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朋友的書架上,我看著封面,對朋友說了一句:「童心未泯啊」,朋友看了看我手中的書,又看了看我笑了笑說:「你有沒有讀過一本既是小說亦是歷史的書」。
我來了興致,翻開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故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真是複雜的讓人不相信這是描寫的現實。
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書,阿米爾在哈桑遭遇不可言訴的事情時,他沒有選擇挺身而出,但後來的哈桑依然待他如初,所以他在逃避,他每天在自責與背叛之間徘徊。
「哈桑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的毒蛇,湖底的鬼怪。」
阿米爾常常在心裡這樣說,終於,他無法忍受內心的惡魔,於是在心裡這個鬼怪的伴隨下,他誣陷了哈桑。他把過生日爸爸送的一塊手錶和一卷錢,偷偷放在哈桑的枕頭下面。面對爸爸「是與不是」的詢問,哈桑回答了一個字,是。
他如願以償地背叛了哈桑,從那一刻起,阿米爾的良心就埋在了塵埃裡。阿里和哈桑主動離開了阿米爾家。從此,阿米爾和哈桑兩人再沒相見。
二十六年後,阿米爾為自己當年的懦弱贖罪,他被阿塞夫毒打,但卻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面對哈桑的孩子,阿米爾在心裡默默地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就像小時候,哈桑對他說的那樣。
在《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曾經的謊言與哈桑和自己同父異母的真相,讓阿米爾找到了初心。走過許多歧途之後,愛,還在那裡,忠誠、友誼,也還在那裡。這一刻,人性綻放出最美的光芒。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謊言、一個真相、兩段人生的故事。
罪行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
——《追風箏的人》
這部小說的高潮一個接一個,不斷衝擊讀者的心靈。但用心的讀者會發現,每一個高潮出現之前,作者都已經用隱喻和暗示的手法,預示了這些高潮的出現。
並且,除了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畫外,小說的情境描寫也別具一格,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具有鮮明的個人化,仔細閱讀的時候,你可以感到好像一直是在以阿米爾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
這部在豆瓣評分高達8.9分的書講的什麼?它通過兩個孩子的友情闡釋人終其一生追尋的東西。人這一生也是不斷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的過程。我們需要鼓足勇氣,去找到屬於自己的風箏,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完成自我的救贖。
《追風箏的人》將戰爭、宗教、種族等抽象重大的課題滲透進幾個小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這是它的獨特之處,也是它多年來暢銷不衰的原因。
作者憑藉此書獲得了2006年聯合國首屆人道主義獎,而歐巴馬則將此書作為女兒的新年禮物,此書之優秀,實至名歸。
這無疑是一本優秀的小說,它所講述的故事有關人性本質、懺悔救贖,筆法溫暖細膩。
幾個人物的故事,又和阿富汗幾十年間的歷史變遷,宗教、戰爭、人性等幾大主題交織融合。
在你生命中,有哪句話讓你印象最深刻、最為感動嗎?如果沒有就請看一下《追風箏的人》!
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