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媽媽:遠離兒童肥胖,這幾個錯誤的飲食習慣不能有

2020-10-03 科普醫生博雅

昨天我看到一個寶爸說自家孩子才2歲半就45斤了,覺得孩子的飲食習慣還行,能吃飯以後什麼都吃,吃飯比自己還多,這個爸爸還特別強調,孩子有一點比較好,每天都吵著要吃水果,不管什麼水果都吃,榴槤也能吃不少,「多吃水果好,每天家裡都有水果,主要就是給孩子吃。」想給孩子減肥,可爺爺奶奶覺得孩子不胖,應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我真替他們著急,現在的胖孩子太多了,很多都和家長的錯誤認知有關:

1.孩子多吃水果不是好事!尤其是高熱量高糖的水果,比如榴槤:

膳食中的果糖不僅會增加血尿酸的濃度,還會增加得脂肪肝的風險。中國營養學會嬰幼兒膳食指南指出:2~3歲的嬰幼兒每天的水果量應該是100-200克。

講真的,吃水果太容易超標了,我原來看人家吃東西用克數秤還覺得太矯情,結果自己把食物往上一放,簡直嚇一跳,你看上圖中這麼小不點的葡萄就有200多克,這可是我把一串葡萄剪掉了一大半的結果呢,身邊很多大人都會控制不住吃很多,更何況是兩三歲的小孩子呢?你想想自己的孩子每天吃超標了多少克的水果?(真心建議每個家庭的廚房裡都應該配備一個克數秤。)

2.孩子吃的多不一定是好事:

咱們老百姓對孩子的飲食習慣有明顯的錯誤認知,老是覺得孩子多吃飯多吃水果是好事,於是米飯、饅頭、稀飯使勁兒讓孩子吃,水果那就更不用說了,但正是這些錯誤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身體產生了壞的影響。

很多家長說,那我們以前帶孩子都那麼吃呀,現在怎麼就不行了?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呀,以前的孩子住四合院、住平房,天天滿地跑活動量大,主食吃的多也不愛胖,想吃個零食、水果什麼的也不容易。現在的孩子住小區、住樓房,經常在「三室一廳」裡待著,想跺跺腳都不成,老擔心樓下告擾民,每天還有那麼多的食物可以吃,水果、零食都是觸手可及,想吃馬上就能吃。

想想看,我們的活動量下降了,吃的東西也不僅沒少還比以前更多了,不胖才怪呢。這也是為啥現在的胖孩子越來越多,胖子成年人也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呀。

所以,如果您家孩子每天活動量很大,多吃點沒問題,如果孩子經常在室內待著,就別讓他吃那麼多了,家裡別放買那麼多吃的,看不著摸不著也就少吃一點了。

3.孩子多吃飯不是好事: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覺得孩子吃糖不好、吃冰激凌不好、吃方便麵不好、吃漢堡不好、喝飲料不好,獨獨認為孩子多吃飯是好事,其實這也是一個飲食的誤區。

主食,也就是我們老百姓說的「飯」,包括米飯、饅頭、麵條、紅薯等主要成分都是澱粉(屬於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它們進入人體後被迅速消化吸收,最後會變成血液裡葡萄糖,我們呼吸、心跳、運動···都需要,身體把這些糖迅速吸收消耗,消耗不掉的就變成脂肪或其他物質存起來,所以主食、糖吃多了都更容易發胖。咱老百姓都知道糖吃太多不好,血糖會變高,卻不知道主食吃太多了,血糖也會變高。總之,適量是關鍵。


4.判斷孩子胖不胖不能用我覺得、我看著、我以為:

這個孩子身高110cm,體重45斤,體重指數(BMI)=22.5kg÷1.1m÷1.1m=18.59(kg/ ㎡ ),單純看這一個數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嬰幼兒生長發育評估標準,這個孩子已經屬於肥胖兒童了,孩子的體重正常不正常真不是家長「覺得」就算數的。(雖然評估孩子生長發育是要長期動態觀察的,但這個孩子的情況是怎麼看都是超標的。)

兒童肥胖不僅是一種獨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也是兒童高血壓、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 ,而且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2]。超重及肥胖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問題。[3]

肥胖的孩子交朋友更困難,也更容易被同齡的孩子恥笑和排斥,6歲的孩子就會把超重和負面形象聯繫在一起。[4]

5.現在孩子胖點沒關係,長大就瘦了?不,肥胖的孩子更容易變成肥胖的大人: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Nature》上就刊登過,瑞典科學家KirstyL.Spalding博士團隊對於脂肪細胞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童年和青春期是人體高速發育的階段,這期間脂肪細胞的迅速增多也是發育的重要部分之一[5]。大胖子早在成年之前,就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脂肪細胞。

Spalding博士檢測了687個成年人體內的脂肪細胞總數,對比發現,他們的脂肪細胞數只在童年和青春期大幅增長,進入成年期後,無論胖瘦,細胞數目都基本穩定不變。而肥胖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脂肪細胞數目比正常體型的同齡人增加的更多,有的甚至會高出一倍[6]。

雖然肥胖的害處那麼多,但如果孩子已經胖了,也不要太焦慮,有研究發現1~3歲輕微超重孩子,只要父母、兄弟姐妹的體重正常,長大後超重的風險也不會增加。而且下面我會介紹孩子們的健康飲食指導,我們一起努力,情況會好起來的···

6.孩子已經胖了,能減肥嗎?怎麼預防肥胖?

我們平時得注意給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的習慣,下面特此奉上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指南,我們每天要做到讓孩子吃這麼多種類的食物太難了,可以讓孩子在2~3天內食物的種類和重量的總和達到就可以。

2~7歲的孩子一般不建議減肥,當然更小的孩子更不建議減肥了,但一定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活動,減慢體重增長的速度,控制增重就可以了。別太焦慮,別太著急,心裡有底,減肥不慌,我們和孩子一起加油,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

寫作5小時,閱讀2分鐘,帶娃寫作更是不易,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可以,麻煩收藏轉發一下,你的鼓勵和讚賞是我繼續更新的最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SkinnerAC , Perrin EM , Moss LA , etal.Cardiometabolic risk sand severity of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 J ] . N Eng l J Med , 2015 , 373 ( 14 ): 1307-1317.

[2.3] 何宇納,趙文華,趙麗雲,等 .2010-2012 年中國 10-17 歲兒童青少年代謝症候群流行情況[ J ] .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17 ,51 ( 6 ): 513-518.

[4] William H.Dietz ,Loraine Stem 《美國兒科學會營養百科》

[5.6] Spalding, K.L.,etal, Dynamics of fat cell turnover in humans.Nature,2008.453(7196): 783-784.

相關焦點

  • 減少兒童肥胖 合理飲食是關鍵
    多數兒童肥胖會延續到成年期,並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腫瘤等疾病。肥胖除了是體質形態的改變,更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是由於過多攝取食物或缺乏活動而導致的脂肪堆積。兒童群體由於其自身機能及免疫系統均未發育完全,自制力差,極易養成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過多攝取大量高能量、高脂肪等食物導致肥胖.對其生活及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
  • 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預防兒童肥胖
    因疫情原因,上半年幼兒園和小學幾乎沒有開學,都是居家上網課,到了晚上天氣涼爽一點,家長們帶著孩子在小區或松花江邊散步和玩耍,大人們談論著體重如何飆升,如何需要減肥,可是低頭看看孩子,不經意的發現,孩子的體重也悄然增加,個別也是超重和肥胖,除了居家,運動減少的因素外,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下面看看那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兒童的肥胖呢!
  • 當兒童遇到肥胖困擾,這樣改善飲食更健康
    近年來,肥胖給兒童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但也有一些家長並沒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專家提醒,肥胖不利於兒童身心發展。肥胖時間越長、肥胖程度越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越大。家長們應積極幫助兒童遠離肥胖。
  • 兒童肥胖危害巨大!讓孩子遠離肥胖的方法爸媽必看
    兒童肥胖報告》,專家警示,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幹預措施,到2030年,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兒童檢出率將達到百分之二十八,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近5000萬人,兒童肥胖成為21世紀較為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 當兒童遇到肥胖困擾 這樣改善飲食更健康
    專家提醒,肥胖不利於兒童身心發展。肥胖時間越長、肥胖程度越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越大。家長們應積極幫助兒童遠離肥胖。吃得多、動得少是造成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擔心孩子長不高,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謀劃長高的事,給孩子吃了很多營養品。」
  • 兒童肥胖,不能掉以輕心
    大人們一般都喜歡小孩子「白白胖胖」,覺得小胖墩很可愛,比「骨瘦如柴」的小瘦猴要健康,因此很多家人都習慣讓孩子多吃、多睡,美其名曰「長身體」。但事實上,「兒童肥胖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出並重視,小兒肥胖已經成為了兒童健康的重點話題,中國的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成為21世紀較為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 丁宗一:控制兒童肥胖須分期進行
    、亞洲兒童營養聯盟主席丁宗一教授教大家如何的預防兒童肥胖。  「很多人都認為預防孩子肥胖只要在其生長發育完全後再來控制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正確預防孩子肥胖,其實父母在孕前期就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了,合理的飲食,營養的搭配都應該開始注意,小孩因為父母在孕前期或孕前沒有很好的合理營養搭配導致出生後肥胖並不是個例。」丁教授解釋道。
  • 哺乳媽媽有何禁忌?這幾個不良習慣,影響嬰兒和寶媽健康
    哺乳媽媽有何禁忌?這幾個不良習慣,影響嬰兒和寶媽健康寶媽在餵食母乳的時候,為了寶寶和自己的健康,要避免攝入一些影響分泌乳汁的食物或個人改變的一些特別的習慣,避免對良好的餵養習慣受到破壞。1杯150ml咖啡有100ml咖啡因,普通人每天飲用最好不要超過3杯。哺乳若飲用過多,咖啡因會經乳汁輸入到寶寶體內,所以,寶媽飲食咖啡應該節制一些,或乾脆停止飲用。3、哺乳媽媽不應食用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食物,這些食物消化起來比較困難,還有較高的熱量,應儘量合理攝入。
  • 肥胖的兒童如何控制飲食
    當然這是對一個孩子而言嘍。越胖的孩子,越不愛動,越不動,就越來越胖,這是一個麻煩的惡性循環。最終的結局是,五歲的孩子,體重到了五十斤,八歲的孩子,到了八十斤,十歲不到,就破了一百——真是太可怕了,小小一個兒童,肚子比孕婦還大哦。那怎麼辦呢?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當然不是嘍!
  • 3~6歲是預防孩子肥胖的關鍵期,家長做好三點,遠離肥胖很安心
    ,這兩點家長不能忽視1、遺傳原因可以遺傳的肥胖在醫學上叫做「原發性肥胖」,有這種肥胖的孩子從小超重,在生活習慣或者飲食方面和父母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有易肥胖的體質。如果飲食不健康,生活習慣不規律,那麼孩子的身心健康自然就得不到保障,其中這樣的兒童也更可能會肥胖。
  • 兒童肥胖,餐桌上的一個壞習慣是關鍵……
    ,還引以為豪,其實,兒童肥胖是不健康的症狀,家長需留心。中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標準體重30%—50%。重度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標準體重50%以上。:兒童肥胖最突出的原因是飲食習慣不合理,很多有兒童肥胖症的孩子都喜歡吃高熱量的食物,和甜食,經常吃零食,不吃早餐。
  • 切不可小覷兒童肥胖,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
    據北大公衛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的提供的數據,1985-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相應超重、肥胖人數也由615萬人增至3496萬人。掩卷細思,這幾個簡單的數字實在令人震驚!
  • 讓孩子遠離肥胖的方法爸媽要知道
    前任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將這一問題形容為「一場緩慢逼近的災難」。肥胖會嚴重地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國外研究發現,肥胖兒童患高血壓的危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9倍以上,隨兒童肥胖率的升高,高血壓的發生率也呈增加的趨勢。
  • 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寶寶增加肥胖的風險,應該從小幹預
    兒童肥胖的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資料顯示,兒童如果在幼年時體重超標,甚或是肥胖,長大後也會比較容易成為肥胖一族,甚至成年後出現慢性病的風險也會相對提高,這情況值得家長關注。WHO於2002年發表的報告指出,缺乏體能鍛鍊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都是導致肥胖及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因素。
  • 簡單教你幾招,養成生活習慣遠離腹型肥胖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體重不高,看起來也不胖,但肚子偏大,腹部的脂肪較多。有人調侃這屬於身材不勻稱型。事實上這跟長期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大多數人認為久坐辦公室的白領是腹部脂肪堆積的最大人群,事實上不止如此,飲食習慣不良,不愛運動都會導致小肚腩。
  • 一男孩悶在房間裡幾個月,嘔吐又腹痛,檢查結果讓醫生都說驚險...
    小明告訴醫生,這幾個月來一直覺得口渴,小便也很多,雖然總覺得餓吃得也多,但自我感覺越來越瘦,一系列典型症狀更堅定了醫生的判斷,這是兒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並且,目前症狀非常嚴重,如不及時救治,極有可能發生昏迷,甚至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立即住院,救治刻不容緩!
  • 飯後莫吸菸 錯誤飲食的五大習慣
    飲食是我們每日必作的功課,很多人都認為只要能進食那就會健康。其實吃飯是一問學問,學好了可以保障身體的健康,學到錯誤的方法,那麼將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你真的以為三餐很簡單嗎?其實人們往往都會在吃飯的小細節上出現問題,因此下面就講講關於日常飲食的一些錯誤的方法。
  • 5歲男孩體重90斤,媽媽懷疑孩子生病,送醫檢查後,醫生樂了
    媽媽覺得孩子「能吃是福」,看著兒子跟充氣一樣,一天比一天胖,還是忍不住擔憂起來,生怕孩子是有什麼疾病。起初,媽媽還覺得兒子胖一點顯得可愛,時間一長,媽媽越發忐忑了。媽媽最終決定帶兒子來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後,醫生樂了,這明顯就是吃出來的小胖子。但是醫生還是嚴肅地告訴媽媽,雖然孩子目前看來是沒問題的,但是超重是一定會引起健康問題。為了孩子的健康,還需要可控制飲食,增強鍛鍊,不能任由孩子體重增長下去。
  • 兒童體重 飲食習慣最重要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7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些兒童的體重比其他兒童增長得更快,飲食習慣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來自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對於兒童來說,飲食習慣可能比活動度在體重增長方面更具主導性。
  • 減肥從媽媽抓起!英國醫生建議女性懷孕前減肥 以預防兒童肥胖
    全科醫生建議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在開始嘗試懷孕前保持正常的苗條身材。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的指導方針發布。目前,成人和兒童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正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