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有3000家門店,身家比肩馬雲,一代「鞋王」因何破產?

2020-12-22 收稻平臺

3000多家門店,總裁曾和馬雲並列,這家「鞋王」為何破產?

說到富貴鳥,這幾乎已經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了,這家的鞋子以質量好曾經是很多人買鞋的首選。

有人笑談:富貴鳥一定沒有回頭客,因為品質太好了,穿不壞。

因為廣受歡迎,富貴鳥在線下的門店一度多達3000多家,在2007年的胡潤百富榜單,公司總裁林和平的個人資產高達50億元,和那一年的馬雲並列。

2013年是富貴鳥的高光時期,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直衝8.9港元一股,是當時唯一有此殊榮的休閒服飾品牌,市值高達近百億港元,一時萬眾矚目,風光無限。

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伴隨著線上電商的攻城略地,富貴鳥卻節節敗退,昏招頻出,直至負債42億,被迫宣布停牌乃至於宣告破產。

作為能夠和李寧、361排到第一陣營的品牌,富貴鳥曾經四次奪下「中國真皮鞋王」榮耀,也曾有過市值百億的時刻,但是最終卻只能以破產告終,在這大起大落的背後,則是不思進取的安穩態度作怪。

在電商快速崛起的時代,富貴鳥因為信任自己的3000多家門店的銷售能力,加上認為電商對庫存的壓力較大,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依然堅持全線下的銷售模式。

等到幾年後,電商市場分瓜怠盡,富貴鳥再想開拓線上渠道就難上加難了,最終因為銷售成績不斷下滑,最終倒下了。

安於現狀,是很多傳統型企業在網際網路大潮之中落敗的首要原因。

家樂福正式宣布被蘇寧收購,這就意味著家樂福將正式退出了中國市場。

這個曾經的「商超之王」,僅以48億的價格就賣身蘇寧,有意思的是,同時期喜茶估值90億。

一個兩百多家幾千上萬個平方的超級賣場,卻連一個兩百多個門店十幾平米的奶茶店的一半都比不上,這是什麼世道?

一位在家樂福工作十幾年的高管曾經對媒體說,家樂福之所以走到今天,原因還是內部的不思進取。

近幾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興起,作為行業巨頭的家樂福原本有無數個機會和京東、阿里一起分一杯羹,但是他們選擇了安逸地維持現狀。

外賣興起,方便麵被幹趴下了;滴滴興起,計程車行業被碾壓;微信興起,你看看還有多少人用手機計費的模式發簡訊打電話?

一家企業安於現狀就會被市場拋棄,一個行業安於現狀就會被時代拋棄,那麼如果一個人安於現狀,又會發生什麼呢?

李女士供職於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地方報社,在當時看來,這是非常好的一份工作,工作穩定業務熟練,在報社發展的黃金時期,每個月的報酬也是很可觀的。

但是在19年,因為常年虧損,資不抵債,報社最終宣布停刊倒閉,所有工作人員也正式成為失業人員。

李女士和同事們都如遭雷擊,更有人哭倒在工作間中,說:「我把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報社,現在倒閉了,我該怎麼辦?」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在刀口落下的時候才會思考出路,他們更習慣給自己安排多個退路。

瀰瀰當初畢業的時候也曾憑藉一腔熱情投身入了傳統紙媒這個行業,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她並沒有安於現狀,在新媒體興起的時候註冊了自己的公眾號。

憑藉自己的媒體資源和在報社打磨出來的出色文筆和敏銳嗅覺,她成功的喝到了新媒體風口的頭一口湯,並收到了很多企業的合作邀約和培訓邀請,一年的額外收入是工資的數十倍,為了統籌自己的收入,她還創建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

在報社一批批倒閉的今天,很多同事都在擔憂明天是否會失業的現在,她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家「微企業」,不用擔憂自己收入斷裂後的家庭收入問題。

對瀰瀰來說,想要活得從容,就永遠不要讓自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IMF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速1.2%,對標日本,未來「轉崗」會成新常態?

相關焦點

  • 日均關店6家,一代「鞋王」達芙妮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在營收不斷下滑,門店日趨減少後,一代「鞋王」達芙妮國際再次交出虧損成績單。近日,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 六年倒閉3000家店!中國二線鞋王撐不住了,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2020年12月份,知名體育運動品牌貴人鳥在日前新增了破產重整信息。據悉,貴人鳥累計被執行標的超2.6億,創始人林天福已被限制消費。這個曾經與安踏、李寧齊名的二線運動鞋王,如今淪落到這地步,難免讓人感到一些唏噓。
  • 「一代鞋王」達芙妮落幕:曾有近7000家店,今市值僅3億
    作者 | 胡萌編輯 |東東曾經被稱為「一代鞋王」的達芙妮,在實體零售領域的發展,暫時告一段落。達芙妮是國內知名的休閒女鞋名牌,十幾年前,購買達芙妮的鞋是多少女性的選擇。創立5年上市,2012年巔峰時刻實現營收105.29億港元,擁有6881家店鋪,幾乎遍布國內各個城市。但是屬於達芙妮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
  • 從布局八方到「八荒」,一代「鞋王」為何撐不住了? | 艾問人物
    「鞋王」達芙妮國際再次交出虧損成績單。達芙妮國際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其中,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一代「鞋王」終究還是沒落了。
  • 達芙妮告別線下、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昔日「鞋王」為何紛紛...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張利瑤陳玉堯文圖一代鞋王達芙妮跌下王座像你的青春一樣,達芙妮、Esprit、美特斯邦威……這些帶有青春記憶的鞋服品牌,也正在遠去。8月27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曾經風靡鄭州大街小巷的一代「鞋王」達芙妮專櫃,如今已罕見蹤影。達芙妮宣布退出實體零售,鄭州多家門店去年已撤出從一二線大都市到低線小縣城,一代「鞋王」達芙妮的門店曾四處開花。近日,達芙妮正式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一時引發熱議。
  • 曾門店超3000家,今破產清算衣服1折甩賣
    文:清淺導語:艾格,一個女裝品牌破產了。許多網友說:「我的學生時代的記憶已經破產了」,「艾格的女孩們已經長大了,青春已經結束了。」近期,艾格破產和露華濃破產成了熱搜。然而,兩者的最終方向並不相同。艾格成衣宣布破產,但露華濃卻不顧一切地生存下去,並與債務人達成協議以避免「破產」。艾格曾經在中國有3000多家門店,年盈利2億,但現在兩年虧損1億,關閉了數千家門店,以10%的折扣銷售。艾格「本土化採購、本土化生產、本土化銷售」的策略非常成功,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艾格是一個本土品牌。1916年,艾格的第一家以Etam的名字命名的零售商店在德國開業。
  • 一代「鞋王」達芙妮,黯然退場……
    突然有一天發現,買了很多年的品牌實體店關閉了,一代「鞋王」達芙妮,退出的那麼無聲無息。90後女生們的青春回憶裡,就有一雙達芙妮小高跟。它是剛上大學時,第一次送自己的禮物。曾經由S.H.E代言,有自己專屬廣告曲的達芙妮,讓我們記憶猶新。當年的達芙妮真的是,遍布大街小巷。如今,達芙妮實體店大量撤櫃,這意味著昔日的一代「鞋王」正悄然沒落。讓人不得不感到惋惜。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一片蕭條之中,卻有一家叫大東的鞋企逆勢而上。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一代「鞋王」達芙妮,關店6500多家,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而就這樣不盡輝煌的一代鞋王,8月25日晚,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臺灣)。
  • 一直被認為是「國貨」,曾門店超3000家,今破產清算衣服1折甩賣
    最近,又一個女裝品牌也「倒下」了,它在中國的門店曾經一度超過3000家,長期以來,許多人卻都以為它是「中國品牌」,而這一品牌實際上是來自法國,它就是艾格。根據,2020年11月10日,上海破產法庭的推送的信息顯示,艾格品牌已經進入了破產程序,其資產也正在接受特殊處理。
  • 隕落的運動鞋大亨:他的品牌收入曾超過安踏,在破產前有4000家店
    根據機構給出的報告顯示國內運動鞋服行業在十年前創下30%的高速增長佳績後,增速呈全面下滑趨勢,在衝擊下倒下數十個運動品牌,剩下的本土品牌紛紛面臨轉型問題。之後運動鞋行業慢慢的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期,不過市場依舊競爭激烈。目前國產運動鞋市場參與者主要有安踏、特步、李寧、361度等本土品牌,以及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亞瑟士等國外品牌。
  • 一代「鞋王」崩塌:達芙妮將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關店超6000家
    來源:證券時報網一代鞋王貌似真的要隕落了。達芙妮國際剛剛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截至最新數據,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減少至如今的不到300家。1995年上市,2012年巔峰時期共有6881家門店,可以說是遍布各個城市,如今卻已縮減至不到300家。其中,僅2019年,達芙妮國際門店總數就從2820家就收縮至425家,日均關店6家。達芙妮過去數年間的轉型一直收效不佳。在2012年業績達到峰值後,達芙妮國際便走上了下坡路,從90後一代眼中的「鞋王」位置跌下。
  • 廣州多家門店關閉……再見,「鞋王」
    遍布廣州大街小巷、受盡年輕女孩青睞的「牌子貨」不少人出社會賺錢後買的第一雙高跟鞋就是達芙妮回家後還左看右看捨不得穿(猜對了嗎)然而,昨天萌萌噠刷微博時卻看到了熱搜榜上出現了達芙妮關店的消息差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錯,這個「一代鞋王
  • 每天關店6家,中國鞋王要隕落了?
    來源:江瀚視野一代「鞋王」達芙妮國際再次交出虧損成績單。8月25日晚,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
  • 五年慘虧41億,從臺中起步的一代鞋王達芙妮為什麼會收不了攤?
    去年平均一天關一家店,五年慘虧41億港元,一代鞋王達芙妮黯然無光,也撐不住了,近日宣布將徹底退出實體銷售。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女鞋品牌達芙妮,其實是出身臺中的臺資鞋廠,2012年最旺的時候,有4598間直營門市和1010間加盟店,也就短短幾年光景,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面臨生死存亡,令人不勝唏噓!
  • 中國石油大王破產?坐擁161億身家,還不出3000萬?
    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就是其中之一,但創業艱辛守業更難,誰曾料想,幾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商人卻因為還不起3000萬的欠款而破產。與早期下海的商人一樣,1967年出生的薛光林趕上了時代發展的浪潮,上世紀90年代他下海來到深圳。起初,薛光林只是某公司的普通員工,但他不甘於此,所以在26歲的時候用2000元和朋友創立光匯石油。
  • 百麗宣布退市 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
    相比2013年巔峰時期1500多億港元的估值,縮水過半的背後難掩「一代鞋王」的暗淡和無奈。從資本市場退出,與百麗這幾年門店經營業績不佳密切相關。現代快報記者昨天了解到,南京的線下門店目前並沒有受到衝擊,進貨、銷售等核心業務都在正常運行。
  • 「平價鞋王」達芙妮黯然隕落:溫柔未盡,只剩離歌
    中國每5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2009年至2012年期間,「達芙妮」鞋履零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12年,「鞋王」達芙妮市值170億。彼時,它萬眾矚目,風光無限。可時代的變化,似乎是在瞬間發生的。
  • 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一代鞋王,就此落幕
    原創 專注視覺營銷 陳列共和共和君說⁃一代鞋王,就此落幕陳列共和出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太慘了!但關店的速度,其實在去年就已經加速——從年初的2820家驟減至年末的425家,平均每日關店近7家。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感慨:一代鞋王達芙妮,淪落到如此地步,實在是太慘了!眼看他起朱樓提到達芙妮,80、90後必然不會陌生。
  • 中國昔日鞋王,它曾年賣5000萬雙,現日均關閉3.2家門店
    遙想達芙妮當年,市場稱鞋王,雄姿英發。氣勢恢宏,一年間,大賣5000萬雙女鞋!01創辦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已走過三十餘個年頭的達芙妮,曾取得傲人的業績,市場佔有率將近兩成,擁有超7000家門店。國內每出售5雙女鞋,就有一雙達芙妮,被譽為「中國女鞋第一品牌」。正所謂人無長紅,樹無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