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觀點,感受——我們在溝通時,溝通是什麼?

2020-12-16 五彩性格

文:李新榮

圖:網

大家先看一個例子:

甲乙丙聊天,分別說了一句話,

甲:今天氣溫3℃,

乙.:今天氣溫低,

丙:今天好冷,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

這三句話我們常常說,有注意他們的不同之處嗎?

其實每一句話,都可以按照事實,觀點,感受進行劃分。

有時候一句話包含了這三要素,有時候只有其一其二。

比如今天氣溫3℃,比較低,好冷啊,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

這就是三者具備。

那麼按照這個分法,我們再來看這三句話。

甲:今天氣溫3℃------事實(客觀的,不以人為轉移)

乙:今天氣溫低------觀點(是基於一個標準的評價,來自大腦)

丙:今天好冷,心情低落。------感受(冷,心情,都是感覺,直接來自當事人身體)

有時候一句話包含了這三要素,有時候只有其一其二。比如今天氣溫3℃,比較低,好冷啊,整個人心情都不好了!這就是三者具備。

而生活中很多的爭吵,在於不能夠分辨對方話語中事實,觀點,感受分別是那一部分,沒有區別用相應的方式回應。常見的是不求證事實真假,而且直接說觀點。不是詢問對方判斷標準,而是否定對方觀點。不是接納和感受對方感受,而且忽視其感受。

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對方與我談的是事實,還是觀點,還是感受?事實的部分,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尊重,需要做的是求證,辨別真偽。可以問:哇,從哪裡知道今天的氣溫的啊?觀點的部分,基本態度是:和而不同。需要做的是求同存異。比如問:你認為多少度算低啊?感受的部分,我們要做的是接納,包容,疏導。比如問:來來,寶貝抱抱。

事實沒有好壞,只有客觀與否。觀點沒有真假,只有合理與否感受沒有對錯,只有輕重之別感受是前提,感受得不到感受,溝通的通路是封閉的。事實是基石,只有在彼此對事實的認定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討論觀點。

今天是3度,我們再來討論今天溫度低不低。一個測得今天溫度30度,一個人測得3度,這時候需要做的是一起測溫度,而不是討論溫度高低。生活中往往不是如此。馮小剛說觀眾都是傻x,我得馮小剛才是傻x。很多人就開始爭論馮是不是傻x了。其實這個時候要做的是:求證馮有沒有說這句話。

什麼叫感受沒有對錯呢?只有在感受對方感受之後,才能順暢與對方談事實,談觀點。

老婆:今天心情不好?(表達了感受)

老公A回覆:為什麼不好?(詢問其觀點)

老公B回復:就你事多(下判斷)

老公的A和B回復,老婆的第一感覺是:你不懂得心疼人,和你沒話可說。

老公比較好的回應是:用感受回應感受,比如捏捏老婆的手,抱抱老婆(肢體傳遞感受),額頭輕輕頂著老婆的額頭,對他微笑。等老婆願意跟自己用語言溝通了,我們可以再問:是有什麼事情讓你難受嗎?很多時候,老婆會說:」沒事啦!「大家可以試試這個方式。

今天主要是提醒大家分清楚溝通中:事實,觀點,感受是不同的。怎麼求證事實,怎麼交流觀點,怎麼感受感受,接下來我們會陸續交流。

文末請大家完成一個小作業,寫出所有的你知道的能夠描述感受的詞,我先拋磚引玉:悲傷,恐懼,難過,興奮.......

責任編輯:波英俊

轉載自卡牌學苑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常常暴力溝通,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種「通過觀察事實,感受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請求,同時聆聽別人的需要和需求」的一種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讓彼此相互理解,,讓溝通繼續進行下去,最終達成共識、實現雙贏、增進情感。二、是什麼導致了暴力溝通?
  • 我們常用的「含蓄式」溝通交流,其實是在抹殺溝通,「互相傷害」
    最近讀了一下《非暴力溝通》,確實深受啟發。作者圍繞著溝通的四個核心因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展開論述,並用實際例子給出相關的論證。我們平常的在溝通的時候,基本很難做到這幾點,這也是我們的溝通中存在很多問題的原因。
  •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的人際關係
    就是說,我們平時遇到某些事情時,你不去描述事實,而是先給別人下定義,貼個標籤。比方說,你跟男朋友約會,你發現他看了好幾次手機。你就很生氣,說:「我們出來約會,你一直玩手機幹嘛?你這樣就是壓根不在乎我的表現!」 這種直接給予道德評判的溝通,就是暴力溝通。
  • 悅讀|初識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提出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聆聽,能使談話者情意相通、樂於相助。這種溝通方式即為「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在生活中,我們一聽到別人說自己不好時就想著立馬去反駁;我們一聽到某事時就想著立馬去發表自己的觀點。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我讀到上面的方法時,一開始覺得挺好,後來覺得不對。我看過非暴力溝通,知道怎麼表達,但還有很多人沒看過,要是對方不好好說話怎麼辦,那我也是有脾氣的,無法做到時刻冷靜。作者也考慮到了我的疑問,我在書中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溝通的過程中,要表達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事實判斷。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少有人敢到巴勒斯坦做演講,而盧森堡博士之所以做到了這一點,是因為他做到了非暴力溝通,溝通方式是詢問對方的需求和反應對方的情感,沒有評判,只是講出此時對方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有標準化的技術有四句話:第一句講出事實,第二句說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句說出有這種感受的原因,第四句提出清晰明確的要求。
  • 《非暴力溝通》:掌握這五個溝通技巧,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我們無法停留在過去,也無法預見我們的反應。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去傾聽。不能夠思緒走神,想其他事情,那樣既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也不清楚對方在講什麼。
  • 《非暴力溝通繪本之成長的滋味》——感受與需要
    我們先來大致的了解一下「非暴力溝通」的相關含義。「非暴力溝通」又名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是由馬歇爾盧森堡發現了一種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它的核心四要素就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賦能溝通模型--職場溝通的四個基本步驟
    賦能溝通模型適用於跟自己的下屬溝通,跟自己的同事溝通。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 講述事實講述事實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甕裡面裝著麥子,另一個甕裡面裝著棒子粒,你講述事實的時候摻入情緒,就相當於把麥子和棒子粒整到一個甕裡面了,不好區分出來,效果當然要打折扣。除了不要摻入自己的情緒以外,也不要加入自己的評論,也就是自己的觀點,這些可以不著急講。什麼是事實呢 ?
  • 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家長少講道理、擺事實,親子溝通更容易
    親子溝通難在哪裡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和孩子溝通太難了,不知道孩子腦子裡想的是什麼,說不了兩句話,孩子就發脾氣,結果家長也煩了,於是,每次親子溝通都以雞飛狗跳,咆哮來結束。那麼,親子溝通到底難在哪裡呢?難就難在家長和孩子關注的點不同,家長喜歡擺事實、講道理,可孩子更在意的是內心的感受。
  • 專注於達成溝通目的!(下)
    接上篇,我們繼續來學習成功達到溝通目標的具體技巧:如果強烈的情緒讓自己在對話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試試下面的方法。(1)行為方式回顧1)關注你的行為表現。如果發現自己正在遠離溝通目的,問問自己在做什麼?2)確定行為背後的感受。學會準確識別行為背後的情緒,發掘導致這種行為的情緒感受是什麼?3)分析感受背後的想法。造成這種情緒出現的想法是什麼?4)尋找想法背後的事實。回到事實本身,放棄絕對表達,區別客觀事實和主觀想法的區別。思考形成這種想法的事實依據是什麼?
  • 一致性溝通:感受需求
    關於溝通,你有什麼想說的?或許很多人就有一肚子的「牢騷」要說,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如何去溝通。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溝通,但是我今天不是跟大家聊技巧、聊話術,因為我也沒掌握好,不敢在此大放厥詞,而且我也是在溝通方面(特別是跟客戶和陌生人)也是個菜鳥,也正在尋求解決之道。
  • 極簡溝通的四維模型:從本質解決溝通不暢
    元溝通,顧名思義,是任何溝通的基礎,用提問的形式表達的話包括以下內容:在談話中感覺如何?產生這些感受的原因是什麼?我清楚我的請求嗎?然而,不能好好溝通遠比自我意識是否過剩值得關注。事實上,從許多人的出發點來說,直率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遠遠不至於與自我意識是否過剩掛鈎。另一方面,這也就使得流於表面的對話越發多起來。看似是和諧流暢的溝通,本質上卻繞著核心內容打轉,不觸及任何本質,自然也就無從達成有效溝通了。即使是討論信息的事實維度,也往往出現許多問題。
  • 說話=溝通?心理學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溝通
    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在職場上,溝通都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我們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幾乎每天都在和其他人進行交往,我們彼此交換信息,建立聯繫。因此,溝通可以說是我們人際關係裡最重要的環節。也許,你們覺得溝通就是說說話,聊聊天而已,事實真的是這樣簡單嗎。
  • 《非暴力溝通》丨你溝通的方式,暴露了你的情商
    今天我們來共讀非暴力溝通第三章,區分觀察和評論。這個標題,真的有點抽象。區分?觀察?評論?什麼意思? 如果你能掌握好它,你不僅可以抵禦別人對你的暴力語言和難聽的數落,打造屬於自己內在的那個強有力盾牌,而且也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名非暴力的溝通者。當情緒馬上要戰勝你的理智的時候,你如果能稍微區分一下事實和觀點,你就會很好的勝任這個溝通。但是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我好像沒有標準呀。
  • 《非暴力溝通》:如何避免生活中的暴力溝通
    與別人進行這種無條件的比較,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溝通時會忽略別人對我們的愛,說出偏激的話,最後只會兩敗俱傷。第三種是迴避責任。什麼是迴避責任呢?其實就是現在流行說的「甩鍋」,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都是別人的過錯。
  • 當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我們真正討論的到底是什麼?
    ① 陳述事實。我們這個類目活動的日常要求銷售產出的3W,而你們家此次產出不足1W,完成率遠低於要求。對於不達標的商家,我們有處罰措施的。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我以後就很難給你們爭取到活動資源了。③ 指引方向。
  • 非暴力溝通|這樣跟父母溝通,讓你們的衝突減少80%
    非暴力溝通今天我要講的社交技巧,叫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這種溝通方式,是通過建立聯繫使我們能夠理解並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後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的方法。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可以減少衝突並且表示真實感受的溝通方法。
  • 說話=溝通?心理學帶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溝通,提高你的溝通技能
    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在職場上,溝通都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我們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幾乎每天都在和其他人進行交往,我們彼此交換信息,建立聯繫。因此,溝通可以說是我們人際關係裡最重要的環節。也許,你們覺得溝通就是說說話,聊聊天而已,事實真的是這樣簡單嗎。
  • 跟孩子溝通時,如何說溝通更有效?
    「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受到影響時,他會本能地進行自我價值的保護」,為了顯示自己是有主見的,孩子們就會對父母的話形成牴觸。你說他會做,他就非說他不會做;你說這裡好玩,他偏要說這裡不好玩。那家長要如何說才是有效的溝通呢?溝通是有技巧的,尤其是面對孩子,要先從同理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