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倒閉潮不用慌,下一個 「1.2 萬家」 正在趕來

2020-12-25 叄裡河
圖片來源:少年派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叄裡河

作者:卡羅

1

前兩天路上聽到兩個初中生聊天,其中一個女生問她朋友:「馬上期末考了,你有學而思的題嗎?」 聽到這裡讓人感到很震驚,學而思的題居然成了期末考試必刷的秘籍。以前都是考前追著老師劃重點,沒想到現在還不如刷個培訓班的題更有用。

但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學生絕不是個例。80、90後熟悉的由任課老師免費或者家長自行承擔的、以「補差」為目的的課後補習,已經轉型成了課外付費全民「培優」補習,補習提分也早就成了家長們的共識。

課外培訓班所代表的補習行業被稱作是學校之外的影子教育系統。教育研究者認為這種影子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系統無法觸及的場景,補充了原有教學的不足,比如八零後熟悉的課後補習班,老師通常無償為後進生提供補習服務。

但是也有人認為,從補差轉變到培優之後,「影子教育」 就成了一項需要用錢購買的商品,如果與入學資格等因素掛上鉤,就立刻變成了教育不平等乃至社會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市場總是青睞資本,富裕家庭總能購買更多更好的服務。

在極端情況下,課外補習機構這個影子還可能蓋過學校本體。《直面影子教育系統 — 課外輔導與政府政策抉擇》裡曾經提到土耳其的一個例子,2005 年土國教育者聯盟一項調查發現,超過 55% 的高中生會在備考階段購買或偽造醫生證明,以逃課去課外輔導班進行備考。作為背景,當時土耳其已經有很發達的補習市場,在 2004 年,土家庭為課外輔導所支付的費用達到 29 億美元或當年 GDP 的 0.96%。

我國近年來一邊快速擴張一邊受到政策調控的 K12 補習市場雖然沒達到反超學校教育的地步,但開頭兩個初中生對機構的信任還是能說明一點問題的。這種現象在升學壓力巨大的一二線城市尤其明顯。

12月9日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市中小學生成績變化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顯示,從孩子出生到初中畢業,靜安區平均每個家庭總投入接近84萬元,其中教育投入超過51萬元;閔行區平均每個家庭總投入共76.31萬元,其中教育投入52萬元。

看到這個數據,很多上海家長表示80萬根本不夠,校外教育支出,已經成了家庭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發布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對全國家庭教育支出情況進行了深入跟蹤調查。調查發現,在不同教育階段,家庭在校內和校外教育支出方面的比例存在差異,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支出比例較高,達到整個家庭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

這與在校時長和學習壓力有關。在學前階段,家庭生均校內支出是生均教育總支出的大頭,校外支出只佔11.2%。小學階段學習壓力相對較小、課後時間多,校外支出上升至38.3%。到了初中,在校學習時間和壓力上升,校外支出下降到32.5%。到了普高,校外支出進一步下降至26.7%。

校外學科類和興趣類輔導班的報班比例更能說明家長對培訓班的依賴。從整體來看,中小學階段學生校外教育總體參與率為47.2%,參與校外教育的學生平均費用約為5616元。其中學科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37.8%,興趣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21.7%。分省份看,學科類校外教育參與率最高的地區超過了60%,興趣類參與率最高的地區接近50%。

2

高考的目標沒有變化,減負政策卻不斷重提,規定與執行繼續細化,家長轉而向補習系統尋求幫助。

在教育機構、教育自媒體鋪天蓋地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宣傳下,教育焦慮成了每位家長擺脫不掉的陰影。即便這句話已經看到想吐,但該花的錢還得花,因為大家都在搞教育投入,自家不投入就是對娃不負責任。就算家庭收入不高,為了孩子的教育也要勒緊褲腰帶。

上海中小學生的報告顯示,靜安區年收入在5-9萬元的家庭投入了大約一半的收入用於孩子身上,而年收入更低的5萬元以下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更是達到總收入的71.17%,其中教育投入就達到總收入的43.82%。

這說明在靜安區,教育投入有一個由市場規定的門檻,無論貧富都需要拿出大致相當的金額來跟上大流,這對給低收入家庭造成了巨大壓力。

這種讓大部分城市家庭身不由己的投入自然催生了一個教培大市場,然而和任何一個過熱的行業一樣,教培市場在經歷過追捧之後也在今年頻頻暴雷。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共有1.2萬家教育培訓機構關停,其中不乏韋博英語、太傻留學、樂高、芝麻街英語等知名品牌。這些機構倒閉的原因大多是經營持續虧損,這和教育機構的運營模式脫不開關係。

教育機構往往採用預收款的形式,在一次性收取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費後,就把資金用於營銷、校區運營和擴張,甚至投資到其他領域。在此模式下,課時消耗根本跟不上運營開支,資金鍊往往存在很大風險。再加上近兩年教育行業整治下政策頒布頻繁,導致資本市場看待教育行業回報率更加理性,投資也更謹慎。

這些倒閉、跑路的機構涵蓋了早教、英語培訓、留學、K12等多個細分賽道,特別是早教,簡直是倒閉重災區。2012年開始,國家開始鼓勵發展早教。在早期政策紅利期,早教機構辦學門檻低,擠入賽道的機構非常多。但伴隨近兩年對早教機構資質、場地、從業人員標準等各方面規定越來越嚴格,倒閉的早教機構也越來越多。

除了影響教育機構的生存,政策在另一種程度上也是家長選擇培訓班最明確的風向標,同時「指揮」著家長的焦慮不斷轉移。

比如在公民同招、百分百搖號、減負等消息不斷發布後,還是有一部分家長去退了幾個培訓班的。但就像2018年取消奧數後STEM變得更火的道理一樣,更多家長認為校內減負了,校外總得補回來。

決定命運的高考永遠在終點等著,大家想上好學校的心態永遠不會變,在終點之前只要能夠取得一點優勢,什麼手段都值得用上。當義務教育階段百分百搖號之後,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混在一起,學校採取的又是統一內容和進度的授課方式,想上好高中好大學的學生只能求助課後輔導來拉開差距了。

3

20 世紀 50 年代,韓國政府曾經為了減輕中學生負擔,打擊課外輔導對教育系統施加的各種壓力,考慮通過改革學生篩選制度來為學生減負。

1969 年,從首爾開始,韓國政府嘗試了取消初中考試做法,改為用隨機抽籤的入學方式,希望防止學校和學生把注意力過渡集中在考試準備上,減少課外輔導減輕學生壓力。但取消考試的做法只在短期取得了成功,學校為了應對變得平庸的生源改變教學方式,導致了優等生的需求無法滿足,導致 「中考輔導」 的大熱。

為了應對這個現象,韓國政府在 1974 年又嘗試用抽籤分派高中學位來代替中考。到了 1980 年左右,這項政策大範圍實施,再次導致了初中考試取消後的現象,讓最終的高考變得無比重要,甚至把壓力傳導至了小學階段,取消考試的做法對較低層級的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大多數韓國兒童從小學甚至更早就開始參加課外輔導。另一方面,廢除初中和高中入學考試又最終推動了學區房的升值。

1980 年,全鬥煥上臺後,下了很大決心來解決高考引發的學生負擔過重問題,「除了體育、藝術、音樂、跆拳道和插畫方面的課外輔導」,其它科目全面禁止開辦課外輔導,不過,「家長不遺餘力地規避反對課外輔導的規定。大學生輔導老師有時穿 上高中校服,以便進入學生的房間,卻又不引起懷疑。一些家庭房間出租給輔導老師,讓他們能夠為一家或幾家孩子上課,卻又不 引起公寓門衛的注意。除公寓套間外,旅遊勝地和賓館裡也常常包藏著秘密的輔導學校。富人們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課外輔導。」

最終,政府還是和家長妥協,逐步放鬆了禁令,迅速導致了教培市場的反彈性增長。到後來,根據 《直面影子教育系統》的數據,1980 ~2007 年韓國接受課外輔導的小學生比例從 12.9% 暴增到 88.2%,初中生比例從 15.3% 增長到 78.4%,高中生比例則從 26.2% 增長到 63.1%。

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在高考這道線恆定不變的情況下,一系列減負措施使得校內壓力確實可能減小,但校外學習壓力會急劇增加,就算不報學科類培訓,也會選擇素質類培訓,家長焦慮只會在賽段和賽道之前來迴轉移。

一方面是教育機構倒閉潮,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培訓機構的看重。雖然從教育行業整體範圍看,這些辦學不合規、經營不善的機構倒閉是行業清理、走向規範化的必然結果,但對家長來說,卻是這麼多機構特別是老牌機構都不值得信任,我還能給孩子報什麼班?

在給孩子報的編程課經營不善倒閉後,一位家長表示:「我兒子可喜歡上這個課了,這禮拜停課的話,我得怎麼跟他說?」對於家長,即便之前那家培訓班的錢打了水漂,後續還得立馬找新的培訓班接上。1.2 萬家機構倒下,還會有1.2 萬家機構補上。

參考資料:《直面影子教育系統——課外輔導與政府政策抉擇》《2017 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現狀》滬中小學生成績調查報告出爐 養個孩子到初中要花80萬http://sh.sina.com.cn/news/k/2019-12-10/detail-iihnzhfz4816798.shtml?wm=3049_10831.2萬家教育機構倒下!獲客成本達八千,投資人更關注盈利模式https://new.qq.com/omn/20191224/20191224A0NIY400.html

相關焦點

  • 2020年倒閉潮來襲,美國數百萬人失業,國內這2個行業容易丟飯碗
    2020年倒閉潮來襲,美國數百萬人失業,國內這2個行業容易丟飯碗推薦語:2020年受疫情全球蔓延影響,衝擊全球經濟。今年1-2月全國就已經有24.7萬家企業倒閉,而且這還是沒統計3月企業倒閉的數據,因此還有很多行業可能會有很大部分從業者消失。儘管目前大面積失業潮還未出現,整體防控趨勢也是向好發展,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真實情況可能比這還要糟糕!
  • 為什麼倒閉的教育機構大部分都有這些特點——
    教育培訓行業,曾經被無數人稱為的「朝陽產業」,但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有近1.2萬家教育機構關停!而2020年,倒閉的教育機構越來越多,教育培訓行業的倒閉潮依舊在不停地瘋狂上演,並將繼續下去!很多人把目前教育培訓機構的倒閉歸因於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其實,對教育培訓機構而言,即使沒有疫情,在2020年,倒閉依舊會是教育培訓機構的主旋律!疫情,只是教育培訓機構倒閉的催化劑,加速了行業的洗牌。大量的教育培訓機構倒閉,絕大部分都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和整個的市場、行業無關。
  • 經濟不景需求欠佳 珠三角企業直面「倒閉潮」危機
    今年以來廣東企業經營難度空前增大,東莞多家服裝企業出現零利潤和虧損,倒閉企業達3成,其中鞋類今年1-2月出口額負增長10.6%,居各大出口產品跌幅之首;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業破產或被清盤……但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再高表示:「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洗禮,相比起長三角地區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會更強
  • 陸客不來高雄飯店又倒1家 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陸客不來高雄飯店又倒1家,恐再現一波倒閉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6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暑假一向是旅宿業旺季,不過兩岸關係急凍,受陸客限縮衝擊,高雄又傳兩家專接陸客團的飯店倒閉止血。港資經營的蒂亞飯店航空館不堪嚴重虧損,本月初黯然熄燈;另家老字號金園大飯店,醞釀轉租做養護之家;業界憂心成骨牌效應,恐再現一波倒閉潮。
  • 有人說未來五年46萬家汽車維修廠將有一半轉行或倒閉,你怎麼看?
    有人說未來五年46萬家汽車維修廠將有一半轉行或倒閉,你怎麼看?未來會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營銷服務模式,會倒逼很多店鋪轉型,至於會有多少店鋪倒閉無法預估。簡單分析一下1.2.中大型店鋪找尋新的利潤點(二類修配廠)中大型店鋪沒有了發動機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一個打擊,好在他們勢力雄厚一些,可以拓展鈑金噴漆業務,並且加大優惠,走量取勝,十塊掙不到我就掙八塊,這個目前來講可以說是王道了。
  • 破產潮來襲?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這家餐廳曾經生意火爆,吸引大量人流,如果沒有提前預定,等位時間通常需要1個小時以上。不過,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還未等到經濟重啟,Hakata Tonton就關門了。 餐飲業、零售業、娛樂業等行業的破產潮正在美國蔓延。
  • 民辦幼兒園面臨「倒閉潮」,幼師紛紛轉行,民辦幼兒園如何自救?
    對此,教育研究機構中教投研做出題為《疫情下民辦幼兒園經營狀況調查》調查研究,其中的288份報告數據曾被被央視財經、財新引用,報導顯示,疫情下民辦幼兒園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隨著關注度上升,問卷數量增加,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民辦園的境況更為悲觀了。截至4月25日,受訪園所中無法正常運轉的佔比高達68%,求助銀行貸款的佔比46%,21%正在尋求轉讓。
  • 8天4家培訓機構關停,9月招生旺季為何現倒閉潮?
    校長表示,目前培訓班確實屬於閉店狀態,原因是經營不善,無力維持。按照她的說法,今年以來培訓機構面臨重重困難,目前資金已經無法維持,無奈之下才選擇了閉店。招生旺季,培訓機構為何頻頻倒閉?首先,自2020年2月以來疫情持續了近5個月,在此期間,95%的培訓機構是沒有收入的,因為無法開展線下課程,線上課程又不成熟、效果又不好、加上有些家長不願意上線上課,進而學生退費,房租還得按時繳納,工資按時發放,導致資金斷裂、嚴重者只能關門歇業
  • 故事:1根鐵釘也免費送貨上門,瘋狂的五金店,成功挺過了倒閉潮
    去年年初,隔壁的服裝店正式宣告倒閉。五金店老闆感嘆道:「這幾年,隔壁換過10個老闆,全都做不到半年。」老秦道:「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現在網購那麼方便,想不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開服裝店。」五金店老闆若有所思:「你說這實體店倒閉潮會不會蔓延到我們這些五金店?」老秦笑了笑:「應該不會吧,難不成1根鐵釘都要網購?著急用的時候怎麼辦?」沒多久,小區就冒出大量社區電商。
  • 別再說暴利了,疫情下的培訓機構已然生死一線,倒閉潮將至!
    疫情之下,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已經到達生死邊緣。不是說教育培訓是暴利嗎?怎麼幾個月疫情就頂不住了?今天我們分析一下:暴利其實是表象教育培訓機構暴利嗎?其實不然,我們分析一下一個常規機構的利潤及成本。第一:房租水電成本,一般線下機構面積平均在300平左右(政策規定),這部分佔比較大,一般在4萬-8萬,根據各地區租金水平而定; 第二:員工工資,特別是教師工資佔大頭,一般比較常規的各個科目老師要配齊甚至配2個,工資總額不會低,低了就留不住了;第三:招生成本,配備一個專門營銷或者銷售,特別是單價較高的一對一,成本不會低,若不配備,長期生存可能受影響。
  • 俞敏洪:上萬家線下機構倒閉,疫情也給行業帶來了變革與機遇
    但這種應急狀態下的轉型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系統的卡頓、教師不適應線上教學、學生上網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等。三是全球疫情爆發,導致了留學選擇與教育交流基本停滯,這給新東方等具有留學相關業務的公司帶來一定衝擊;四是教育行業出現洗牌和整合的局面,幾萬家線下教育機構倒閉
  • 「害怕花錢的消費者、只會打折的零售商」,澳大利亞下一個倒閉的是...
    1徵服了維秘模特,卻逃不過倒閉潮2019年11月,總部位於墨爾本的女裝品牌Bardot進入自願託管程序。什麼是自願託管模式呢?實際上就是公司自願被接管的一種破產形式。意思就是:這間公司破產倒閉了,靠自己經營已經運作不下去,要找別人幫忙。作為澳大利亞平價的快時尚品牌,不少人是這個品牌的忠粉。
  • 各行業實體店的「倒閉潮」,猶如「生物群落演替」,該如何應對?
    這些天走在大街上,看到滿大街都是「轉讓」、「宣告倒閉」、「破產大甩賣」等,在我們小區旁邊的一個酒家,也在變賣各種餐具,去年的時候還在裡面舉辦過家宴,經營多年終於扛不住了。還有服裝店、小超市、小餐館等,有些關門轉讓,有些重整裝修,舊裝換新顏。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關店潮席捲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著名的「迴轉壽司」為應對危機,不得不轉變經營方式,改成櫃檯式經營。據悉這樣可以減少食材的損耗,同時也能節約電費。據東京商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預計會有共30家壽司店倒閉。
  • 疫情下的KTV:K歌之王倒閉,賣火鍋的好樂迪還能挺多久?
    01北京最大KTV倒閉2月8日,一份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該公司計劃於2月9日與全部200餘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1月份工資分期支付,30%員工不同意就破產清算。好樂迪KTV火鍋只在下午5點至11點營業,至於具體消費:飲料,啤酒的價格是按照KTV原本的售價去賣的,價格高出一般火鍋店很多,比如1.2升綠茶在KTV售價高達10元。其菜品的售價也和海底撈的價格差不多,4人桌的消費在沒有優惠券的情況下,價格在500元左右。
  • 美國健身行業將迎「倒閉潮」?
    美國健身行業將迎「倒閉潮」?) 央視新聞消息,據美國福克斯網站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健身行業受到重創,該行業數十萬員工失業,各地健身房紛紛關閉。
  • 33所美國大學宣布永久關閉,倒閉潮下英美高校為何難逃破產命運?
    倒閉潮背後的深層原因疫情帶來的影響固然不能忽視,但這是否就是高校倒閉的全部真相?筆者以為不然。正如本文開始博爾克在推文中說的,新冠病毒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今年的高校倒閉潮似乎更是應證了克萊頓教授當年的預測。總結來說,除了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影響外,對小型院校而言,學費折扣過高,收入嚴重依賴學費,沒有找到創收新途徑;加上獲得的捐贈不到學校支出的三分之一是造成學校面臨債務危機,並最終破產的三大主要原因。
  • 美國高校出現倒閉潮!經濟學人:問題一直存在,疫情使其惡化
    美國高校出現倒閉潮!明尼蘇達州卡爾頓學院研究人口統計學和高等教育的Nathan Grawe指出,在2020年之前,美國每年約8所高校關閉,新冠疫情在此次倒閉潮中更多起到的是「催化劑」作用。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時間:2020-10-23 15:0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
  • 33所美國大學宣布永久關閉,倒閉潮下的英美高校為何難逃破產命運
    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這項法案一旦繼續收緊,會導致很多美國大學倒閉,因為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大多數選擇的為理工科專業。另外一個導致入學率降低的原因是頗有爭議的遠程授課方式。倒閉潮背後的深層原因疫情帶來的影響固然不能忽視,但這是否就是高校倒閉的全部真相?筆者以為不然。正如本文開始博爾克在推文中說的,新冠病毒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