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榮
圖:網
大家先看一個例子:
甲乙丙聊天,分別說了一句話,
甲:今天氣溫3℃,
乙.:今天氣溫低,
丙:今天好冷,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
這三句話我們常常說,有注意他們的不同之處嗎?
其實每一句話,都可以按照事實,觀點,感受進行劃分。
有時候一句話包含了這三要素,有時候只有其一其二。
比如今天氣溫3℃,比較低,好冷啊,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
這就是三者具備。
那麼按照這個分法,我們再來看這三句話。
甲:今天氣溫3℃------事實(客觀的,不以人為轉移)
乙:今天氣溫低------觀點(是基於一個標準的評價,來自大腦)
丙:今天好冷,心情低落。------感受(冷,心情,都是感覺,直接來自當事人身體)
有時候一句話包含了這三要素,有時候只有其一其二。比如今天氣溫3℃,比較低,好冷啊,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這就是三者具備。
而生活中很多的爭吵,在於不能夠分辨對方話語中事實,觀點,感受分別是那一部分,沒有區別用相應的方式回應。常見的是不求證事實真假,而且直接說觀點。不是詢問對方判斷標準,而是否定對方觀點。不是接納和感受對方感受,而且忽視其感受。
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對方與我談的是事實,還是觀點,還是感受?事實的部分,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尊重,需要做的是求證,辨別真偽。可以問:哇,從哪裡知道今天的氣溫的啊?觀點的部分,基本態度是:和而不同。需要做的是求同存異。比如問:你認為多少度算低啊?感受的部分,我們要做的是接納,包容,疏導。比如問:來來,寶貝抱抱。
事實沒有好壞,只有客觀與否。觀點沒有真假,只有合理與否感受沒有對錯,只有輕重之別感受是前提,感受得不到感受,溝通的通路是封閉的。事實是基石,只有在彼此對事實的認定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討論觀點。
今天是3度,我們再來討論今天溫度低不低。一個測得今天溫度30度,一個人測得3度,這時候需要做的是一起測溫度,而不是討論溫度高低。生活中往往不是如此。馮小剛說觀眾都是傻x,我得馮小剛才是傻x。很多人就開始爭論馮是不是傻x了。其實這個時候要做的是:求證馮有沒有說這句話。
什麼叫感受沒有對錯呢?只有在感受對方感受之後,才能順暢與對方談事實,談觀點。
老婆:今天心情不好?(表達了感受)
老公A回覆:為什麼不好?(詢問其觀點)
老公B回復:就你事多(下判斷)
老公的A和B回復,老婆的第一感覺是:你不懂得心疼人,和你沒話可說。
老公比較好的回應是:用感受回應感受,比如捏捏老婆的手,抱抱老婆(肢體傳遞感受),額頭輕輕頂著老婆的額頭,對他微笑。等老婆願意跟自己用語言溝通了,我們可以再問:是有什麼事情讓你難受嗎?很多時候,老婆會說:」沒事啦!「大家可以試試這個方式。
今天主要是提醒大家分清楚溝通中:事實,觀點,感受是不同的。怎麼求證事實,怎麼交流觀點,怎麼感受感受,接下來我們會陸續交流。
文末請大家完成一個小作業,寫出所有的你知道的能夠描述感受的詞,我先拋磚引玉:悲傷,恐懼,難過,興奮.......
責任編輯:波英俊
轉載自卡牌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