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家門店,總裁曾和馬雲並列,這家「鞋王」為何破產?
說到富貴鳥,這幾乎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了,這家的鞋子以質量好曾經是很多人買鞋的首選。
有人笑談:富貴鳥一定沒有回頭客,因為品質太好了,穿不壞。
因為廣受歡迎,富貴鳥在線下的門店一度多達3000多家,在2007年的胡潤百富榜單,公司總裁林和平的個人資產高達50億元,和那一年的馬雲並列。
2013年是富貴鳥的高光時期,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直衝8.9港元一股,是當時唯一有此殊榮的休閒服飾品牌,市值高達近百億港元,一時萬眾矚目,風光無限。
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伴隨著線上電商的攻城略地,富貴鳥卻節節敗退,昏招頻出,直至負債42億,被迫宣布停牌乃至於宣告破產。
作為能夠和李寧、361排到第一陣營的品牌,富貴鳥曾經四次奪下「中國真皮鞋王」榮耀,也曾有過市值百億的時刻,但是最終卻只能以破產告終,在這大起大落的背後,則是不思進取的安穩態度作怪。
在電商快速崛起的時代,富貴鳥因為信任自己的3000多家門店的銷售能力,加上認為電商對庫存的壓力較大,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依然堅持全線下的銷售模式。
等到幾年後,電商市場分瓜怠盡,富貴鳥再想開拓線上渠道就難上加難了,最終因為銷售成績不斷下滑,最終倒下了。
安於現狀,是很多傳統型企業在網際網路大潮之中落敗的首要原因。
家樂福正式宣布被蘇寧收購,這就意味著家樂福將正式退出了中國市場。
這個曾經的「商超之王」,僅以48億的價格就賣身蘇寧,有意思的是,同時期喜茶估值90億。
一個兩百多家幾千上萬個平方的超級賣場,卻連一個兩百多個門店十幾平米的奶茶店的一半都比不上,這是什麼世道?
一位在家樂福工作十幾年的高管曾經對媒體說,家樂福之所以走到今天,原因還是內部的不思進取。
近幾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興起,作為行業巨頭的家樂福原本有無數個機會和京東、阿里一起分一杯羹,但是他們選擇了安逸地維持現狀。
外賣興起,方便麵被幹趴下了;滴滴興起,計程車行業被碾壓;微信興起,你看看還有多少人用手機計費的模式發簡訊打電話?
一家企業安於現狀就會被市場拋棄,一個行業安於現狀就會被時代拋棄,那麼如果一個人安於現狀,又會發生什麼呢?
李女士供職於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地方報社,在當時看來,這是非常好的一份工作,工作穩定業務熟練,在報社發展的黃金時期,每個月的報酬也是很可觀的。
但是在19年,因為常年虧損,資不抵債,報社最終宣布停刊倒閉,所有工作人員也正式成為失業人員。
李女士和同事們都如遭雷擊,更有人哭倒在工作間中,說:「我把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報社,現在倒閉了,我該怎麼辦?」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在刀口落下的時候才會思考出路,他們更習慣給自己安排多個退路。
瀰瀰當初畢業的時候也曾憑藉一腔熱情投身入了傳統紙媒這個行業,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她並沒有安於現狀,在新媒體興起的時候註冊了自己的公眾號。
憑藉自己的媒體資源和在報社打磨出來的出色文筆和敏銳嗅覺,她成功的喝到了新媒體風口的頭一口湯,並收到了很多企業的合作邀約和培訓邀請,一年的額外收入是工資的數十倍,為了統籌自己的收入,她還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
在報社一批批倒閉的今天,很多同事都在擔憂明天是否會失業的現在,她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家「微企業」,不用擔憂自己收入斷裂後的家庭收入問題。
對瀰瀰來說,想要活得從容,就永遠不要讓自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IMF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速1.2%,對標日本,未來「轉崗」會成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