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政治冷感漸解凍 華社推動有望改寫參政史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據英國BBC英倫網報導,一直以來,英國華人社區被視為對政治冷感的群體。不過,進入2015英國大選年,這個一向政治冷感的社群似乎出現了解凍的跡象。

  目前,在英國國會下議院裡沒有華裔議員,地方議會中的華裔議員也寥寥可數。雖然英國華人有40萬之多,但華人對英國政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在不少英國人來看,大多數英國華人都遠離政治,甚至不願意參加選舉投票。

  華人政治冷感原因

  將代表工黨參加今年大選的華裔議員候選人歐文表示:「華人一直以謙虛恭敬為美德,且華人父母從來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成大器,有錢有地位。可在英國媒體筆下,政治家常常是被批評和諷刺的對象,而且收入也不多。因此,對許多華人父母而言,與其從事政治,還不如做牙醫和律師來得實際。」

  華人自民黨首任主席杜淑真也認為,「從政是一個較有風險的職業,誰也不能確保自己能勝選!且為了解相關知識與技巧,常常需要付出大量無償勞動。就算華人對政治感興趣,可為了謀生和照顧家人,政治不可能排在生活首位。」

  的確,參與政治不僅需有為公眾服務的熱情,還要有時間,精通英語,且無緊迫的經濟壓力。而第一代甚至第二代的華人移民,初來英國,人生地不熟,一切從零開始,從政之事實在是過於「奢侈」的事。

  同事,英國杜倫大學教授克雷格指出,「華人廣泛分散居住在英國各地,是造成華人參政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英國,無論在鄉、鎮、市、郡、國家議會各種級別競選議員,都需要獲得本選區居民的多數投票。而英國華人居住分散,少有華人人口佔多數的選區。因此,華人如想參選,除非受到選區白人及其他少數族群選民的廣泛支持,否則難以成事。

  為此,前保守黨區議員陳德樑以自身經歷認為:「要獲得選民支持,必須工作比其他族群更出色,更努力。」

(責編:許雪)

相關焦點

  • 澳洲華人不再政治「冷感」 競選發聲積極
    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群體就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議題積極發聲,密切關注華人社區的建設,不再做政治「冷感」的澳洲華人。  【踴躍:華人競選者身影頻現】  據澳媒報導,以往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上廣泛關注的同性婚姻、氣候變化和難民等大選議題經常並不為澳籍華人所關注。
  • 策劃:2008華僑華人心情 喜怒哀樂愁酸甜苦辣鹹
    《中國僑網》年終策劃 題:2008華僑華人心情 喜怒哀樂愁酸甜苦辣鹹  [專題版]  作者:陸春豔  [編者按] 2008年,對於每一個海外華僑華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伴隨著一批華人政治明星的閃亮登場,伴隨著中國從地震國殤到奧運輝煌、「神七」升天的波瀾,伴隨著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各國移民政策的變化萬千,海外華僑華人的喜憂也盡展其中。  驀然回首:2008年,喜怒哀樂愁、酸甜苦辣鹹的心事,交織成海外華僑華人最真實的生活全景,也將化作民族的記憶,觸動心靈,感動你我。
  • 大馬政要:華人青年對政治冷感 僅13%登記為選民
    中國僑網2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國會反對黨領袖旺阿茲莎表示,當地華人青年已經從幾年前的政治狂熱轉變成政治冷感,這讓反對黨措手不及,因為這可能影響下屆大選選情。  旺阿茲莎也是公正黨主席。她在《星洲日報》昨天(12日)刊出的專訪中表示,據她觀察,華人青年或因厭倦馬國政治生態和敗壞風氣而不關心政治。
  • 一改政治冷感 華裔成加拿大卑詩省選「關鍵力量」
    這次加拿大卑詩省選自由黨逆轉大勝,更在大部分華裔聚居的選區獲得高支持率,連主流傳媒也猜測勝選可能與華人票有關。大批華裔也在網際網路上坦言因不願看見省新民主黨執政而出門投票,日益壯大的華裔小區已不像過去般對政治冷感,逐漸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性力量」。
  • 華媒盤點2014年英國華人社會十大熱點事件(圖)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導,回首2014年,52周,《英中時報》透過52個焦點話題,透出英國華人社會的一個個關注事件,並解剖事件背後的隱因及後果,希望向在英華人呈現一個多角度、多元化的英倫生活。  《英中時報》編輯部挑選了10個話題回放,涉及華社、行業、留學、籤證等多個領域。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出席英保守黨「華人之友」2020年新春晚宴並發表...
    2020年2月12日,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出席英國保守黨「華人之友」舉辦的2020年新春晚宴,並發表題為《努力做好「三友」,助力中英合作》的演講。英國國際發展大臣沙馬、保守黨「華人之友」聯合主席克利夫頓—布朗爵士和麥金託什—斯圖爾特分别致辭。
  • 有人熱誠有人冷感,好萊塢明星政治態度大不同
    休·格蘭特英國大選落幕,演員休·格蘭特阻擊保守黨的「小小的願望」並未能成功實現,但相信他的政治理想並不會就此熄滅。同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著名好萊塢演員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日前也高調談論政治議題,表達自己對於美國政治體制的看法。
  • 加拿大對華政策漸明晰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加中貿易關係發展迅速,目前中國已是加第二大進口國、第四大出口國,BC省和大溫哥華地區作為加華人移民比例最高、居住最密集、與中國隔洋相望的地區,其經濟與中國的關聯度更高,該地區的政界、商界乃至一般民眾,對利用本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通過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促進自身經濟發展與繁榮的願望與迫切性,以及對加中維繫和發展良好雙邊關係的重要性,體會無疑也是最深刻的。
  • 「白人至上」勢力在澳大選中捲土重來 令華社擔憂
    信息 「白人至上」勢力在澳大選中捲土重來 令華社擔憂 2016-07-11 18:52: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92歲馬哈蒂爾「強人歸來」,馬來西亞政治版圖將被如何改寫
    這位馬來西亞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政治強人,在內政和外交上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馬哈蒂爾能在多大程度上繼續改寫馬來西亞的政治版圖以及塑造地區和全球影響力,也為外界所關注。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曹雲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些年馬來西亞的經濟雖然有所發展和增長,但對老百姓來說,要交消費稅,物價也不斷攀升,明顯感受到好像生活水平在下降。因此馬哈蒂爾提出取消消費稅也是非常得民心的。馬哈蒂爾也很清楚,要把經濟搞上去才行。
  • 新加坡是「華人社會」嗎?
    [摘要]在混亂政治中李光耀的小政治體選擇與中國劃清界限。但李光耀巧妙地在各種政治勢力間周旋,他也未放過中國這樣一個大的市場。新加坡的務實姿態,導致她是一個「多元社會」更甚於「華人社會」。作者:許驥,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 西班牙銀行解凍華人帳戶否認歧視 有留學生曾靠微信紅包度日
    而實際上,此次大規模行動只是西班牙銀行界凍結華人帳戶行為的一次集中爆發。「去年8月開始,西班牙幾大銀行就開始對華僑華人客戶有一些不公平待遇。」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馬德裡華助中心主任毛峰告訴紅星新聞。
  • 英國冷感家紡,一套用3季!安全環保,大人小孩放心睡!
    小編今天介紹的這個大牌床品可以讓你涼涼爽爽過夏天~~英國DOWNLANDCOOL-FRESH冷感系列2020春夏新品 英國皇家品牌DOWNLAND創辦於1946年,距今已有74年。悠久的歷史,強有力的品質,精湛的工藝讓DOWNLAND成為全球眾多五星級酒店、英國奢華度假莊園的床品供應品牌。想足不出戶就體驗五星級酒店的奢華睡感嗎?
  • 英國大選中華人面孔:讓主流社會認識華人參政心願
    「我非常希望我參與英國大選的經歷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華人參政,提升華人社區在英國主流社會的聲音,」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英國議會大選華裔候選人王鑫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英國定於7日舉行新一屆大選。在這場選舉中,湧現出十餘名華裔候選人。
  • 印尼「9·30」屠華:殺數十萬華人
    印尼前總統蘇哈託  近日,探討印尼「9·30」屠華事件的紀錄片《我是殺人魔王》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血腥的印尼屠華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1965年,印尼軍方發起針對印尼共產黨的血腥屠殺;數十萬華人在屠殺中喪命。
  • 7年間5萬多華人獲英國身份 工籤轉永居4月起調整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英國《華商報》報導,2月29日,英國內政部大幅調整工作籤證的相關法律規定,進一步收緊外來移民定居英國。記者近日走訪內政部有關部門,詳細了解近年來以工作籤證名義移民到英國的華人情況。
  • 馬科斯的華人同化政策與菲律賓華人社會的嬗變(1975-1985) 楊靜林
    [關鍵詞]馬科斯;華人同化政策;菲律賓華人社會;嬗變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局勢發生重大的變動及推動菲中邦交的需要,馬科斯政府制定寬鬆的華人政策,從打擊、排斥或限制轉為利用,藉助華人財力和商業貿易網絡發展菲律賓經濟;文化上的同化政策使華人提出利用優秀的中華文化豐富菲律賓文化,推動了華人逐步認同於菲律賓當地主流文化。
  • 雪珥:海外華社政治投機者拖累中國形象
    儘管統計顯示華人在澳總人口佔比尚未超過5%,卻絲毫不妨礙媒體使用如此帶有濃烈種族主義暗示的標題,這在標榜多元文化、種族平等的澳大利亞非常罕見。比如,澳大利亞政壇猶太裔政客相當活躍,某些城區穆斯林居多,澳媒絕不敢用「猶太人議會」或「穆斯林城」作為標題譁眾取寵。儘管民調顯示對華友好在澳民意中居主導地位,但背離民意、選擇華人為攻擊對象仍成為近期澳部分主流媒體的秀場。
  • 長久被視作政治冷感的華裔,怎樣在美國社會集體發聲?
    長久被視作政治冷感的華裔,怎樣在美國社會集體發聲?關心美國亞裔政治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不久前的紐約警察梁彼得審判,及其引發的華裔社群的大規模街頭抗議。雖然這次抗議的街頭部分已經告一段落,但我希望華裔社群對於種族平等的追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延續和發展。目前我們能做的,也許正是通過翻譯、討論、寫作等等來發展和培養我們的語言,使得種族歧視、種族平等、社會運動這些議題,能夠在中文和在華裔社群中真正生根。
  • 天津漢字學者馬魏華先生榮獲第十屆華人榜(華獎)人文成就獎
    (簡稱華獎),日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天津漢字學者、書法家、篆刻家馬魏華榮獲「華人榜·人文成就獎」。       主辦方原計劃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諾貝爾演講大廳舉辦「第十屆華人榜(華獎)頒獎典禮」,但由於2020年全球發生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因此推遲了舉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