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水果很常見,但在古代卻很受詩人推崇,連屈原都盛讚過它

2020-12-13 歷史戰爭

談起詩歌,尤其是中國古代詩歌,無非是情、景、事嘛。這個景,包括社會圖景和自然之景。自然何其廣大,造物者的偉力讓人震撼,無窮的自然之景和自然之物有幸得到詩人們普遍青眼的卻無非是那些有限的事物,大者如江河波濤山嶽日星,小者如花草蟲魚飛禽走獸。

不過「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這份憐惜似乎很少被多情的詩人們用在水果身上。

在我們的認知中,出場率比較高的水果還數荔枝,畢竟蘇軾有句名詩嘛——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杜牧還有一句更有名的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其實水果界還是有特別受到詩人們待見的存在。它是誰呢?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橘子。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兩首詩分別出自李白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和蘇軾的《贈劉景文》。

橘熟的季節本在金風肅殺萬物蕭條的秋天,可因為橘子、橙子、柚子的存在,這一唐一宋最瀟灑的兩位大才子都以之為一年之中的大好光景了,也正為對橘子的喜愛,二位大詩人才能寫下這麼美而真切的兩首詩。

對橘這一意象的歌頌甚至更早,早到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早到中國第一位詩人就開始了。屈原的一首《橘頌》前兩句: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說盡了他對這種生長在南國的水果的讚美,由橘比人,也將橘這一意象視為自己「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之塵埃乎」的風骨映照。

橘子大概是水果界裡唯一也是最早的能和松柏菊竹等花木相媲美的詩人心頭之好了。唐代有位大詩人張九齡更是酷愛橘子,大家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他寫的。

張九齡有一組著名的組詩,題目叫《感遇》,第一首就是讚美橘子,也收進了《唐詩三百首》裡。「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從屈原到張九齡都愛橘子,還都說了橘子是「南國」、「江南」之物。南方的範圍那麼大,哪裡的橘子最好呢?

另一位「橘奴」也是唐代大詩人劉長卿同志在他的一首詩《送孫逸歸廬山》裡告訴了我們答案:鑪峰絕頂楚雲銜,楚客東歸棲此巖。彭蠡湖邊香橘柚,潯陽郭外暗楓杉。

彭蠡湖就是今天的江西北部的鄱陽湖,潯陽郭自然就是白居易遇見琵琶女的江西九江,廬山不用我們多說了。橘子喜歡溫暖溼潤的丘陵地區,江西正是生長的天然佳地,所以從古而來,江西都是柑橘的重要產地。江西的蜜橘甘甜多肉美味多汁,而江西南豐又是其中的重要產區。

提到南豐這個地方的文化名人,第一個進入我們腦海的當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他就是南豐人,因為他的文章和道學水平都臻至很高境界,因此被後世稱為「南豐先生」。提及宋代文章,曾鞏曾南豐的名號是學人共知的。

這位南豐人就曾作詩為家鄉的橘子打過廣告:「翠羽流蘇出天仗,黃金戲球相蕩摩。入苞豈數橘柚賤,芼鼎始足鹽梅和。」詩中大誇特誇自己的老家,江西南豐黃橙橙蜜甜甜的橘子又好吃又便宜,也正是在這樣的家鄉才培育出了他自己鹽梅佐鼎的人生理想。

響亮名號在歷代詩文中傳頌不絕的江西南豐蜜橘,在今時今日卻因為這場波及全國乃至世界的疫情而滯銷上億,南豐的農民伯伯們心急如焚。守望相助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您不妨也慷慨解囊買些橘子,一邊可以享受手裡蜜橘的甘甜可口,一邊又可以咂摸古詩文中代代相傳的江西蜜橘的味道,還給困境中的農民伯伯們提供了可貴幫助,一舉三得。

相關焦點

  • 古代史:愛國詩人——屈原
    你還記得去屈原嗎?他的《離騷》千古流傳,至今還在我們的高考必背上面,但你了解屈原這個人嗎?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走近屈原,希望你們喜歡。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它講的是一位愛國詩人的遭遇,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高尚品質和情操。這位詩人就是屈原。
  •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現在我國的端午節都主要是圍繞屈原而展開的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楚國一直都在爭奪霸權地位。而屈原身為楚國大將,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損害了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剛正不阿,不懂變通之人。所以無意中得罪了很多權貴。所以去年的主張就受到了很多守舊貴族勢力的反對。
  • 古代傳說中,最神奇的一種仙草,能起死回生,屈原都寫詩歌頌它
    在武俠小說中,哪位大俠受了傷,治療途徑有兩種,一是內功高手傳輸內裡,分分鐘傷員活蹦亂跳,另一種就是用人參或者靈芝續命,如果有幸找到一顆千年靈芝,那不僅能續命,還能增壽。靈芝作為一種祥瑞的植物,不但在古代醫學上備受推崇,歷代文人也對靈芝青眼相加,留下了不少詠芝名作。我們知道,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某種事物,往往有著特殊的意象,比如玉器,就代表著高潔,人們用溫潤如玉來形容謙謙君子;再比如用秋水比喻眼睛,「望穿秋水」就是說把眼睛都望穿了,用來形容迫切的期待。
  • 屈原:數千年國民偶像,可能有所不同
    大多數人都知道是紀念屈原。當然還有紀念伍子胥說、曹娥說、陳臨說、介子推說,但顯然是屈原說更深入人心,所謂「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多少年來,說起屈原,大家眼前浮現的一直是一個悲憤鬱悶、懷才不遇、忠誠愛國、一襲白衣飄飄然屹立在江邊的詩人形象。「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聖。
  • 從「文學弄臣」到「人民詩人」:聞一多眼中的屈原
    從五四時期開始,就一直存在著一個想像中的民主詩人的召喚過程,這個過程不但發生在翻譯中,如田漢通過對惠特曼的譯介而發出的召喚、「中蘇文化協會」在1937年和1942年對普希金的兩次隆重紀念等,也發生在對古代詩人的評價和形象的重塑中,如馮至在四十年代對杜甫傳的書寫,都滲透著中國在20世紀前半頁普遍要求的民主理念並且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民主與詩歌關係的緊張。
  • 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 愛國主義詩人(續)
    他追求美好的理想,熱愛自己的祖國,當自己的理想不為國人所知,無法在自己的祖國實現時的他就決心要以自己的生命來殉國:「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I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這是一篇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積極浪漫主義的作品,其篇幅之長、結構之大、文採之關、想像之奇、情感之濃鬱、思想之深切都是以前詩歌所不可比的。《離騷》是中國詩歌史上一篇放射著光輝異彩的傑作。
  • 中國古代文學:基本特色——尚善的理想主義情懷
    這個原則的核心是求真,它所推崇的是以真為美。而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中卻遵循以善為上的原則,這個原則的核心是尚善,它所推崇的文學創作理念是以善為美。這一尚善的文學創作原則也是儒家詩教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基本的創作原則。據《論語》記載孔子在評價《韶》樂時就說「盡美矣,又盡善也」;在評價《武》樂時卻批評道:「『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份》)。
  • 慶端午,奠屈原丨《楚辭》的文字有多美?——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屈原
    楚武王時代,其子瑕任楚國莫敖之職,受封屈邑,隨後瑕的後代以屈為氏,瑕是屈原的祖先。故屈是以邑為氏。須注意的地方是,在古代,名和字是不一樣的。名一般是指大名,父母稱呼子女,或者自稱較為合適。同輩與同輩間,直呼其名是大不。為表示尊敬,一般稱字。所以你看《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自稱「亮」,劉備稱他孔明。對屈原而言,「靈均」是字,字是他人對自己的敬稱,應該自稱為「平」。
  • 現代水果種類繁多,那古人們都吃什麼水果,有一種水果最可惜
    中國地大物博,自古以來我國物產豐富,而且從古至今我們都是水果大國,產自我國的水果同樣非常非常的豐富。如我國擁有著數量最多最多的柑橘老品種以及最古老的記載了柑橘的文獻,偉大的詩人屈原,還專門寫過歌頌柑橘的文章,同樣柑橘類水果特別能雜交的特性,使它成為了水果界最大的家族之一。
  • 中國偉大詩人屈原是怎麼死的?這些端午節的傳說,你又知道嘛?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因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跳河自殺了。那麼屈原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選擇投江自盡呢?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因此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屍體。當然了,不光屈原只有屈原投江這一種故事,還有許多版本。
  • 餘秀華盛讚的3句名言:有才華的詩人,連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看餘秀華的詩集。因為俗氣和接地氣,因為詩句的不做作開始喜歡上了她的詩。很多人對餘秀華的詩還是抱著一種疑問,那就是餘秀華的詩歌為什麼毫無美感卻能吸引住大批的年輕詩歌愛好者,它詩句背後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不是華麗的詩句,更不是修飾手法用得多高明,讀餘秀華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痛罵的快感,尤其是當她的詩句裡面有一些露骨的詞出現時,你就會能立刻感受到屬於餘秀華獨有的精神時刻來了。
  • 屈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圖一)。因為屈原在那一天淚投汨羅江。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插上艾蒿,喝雄黃酒,是為了驅邪避兇希望自己不被邪氣入侵。同時那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圖二)、划龍舟(圖三)。
  •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貴族。開始時,輔佐(zuǒ)懷王,做過左徒、三閭(lǘ)大夫。
  •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時間:2017-04-29 16:3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 現在的小鮮肉可不受推崇啊! 當今審美觀方面出現一個專用詞「小鮮肉」,形容五官清秀、皮膚白嫩、衣著時尚的妙齡男子。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五月五過端午,深心一從心理學角度漫談愛國詩人屈原的人格特質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那麼在屈原傳說故事中蘊含著哪些心理學原理?故事人物的身上又體現了哪種人格特質?下面深心一心理開始粽子節漫談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
  • 毛澤東外交場合力挺屈原走向國際
    連空氣中似乎都能隱隱聞到剛出鍋粽子的香氣。  外國人能透過這些元素領味端午內涵嗎?網友「竹林墨客」在其博客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國外的好友興致勃勃地問道:「過幾天端午節,我們還可以去觀看賽龍舟,邊吃粽子邊賞燈嗎?」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
  • 端午:屈原——達官顯貴的著名詩人
    屈原畫像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這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離騷》中以這樣的開場白,介紹自己出身的高貴!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相當於今天的,宗教委員會的主席,教育部部長,國務院總理,和外交部長!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官職!後來,屈原推行廉政勤政重用高學歷人才,使楚國一度成為華夏文明的強國,後因為與齊國結盟,抗擊強大的秦國,遭到了達官顯貴和富商的誹謗,而被貶流放與湖北省和湖南省!
  • 宋玉:他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也是屈原的弟子,酷愛辭賦
    宋玉:他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也是屈原的弟子,酷愛辭賦!提到古代四大美男子,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潘安,畢竟後世形容一個人帥氣俊俏都會用「酷似潘安」或者是「貌比潘安」等這一類的詞語來讚美,所以潘安在後人的心裡是古代美男子之首,其實宋玉也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