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才是你人生的起跑線

2021-01-08 九陰九陽100
新華社發(郭立亮 攝)

今天突然接到老家一個初中同學的電話。我們許久沒聯繫了,但是以前關係非常好。我以為他是遇到了困難,想找我借錢,誰知道他上來就說:「九啊,我家小子剛考完試,想去北京看看心儀的大學,你看你那方便不?如果方便的話,讓他在你那待幾天,你帶他見見世面。」

好啊,我沒問題。不過接下來我這位老同學說的話卻讓我大吃一驚,他說:「孩子剛高考完,對未來有點迷茫,你有文化,給他些指點。」

我同學家的孩子都高考了?而我自己的孩子到九月份才會出生……我落後了呀。

放下電話,一邊琢磨著小傢伙來了之後怎麼安排,一邊回憶著18年前我自己的高考時光,心中不勝感慨。

雖然在我的半生中,經歷過的考試,有高於高考的,有重於高考的,有嚴於高考的,但高考對我來說,真的是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它讓我離開故土,獨自踏上異鄉,從此漂泊於世,幾經沉浮。

2020年的高考註定與眾不同。

在因為疫情延期一個月之後,又趕上南方的洪澇災害,這讓許多人對參加這次高考的學子們都更加關注與關心。

高考年年有,然而對於大多數學子來說,高考便是這一生僅有的一次難忘經歷。

俗話說:「鯉魚躍龍門」。許多人可能都以為一旦躍過去了,就可以幻化成龍,前途一片光明;如果沒躍過去,則灰心喪氣,甚至覺得這輩子都完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未必如此。

所以,我在等待小傢伙造訪的時候,提筆寫下這篇文字。

同學,如果你剛剛經歷了高考,或是正站在高考的面前做著準備,我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一些經驗給你,或許對你也有一些參考價值。

我希望你能明白,高考對於你來說,不是結束,而僅僅是開始。

1、高考之後,你成年了

中國高中生的年齡範圍大概是15-18周歲。一個應屆學生在參加高考的時候,如果之前沒有跳級、留級等情況,並且是以適齡入學,一般應該是17-18周歲。在我國,16周歲意味著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了,而18周歲是法定成人。不過在現實中,一般在校園裡的孩子,心智上多少都會晚熟些,加之家庭與社會的過度保護,所以在高考前,這些學生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都還是孩子。

可是畢竟,在法律上,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你也應該把自己視為與自己的父母同樣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成年人,首先就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如果你有本事,你應該開始獨立生活;如果你還沒有辦法獨立,你也應該開始將父母給予你的一切都視為「借」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給」。當你的行為觸碰到道德底線或是法律紅線時,你將直接受到社會輿論的約束與法律的判罰。所以,你應該轉變心態,不要再把自己當成是個寶寶。

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個可就說來話長了:在你的人生中,也許之前的很多選擇,都是父母或老師幫你做出的,但你要明白,這畢竟是你自己的人生啊!所以,我希望你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然後在綜合考慮長輩的建議與自己的追求後堅定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未來有後悔或遺憾。

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做出選擇能讓你更加堅毅。如果你的選擇是別人做的,那麼如果這個選擇錯了,你會不會在心底對幫你做出這個選擇的人有所埋怨?從而後悔當初為什麼自己聽從這個安排?即使這個選擇事後證明沒錯,你也會因此習慣性地去依賴別人的判斷,而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在今後的人生路上,難道你要一直依賴別人幫你去做判斷?難道你不會因此心生遺憾嗎?而如果你是自己做出的選擇,那麼與別人無關,哪怕後悔與遺憾隨之而來,也會成為你人生中寶貴的經驗,提醒你在未來做出重要選擇的時刻,該何去何從。

二、功能是後成的。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選擇是對還是錯,並不是以你做出選擇的這個時刻來評判的,而是根據你做出選擇之後具體的行為來決定——打個比方:如果你選擇了法律專業,那麼決定你這個選擇正確與否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你今後的學習中,是否認真學習每一門專業課程,並結合到具體實踐中去?「是」則你當初的選擇就是正確的,「否」則你這個選擇必然會以後悔或遺憾告終。

但是無論怎樣,高考之後,你成年了,你的人生,你的選擇,你要對自己負責。

2、高考之後,你自由了

我高中時有兩個非常要好的同學,一位L兄,一位Y姐。

L兄學習很好,每次考試都在班裡排名前五。高考時他發揮穩定,以高分考入了上海的一所知名大學。在大學裡,我跟他開始還有書信往來,後來就漸行漸遠,疏於聯繫了。再後來,因為有了微信,許多失聯的朋友都重新聯繫上了,我跟他也是如此。當我加了他的微信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他當初大學沒有讀完就肄業了——這讓我無比驚訝!我問他為什麼會這樣?他苦笑著說:「上了大學之後,每天都在寢室打遊戲,開始仗著自己聰明,又會學,期末考試前刷夜臨時抱佛腳也能及格,可後來隨著專業課課程的深度增加,自己當初沒有打好專業基礎,所以一科接一科的補考和重修。到最後也沒有拿到畢業證。」

就這樣,肄業的L兄在上海混了兩年後,去了深圳發展,可是也並不理想,最後還是回到老家當了一名公務員。現在的他,身材發福,三高體質,每天老婆孩子熱炕頭,小日子過得也很舒服。可是我每每回想起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他,總有一種「傷仲永」之感,總覺得他的人生本可以更精彩。

Y姐在我們高中時代學習就普通得很,在班級屬於中等偏下。倒不是她不努力,但可能是她真的不適合學理科,所以成績始終也上不去。後來高考時發揮得也一般,勉強夠上二本線,去了河北的一所大學。但是在大學裡,她對自己學習的法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一如既往地用功,所以在大學畢業時獲得了保研的機會。然而Y姐並未選擇保研,而是考取了另一所更好大學的研究生。當她研究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法院,一個是去律所,最終她選擇了去北京一家知名的律師事務所。Y姐從實習律師做起,一直做到律所的高級合伙人。前幾天我們同學聚會,聽Y姐說,因為深感自己還沒發揮出足夠的潛力,她正在攻讀人大的法學博士。

在這裡,我絕不會去評判L兄與Y姐的人生誰更成功,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選擇的認為最好的方式生活。但是我想說,當一個人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生活時,他會得到更大的自由,而這種自由,有時候真的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是一個自律的人,自由能讓他更好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從而更有效率地學習與工作;如果是一個缺乏自律的人,自由也許就成為他越來越懶散、墮落的幫兇。

總之,高考之後,你自由了。然而就像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所說的一樣:「那時候她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有的饋贈,都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所以啊同學,我能告訴你的實在不多,只有一些親身經歷與你分享。我希望在你今後的人生裡,在面對每一次選擇的時候,都能夠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一代宗師》裡趙本山說:「人生在世,無非八個字:生死,是非,成敗,榮辱。說到底就一個字——我。」

在你的一生中,高考見證了你的來處,卻無法標記你的前途,指引你方向的,終歸是你心內的執著。

May the Dream be with you.

願夢想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孩子:我也不知道。 媽媽:好好學習吧,再不好好學,你真的輸在起跑線上了! 孩子:可我沒有同桌考的好。 媽媽:寶貝,不要總跟別人比較啊。 孩子:可我老師說,不贏過別人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媽媽: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呢,你只要盡力做好就夠了,寶貝,媽媽送你一句話,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
  • 高考分數線只是人生的「起跑線」
    今年高考成績分數線陸續公布,對於所有的考生、老師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一次心理測驗。不可否認,高考很重要,它是對考生高中三年來寒窗苦讀的評價,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它不是決定考生命運的唯一因素。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大家都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父母,他們的素質有高有低,高者令人欽佩,低者令人不齒,而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對應關係:素質高的父母,身邊帶著的孩子往往也很有教養,讓人心生喜歡;而那些沒素質、缺教養的父母,往往帶著的都是熊孩子,令人心生厭惡。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節目組到了一所上海崇明中學,組織了高三學生的「高考衝刺100天誓師大會」,學生在操場上做6道題。如果題目裡的情況你符合就可以前進6步。各位家長也可以代自己的孩子做一下這6道題。
  •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父親每年暑假都會帶上孩子外出。他們先是在一所名校旁邊租一個小房子,然後呆上一周,這期間就是逛逛校園,去自習室坐一坐,聽一聽公開課;然後再在一所三流學校旁邊租一個小房子,再呆上一周,重複相同的事情。初中三年,每年如此。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居然走出了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
  • 這6連問測出人生起跑線!你無法選擇起點,所以才要更拼命!
    站在高考的起跑線上,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孫紅雷、黃磊更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逆襲,分別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最近,正巧看到了一位廈大學姐的高考日記,再次回憶起高考,熱淚盈眶。↓(請耐心把視頻看完,你會發現,任何時候去努力都為時不晚。)多年後,當你想起高考那年的自己,那個考前只喊口號卻沒有努力的懶蛋,那個只顧今天不顧明天、丟三落四的傻孩子,或者為了考進理想的大學每天k書做題到深夜的少男少女。你不會後悔,畢竟這之後的你,總算是長大了。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然而,擁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們,你是否想過,這是孩子的人生,你是沒有權利左右的。當你開始用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比較的那一刻,你就背離了「父母」這個稱呼最初的意義。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養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並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裡的爸爸一樣因為缺個冠軍才要生孩子。這是兩代人,你可以用你的人生閱歷教會孩子人生道理但卻不能決定他的生活和人生。
  • 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前段時間,《極限挑戰》通過原生家庭的6個問題,直面人生起跑線,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節目組來到上海崇明中學,在高考衝刺100天的誓師大會上,把所有的高三同學都請到了操場上,開始一場人生的賽跑。賽跑的起跑線跟六個問題有關。每符合一個問題的同學,就能往前走一段。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那位發宣傳頁的老師就「教育」了我: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就已經開始上了,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想真是可怕,才二年級,就應該為小學畢業做準備。雜七雜八的課程包羅萬象。奧語、奧數,英語,遊泳,跆拳道、羽毛球、足球、籃球、小主播、鋼琴、吉他.......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
  • 看完近10年高考狀元家庭狀況,再來談人生起跑線
    父母給孩子溫暖的家庭環境,夫妻和睦,孩子才會活得有安全感。 前一段時間看紀錄片《高考》,裡面是形形色色為高考奮鬥的考生和家長,其中一個父親的話讓我記憶深刻:讓孩子不輸在高考的起跑線上。
  • 高考失利不是末日,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我一陣心酸,當初我也和欣欣一樣,為高考拼盡全力卻鎩羽而歸。在不中意的學校鬱郁前行,在招聘會上屢屢自卑。當我走過那一段路,回頭看時,發現高考失利不是世界末日,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學習好的孩子總會被樹為榜樣。整個青春期,隔壁小瑩都是我頭上揮之不去的烏雲。雖然我唱歌比她好聽,朋友比她多,還會拉小提琴,老師卻總要我向她學習。父母更是將小瑩當作標杆,小瑩又考了100分,你看看人家。從小我們心裡就埋下一顆種子,學習優秀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考上好大學才會有好出路。
  • 人生起跑線會決定你的未來嗎?
    二、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三、父母是否讓你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並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四、在你的旅遊經歷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的經歷。五、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六、從小到大,父母是否一直是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
  • 高考倒計時30天!做好這件事,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高考不僅僅是高中的畢業考,更是十幾年求學路的第一個期末考,千萬人的獨木舟,只有做好準備的人才能穩穩的走過。 當時高考分數線下來,我們班群裡互相討論著各自的成績,有開心、有失落,一個同學私聊我說:「沒想到你能過線,如果坐在第一排的學霸們知道你前兩年純玩,高考分卻比她們的還要高,會被群毆的。」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距離一年一度的高考,只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了,每年這個時候,「起跑線」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都免不了要被拎出來接受新一輪的批判。這六個問題,不亞於6個人生拷問,讓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被三三兩兩地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待到提問結束後,仍然停留在原地的同學臉上的表情要麼落寞,要麼帶著尷尬的微笑。原本我以為節目組會設計一個小反轉,比如改變終點方向之類的操作,來傳達「人生並沒有真正的起跑線」這種政治正確的觀點。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媽媽說:「那當然,如果我不對兒子進行教育投資,自己內心是沒有底的,因為,我不希望兒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我理解也相信人生是有起跑線的,而且我更相信,人生的起跑線不是您做了多少教育投資,而是家長思想的深度和寬度,因為小河溝裡是無法養鯨魚的。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輸掉了整個人生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無數家長的豪言壯語,也成了緩解家長焦慮的有效法寶,於是,孩子奔走在英語、奧數等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早上5點起來,晚上11點才睡覺,周末時間安排滿滿,就連暑假假期也是疲於奔命遊走於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之中。
  • 高考狀元都讀什麼樣的小學?看完數據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高考狀元七成就讀普通小學,真正的起跑線99%的家長都不知道!最近有一個調查,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在針對全國29名高考狀元的調查中發現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都上的是普通幼兒園,而百分之七十的人上的是普通的小學。這個數字可能會讓很多家長覺得驚訝。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代表著這些狀元們的人生起跑線並沒有比大部分的小朋友們高。那為什麼這些狀元們可以在高考中拔得頭籌,這些孩子在幼兒階段又培養了什麼樣的能力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家長就越來越注意孩子的起跑線的這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