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跑線會決定你的未來嗎?

2021-02-22 物道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競賽

而是一場馬拉松

前段時間,綜藝《極限挑戰》來到崇明中學和高三的學生們一起參加了百日誓師大會。高三學生在操場一字排開,極限男人幫的成員們向學生提出6個問題,如果學生們情況符合就可以向前走6步。

圖|《極限挑戰》 ©

這六個問題是:

一、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嗎?

二、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三、父母是否讓你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並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四、在你的旅遊經歷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的經歷。

五、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六、從小到大,父母是否一直是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

圖|《極限挑戰》 ©

直到第六個問題問完,仍有同學停留在原地,而前面的同學已經領先好幾米遠。

不僅學生們做這個測試,「極限男人幫」的成員和嘉賓們也做了。直到五個問題問完,極限男人幫的6位成員全都在原地,看著原本同一起跑線的嘉賓離自己越走越遠,黃磊低著頭說了句:「好難受啊。」



圖1.2|《極限挑戰》 ©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的起跑線」,有的人一出生就把你遠遠甩在了後面,有的人曾與你並肩可後來也超越你。但是,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競賽,而且一場馬拉松。

六個問題問完後,學生們一齊跑向終點,有很多學生拼盡全力,後來居上。極限男人幫的成員,在人生起跑線上也是靠後的人,可現在的他們有的是影帝,有的是舞王,都是各自領域的靠前者。

千萬不要覺得輸了起跑線,就輸了一生。


圖|《極限挑戰》 ©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表

別讓任何人打亂了你的節奏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裡面說:

「25歲後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35歲之後成家也完全可以;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表,別讓任何人打亂你人生的節奏。」

李安當年,兩次高考都失敗了,只能去讀了個戲劇專科。在那個年代,讀專科是一種恥辱,往往很多學生只讀了半年就休學去重考大學。

後來又在家人的支持下讀了電影編導系,畢業後帶著自己寫的劇本和拍攝的短片,面試無數家公司,都沒有被採用。


畢業六年,李安都無戲可拍,有的同學早已經拍攝了好幾部電影,而李安只能在家邊寫寫劇本邊看孩子。為了生計,還去劇務組看守倉庫,搬運沙袋。

就在李安山窮水盡的時,他之前寫的劇本《推手》、《喜宴》竟然在臺灣獲獎了。那一年,他已經是36歲。劇本獲了獎,馬上有人出資讓李安拍攝電影。

《推手》一炮而紅,而李安也一步步走向神壇,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的華人導演。

我們似乎永遠在給自己的人生下定義,「考不上大學是不可能找到好工作的」、「畢業五年還沒拿到高薪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發展了」、「28歲前還沒嫁出去肯定找不到好人家了」.

我們算計著18歲一定要考上大學,22歲一定要找到好工作,28歲一定要買房結婚生子,其實「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被算得出來。」

所以,我想說,耐心走專屬自己的時刻表,別因為其他人打亂了你的節奏。


圖|來源網絡

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前幾年,某位教授的《成功學》網課紅遍各大平臺。我當時去追蹤關注了一段時間,那些號稱只要「學習一小時,成功一輩子」的網課,銷售量竟然高達幾十萬。

我上大學時經常有文化名人來學校開講座,每一場講座也總會有人問:「老師,想要擁有你這樣的成就,我們應該怎麼做?」

陳丹青也曾面對過這些問題,他不耐煩地搖搖頭,說:「這種問題不要來問我,你們愛幹嘛幹嘛。你們好不容易生在這樣一個自由選擇的年代,卻總是期盼著別人能給你點什麼忠告,真悲哀。」


圖|來源網絡

很多人喜歡問如何維繫愛情,如何考上名校,如何升職加薪,其實自己心裡明明是知道答案的,偏偏希望別人能給出一個可以投機取巧卻又不費力氣的回答。

陳丹青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什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圖|來源網絡

再過兩天就要高考了,寒窗苦澀,莘莘學子總算等來自己的甜。但人生不是只有高考而已,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踏實的,一步一步的,過好活好自己的一生。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要因為輸在起跑線上,也不要因為被他人超越,我們就停止奔跑。


圖|來源網絡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生活館2周年慶

6.3 - 6.5 優惠搶先購

低價拼團巨實惠 · 重磅新品低至5折

人氣爆品全網特惠

相關焦點

  • 林夕:十個問題決定人生起跑線
    遊戲有獎品,五罐飲料放遠處,學生齊集起跑線,誰最快跑過去拿到飲品算贏。學生很興奮,三二一預備起步,但現實哪有免費午餐?人生遊戲自然有奇怪機制。果然,老師大喊一聲:「慢著」,「我沒說從這裡開始起跑啊。我會問十個問題,如果符合敘述就向前一步;不符合,就向後一步。」先說最後最後三題:「從小到大,你的成績幾乎保持在班上前10名的,向前一步。」
  •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未來人生的下文,你會選擇哪一條人生曲線呢,是可以自我決定的!
    溫馨提醒,此文訂正於2020-12-26號,接著上一篇文章往下探討,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會導致人生上下文的不一致性、不連續性!意味著隨時要變換新的賽道!意味著隨時要在新的跑道上賽跑!自己曾經寫了一個專欄<以終為始預先10年布局自己的去處>,這個專欄所探討的正是自我決定的人生,所探討的正是未來人生的下文。過去的已過去,過去的已經翻篇了!而過去的人生組成了人生的上文,而未來的人生組成了人生的下文,而上文、當下、下文組成了整個的人生。有一天意識到,人生的上文與人生下文的不一致性、不連續性,才恍然大悟。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雖然現在開始起跑的話,站在前面的同學,有可能領先許多,但是在抵達終點之前,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同學不能超越你。沒抵達人生終點,誰都可以去爭冠軍!成員們現身說法道:「大家都看到了,我們都不是起跑線上最前面的人,無論父母給你創造了什麼樣的條件,但最終能夠成就怎樣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努力。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難道是真正的教育學家提倡嗎?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你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未來!
    許多父母總是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01-有一個這樣的笑話。一位父親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試卷,暴怒之下,將孩子一頓亂打。過了幾天,父親回家又看到一張考了兩分的試卷,不由分說,又把孩子抓來暴打一頓。
  • 高考分數線只是人生的「起跑線」
    不可否認,高考很重要,它是對考生高中三年來寒窗苦讀的評價,對於很多考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它不是決定考生命運的唯一因素。人生並不會因為一時的「線」把你的人生劃定,對於人的一生而言,類似的「線」還有很多,並非一條,因為人生所面臨的選擇是多樣化的,絕非否定你其他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這一考再重要,也定不了終身,並不是跨過了高考的門檻,便獲得了「成功」派對的入場券。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這讓我想到了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中女主人米塔,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入頂尖的私立學校。米塔以為買了高檔社區的房子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最後卻發現還是不被上流社會接納。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引導我們思考:起跑線究竟是什麼?學區房?重點學校?各種興趣班?高分?這些看似是起跑線的標配,真的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人生的贏家嗎?
  • 你只會抨擊這6題「人生起跑線」,可你真的讀懂他背後的含義了嗎
    前天,我們金程財學院寫了關於某綜藝「人生起跑線」的話題。正如同大多數人的觀點一樣,有六分之五都是用錢堆起來的起跑線真的是人生的起跑線嗎?起跑線的優勢就是將近百分之八十五的金錢加上不足百分之二十五的讚賞嗎?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上上個星期的極限挑戰,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的主題,在節目最後有一個很特別的互動環節,工作人員專門召集了一些高考生進行跑步比賽,在正式開跑前,每位同學都必須回答六個問題來決定他們的起跑線位置。如果他們的情況符合該問題,則可以前進6步行至下一條線,否則就停留在原地。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嗎?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嗎?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個不同的答案,但今天我想要說的是,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當你處於一條落後於他人的起跑線上時,你就必須通過努力讀書,才能有機會去超越領先你的人。說一個我朋友做過的班級實驗活動吧:有一次,我朋友他們學校,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班級賽跑活動。
  • 你對未來世界的信念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學習成績無時不刻牽動著每一位做父母的心,也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面對的一個重要的 「人生指標」。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為了讓孩子上更好的幼兒園,貸款入住豪宅。這還只是個開頭,為了獲得孩子的入園資格,顧佳放下面子、費盡心思去討好丈夫是校董的王夫人。在她眼中,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個更好的未來。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家長們更加明白環境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好的環境真的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年開學季,父母就算耗盡人脈與錢財也要為孩子謀求一席高等教育之位。
  • 心理學: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教育已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家長們更加明白環境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好的環境真的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例如,最近的熱播劇《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就代表了這類父母,他們都認為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傑出作品,所以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送進最好的環境,接受最優秀的教育。大家都說她是顧佳與鍾曉芹的結合體,想讓孩子進入精英教育的行列,從小成為人上人,因為她深刻知道,圈子的重要性。
  • 輸在起跑線的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生活的殘酷之處在於即使你知道後悔了,她也永遠不會給你原諒,哪怕你說再多的對不起也無濟於事,只會讓你更加後悔,我們能選擇的路很少,要麼就放任自流,要麼就是含著淚去彌補,去把我們自己年少時欠下的債給彌補回來。除了這兩條路外,其他也別無選擇。
  •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決定了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裡跑,怎麼跑。 說實話,看完這個回答真得扎心了。
  • 起跑線有多重要?贏在起跑線能否贏得人生?《見識》來告訴你答案
    正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如今的家長們,會給孩子報許許多多的輔導班。起跑線對孩子的將來起決定作用嗎?在吳軍博士的《見識》一書中,講述了起跑線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也就是說起跑線,有的是在第1層,有的是在第100層。記得之前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一群高三學生。大家都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人生一次大的選擇:高考。在這節目中,他們被安排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一些嘉賓提出一些條件,根據條件,他們開始從起跑線上起步。就像我們玩過的飛行棋一樣,根據骰子擲出的數字,來前進。
  • 「人生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能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將這句話奉為真理,覺得人生的開端必須是領先的,人生才能是成功的。但這些人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僅僅只是少數,傷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是熟悉的,「人生的起跑線」並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的家長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鄰居問孩子的年齡,是不是應該上學了?我國規定的入學年齡是6到7歲之間,生日的分界點是9月1日。有不少人為了孩子早入學一年而修改戶口本,沒有關係修改戶口本的,甚至提前進行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