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喚醒師生的生命自覺

2020-12-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所學校沒有文化,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文化和靈魂都是看不見的東西,但是他們確實在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常說,最高層次的學校管理是文化的管理。通過文化讓教師形成生命的自覺,是校長最期望看到的。這五年辦學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學校文化的梳理,並且努力讓文化走入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心中。

土生土長的辦學理念

我們學校有一座百草園,是我前任的前任開墾出來的。他是一位懂中醫的校長,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園子裡種植了上百種草藥。我剛來學校時,時常找他一起到百草園,跟隨他認識草藥。看著他指著這裡的每一種植物,都能說出它的名字和藥效,我突然意識到,我們身邊的每一種植物,哪怕是路邊雜草,都具有一定的藥效。於是,我就聯想到學生,不管什麼樣的學生都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

就這麼想著、念著,突然有一天,我腦子裡蹦出了「百草皆為藥,人人可成才」兩句話。這兩句話後來成為我們的辦學理念,隨著學校知名度的提高,這兩句話也逐漸成為學校獨有的文化符號。

讓校訓發揮育人功能

隨著辦學理念的提出,學校從百草園入手,開發了中草藥課程。作為校長,我比其他人更關注百草園裡的草藥,每天到園子裡看看。越看體悟就越多,想法也就越多。

經過不斷梳理和提煉,我想以「像小草一樣生長」這句話作為校訓。於是,在一次「名優校長高級研修班」上,提出了我的想法。沒想到,除了一位女同學認可外,其他同學都不大認同。他們覺得我們本就是鄉下學校,又以「小草」作為校訓,感覺更加土裡土氣。大家這麼一說,我還真不敢再提了。

直到第二年,著名學者傅國湧在浙江省蒼南縣第一實驗小學畢業典禮上作《像樹一樣生長》的主題發言後,我才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於是,我通過一封書信的形式,給學生解讀我們的校訓:像小草一樣生長。

像小草一樣生長

——給全體同學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所寫的百草園就是他們家後院的一片菜園。那裡,有紫紅的桑葚、高大的皂莢樹,有彈琴的蟋蟀,有忽然從草間直衝雲霄的雲雀。魯迅先生就是在這樣的百草園裡,擁有了他美好的童年。

我們學校也有一座百草園,這裡種植著何首烏、百合、魚腥草、金銀花、板藍根等上百種中草藥。這麼多的草藥,都是原來的校長陳榮華先生從其他山上一株一株移栽到這裡的。因為種植著上百種中草藥,又因為魯迅先生的「百草園」,所以我們也稱之為百草園。

百草是所有植物的總稱,它可能是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也可能是長在大樹腳下的青草一族,還可能是依附在樹幹上、石頭縫裡的苔蘚。

百草有它獨特的生長方式。不管它們是誰,它們都是那樣安安靜靜地生長著。有的喜歡生在潮溼的環境裡,有的則喜歡在乾旱環境中;有的喜歡長在幾千米海拔的高原上,有的則喜歡待在平原上。不管什麼樣的境遇,它們總是那樣樂觀,給人以力量。看吧,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們在自己適合的環境裡,在時間的陪伴下,最後都長成它本來該有的樣子。

這就是百草之精神,也應該是人類之精神。

百草都會遵循時間的規律。他們按照季節時令,繁殖、長芽、開花和結果。看,金銀花每年三月就會開放,鐵皮石斛則在春末夏初才開花,桂花樹在金秋時節才開出金燦燦、香噴噴的花來。他們中的每一個,都信守對時間的諾言,開花結果。

這就是我們教學樓上掛著的那句話:「和時間做朋友」。我們要相信時間、相信自己。

百草都有自己獨特的藥效。板藍根有治療感冒之功效,是我們常見的家庭備用藥;魚腥草抗菌消炎,被稱為「天然抗生素」;我們常吃的蘿蔔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維生素C,被稱為「小人參」,民間流傳「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俗語。

這就是我們學校首先提出的一句話(辦學理念):「百草皆為藥,人人可成才。」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就像百草園裡的百草一樣,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每個人都將長成屬於自己的樣子。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像小草一樣生長吧!

向下生根,向上成長!

你們的校長 周國平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九日

我們開展的諸多活動都會滲透「像小草一樣生長」這句話的含義和力量。六一兒童節演出時遇到下雨,我就問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校訓是什麼?小草怕不怕風雨?」家長們異口同聲說:「不怕!」我們的學生也說:「不怕!」六百多名師生、家長打著雨傘、穿著雨衣,一場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下來,沒有人抱怨、早退。我想這就是校訓的力量。

校園十景述說學校精神

經過幾次討論,我們從校訓「像小草一樣生長」出發,提煉出「自由、獨立、合作」的學校精神。

我們通過校園十景之「樸樹下」來詮釋「自由」與「獨立」的精神。這棵樸樹是1994年一粒種子落在石頭縫裡,然後自己生長出來的,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人幹涉,如今成為校園的一道風景。我們也希望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被過重的學業壓力所影響。

這樣一段文字就成為這個「景點」的解說詞,每年開學我們都會舉辦一次「迎新生遊十景」活動。通過學校十景解說隊,對全體學生進行「景觀育人」。

「合作」精神如何解讀呢?其實很簡單,我們領著學生來到百草園,那麼多草藥,都是通過合作的形式給病人治病的。是的,一張藥方就是合作精神的體現。

一所學校如果能建設好自己的文化,真的能夠對人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我們期待我們的文化能夠促進孩子們的成長。

(作者周國平,系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2019年馬雲公益基金會「新鄉村教育家」稱號獲得者,《中國民族教育》雜誌2020年第11期)

編後

接手一所生源流失、教師隊伍渙散、條件簡陋的鄉村學校,校長周國平其實有很多理由怨天尤人,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始終心懷理想,充滿熱情,從一個個細節做起,建設校園文化、凝練辦學理念、開設校本課程、進行校本培訓、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家校合作……短短5年間讓一所行將倒閉的學校變得生機勃勃。周國平校長並沒有什麼秘訣,他只是紮根鄉土,用心用情地描繪鄉村學校的美好圖景。

周國平校長的系列文章到本期就告一段落了,如果有西部地區、民族地區的鄉村學校校長能從這些文章中獲得啟發,我們將非常欣慰。願更多鄉村學校的校長以「突圍」的精神和勇氣,一點點改變學校、教師、學生的面貌,願鄉村學校的星星之火終有一天可以燎原。

作者:周國平

相關焦點

  • 探尋教育真諦 喚醒生命自覺——化建中學邀請宋立虎主任做報告
    他認為,「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提高人的修為,增強人們對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並不斷地發展自我。」;「教育就是喚醒,喚醒人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成長意識、價值意識,喚醒人生命的自覺。」;「教育就是教人變,讓人變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教育就是長善救失,發展其真善美的天性,抑制其假惡醜的認知。」
  • 陳興德:從生命自覺、學術自覺到文化自覺 ——「自覺意識」與潘懋元教育思想關係研究
    他以80年學術經歷詮釋了作為「教師」、「研究者」和「知識分子」的多重角色與使命,同時也彰顯了他從生命自覺、學術自覺到文化自覺的追求過程。關鍵詞:潘懋元,高等教育學科,認同,自覺意識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ZK1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BIAI130080)研究成果。
  • 呂明晰教授蒞臨商丘市回民中學舉行《喚醒生命的自覺 擔當教育的使命》專題演講
    清風網訊(圖 文 / 於泳 馬敏 )8月15日晚上6點半,由北京孝行天下文化傳播中心主辦、商丘市回民中學承辦的「喚醒生命的自覺 擔當教育的使命」全國巡講商丘站開講,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孝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孝行天下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山東廣播電視臺《天下父母》欄目原製片人呂明晰蒞臨商丘市回民中學進行主題演講。
  • 著名作家馮驥才:喚醒文化自覺 弘揚國家民族的正氣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  著名作家馮驥才:喚醒文化自覺 弘揚國家民族的正氣然而,我們民族的精神不是空的,更不是幾句口號,它實實在在、有血有肉地保存在我們的文化遺產裡,並靠著這雄厚的「遺產」世世代代傳承著。但是當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人們容易過多地關注物質化的事物,精神性的文化和文明的載體就會被漠視,甚至受到衝擊。可當時我們來不及去想這些,不會馬上有這樣的文化自覺。那麼文化應該誰先自覺呢?應該是知識界先自覺。因為知識界天經地義是應該思考這些問題、做這個工作的。
  • 學校管理應走向文化自覺
    基於此,我們的人本管理必須走向文化自覺。但文化自覺必須經過認真研判、精心籌劃、嚴密組織,方能整體設計、分步推進,達成文化自覺的管理境界和狀態。一些學校存在這樣一種怪象:教職工雖說都有工作量,更有職責要求,但完成度不高或完成得不好的人,待遇卻和實幹的人一樣,甚至更多。這是因為學校管理層沒有設定底線標準。沒有底線標準,就為領導層留下「照顧」的空子,一些教職工也會伺機偷懶。
  • 學習語文,喚醒生命
    學習語文,不僅是對母語的熱愛,生活的熱愛,也是對生命的熱愛,每一個個體,可能因語文而喚醒生命,因喚醒生命而精神燦爛。每一個學習者,要認識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學習處處有語文,所有課堂無不在為語文學習服務。記下老師講課的重點、難點、疑點,板書等,善聽別人的發言,記下同學發言的重要信息;在讀書中善於摘抄積累,記下閱讀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好篇;記下生活中的見聞,生活中的俗語,記錄在餐桌上,在地鐵裡,在屏幕前,在志願服務中,在多彩活動裡,在節日祝福中的文化、事情、感受……久而久之,鍛鍊觀察力、辨別力、欣賞力、感悟力。
  • 真正厲害的教育是喚醒,不是塑造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喚醒」,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 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 喚醒你體內沉睡的「靈量」,引爆你的生命潛能!
    「文化智信」公眾號平臺,我們的使命
  • 肖川:生命教育強調什麼
    我之所以特別推崇生命教育,是因為真切地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師的美好生活添彩,才是教育正當的價值追求。人類社會一切個人或組織所有正直而光明的努力和作為都是為了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多的人生活得幸福而有尊嚴。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自覺的建構。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是人類集體心靈神秘參與的智慧活動。
  • 《喚醒生命》:學霸憑什麼是學霸?北京四中名師20年「贏考」心法
    我以前也有這樣的困擾,直到我看到了這本《喚醒生命》。《喚醒生命》並不是一本暢銷書,它甚至在茫茫的書海中有點默默無名,但我認為,書中的思想不應該被它的樸實不爭而埋沒。我決心將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分享出來,以個人的力量,傳播正向的價值觀。
  • 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3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是人類集體心靈神秘參與的智慧活動。
  •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馮建軍  自殺意味著身體的死亡。其實,身體的消失只是一種表面形式。人類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物質生活的改善,帶來的卻是心靈的空虛,對生命訴求的漠視。人類的物質生命不斷得到改善和延長,而以生命內涵為核心的精神家園卻被現代人拋棄了。為此,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教育,使教育重新承擔起拯救生命、喚醒生命意識的責任和使命,這就是時代急需的生命教育。  生命意識的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教育。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個層次,是基礎和首要前提。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不能沒有感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者應該用自己的感動喚醒學生的感動。當師生在一起,切實因感動而領略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時,教育的理想境界便會不期而至。讓學生對教育者產生感動之情,教育者的人格至關重要。教師是學生智慧的啟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
  • 悅納總校文化 喚醒分校靈魂
    李國民對於引入總校文化的評價極高,因為他認可這樣的觀點:學校的進步發展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要素,其中人力資源要素具有主要地位和決定作用,而統領人力資源要素的是學校的文化和辦學理念——這是學校的靈魂。「總校輸出的是標準,是規範,標準和規範就是文化。」在總校的指導下,房山分校整理以往辦學歷史經驗,決定引入「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尊重贏得尊重」的辦學理念,並形成了全體師生的共識。
  • 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03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 【快訊】普寧市教育局舉行「富德生命人壽杯」中小學師生現場書法比賽複賽暨頒獎儀式
    4月9日下午,普寧市「第二屆富德生命人壽杯」中小學師生現場書法比賽複賽暨頒獎儀式在流沙北街道白沙隴小學禮堂舉行。楊漢遂在講話中強調,舉行「富德生命人壽杯」師生現場書法比賽複賽暨頒獎儀式,是普寧第三個校園漢字書寫日的重要活動內容,是普寧貫徹習總書記關於立德樹人、鑄魂培根、文化育人教育思想的普寧創造、普寧特色。普寧市「第二屆富德生命人壽杯」中小學師生現場書法比賽由普寧市教育局主辦,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揭陽中心支公司協辦。
  • 立大志,種大樹 |「追光少年」立志營成長記:用生命喚醒生命
    2020年第一期立志營學員合影2020年8月在共青團岐山縣委、岐山縣教育體育局指導下由天緣致良知心學院主辦岐山縣傳統文化促進會、岐山天緣食品有限公司協辦兩期、歷時三天的以「追光少年」為主題的2020青少年立志營圓滿結營傳統文化進家庭系列
  •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師生原則上不得離校外出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12月9日,記者從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獲悉,該校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就加強疫情防控作出部署,要求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加強校園門衛管理,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