有十七天 感覺有點僵題了 做題思路不清晰 可能出現考前高原反應了吧 壓力感到很大 甚至周末在家學數學題寫到掉眼淚 就 不知道該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


還記得前一陣子在考場上考到最後即將交卷的時候突然撕掉自己和旁邊同學的答題卡的那個女孩嗎?

高考就是如此的恐怖,用壓力將一個個孩子的內心不斷的蹂躪一遍一遍又一遍。

所以在每年高考結束的時候,我們總是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


孩子通過撕書狂歡,因為孩子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這是一種無奈的現象,社會壓力把孩子逼的太緊了。

但是今年的情況還有點特殊。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出現了遠程線上授課。高考延遲等情況。這樣的意外的影響了非常多考生的心態,打亂了原本的節奏。

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很多孩子發揮失常。面對高考結束也無法放鬆下來的孩子。我們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01開導孩子,讓孩子正視高考本身

孩子壓力如此之大,是因為他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把一切都壓在了高考之上。這些壓力都是社會在無形之中灌輸給他們的。新聞每年報導高考,家長討論高考,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將來要面對什麼。所以這個壓力是長久之下積壓下來的。孩子們對於高考也是極其看重的。

當孩子面對高考患得患失的時候,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因為高考的問題讓自己壓力過大。尤其是高考完成之後,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不論考好沒考好。都應放鬆下來。任何選擇都是之後的事情。高考只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人生才剛剛開始。精彩的人生在後面。人生在於選擇而不是在於高考。

02選擇合適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高考帶來的壓力不是說高考完畢之後就放鬆了。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前,一切都是懸而未決。孩子的壓力依然無法釋放的。所以家長應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尋找合適健康的釋放壓力的方法。約上三五個同學去旅遊一下,爬爬山,去遊泳館裡面遊遊泳。去書店買些喜歡的書籍。做一些清淡健康的食品。讓孩子從父母這裡感受到放鬆和愉悅的氣氛。讓孩子緊繃的弦放鬆一下。沒事的時候不要提高考相關的事情。讓孩子完完全全的忘記高考。徹底釋放一下壓力。

雖然可能很多孩子會選擇窩在家裡追劇,但是長期在家裡還是不好的。利用休息日帶著孩子出去玩玩是最好的。接觸大自然,活動身體。有益健康。

03情況嚴重的可以選擇心理醫生

對於一般情況來說,孩子的心理壓力只要適當釋放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有些孩子,心理壓力不是高三這一年才形成的。也許在初中時候就因為各種壓力形成了各種焦慮情況。這不是說緩解就緩解的。如果發現孩子在高考後放假期間,依然出現各種焦慮情況。沒有明顯緩解的話。不要放鬆。和孩子多溝通嘗試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也許還有的家長對於心理醫生有很多芥蒂。覺得有病才看醫生。其實不是的,心理醫生並不是說人有病才去看醫生。而是心裡不舒服,有什麼想不開的事情都可以找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仔細分析,對孩子內心進行開導疏解釋放孩子心裡的壓力。

總之,高考已經結束了。對於高考的孩子們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高考不是人生的一切。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才是一輩子最重要的。期望高考的學子們都能有個滿意的成績。快樂的度過這個暑假。

相關焦點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心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屬於孩子的特定階段,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初衷沒有錯,但錯在引導的方式,從孩子內心接收到的信息顯示:父母在乎的是更好,而不是我自己。「我很笨,沒有別人做的好,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當孩子的內心出現逆反的情緒,焦慮就會產生,關係也會有所淡化。
  • 小學生被父母叫去感受高考:父母的焦慮,是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這哪裡是感受高考,只是感受父母的焦慮而已。」深以為然!要知道,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相當於要讓孩子一個人打贏全世界。這公平嗎?孩子受得了嗎?這樣不客觀的比較,只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
  • 孩子考試,我更焦慮,怎麼辦?|中高考父母焦慮怎麼辦
    復學之後,很多家長反映:老師,離考試只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了,我們家孩子一點都不著急,吃喝玩樂一樣不落,只有學習,不主動不用心!孩子們真的一點都不焦慮,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學習嗎?不是!只不過,他們的表現令老師和家長覺得,他們看上去沒心沒肺,一點都不焦慮。每到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之前,空氣中就會瀰漫著焦慮,讓人無所遁形。疫情影響,這份焦慮比往年更甚。然而,比學生本人更焦慮的,往往是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若問她們想要什麼樣的母親節禮物,或許答案是:我什麼都不要,只需要孩子聽話,好好學習,考出理想的成績!可憐天下父母心!
  • 父母的夢想該由孩子實現嗎?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表面上看,是為了孩子,可實際上是她自己在焦慮。到底在焦慮什麼呢?苗苗媽媽覺得自己適應不了目前激烈的競爭,但她又沒有勇氣提高自己,於是便放棄了自我成長,寄希望於女兒,來彌補她內心的失落。父母把焦慮轉嫁給孩子其實結果是兩敗俱傷,大人盡心盡力,孩子並不感激,反而很苦惱。怎麼做才能雙贏呢?
  • 《親子關係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披露中國父母焦慮內心
    ,多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孩子出現問題,父母需要反思。作者吳在天說:「有的父母的行為表面上擔心孩子,其實是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和擔憂。父母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孩子們就會在家裡聽到:學習怎麼樣了?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考了多少分?」孩子的學習是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抵不過子女和父母的情感交流。不要焦慮到凡事都以談論孩子的學習為基礎,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是因為你好好學習我才愛你。而是,無論你學習好壞,我都愛你。
  • 讓孩子遠離焦慮:3個方面了解焦慮的各種表現,幫助孩子應對焦慮
    每個家長都想了解是什麼造成了孩子的焦慮。那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遠離這些焦慮呢?作者說,家長要認識到,這些焦慮,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孩子的大腦出現了一些小故障,扭曲了孩子看到的事實。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導孩子改變他們那些誇張、扭曲的想法。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就是焦慮的父母。」>「愛」孩子同我們掌握其他藝術一樣,它是需要不斷學習掌握的,一定要努力防止一不留神由「愛孩子」變成「害孩子」。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優秀的父母,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孩子成長,但父母的愛卻太過於焦慮,就會是以愛的名義,毀掉了孩子。
  • 焦慮的父母 只能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相對公平的高考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一次自己可以掌控的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了這個機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長達12年甚至18年馬拉松就開始了。而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啃老族」讓父母苦不堪言,也讓父母承受了孩子沒有培養好的後果。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一生都要由自己負責,對教育孩子就不可能不焦慮。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還是孩子焦慮?某種程度上來說,考試焦慮和父母關係最大。對於孩子而言,考試只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這項任務的結果,卻關係到自己最在乎的父母的態度和評價。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並沒有總是問成績問學習,但生活的潛移默化中,也在傳遞著焦慮。
  • 蔣佩蓉:父母越焦慮 孩子越學不好
    焦慮是一種包含恐懼、不安、擔憂的感覺,父母的焦慮很容易傳導給孩子,給孩子帶來壓力。在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孩子對上網課有個適應過程,父母的焦慮不僅幫不了忙,反而可能成為幹擾。但研究證明,僅僅對成績有興趣的父母會給下一代帶來抑鬱和焦慮,父母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正視和解決自身的焦慮問題,就會陷入父母越焦慮、孩子越學不好的惡性循環。焦慮的產生與父母自身缺乏安全感有關。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給焦慮家長的行動指南
    每年春末夏初,大概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時候。學區房、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後的就業,眾多關於教育的話題,連番「轟炸」家長,焦慮指數也不斷飆升。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分布和嚴酷的社會發展現狀,「焦慮」已經是家長們躲不開的話題。「焦慮的父母」並不是我們特有的問題。
  • 孩子多愁善感,可能源於內心焦慮,良好的引導有助於孩子成長
    1.內心焦慮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多愁善感的狀態,就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實在是太焦慮了。這類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論在想什麼事情都會不由自主的往壞的方向去考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可能變得順利。尤其是看到父母吵架或者是打罵的時候,那麼孩子本能就會把自己想像到一個被動的局面當中。畢竟父母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讓孩子感覺到冷漠和悲哀的一面,那麼孩子自然也會變得多愁善感。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焦慮中
    導致這個可怕的結局就是父母對英才失敗的教育,兒子英才憎恨他的父母,不願意再做他們的孩子而離家出走,母親傾其所有教育兒子,最終發現兒子對他們的恨,在不能承受的心理壓力下開槍自殺了。這部韓劇不僅反應了韓國甚至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教育子女的普遍現象,考上重點名牌大學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成了現階段家長強烈的焦慮心情,這種焦慮心情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不滿,更嚴重的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2演員沙溢曾自爆給兒子安吉報了十多個興趣班,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多學一門藝術。
  • 焦慮影響孩子身心,父母要正確緩解,幫助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1、分離焦慮幼兒時期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一個時期,他們容易在這個階段表現出分離焦慮,就像那些第一次離開家上幼兒園的孩子一樣,內心不安,心緒不穩定。分離焦慮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安撫和疏導,將會大大挫傷孩子的心靈。
  • 父母如何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遠離焦慮:先管理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遠離焦慮:先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的心智健康狀況已經越來越受到我們大家的關注了。社科院曾做過一個調查,有的高考狀元工作後,表現不再出眾。為什麼這些高考狀元學習那麼超群,後來工作的時候「泯然眾人」?然後,家長還會告訴孩子社會競爭多麼激烈。從當時的效果看,孩子為之一振,開始努力學習了。但是長此以往的結果是,他內心有一個東西被破壞了,那就是安全感。孩子在從小學習的過程中,被破壞掉了安全感,而產生了焦慮。孩子慢慢長大以後,看起來隨著他人格的成熟,焦慮感被逐漸掩蓋了,但是內心深層次的安全感被破壞以後,終身對他都會有影響。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1當兒童的焦慮加劇時,父母自然會進入保護狀態。父母可能會盡力解決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避免引起焦慮,或嘗試開啟無憂慮的生活方式。設定明確的期望,幫助你的孩子建立起滿足這些期望的合理基準,這有助於幫助他/她學會應對和控制焦慮感。不要試圖阻止孩子擔心孩子不會因為父母說「別擔心!」或「放鬆!」就可以不再擔心。實際上,焦慮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了。事實上,適度焦慮有助於我們思考有威脅性的實際危險。
  • 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心理專家提出實用方法,應對焦慮與壓力
    孩子上小學後,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有的孩子應付自如,有的卻將考試視同洪水猛獸,憂心忡忡,父母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試焦慮呢?臺北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品皓先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析,並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方法。
  • 孩子的期末考試,你焦慮了嗎
    孩子的期末考試,誰焦慮? 有人說,當然是家長焦慮啊,孩子要是焦慮就認真複習了,你看他,就一沒事人,該幹嘛幹嘛。有人說,我不敢焦慮呀,在家大氣都不敢出。如果我焦慮,影響孩子情緒呀。還有人說,我的孩子真的有點考前焦慮,會不會影響發揮啊?也有人說,有啥好焦慮的,不就一個期末考嗎?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