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說話,家長不要急,循序漸進很重要

2020-09-07 弘益

對於小嬰兒的語言發育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帶孩子的那個人一定要多說話,不管你是看到什麼,也不要管孩子聽不聽得懂,只管給他們說就好。因為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給他寫什麼他們就會學什麼,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輸入就不會有語言的輸出。比如從他出生的時候開始,你看到他醒了不管你做了什麼都給他交流一下。當他醒了你就對著他的眼睛說,「小寶寶,你醒了嗎?」當他拉粑粑了,你就對著孩子說「你拉臭臭啦?」總之你看到什麼就給他說什麼。

其次,對於和孩子接觸很多的那個人一定要做到敏感,多重複的說同樣的東西。出門看到小狗就對著寶寶說「你看這是一隻狗狗」。到超市看到什麼物品就拿出來給寶寶看一看,然後說出來,多給寶寶拿東西看看,多說一說。下次當寶寶看到同樣的東西只要他能夠說出來,就一定要笑著表揚他,說他很棒。

再者,我們可以多買一點貼近他們生活的繪本,一邊親子閱讀一邊告訴他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當在生活中找到了和繪本一樣的物品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寶寶說出來,當他能夠正確的說出來的時候,孩子就會有成就感,以後就會很願意說話了。對於小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情,一定不要怕當話癆,因為小嬰兒的模仿語言的能力特別強,每一句話都會覺得很新鮮很好奇。持續性的輸入話語,你就會有持續性的輸出,聽得越來越多了自然語言也會越來越多了。

很多父母都在研究什麼是語言理解和語言生成的含義,其實語言理解是早於語言生成的概念的。意思就是說,必須要孩子聽得懂,才能會說。舉個例子,小寶寶對於自己的名字是很敏感的,因為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當你叫寶寶名字的時候,他會給你微笑,或者用其他的方式來回應你的呼喊,可是他就是不會說自己的名字。這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在寶寶不會說話前,其實是能夠聽得懂語言的了。在整個嬰兒時期,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比語言生成這個能力發展會快很多。

除此以外,小嬰兒的前語言還有其他的意義和含義。比如我們給小寶寶經常做的手勢,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當你的小寶寶需要一個玩具的時候,可是發現自己拿不到就生氣的哭起來,可是爸爸媽媽會知道寶寶為什麼會哭,趕緊的把球遞給了他,這個簡單的動作就會發生交流。這個動作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的很多動作其實也是在給小寶寶一種語言的表示。

總之,我們成人在養育小嬰兒的時候,語言能力方面的培養一定得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不要總是認為小嬰兒還很小,什麼都不懂,所以不和他們有語言方面的交流。當嬰兒剛剛出生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和別人做交流了,比如他的眼色和表情都是希望有語言交流的一種形式。

第二,在和寶寶進行交流的時候,儘量運用正確的話語,少用寶寶語言。比如車車、吃飯飯等等這些語言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

第三,許多父母比較忙,總認為把音樂開著或者故事放著就可以給小嬰兒聽就好。他們就可以聽這些裡面放出來的故事就能夠學很多語言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需要真實的對話,如果脫離了具體的人,他們的語言發育也不會太好,想法聽多了放出來的聲音,反而會影響他們語言能力的發育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學說話,循序漸進很重要,但最關鍵的問題在這裡
    對於小嬰兒的語言發育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帶孩子的那個人一定要多說話,不管你是看到什麼,也不要管孩子聽不聽得懂因為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給他寫什麼他們就會學什麼,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輸入就不會有語言的輸出。比如從他出生的時候開始,你看到他醒了不管你做了什麼都給他交流一下。當他醒了你就對著他的眼睛說,「小寶寶,你醒了嗎?」當他拉粑粑了,你就對著孩子說「你拉臭臭啦?」總之你看到什麼就給他說什麼。
  • 幼升小取消面試,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看圖說話?
    新的一年裡為即能讓孩子足不出戶,又能更好的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看圖說話能力,上哪學特別推出升級版—超值看圖說話線上課程。由上哪學精心打磨,根據歷年上海幼升小面談題型進行梳理,幼升小必備好課【看圖說話】共30節,分為3大階段:起步、進階、飛躍,每個階段10節課,幫助孩子系統培養看圖說話能力,支持線上學習,隨時隨地永久觀看!
  • 拔苗助長危害大,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循序漸進
    由於壓力太大,孩子完全消化不了,結果培訓到最後腦子一團漿糊什麼都不會了。這個孩子在開始的時候還是很喜歡學習的,由於輔導班太多,不停的給孩子施壓,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家長越讓好好學他就越不好好學,甚至故意不好好聽課,用這樣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讓孩子對學習沒有了信心,學習沒有主動性了。家長和他溝通他也不說話,孩子的負擔明顯過重。
  • 1家6個大人說話4種口音 2歲孩子難學說話
    1家6個大人說話4種口音 2歲孩子難學說話 2014-09-09 15:33:02  可是,漸漸的父母發現了凱凱的與眾不同,兩歲的孩子已經到了展現語言天賦的時候,能夠模仿大人說的話,能夠自主說出完整的簡單語句,但他僅僅會喊爸爸、媽媽,其他的話在嘴裡總是「嗚嗚嚕嚕」說不清楚。看到同齡的孩子能說會道,凱凱的父母著了急,以為兒子出了毛病,兩人就叫上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抱著凱凱到醫院,「孩子都兩歲了,咋說話還不利索,醫生您給看看是怎麼回事。」
  • 男孩2歲多還不會說話,爸媽急了!醫生診斷結果竟是……
    小宇已經2歲6個月大了,除了不會說話外,吃飯、運動都很正常。看見別人家的孩子1歲多什麼都會說,而自己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小宇父母心中不是滋味。家裡老人一直安慰他們說:貴人語遲,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隨著小宇一天天長大,情況反而愈發嚴重,爸媽發現小宇經常一個人玩,無目光對視,而且叫他也沒有反應,意識到情況不對小宇爸媽急了。
  •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說話?家長要把握好黃金期,別影響孩子發育
    在嘗到甜頭後,小劉覺得是時候教孩子說話了,於是把每天晚上的遊戲時間換成了學說話時間,小劉滿心歡喜的等著孩子再次開腔,卻遲遲沒有結果。其實很多家長都會犯小劉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開始往外冒話的時候,會迫不及待地教孩子,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家長應該為此提前做好準備。
  • 孩子的語言啟蒙,家長知道這兩個時間點,順利教孩子學說話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家長對於孩子第一階段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學會說話。很多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教孩子學說話。而有些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也就只是在孩子面前,多重複一些常用的詞彙。
  • 讓孩子學說話,會說話
    如何讓孩子說話,說好話非常的重要。第一點,不要用粗魯的語言對待孩子,家長用粗魯的語言罵人,孩子也會罵人,有些孩子在學校裡喜歡罵人,由此來判斷孩子在家裡跟著父母學的罵人,將來在社會上也會罵人。第二,讓孩子把一句話說完,還沒說完一句話你就開始打斷,孩子怎麼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完整,不僅中斷了他這句話,也中斷了他的思維。
  • 阿爾法蛋·S由點及面,讓孩子學英語循序漸進
    豐富的內容庫,為孩子創造良好英語語言環境對於0~3歲的嬰幼兒,對於語言有神奇的吸收能力,這個時候給孩子多聽聽是好的,家長要想辦法給孩子製造一個英語語言環境,讓孩子從小對英語的語速語感有一個大概認知。它的內容庫中有精挑細選的英語繪本、同步課程、英語兒歌、名著故事等內容,家長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單位,都可以根據需要,通過「阿爾法蛋APP」給孩子推送內容,這樣孩子每天都聽一會兒英語,經常在英語環境中磨磨耳朵,能夠幫助孩子找到語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英語的思維方式,在大腦中形成一種印象。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家長不要急,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家長不要急,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很多的家長都在說自己家的孩子非常的調皮,一點也不聽話,說一句能頂十句,十分讓人頭疼,對此,家長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所以就有很多的家長都非常的著急,那麼遇到這樣的熊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說話特別晚怎麼辦?0-3歲才是重要的語言發育期
    「你的孩子說話晚嗎?你的孩子會說話嗎?你的孩子說話清楚嗎?」很多爸爸媽媽被問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居然是打開手機,找答案!!!以前孩子都是隔輩老人幫忙帶,現在孩子很早就學會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父母可以一個ipad或一個手機,就讓孩子安靜下來,都不用出去遛彎,省了大把時間。但是撫養孩子可千萬不要交給網絡,為什麼?當你發現孩子說話特別晚,就會後悔莫及!
  • 孩子很聰明,就是說話晚、說不清?其實,「元兇」可能是家長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尷尬」:感覺自己家孩子挺聰明的,學什麼都挺快,可就是說話晚,有時候連爸爸媽媽都說不清。別人家孩子已經能熟練「清點」家裡的親戚了,自家寶寶剛開始叫爺爺奶奶;別人家孩子已經可以讀故事了,自家寶寶說一句完整話都很難。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爸爸媽媽一定要抓住這個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首先,家長要提高自己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的思想意識。然後,要給孩子在家裡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說話結巴該怎麼辦?家長該如何糾正?
    一發覺孩子說話結巴,很多的家長都是很擔心,擔心孩子長大後怎麼辦?不用急,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2、正確示範當孩子說話出現結巴時,家長需要耐心的給孩子做正確示範,要用和藹溫柔的表情和態度,耐心引導,孩子一有進步,就要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 孩子說話態度總是很差,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說話態度總是很差,如果是14歲正值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處於變化最快、最大的時期,家長要正確看待,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家長需要反省要反省自己對待他人或對孩子說話時態度是否存在問題,有時沒有惡意或不滿情緒
  • 如何正確的教孩子學說話,99%的家長都做錯了
    孩子在剛開始學說話階段,都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語言,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初期,應該怎麼讓孩子提高說話的興趣,讓孩子開口說話呢?01由簡到繁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應該堅持從簡單到複雜,由近而遠的規則。所以家長們不要一開始就教孩子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而是應該先從簡單的「爸爸媽媽」等來開始。而且教寶寶的語言要從眼前的事物開始,比如家裡會有「地板、碗筷、桌子、椅子、沙發」。
  • 孩子說話結巴,找準原因是關鍵?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齊齊的媽媽最近很苦惱,兩歲半的齊齊說話總是有點結巴。家裡人聚餐的時候,一個長輩說,孩子這樣說話可不行,趕緊幫孩子改過來。但是齊齊媽媽越是讓孩子注意點,別那樣說話,反而感覺孩子結巴得厲害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說話有點結巴的孩子還是挺常見的。結巴,也叫口吃,就是說話不流暢,聲音、音節或者單詞不由自主地重複或延長,講話的時候頻繁出現遲疑或者停頓。不僅聽者彆扭,說者也會著急尷尬。
  • 孩子說話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家長該怎麼幹預?
    我朋友的兒子小偉,都快3歲了,也就在特別高興的時候喊媽媽、爸爸、姥姥、姥爺,其它的時候都很少說話,說話時也說不清楚,特別急鬧。兩口子因為工作忙,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姥爺幫忙照顧得,而姥姥姥爺又都是比較沉默寡言的老人,所以孩子不愛說話他們也不太在意。
  • 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家長該如何做?
    為此,家長也無需過於擔心與緊張,可以細心多觀察,看看孩子的說話結巴是持續性的還是間斷性的,同時下面也推薦兩個辦法給大家,希望有助於孩子度過這個說話結巴階段。一、與孩子對話要有耐心,語速慢、吐字要清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語言老師,他的說話情況與家長的說話習慣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 孩子說話晚急壞父母,過度養育是問題成因,這4件事越早做越理想
    孩子說話晚的現象,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無形壓力下,孩子說話晚常常會讓家長感到異常的焦慮不安,擔心孩子長大以後語言能力會不會落後於同齡人。由此可見,家長給孩子打造一個優質的語言環境有多重要!如果家長不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那麼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就會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