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珍藏版專輯,每一首歌都是經典之作,至今無一人敢翻唱!鄧麗君是華人音樂歷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在文化領域裡影響了華人社會;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 。她代表著一種自由創作的聲音,流行歌曲開始真正是一種來自非政治性、非傳統性的自由創造 。對於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早期開發,鄧麗君的音樂無疑起到了發凡啟蒙的作用。
1982年1月,鄧麗君於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5場個人演唱會,為在此舉辦演唱會的首位華人女歌手,演唱會投入資金達1000萬港幣,首場演唱收益用於慈善捐助 ;2月,鄧麗君赴馬來西亞舉行個人演唱會;1982年3月,鄧麗君作為頒獎嘉賓出席金鐘獎頒獎典禮;5月,鄧麗君開始投入古典詩詞專輯《淡淡幽情》的策劃工作 ;同期推出《鄧麗君演唱會》雙唱片,面世後成為雙白金唱片,另有三張大碟獲得「金唱片獎」 ;7月,鄧麗君獲臺灣「熱心公益演藝人員獎」;10月,鄧麗君受邀於香港無線電視拍攝《鄧麗君特輯》。
1983年2月,專輯《淡淡幽情》正式發表,是華語流行樂壇第一張以古詩詞譜曲的專輯 ,同期接受美國新澤西電臺訪問;2月底鄧麗君受邀於賭城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行個人演唱會,成為首位在此籤約演出的東方女歌手 ;3月,鄧麗君與張帝合作,再度主持臺灣金鐘獎;5月,香港寶麗金宣布鄧麗君自1975年起在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唱片銷量累計達500萬張,創下華人歌手唱片銷量紀錄 ;推出第二張粵語專輯《漫步人生路》,是其在港臺地區推出的第109張專輯(不包括EP及日語專輯),面市不久即成為白金唱片
1980年一個秋夜,謝宏中因與前妻井莉靈感一現將李後主的《烏夜啼》譜曲,從而產生將唐宋詩詞譜曲,用唱的形式錄成唱片的構思。在尋找歌手及製作人未果一年後,他將喜歡的詞輯成一集,並取名《淡淡幽情》,並正好在新加坡偶遇鄭東漢,兩人一拍即合,鄭東漢更推薦由鄧麗君演唱。
謝宏中在宴會上遇見了鄧麗君並將長期醞釀成熟的構想告訴她,鄧麗君反應相當激烈。當時他們的觀點很接近,就是如何將我國流傳數千年的古典詩詞用現代音樂表現,如何引起聽眾的共鳴,如何保存逐漸被遺忘的中國文化。
為了做好這張專輯,鄧麗君找了當時香港及臺灣前衛和權威的人士為專輯譜曲,而專輯中12首歌曲的歌詞,也都是根據中國古詩詞譜寫而成的。
身為廣告人的謝宏中建議寶麗金唱片隨《淡淡幽情》專輯附贈一本畫冊。請林偉攝影表現當代一面,再找單柏欽就每首詞繪畫,以鄧麗君作為靈魂人物,使當代景與古代畫,對比強烈。謝宏中稱,之所以會找單柏欽繪畫,是因為偶然發現鄧麗君新加坡的家中收藏了大批品味不錯的好畫,當他看到鄧麗君收藏的嶺南派畫家單柏欽的作品時,便問鄧麗君找單柏欽畫《淡淡幽情》的畫好不好,鄧麗君一口答應。所以,謝宏中認為專輯內的畫作,其實也是鄧麗君的品味。
鄧麗君堅持不用詞牌名作為12首歌曲的曲名,而是創造性的選用了每首詩詞中的詞句為曲目命名,使歌曲與眾不同,更富詩意,也使得整張專輯在意境上更加統一。在唱片封面的設計上,鄧麗君沒有聽取其他策劃人讓其以古裝造型拍攝封面形象的意見,而是堅持選用簡潔的現代裝形象避免聽眾對封面造型的注意力高過對其音樂內容的關注。
專輯曲目
1《獨上西樓》
2《但願人長久》
3《幾多愁》
4《芳草無情》
5《清夜悠悠》
6《有誰知我此時情》
7《胭脂淚》
8《萬葉千聲》
9《人約黃昏後》
10《相看淚眼》
11《欲說還休》
12《思君》
《淡淡幽情》是鄧麗君個人演藝事業處於顛峰時期的經典之作,也是她親身參與策劃的第一張唱片。與其他專輯不同,這張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選自宋詞名作,是經過了上千年歷史檢驗的文學精品,配上現代流行音樂後,由鄧麗君用她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唱出來,典雅、莊重又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張最具鄧氏特色的專輯,充分彰顯出鄧麗君情歌演唱的絕代才情和曠世才華,碟中的歌曲除了《但願人長久》這首較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夠翻唱外,迄今尚無人敢於嘗試其他歌曲,因為任何翻唱都將會因為破壞了鄧麗君最恰切的演繹和獨具的天韻而變得俗不忍聽。
多年來,這張唱片一直被發燒友們作為完美人聲的試音碟。從音效上看,整張碟以人聲為主,配樂的音量較低,樂隊的位置也明顯靠後,《獨上西樓》出場時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極好的表現力和空間感,歌者的身高、姿勢和口型仿佛曆歷在目;人聲如水晶般純淨,音色如溫暖清麗;配樂方面亦表現不俗,民樂和管弦伴奏音質平滑有光澤,那兩段不疾不徐富有節奏的梆子聲帶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幾乎能「看「到周圍空氣的流動--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覺到,可見錄音效果之好。尤其是當你想到這張唱片從作詞到作曲、演唱,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凝聚著十幾代文藝人傑的超卓才華時,會更加感到她的珍貴!
12月29日,鄧麗君舉辦以香港紅磡體育館為首站的「15周年巡迴演唱會」,成為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演唱會的首位女歌手,創下香港紅勘體育館首次連續演出6場、6場觀眾滿座、觀演人數達10萬人以及香港演唱會最高票房紀錄 。1984年1月,鄧麗君在臺北市立體育館舉辦兩場「十億個掌聲--鄧麗君15周年巡迴演唱會」 ,來自臺灣、英國、美國的百餘家雜誌、廣播電臺對演唱會進行全程報導及現場轉播;1984年1月底,鄧麗君巡迴演唱至新加坡和吉隆坡。
鄧麗君是中國樂壇獨樹一幟、不可磨沒的傑出藝術家 。鄧麗君的音樂是對中華民族音樂的一種新的詮釋;她的歌曲用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她的演唱吸取了中國民間歌曲和民間戲曲注重咬字、講究韻味的表現手法,從而形成了一種委婉動人、清新明麗、優美流暢、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風格 。她的嗓音溫婉、圓潤,很有特色,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她的咬字非常清晰,音色又細又柔 。鄧麗君的歌聲能讓聽眾產生共鳴,滲入人的心底,讓人有共通的、深入淺出的感覺 。鄧麗君的歌很有中國韻味,這種韻味是漢語的特徵,也是區別於其它文化的音樂特色 。她以情帶聲,以聲帶情口語化的演唱風格,自然,親切;可以說鄧麗君是華語樂壇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峰
鄧麗君值得傳承的地方就是她那沒有人能取代的歌唱色彩的精髓,她是國寶級的人才;她是中國人的驕傲 。她是演藝圈的「傳奇」 。鄧麗君堅持走民族化的藝術道路,把眾多中國民歌和中國古典詩詞介紹到了世界各地,介紹給了廣大的海外華僑。她為創立民族化的聲樂藝術做出了貢獻,並在國際歌壇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對於中國文化的意蘊來講,她已經不是一個歌手,其歌藝成就已超越流行音樂的範疇與層次 。她以柔美動人的歌聲和令人心醉的情歌廣泛吸引了眾多地區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如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韓國等地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即是形容她音樂的廣泛流傳性。
你想鄧麗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