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黃定山介紹主創團隊 汪宏升攝
人民網信陽10月12日電(徐馳)「我宣布,大型民族歌劇《銀杏樹下》開排!」 10月11日上午,秋風習習,天高雲淡,信陽市羅山縣何家衝有著880年樹齡的古銀杏樹生機盎然,枝繁葉茂。樹下,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宣布歌劇《銀杏樹下》開排。
大型民族歌劇《銀杏樹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信陽市委市政府、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大別山幹部學院聯合出品,由河南省歌舞演藝集團創排,導演黃定山擔任總導演,編劇、詞作家朱海擔任編劇,作曲家撈仔擔任作曲。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在致辭中說,86年前,紅二十五軍從這裡出發。今天,我們在這裡集結的目的就是排好這部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黨的旗幟高高飄揚、為大別山精神的弘揚貢獻一份力量。省文旅廳將不遺餘力地做好服務、支持工作,爭取使這部劇真正成為巔峰之作。
據悉,大型民族歌劇《銀杏樹下》以革命老區大別山「銀杏村」發展紅色旅遊為切入點,以銀杏樹為象徵物,以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講述了幾段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紅色經典故事,藝術地表現黨和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肉情感,揭示「不忘初心」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繼往開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理念和精神的永恆動力。
導演黃定山表示,「當年紅二十五軍將士就是在這棵銀杏樹下出發,開始了長徵。我們今天再出發,打造民族歌劇《銀杏樹下》,選擇革命先輩出發的地方,在這棵樹下集結。以歌劇的方式去講好這塊紅色土地上的故事,講好中國革命的故事。」這棵當年見證了紅二十五軍出髮長徵的銀杏樹,如今,又將見證一場大型民族歌劇的誕生。
「我們希望這部歌劇,能用最優秀的品質,最動聽的聲音,讓我們『這棵樹』,跟全國、跟世界各地的人見面,讓他們和我們一樣喜歡這歌劇,喜歡這種革命精神,永遠難忘大別山!」 編劇朱海說。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革命鬥爭不斷、革命火種不滅,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蹟,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
羅山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年,英雄的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從何家衝出髮長徵,成為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長徵部隊。革命戰爭年代,羅山先後有4萬多優秀兒女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據介紹,該歌劇主創人員多次深入信陽大別山幹部學院、新縣、羅山縣、商城縣等地進行實地採風、調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並多次組織有關專家論證、研討。開排儀式後,主創團隊將繼續在此體驗生活、激發創作激情。
該劇的開排,將用實際行動向建黨百年獻禮,政治意義重大,歷史意義重大,時代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