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人到老年,與其沒有質量地活著,不如有尊嚴地離去

2020-11-06 懂你星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國是人口老齡化大國,並在未來還將以最快的速度延續老齡化。所以,養老問題每個家庭都需要面對。

雖然醫學技術的發展早已大幅度提升了人類的壽命,但也導致很多老年人並未合理規劃好較長的養老生活。

但由於國內老年人的數量實在太過龐大,仍有一部分老人很難得到贍養。地區經濟的不平衡也為養老問題帶來差異,很多農村老人本身的養老意識也並不高。

各類慢性病頻頻發作

老齡化的到來使很多慢性病的發生率與種類數量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現為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四大類,每一類都被堪稱為老年人的身體殺手。

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我國大約有3億名慢性病患者,其中一半都是65歲以上。

曾有研究預測,2029年35-84歲年齡段的中國冠心病絕對患者數量將比2020年增長64%,如此高比的增長率對當今醫療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然而,一個人生病對全家來說都是不幸的,不止病人本身要與病魔抗衡,其家庭成員也需要在其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

很多老年人本就生長在貧困的年代,深知錢財對家庭的重要性,即使富足了也會選擇能省則省。如今卻因為自己的身體,又將得以小康的家庭拖入深淵。

雖然人命的確大於金錢,但老人大概率會感受到無盡的自責。

自我完整與絕望期衝突

在成年晚期,人們會如同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面對自我完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這個階段的老人難免會因為身體機能衰退,感受到與年輕時期的差距,極其容易陷入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未來的迷茫。

這一時期,他們會見證自己的同齡人隨著歲月離去,這種情形又會帶來更深的困苦。

埃裡克森認為,只有回顧一生時感到豐足、創建幸福人生的人才不會懼怕死亡。

顯然,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很難感到圓滿,都是遺憾多於滿足,所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死亡感到懼怕。

日本東京曾被評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城市,但2019年統計發現,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高達2.5億,佔比達到18%,預計到2027年,老年人口佔比將提升到2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以這樣的老齡化速度追上東京是指日可待的事,而老人該如何過好餘生,一直是大眾聚焦的熱點。

子女無法時刻陪伴

很多年輕人在大城市定居後,便想接父母來更好的城市生活,可嘗試過後卻發現,父母離開了習慣生活的地方,很難感受到快樂。

於是,他們為父母聘請專業的護工來照顧日常起居,但屢屢報導的保姆虐待老人事件又讓子女們不敢冒如此大風險。

年輕人每日都需要為生活拼搏,實在沒有過多時間照顧父母,這既是年輕人心目中的大事,亦是老人的煩心事,身體機能的下降讓他們藥不離身。


我國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約有4000萬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達到900萬人,這些病的治療大多都只能靠藥物延緩病情,很難徹底根治,需要家庭多多費心。

未必每個子女都是孝順的,社會中不乏有人在得知父母患病後,為了逃避責任而選擇拋棄父母。

現在很多老年人,並不只需要面對身體折磨,長期的患病和慢性疼痛會讓他們對生活產生毫無希望的絕望情緒,陷入自我懷疑,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認為自己是家庭的拖油瓶、害人精。

所以,面對這樣兩難的情形,不少人都呼籲安樂死,讓飽受病痛的老人能夠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低質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往往能夠容易做到無尊嚴地活著、卻很難做到有尊嚴地死去
    農曆丁酉年九月二十,屬雞一談到星座,自然而然地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死。民間有句俗語;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是做太平犬,還是做離亂人,這是由不得自己決定的,似乎冥冥之中命裡早已註定。在安詳的日子裡,不時地會想起曾經飽嘗過的離亂之苦。
  • 為了更多患者有尊嚴地活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腫瘤科主任郭衛教授十幾年來瘋狂地在手術臺上「掃雷」,建立了全身不同部位骨腫瘤的規範化切除及功能重建方法,為6000餘例患者成功保留肢體功能;開創性地解決了骨盆腫瘤整塊切除及骨盆環重建、兒童保肢等世界性難題,就是為了更多患者有尊嚴地活著。
  • 人活著,一定要有尊嚴!
    人活著可以沒錢但不能沒尊嚴人活著可以沒本事但不能沒志氣再難,不低聲下氣再苦,不卑躬屈膝>人活著,一定要有尊嚴不管面對多大的風雨靠自己才是王道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什麼都不如自己來的可靠>沒錢,就拼命去掙沒運,就奮發圖強人活著,一定要有尊嚴寧可孤單,也不違心何必為了不在乎你的人
  • 深圳晶報:讓「犀利哥」有尊嚴地活著
    今年年初,有人把在寧波街頭偶然拍到的最帥乞丐「犀利哥」的照片發到網上,立刻引發了轟動效應,他不僅受到了網友高度關注,同時也被各大媒體大肆報導。當「犀利哥」最終返回故鄉後,商人們也不放過他。希望跟「犀利哥」達成合作的電話絡繹不絕。大家都希望榨取他最後的價值,把他當作品牌去經營,而他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和壓力一個人躲在房裡哭。「犀利哥」之所以能出名,主要歸功於大眾的獵奇心理。
  • 插管治療:是延續痛苦的生命 還是有尊嚴地自然離去
    平靜地接受死亡來臨?還是不惜一切金錢、痛苦等代價,讓生命得到延長?  羅點點提出:不希望「插滿管子」,像臺吞幣機器一樣,每天吞下幾千元,「工業化」地死去。她寫的一本《我的死亡誰做主》,送給了因為支持父親放棄放化療、平靜去世的杭州醫學博士陳作兵,她把他視為能理解生命尊嚴的「同道中人」。
  • 人到老年,最怕的是什麼?
    人到老年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怕生病,怕生活不能自理,怕給兒女添麻煩,成為別人的累贅。老年人害怕孤獨寂寞,希望身邊常有人陪伴,老年人心理抗壓能力差,害怕生氣,擔心憂慮的事情特別多。老年人一輩子不容易,兒女要孝順,為老人解決後顧之憂。作為老人更要豁達開朗,放平心態,儘量照顧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少給兒女添麻煩。
  • 肌肉的流失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人到老年,存錢不如存肌肉
    在中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並且在未來的30年內,這一數據還會一直增長,據統計我國50—65歲的老人已經將近3.5億人以上。很顯然不是,雖然衰老是一種自然規律,我們無法停止它的腳步,但絕對可以讓這一過程變慢,想要讓過程變慢,我們就一定要先知道這句話「人到老年,存錢不如存肌肉」。
  • 人活著就要努力創造價值不要碌碌而為,要活得有尊嚴,活得自信
    人活著的目的,不要在於簡單活著,而在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活著,要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只要心情好,一切都美好!要活的自信,活得有尊嚴,活得踏實穩健,活的品味自然,活的氣質不凡!
  •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有人說,瓊瑤的作品是永不過時的,一部《還珠格格》伴隨著無數人的青春,一部《情深深雨濛濛》成為經典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裡……無論怎樣,瓊瑤都是現代中國史上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2017年,79歲的瓊瑤公開發表了一篇長文向自己的子女交代後事,她說她希望自己可以尊嚴地死去,不要搶救,也不要設靈。
  • 「有尊嚴地活著」自閉症家庭最真實的心聲
    鳳凰網公益「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特別策劃鳳凰網公益頻道推出特別策劃《夜空中最亮的星,靠近你溫暖我》,希望公眾對自閉症家庭面臨著早期康復訓練、青春期性教育、融合教育、終生陪護及大齡自閉症人群就業養老等多方面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幫助更多自閉症家庭重建信心、走出困境,呼籲推動自閉症相關服務政策的支持和建立,真正為自閉症人群「有尊嚴地活著」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
  • 健康地活著,平淡地過著,開心地笑著
    人生幸福的最好狀態是:健康地活著,平淡地過著,開心地笑著,合理地忙著。人生苦短,要好好愛自己,活好這輩子,不虛度光陰。日子過一天少一天,愁也過一天,樂也過一天,倒不如笑呵呵地過好每一天。人這一生,心態要樂觀一點,想不通的事就由它去,看不透的人遠離ta,不要總是糾結不好的事情,到最後毀了自己一天的好心情。人生中所出現的一切,我們誰也無法預知且掌控,唯有用平和淡然的心態,去接受和面對。得與失,成與敗,榮與辱,無需看得太重。你努力過了,爭取過了,即使結果不是你想要的,也問心無愧,其他的順其自然即可。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到你這裡,鵝又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有了。」 徐家從萬貫家財到一無所有,頗富戲劇性。曾經有多麼富裕與安逸,現在就有多麼悲催與艱辛,一副上好的牌被福貴打爛得稀爛。一個家若要敗落,只需一個敗家子混帳幾次足矣。
  • 活著,就要活得有尊嚴(寫的真好)
    人活著,尊嚴第一失去什麼都不能失去尊嚴,什麼都可以沒有,不能沒有自信什麼都可以缺失,不能缺失勇氣人活的就是骨氣。面子是別人給的,尊嚴是自己堅持的。人活著,尊嚴第一。不要讓別人看不起你。人活著,尊嚴第一。永遠不要被感情糾纏。
  • 30歲的年齡,狂亂地想著,胡亂地活著
    沒有了年少時的輕狂與激情,也沒有閱歷豐富的老年人那種雲淡風輕。就這樣狂亂地想著,胡亂地過著!30歲的年齡,我該何去何從……沒有能力的人,總愛胡思亂想。——麥穗小魚我就是這樣的人。都說30而立,邁入而立之年已有幾年。我時常感覺到越來越迷茫。有時候,目標與夢想越清晰,現實就越會讓你無助和淚崩。靜下來的時候,我總愛回憶年少的美好。
  • 愛孩子,最起碼要讓TA有尊嚴的活著
    小威說,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去父親單位,由於沒有及時和父親的同事打招呼,父親當眾訓斥了他,說他不懂禮貌。小威說,這件事只要一想起來就特別恨父親,當時感覺自己真的是有個地縫都想鑽進去,太丟臉了。有一次我兒子起床晚了,上學要遲到,遲到會被老師罰站,那是很丟臉的事情。我幫孩子找了一個理由,讓孩子很有面子的去上學了,沒有被罰站。可能有的家長就會問了,這樣做孩子會不會不把遲到當回事呢?事實證明,並沒有,我兒子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起床晚過。給孩子臉面,幫孩子維護尊嚴,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獨立與平等。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放下面子,也懂拿起尊嚴
    卷首語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人活著,總會想要追求有面子的人生,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可。有時候,太看重面子反而會讓自己心生負擔,沉迷於表明的虛榮給自己帶來的快感,而迷失了正確的方向。
  • 東湖夜讀 | 與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到了學校,分到宿舍,表弟為了不被邊緣化,選擇了「合群」。和室友深夜拼酒、通宵打遊戲、賴床翹課、臨陣磨槍應付考試……學期末,表弟突然陷入恐慌,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要被失敗的高考定義了?還有沒有翻盤的可能?他開始痛改前非。一次,他發現自己實驗報告裡繪製出來的圖像,像心電圖,忍不住笑出了聲。
  • 人到老年,學會拐彎是一種大智慧!
    其實,很多中老年人過得很累、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沒有學會拐彎。周有光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為它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與其死磕糾纏,拐個彎繞一繞未嘗不是個好辦法。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 「活著——快樂地活著」
    他跟我說:「人的這一生,能活著已經是很幸運了,能做到「快樂地活著」,是特別不容易的。」或許現在的你看到這句話會跟我當時一樣有點懵,但是那天晚上我輾轉反思想著,好像是摸索到了這句話的一點點深層意識,我想:人的一生,活著是所有一切的基礎,而我們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最終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更舒適地活著,更快樂地活著吧。
  • 職場老油條說:與其偷偷摸摸地嫌棄,不如大大方方地離職算了!
    職場有哪種嫌棄是與其嫌棄不如離職的好呢?【閒聊】老闆嫌棄員工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給員工發得有工資嘛。其實,員工嫌棄老闆同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給老闆出得有力嘛!但,如果員工有哪幾種嫌棄了,就可以考慮離職的準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