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做一位正確的知識分子

2020-12-25 中華網文化頻道

米塞斯盡其一生,只是告訴了我們一件事:做一名正確的知識分子。這裡所說的「正確的知識分子」,不是價值判斷,更非道德評價,僅僅是說知識分子唯一的職責,就是追尋世間萬物背後的恆常,並將它們言明。

《米塞斯回憶錄》[奧]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著黃華僑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248頁,38.00元

1940年8月2日,歷經一個多月的顛沛流離,幾經周折之後,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終於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然而,這位一年多前仍與歐洲政要談笑風生,而幾位弟子也早已就職於北美名校的猶太逃亡者卻發現,自己在這異域不僅不為人知,甚至要覓得一份滿足溫飽的體面生計也希望渺茫。從1940年到1945年,從西海岸輾轉到東海岸,最終方在紐約大學(當時該校還算不上一流大學)獲得了一個非正式的「訪問教授」資格。落寞之餘,這位客居他鄉的老人一方面開始學習語言、積極融入新世界的生活;另一方面,則開始提筆回憶自己在歐洲的崢嶸歲月。待其去世五年之後,這本回憶錄的英文和德文版同時付梓。這位老人,就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這本書,就是《米塞斯回憶錄》。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生於奧匈帝國的倫姆堡,貴族、猶太人。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德語地區,同時貼上這兩個標籤就幾乎註定了此人一生將命運多舛。1900年米塞斯就讀於維也納大學,1906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其間他閱讀了奧地利學派奠基者門格爾(Carl Menger)的代表作《國民經濟學原理》,研究興趣開始轉向經濟學。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米塞斯積極參與門格爾的傑出弟子、曾三度出任奧地利財政部長的龐巴維克(Eugen von Bhm-Bawerk)所組織的研討班,並成為主要參與者。1909年,米塞斯開始進入維也納商會工作,直到1934年為止。1912年,米塞斯出版了《貨幣與信用理論》(德文版原書名為《貨幣與流通手段理論》),該書奠定了他作為現代奧地利學派領軍人物的地位。

相關焦點

  • 米塞斯:一位偉大的老師
    米塞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米塞斯89歲生日的時候,倫納德·裡德送給他一幅匾額,上面寫著:獻給一位偉大的教師:你,米塞斯,是一位真正的教師。已有兩代人跟隨你學習。著作和學生是一位教師不朽的業績,而這些業績正屬於你。
  • 米塞斯打了今天哪些經濟學家的臉?
    米塞斯第一次運用效用理論來證明貨幣的本質,闡述企業的投資決策、銀行的信用擴張以及政府的貨幣政策等諸因素如何會導致社會系統性的經濟波動,從而為宏觀層面的商業周期理論建立起微觀基礎。二是堅持以動態方法來處理現實世界的經濟事態,從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角度來理解競爭性市場。在米塞斯看來,競爭性市場的本質是每一位有目的的理性行動者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境況之下,如何有意識地去發現「盈利機會」的過程。
  • 米塞斯:堅持真理
    一戰過後,曾經盛讚西方文明的梁啓超等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就對西方表示了失望,將眼光重新轉向了他此前批判過的傳統文化。胡適1926年到蘇聯之後,對於蘇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的生產模式頗有好感,直到去了美國,兩相比較,這才回到他原有的立場。1929年的美國經濟危機造成的大蕭條持續很久,讓一些西方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失去信心,轉而傾心於蘇聯式的社會主義。
  • 米塞斯的另一個面相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文中的幾個細節,如米塞斯在從軍期間不間斷寫作,為反對通脹吶喊;米塞斯與經濟學界主流開展持久的論戰,創立了新經濟學方法論和研究人類行為學科的基本認識論。  在《米塞斯夫人回憶錄》中,米塞斯的形象無疑更具象了。瑪吉特將她和米塞斯在維也納共度的歲月娓娓道來,他們結為夫妻的情形,他們經由法國、葡萄牙到達美國的經歷,以及他們與歐美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的有趣交往。
  • 米塞斯為什麼重要
    如前面的提到的,米塞斯最為重視的是「方法論」,而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米爾頓·弗裡德曼儘管同意米塞斯的很多觀點,但他最不同意的是米塞斯的方法論,他認為行動學是「狹隘的」,他認為「假如不能對某些命題或陳述是否正確達成一致,那是無法通過尋找邏輯錯誤的方式去解決它的」。他認為答案是尋找與預測相衝突的證據,這也是科學進步的方式。
  • 米塞斯的世界,不只有陰鬱的經濟學
    原文 :《經濟學家的非學術伴侶及其生活》 作者 |華中師範大學 嚴鵬 圖片 |網絡 零星的經濟思想史史料 一位評論家寫道
  • 該怎樣去讀米塞斯
    米塞斯的《人的行動》一書確實值得一讀。無論如何,這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經過深思熟慮而寫出的有關經濟學根本問題的著作。不過,我在這裡想要強調的是,米塞斯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最極端的代表人物,他和他的《人的行動》一書都凸顯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幾個典型特徵。邊際主義經濟學的傳人米塞斯本人就顯示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與邊際主義經濟學的師承關係。
  • 米塞斯的新學派:奧地利學派的「重生」
    在美國自由主義的新興中心加州,米塞斯遇到了倫納德·裡德(Leonard Read),後者成為米塞斯的贊助人之一。他散發米塞斯的作品,並給米塞斯定期的津貼。在裡德,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和紐約大學受託人勞倫斯·菲格(Lawrence Fertig)的共同策劃下,米塞斯於1945年在紐約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任客座教授。
  • 米塞斯的世界不只是陰鬱的經濟學
    由於《米塞斯回憶錄》只寫到米塞斯1940年逃離納粹抵達美國為止,因此,《米塞斯夫人回憶錄》是從個人生活角度對《米塞斯回憶錄》有益的補充。瑪吉特尤其詳細記錄了他們夫妻抵達美國後的日子。瑪吉特是一名女演員,並非經濟學圈中人,她無法敘述太多丈夫工作的細節。不過,她記錄了米塞斯工作的狀態。其中最有史料價值的或許當屬第八章《的故事》。
  • 經濟大師米塞斯是怎麼普及思想的?
    近年來,隨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在國內的傳播,米塞斯的思想日益引起人們關注,甚至一些商界名人也開始攻讀米塞斯的著作。作為奧地利學派承上啟下的領軍人物和集大成者,米塞斯的思想精髓到底是什麼呢?作者:風靈 如果你讀不下去八九百頁的《人的行為》,那麼不妨花上半天一天的工夫,看一遍《自由市場及其敵人》,看看米塞斯自己是怎樣普及他的思想的。米塞斯於上個世紀40年代遠渡重洋,從歐洲來到了美國,任教於紐約大學,並一直受美國經濟教育基金會的資助。
  • 走出歷史主義魔咒的米塞斯
    翁一奧地利人米塞斯被譽為是繼亞當·斯密之後對市場理論貢獻最大的經濟學家,他以其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思想性,豐富和完善了市場經濟理論。米塞斯一生勤於著述,從貨幣理論、商業周期研究以至構建基於人的行動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極富開拓性和原創性。其《社會主義》、《人的行動》等代表作陸續被譯介成中文,供國內學者和經濟學愛好者閱讀。
  • 米塞斯論市場是一個過程
    學術界認為,米塞斯是亞當·斯密之後對市場經濟理論貢獻最大的經濟學家,他夯實了市場經濟理論基礎,是堅守市場經濟信念的中流砥柱。 人們首先要問市場是什麼?多數教科書將市場解釋為商品或服務交易的場所,可以是無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在米塞斯看來:「市場不是一個地方、一件東西,或一個集體的存在。
  • 《米塞斯評傳——其人及其經濟學》
    在討論中,他正確預言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當時,他在學界影響甚大,他的朋友稱他為那個時代「奧地利最偉大的靈魂」。  儘管在他那個圈子裡,米塞斯著作頗豐,活動頻繁,聲譽甚隆,但他在社會上卻並不如意。他的理想是在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然而在1913年成為編外講師、1918年成為副教授之後,就沒有得到教授的職位。維也納大學奧國學派的正統繼承人漢斯·邁耶甚至「滿腦子陰謀詭計反對他」。
  • 《米塞斯回憶錄》: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回憶錄
    米塞斯在1940年移民到美國時寫成本書,隨即封存了手稿。他所曝光的許多政客和知識分子仍在世,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細節從未被公開。他拿定主意要等到去世後再發表。他那時59歲,是政治流亡者,邊教學邊寫作,該傑作即後來的名著《人的行為》。他接到警告,一些人想出賣他,因此不得不另尋新家。在美國,他一無所有,不得不重頭開始,用新的語言(英語)表達。
  • 米塞斯的經濟學方法論
    ■ 吳荻楓 米塞斯以皇皇巨著《人的行為》完成了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大廈的基石是關於人的行為的先驗命題: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人之所以行為,是因為他想以較滿意的情況代替較不滿意的情況,並且預料其行為足以消除或減輕所感覺的不適。 米塞斯認為以上命題是先驗的,即不證自明的。
  • 學點經濟學:米塞斯改變了他一生
    是一位好老師。很多人是從哈耶克知道米塞斯的,包括我在內。因為米塞斯是哈耶克的老師。然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有那麼多人,我們又知道幾個諾獎得主的老師呢?哈耶克其實不是米塞斯嚴格意義上的學生。柯茲納24歲那年在紐約大學遇見了米塞斯。當時他正在攻讀MBA學位,而米塞斯為躲避歐洲戰禍,遷居到了美國。他在歐洲成名已久,卻不能在紐約大學這所美國當時的二流大學謀得一個正式教職,而只能在校外贊助薪水的情況下擔任客座教授。柯茲納原本打算繼續會計專業,選米塞斯的課是為了拿幾個學分,但聽了米塞斯的課後,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立志成為一名職業的經濟學家。
  •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寧折不彎的誠實
    堅持完整的「個人」是米塞斯貫徹一生的價值選擇。他拒絕使用觀察的方式研究人的行為,它們太過複雜,不可能將其以解構的方式進行研究,而且害羞等本性使得無法被正確觀察。這意味著,人不是物理上的原子式個人,而是運用其自由意志在日常生活中行動的人,不能像工程師處理非生命物質的技術那樣來處理,那種試圖通過統計方法來找出經濟規律的經濟學,在他看來將誤入歧途。
  • 世界著名經濟學大師米塞斯婚姻受母親影響,被拖延整整13年
    與《米塞斯評傳》《米塞斯回憶錄》《米塞斯大傳》等此前出版的著作不同,《米塞斯夫人回憶錄》截斷眾流,記錄了45歲以後、生活中的米塞斯。很多內容為前述集中著作所無。就人物的生活與形象來說,缺乏《米塞斯夫人回憶錄》的米塞斯形象是不完整的,無論這些著作在學術的溯源和辨析上有多麼精彩。
  • 米塞斯論人的行為
    ■ 孫寶強 二十世紀最出色的經濟學家之一米塞斯推出的世紀巨著《人的行為》影響深遠。米塞斯使用的「人的行為」(也譯為「人的行動」)一詞借用了波蘭哲學家科塔賓斯基的《行動學》。米塞斯詳細闡述了人的行為的特點,這是理解其學說的重要內容。 第一,什麼是行為呢?
  • 市場的基礎——淺談米塞斯《人的行動》的意義
    1949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的《人的行動》(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一書,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當時,耶魯學術委員會的多數成員持反對意見,其理由是,米塞斯在移居美國後,謀不到任何一所大學的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