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樂的的事兒,莫過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坐著玩就坐著玩,想躺著玩就躺著玩兒。當然這是對一個孩子而言嘍。
就是在這種幸福模式下,好多孩子身高不長,倒是體重瘋狂地增長著,漸漸的就超重了,甚至變成肥胖了。
許多家長總是對孩子的生長形勢,發生嚴重的誤判,認為孩子長得胖一點,是營養豐富,是好事兒,等過幾年長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幾年後,孩子不但沒有瘦下來,卻超重了。
胖起來容易,瘦下來難。越胖的孩子,越不愛動,越不動,就越來越胖,這是一個麻煩的惡性循環。最終的結局是,五歲的孩子,體重到了五十斤,八歲的孩子,到了八十斤,十歲不到,就破了一百——真是太可怕了,小小一個兒童,肚子比孕婦還大哦。
那怎麼辦呢?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當然不是嘍!
從今天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嘍,包括飲食習慣,作息習慣,運動習慣,培養熱愛閱讀的習慣。
管住嘴兒,邁開腿兒,就是對成人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何況是一個孩子呢?面對美食靚飲,誰不想多來幾口呢?
管住嘴兒,家長一定要學會"欲擒故縱"。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儘量滿足孩子們,一定要記住控制吃的數量,不能毫無節制地吃就行嘍。這不讓吃,那也不讓吃,限制得越嚴格,最終孩子就偷吃得越瘋狂。只是要耐心地教導孩子們,適當吃一些,不能多吃就行了。時間長了,孩子慢慢的就自覺了。
當然,對於超重的孩子,零食、點心,就能少儘量少,能不吃就儘量不吃。從瘋狂的吃零食,到一點不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給孩子一段時間適應。
零食、點心漸漸的減少,早中晚正餐漸漸的增多,慢慢的過渡到不吃零食、點心,只吃一日三餐。
對於明顯超重,甚至到了肥胖的孩子,除了控制零食、點心,三餐前可以先吃一些素類蔬菜,然後再喝一些湯,三至五分飽的時候才開始吃主食(米飯、麵條、饅頭、包子等等)和較少量的葷菜,這樣既容易填飽肚皮,又可以減少主食、肉類的攝入,從而起到減重、減肥的作用。
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孩子就感到明顯的飢餓,可以適當吃一些含糖分較低的水果,如果沒有這類水果,也可以吃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只是少吃一點就行了。
讓兒童超重、肥胖的另一食源性因素,是各式各樣的飲料。除了溫開水,任何飲料,對人體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兒童飲料,喝一口,非常爽,一直喝就一直爽啊!這些只要一喝就到了肚子裡的飲料,沒有經過咀嚼、消化這兩個至關重要的過程,就像喝了一杯糖水一樣,所有的糖分迅速地被人體吸收,最終是什麼結局呢?允許我打一個也許是苦澀的比喻吧。
一隻螞蟻遇到一個糖果,好開心喲,它費力地慢慢吸吮,卻是無限美好的享受。但當這個巨大的糖果突然溶化成糖水,螞蟻不用費力地慢慢吸吮了,卻也只能淹沒在無邊無際的糖水裡嘍。
一個人喝了一杯甜的飲料,他(她)的體內,也是要經過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的,只是這場風暴一時半會兒還不至於掀起大浪罷了。但是時間長了,喝的飲料多了,體內的海嘯就要開始怒吼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