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李叫獸」公眾號的讀者:
我的公眾號有將近4年沒有發布文章了,前段時間重新開始發表了一篇文章,看到了特別多讀者的響應,真的是時隔四年,仍然感受到了這種支持與溫暖。我覺得有必要說些什麼,今天這篇文章,或者說更像一封信,沒有什麼方法論和知識,就是特別想跟所有的讀者分享我過去幾年關於公眾號的體驗,以及現在的感悟。
………………………………………………………………………………………………………………
前段時間新的文章發布之後,打開公眾號看到讀者的留言,說實話真的是有種湧上心頭的感動感覺: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哈哈 叫獸突然出現感覺像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裡蟄伏了n年後的突然回歸…;另外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以前叫獸文章中引用的奇異博士中的一段話「You must control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
「看到留言,才知道原來四年來不取關一直置頂的不只有我一個,哈哈哈!」
「隔了四年的文章
我都從大一的學生變成了網際網路打工人
感謝李叫獸的分享,很有精神!很有啟發!」
「沒有任何的寒暄,一如往常那樣更新,仿佛不曾斷更過。但通篇看完,又隱隱覺得有蛻變的含義,不知道是不是想多了。」
我想很多讀者都會問:怎麼前幾年停止更新了這麼長時間,新的思想怎麼沒有跟我們分享了?後面你會怎麼想和打算?
我覺得有必要去回答這些問題,當然這需要一些小勇氣:
為什麼之前幾年停止了更新?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我在前幾年更加想低調,更加想投入更多時間he 注意力參與實踐,自然精力就進行了轉移(不像之前做很多培訓和諮詢的工作,很多精力會放在這裡)。當然這期間我也確實有很大的收穫,也迭代了自己的商業思考模型(後面會更多跟大家分享),但作為代價,確實公開分享就少了很多。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我之前沒有真正覺察到的,或者我並沒有足夠的勇氣對自己承認的,來自內心層面的原因,那就是「證明自己的壓力「。
我是在2014年開始更新公眾號的,那時候才剛要開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我只不過是一個特別特別熱愛商業研究的學生,發現公眾號領域非常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研究同時又易於理解的內容,覺得這件事有意義所以開始堅持兼職寫文章,沒想到後面這麼多人喜歡。
但到了2016年左右,文章的傳播量和影響力越來越大,我一方面非常有成就感(發現真的給很多人帶來了價值),另外也感覺到了壓力,尤其是一些文章說「李叫獸沒有一鳴驚人的成功案例、沒有多年的商業經驗,憑什麼當我們老師」。
當我回顧這段時間的時候,慢慢我發現我的心態開始有轉變,我特別想能夠儘快獲得充分的商業經驗,特別想能夠有巨大的成功案例(甚至是類似於賈伯斯發明iPhone這樣的案例),特別想能夠迅速證明自己。
表現在行動上,我在發布的文章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理論(這背後有一部分是為了提高嚴謹性,另外也有自我論證的動機),還有就是做事會更加激進(當時我自己的小公司,在技術條件達不到的時候迅速轉型去做智能創意,雖然最終驗證這確實是創意領域的未來,但我在相對急切的心態下忽視了現實情況)。
這時候的體驗就是:如果能夠做出特別與眾不同甚至被歷史銘記的事情,就好像得到了某種解脫。
當然,一直到今天我都有這樣的理想和熱忱,這本身並沒有錯,但確實我做事的出發點,從一個更加純粹的貢獻自己的價值,變成了一部分出發點是證明自己。
但這樣卻一直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雖然現在回想起來,過去幾年真的還是做了很多讓我自己自豪的事情,但總感覺不夠,總感覺需要證明自己,甚至在離開百度以後仍然會有這種感覺。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次公開發表文章確實會面臨壓力,會擔心被質疑、會擔心自己的東西對別人沒有價值、擔心自己不夠優秀不夠有成就從而可以貢獻給讀者。慢慢的,再加上前面說的精力轉移的原因,這種工作之餘寫文章的習慣就減少了。
為什麼又開始發布文章了?
最重要的,就是在文章標題裡:因為意義。
我很深地感受到,把我自己學習和實踐中真正行得通的部分給分享出來,真的可以正向影響到很多人,真的有很多人因為一篇文章獲得的啟發,改變了自己的決定、轉化了自己的視角,真的有非常多的人能夠收到這裡面的價值。
我也特別意識到,我真的發自內心的在意這些一直支持我的讀者和粉絲,看到有個粉絲髮朋友圈說「有沒有跟我一樣的,過去4年仍然一直置頂李叫獸公眾號的,看之前的文章仍然有收穫的」,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就是意義所在。
我真的感受到之前一個朋友跟我說的「無條件的愛」——讀者和粉絲的支持,並不是因為我證明我優秀、我證明我有成就或者我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而是因為我真的在意你們,我真的願意發自內心的去貢獻一些有意義的研究和發現,我真的很在意你們看文章所花費的寶貴時間所以才每一篇文章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調研和準備。
這幾年一邊工作一邊不斷地在周圍朋友的幫助下反思、學習,我慢慢意識到了這一切,於是開始逐步放下各種擔憂和疑慮。
就在前段時間我發布了一篇文章後,看到一瞬間湧進來的評論,真的是感覺到感動和溫暖,4年的時間,有的讀者從學生變成了小有成就的職場人,有的讀者從剛剛打算創業到現在做到幾百人的規模,真的感覺到有好多人在一起陪伴成長。我也特別有幸能夠跟這麼多熱愛學習、熱愛這個世界的人一起陪伴成長,一起經歷或高光或低谷的道路。
一切都是為了這種意義。
什麼阻攔了我們追求意義?
那之前什麼阻攔了我去追求意義,而非沉浸評估判斷、顧慮以及每天的忙碌中?不光是分享文章的意義,甚至還有我人生其他方面的意義,家庭的意義、工作上的意義等等。
我發現就是當我開始覺得自己不夠的時候。當我覺得自己不夠有能力、不夠有成就、不夠有地位的時候,我的焦點就是開始轉向去補充這些不夠,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忙、越來越有壓力、越來越需要證明,做一件事需要考慮的因素也越來越多。
相反,尤其是最近一年時間,當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的時候,我真的是發現,不論是經歷成功還是失敗,還有這麼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不論是找到一些有意思有前景的公司去投資,還是陪伴一家優秀的企業成長,還是研究一套真正適合當前時代的戰略理論,還是跟我的讀者去分享最新的感想,或者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頓飯、聊聊天,都充滿了意義。
當開始追求意義的時候,我就發現確實更勇敢、更願意創新、更無所畏懼了而且也更專注了。
在這個方向,我特別佩服一個人就是埃隆馬斯克。
我記得有個人問過埃隆馬斯克,你當時做電動車是因為發現了什麼機會。馬斯克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他當時做電動車沒有發現任何機會,甚至覺得失敗的可能性遠遠超過成功的可能性,他只不過是覺得這是人類應該去做的事情,沒有人做他就去做了。
他的回答非常反直覺但卻又感覺很貼切,這就是我對「意義」的理解,去做一些我們真的想做又覺得應該去做的事情。
寫在後面:
說實話,今天跟所有人的讀者分享內心的想法,心裡會有壓力,也有點擔心沒有什麼乾貨會不會不好。但我還是這樣寫了,因為我覺得有意義,我想要跟所有這麼多年支持我、關注這個公眾號的讀者、粉絲們分享我真實的感受。
後面我還是會不定期的分享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使因為工作的繁忙很難有特別高的頻次,但我仍然會去做,很簡單,這是有意義的,我也相信所有的讀者能夠一直收到這種意義。
最大的意義,就是跟這麼多熱愛學習、熱愛這個世界的人一起去成長,並且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讓別人收穫到價值。
突然想起朋友跟我分享的一句話:
「保持我們的相信,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助你的相信,獲得了力量。」
感謝所有的讀者。It’s all about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