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新鮮,胡適說好玩,《紅樓夢》的大趣味到底是什麼?

2020-12-20 紅樓書文館

要想知道《紅樓夢》的大趣味到底是什麼,我們還需要看看作者怎麼說。

大家注意《紅樓夢》的第二個開頭的第一句話:「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瞭然不惑。 「根由荒唐」的問題我們已經在上文中說到了,那麼,作者說「細按則深有趣味」,那又是什麼趣味呢?

下面,作者集中向我們闡述了此書的「深有趣味」之處,我這裡綜述如下:

第一,我這部書,不是什麼「理治之書」,而是「適趣閒文」。

第二,書中寫的是「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

第三,我這部書反對以下幾種做法:

(1)咒罵君主和朝臣,咒罵國家領導人,也就是「訕謗君相」,胡亂編排人家妻子兒女的醜事,也就是「或貶人妻女」,編造那些「姦淫兇惡」的故事。

(2)「壞人子弟」的「風月筆墨」,那是十分惡劣的筆墨,也就是「淫穢汙臭,塗毒筆墨」。

(3)「千部共出一套」的「佳人才子等書」。因為這些書「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作者指出那些故事都是「假擬」的,特別不近情理的,是胡編亂造的,是讓人看不到生活真相的「瞞和騙」的文學,只是為了賺錢,博人眼球,迎合讀者的書,也就是作者說的「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曹雪芹先生在這這裡就代替我們痛斥了那種居心不良,迎合讀者的書,反觀今天,這種書籍大行其道,亂花迷人眼,作為讀書人,務必警惕這種書籍,認真分辨這種書籍,切不可讓這些書籍最終「壞人子弟」。

作者自己這部書「深有趣味」處在於:「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大家應該特別注意這幾句話,我在《勸君必讀<紅樓夢>》一文中,說到《紅樓夢》的價值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文字:

讀者常常不細細理會曹氏開篇所言「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是為何意?我們就先說何為「不敢稍加穿鑿」:比如,人面有七孔,皆自然而生,如在面部隨意「穿鑿」一孔,則違背自然,背離天道。而曹氏則的確是依照人情事理本來的樣子,細細追其蹤跡。那麼,什麼是人情事理本來的樣子呢?比如,我們不能只看到林黛玉愛哭和小性,更要看到她愛哭和小性是什麼造成的;不能只看到焦大敢於高聲叫罵,還要看到焦大當年為賈家做了什麼事,他的憤懣不平又從哪裡來。紅樓夢追求事實真相的全息性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是伏線千裡,也就是《紅樓夢》不僅寫出了真相,而且寫出真相背後的種種原委,也就是作者所說的「事體情理」,或者說是人情事理本來的樣子。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到《紅樓夢時》所說:「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魯迅先生真是巨眼,當今一些說紅樓夢講紅樓夢的人應該好好品讀品讀。

魯迅先生告訴我們這樣兩點:

第一點是「敘述皆存本真」,「正因寫實,轉成新鮮」,新鮮趣味就在寫實上,「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這部書的大趣味就在於一步一步發現真實的驚喜。完全按照事情發展的本來面目,讓你體會發現真實,獲得真相的驚喜,這個驚喜就是:原來如此啊,原來如此,竟然原來如此!

第二點就是指斥不走讀紅樓正道的眾多的世人,他們在解讀時忽略了作者「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的鄭重說明,「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什麼意思呢,就是離開了小說文本本身,遠拉近扯,而不是順著文本的蹤跡,去解讀文本。這種別求深意的做法在很多講紅樓的名人中大量存在,因為我們當前談的是讀法和講法,所以此文暫不深究這個問題。

因此,作者進一步指出,讀自己這部書有如下作用:(1)可以讓那些或處在「醉淫飽臥」之時,或是「避世去愁」,想遠離人世,遠離愁苦的人,好好讀一讀,自然就會省了些壽命筋歷,也就是能少點奔波勞碌,給自己增加一點壽命,多活幾年。比那些拼命追求世俗的榮華富貴的人,省了口舌是非,少了腿腳奔忙。因為作者認為,為了世俗的榮華富貴「苦奔忙」,最終卻是「盛席華宴終散場」。(2)讀這部書,能「令世人換新眼目」,看來魯迅先生真是曹雪芹的知音,魯迅先生就認為《紅樓夢》「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作者說的這部紅樓深有趣味也正在於此。

總結一下,作者開篇行文緊扣開頭 「根由」「荒唐」,「細按深有趣味」而寫。我這裡插一句,如果各位在讀紅樓的時候能緊跟著我們講讀的思路,你會越來越懂得各類文章應該怎樣寫,而不會沒有中心,東扯葫蘆西扯瓢了!

因此,空空道人對這部書進行了審查,審查的結果告訴我們務必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作者再一次反覆申明,「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而且「毫不幹涉時世」。脂批在這兩句旁連批兩次「要緊句」!為什麼是要緊句,我覺得應該是為了躲避種種政治麻煩,不得不反覆申明這一點!

第二,還是提醒將來的讀者要好好「細按」此書,盼望讀者能儘量解「其中味」。作者把自己的血淚之作,訴諸於強烈的感慨,化而為詩,直抒胸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以上是《紅樓夢》的第二個開頭,我們來分析一下石頭與空空道人的對話。這一番對話其實是作者借石頭與空空道人之口交待了小說的創作原則。作者認為「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藉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他拋棄了其他才子佳人小說「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寫作模式,「將自己半世親見親歷的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觀其事遇,俱是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如此在書中大張其鼓地表明自己所敘為實事,所抒為真情的小說,在我國小說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演義小說敘述的雖然是歷史上實有的事件,而且很多歷史演義作者都標榜自己的小說是「按鑑演義」,但是,事實上,這些故事要麼是史書上看來的,要麼是村頭巷尾聽來的,要麼是憑空杜撰出來的,而絕非作者的親身經歷。而且對歷史興亡變遷的感慨與對自己身世命運的喟嘆,其懇切和逼真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可以說,歷史演義是基於史實基礎上的虛構,作者是局外旁觀人,其抒情大體上來說是外在喚起的。《紅樓夢》則是現實基礎上的虛構,作者親歷其事,其抒情基於作者內在的情感衝動。而自己家庭的巨大變故和世態炎涼所引起的深沉感慨又絕不同於《金瓶梅》這一借現實的淫亂以示勸誡的著作。這也是作者在小說開頭直書「作者自雲」、點明「石頭記緣起既明」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另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它把一部巨著說成是記載在一塊石頭上的、由空空道人抄來、由曹雪芹增刪而成的。頑石隨那一僧一道投胎之後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有一個空空道人從此石旁經過,見石上「字跡分明, 編述歷歷」,「上面敘著墮落之鄉,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閒情、詩詞謎語,倒還全備」。在石頭對空空道人解釋過石上之書的原則之後,又記錄了此書的修改、流傳情況:

「空空道人從中看出了佛意,將《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鑑》,曹雪芹批閱增刪後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之後文中寫道:「《石頭記》緣起既明,正不知那石頭上面記著何人何事?看官請聽:按那石上書雲……」

明明是一部手創的小說,卻說是從石頭上抄來的,作者文心馳騁,如鳥飛魚躍,令人難以捉摸。這種神書天授、閱者進行增刪的奇妙構思,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荒謬意味和神秘色彩。作者這種使自己與自己的作品「陌生化」的手法,造成一種疏離感,隱藏了作者自己的真實身份,也掩蓋起小說一開頭就交代的此書為作者親身經歷的背景,從而能以一種相對冷靜、從容的敘述態度開始下文小說的敘述。

相關焦點

  • 胡適與魯迅在古典文學研究間的借重與援手
    魯迅此時正值《中國小說史略》的《紅樓夢》章節寫作,胡適的研究當然是值得信賴的成果,借重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國小說史略》中,對胡適的考證的確多有借重,尤其對舊觀念的評說及作者曹雪芹的身世家事方面,大都採信,並一一注出。例如介紹舊觀點「納蘭性德家事說」,在引了一些材料後,魯迅說:「然其他事跡,乃皆不符;胡適作《紅樓夢考證》(《文存》三),已歷正其失。」
  • 胡適考證《紅樓夢》:弄清「著者」和「本子」
    在胡適之前,「鹹(豐)同(治)以來,紅學大盛」,但那時的「紅學」,並未視研究《紅樓夢》為一門嚴肅的學問。眾多「自相矜為紅學」的人,除了脂硯齋、畸笏叟等人,大多只是算《紅樓夢》迷。真正對《紅樓夢》賦予研究意義的是王國維,不過他研究的著眼點是哲學和美學。
  •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什麼胡適不還嘴,還對魯迅贊口不絕
    魯迅不但會寫文章,而且會罵人,在他看來,不管是文章,還是罵人,都是要罵醒麻木的中國人,所以民國的很多大師都被他罵過。在這些作品中,胡適多次被魯迅諷刺。不過,有趣的是,胡適為什麼不但罵人,而且對魯迅推崇備至呢?說的是,魯迅和胡適也是志趣相投,有過蜜月期。
  • 魯迅和胡適,誰的字更好?
    胡適與魯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旗手,兩人都曾經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變四萬萬國人的舊國民性,然後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命運。 魯迅對毛筆書法情有獨鍾,雖然他也說鋼筆寫起字來到底快些並在南京、日本學習時用過鋼筆,但終究還是改用毛筆。
  • 魯迅胡適點評
    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以後,我們要轉入魯迅視角觀察這一切,我們須知一切都完美的事物並非存在,因而,我們從理性層面,應該對任何完美社會的宣傳都存疑。盲信、盲勇、盲從都是非理性的做法。未來紮根於現在,但現在的每一秒都存在無窮未知的可能,與其提高對不可控因素的期待,不如先提升自我的要求。如果說魯迅代表了懷疑主義,那麼胡適本身代表了科學主義,從科學的角度來嚴格規劃。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魯迅與胡適,就一生理念與價值現代化的精神氣質而言,是同道中人;但論性情、意志、心態、處世及理念而言,他們又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兩種類型。兩人同為民國文化圈頂級大V,但相互的態度很是蹊蹺。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1917年1月,《新青年》雜誌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新文化運動的燎原之火由此燒進文學領域,一場「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文學革命大幕正式拉開。胡適不希望中日之戰爆發,提出兩國代表交涉、中日締結新約等折中調和辦法,並於1933年3月18日對新聞記者說:「日本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徵服中國,即懸崖勒馬,徹底停止侵略中國,反過來徵服中國民族的心。」
  • 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為啥他從來不還口?胡適:因為他是我們的人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被譽為「禮儀之邦」,素來給人以落落大方、溫文爾雅的印象,可以說在中國,禮儀無處不在,大到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小到朋友之間的問候,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禮儀。 直接說宰予就是朽木,就是糞土之牆,這孔聖人罵起人來,真是狠!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特別會「罵人」的人,而且他罵起人來,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他便是魯迅,當年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胡適硬是沒有還過嘴,甚至還在魯迅出書時,大力誇讚魯迅,後來魯迅去世,胡適還積極地幫他出版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魯迅罵胡適10年,為啥胡適從不還口?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國近代史上,魯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作家,當然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揭露社會的黑暗以及作品中所傳達的力量。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讀者,應該知道魯迅與胡適在文學成就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 新文化運動105周年|胡適與《紅樓夢》研究
    文中他明確反對將《紅樓夢》只是視作一部小說的提法,「諸多的研究者把《紅樓夢》的體裁和《紅樓夢》的表達混為一談,你能說《周易》只是算卦不是思想傑作嗎?能說《論語》是孔子的閒聊,不是孔子的家國人生主張嗎?《莊子》是散文集不是哲學著作嗎?毛主席把《紅樓夢》當歷史讀,胡適、周汝昌把《紅樓夢》當曹雪芹的家世讀,我們把《紅樓夢》當小說讀,之所以如此,正是清人諸聯說的,『見淺見深,隨人所近』。」
  • 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魯迅嚴肅發問:孫悟空的原型是誰?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
  • 胡適到底是什麼人?
    改革開放初期,在我國的部分高級知識分子中颳起了一股主張要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丶大搞全盤西化的逆流。而胡適正是中國要走全盤西化道路的鼻祖。因此,胡適的名聲和地位被他這些信徒們越抬越高!以致誇張到遠超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旗手魯迅丶郭沫若的不符合實際的位置。就在去年的網絡媒體上,還登載了一篇為胡適大唱讚歌的文章。
  • ...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如今在哪裡
    說到民國的文壇伉儷,很多人都能信手捏來,就算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也能說出幾對極有名氣的來,比如魯迅和張兆和,胡適和江冬秀,還有錢鍾書和楊絳,沈從文和張兆和。如今,我們早已只能從他們的文字中去追尋其深邃思想和生活軌跡,支離破碎之中,倒還能嗅到那個時代的陳年味道。
  • 紅樓夢——為什麼說經學家從紅樓夢裡能看到的易學
    魯迅先生曾經戲謔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足以說明紅樓夢一書涵蓋了很多方面的知識,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紅樓夢的原因。為什麼說經學家看到的是易?
  • 北大教授陳平原:讀魯迅的書,走胡適的路
    北大教授陳平原:讀魯迅的書,走胡適的路 2020-12-22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他是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第一人,深得錢鍾書、胡適賞識
    我如今能每天堅持寫一篇紅樓解讀文章,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紅學泰鬥周汝昌老先生,今天是老先生去世五周年的祭日,想說點什麼。雖然我的解讀根本無法與老先生相比,但他卻是我堅持寫下去的動力,是我前進的方向,是我學習的目標。
  • 大家丨讀董橋的《讀胡適》,讀出一點惆悵
    撰文/顏純鉤,作家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董橋的新書《讀胡適》,初讀一遍深覺趣味盎然。董橋大學時代就讀胡適,數十年關注有關胡適的學問和生平,心中一個胡適呼之欲出,終於用一種董橋式的敘述風格,把胡適寫出來。
  • 看破不說破,說破未必對,胡適先生解讀「禪」
    在中國,但凡說到民國文人,有兩個人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是魯迅,因為他留給我們無數的名言,以及閱讀理解題;一個是胡適,同樣留給我們無數真假難辨的名言,但更多的是學術乃至品行的嘲諷爭議。比如胡適到底是不是「偽君子」等等。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民國時期新舊思想、東西方思想大碰撞,誕生了很多文化大咖,其中魯迅以愛憎分明、嘴炮無敵而著稱,他不吝惜讚揚他看來值得讚揚的事物,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抨擊他看來需要抨擊的不滿。
  • 魯迅曾經公開譏諷胡適,為何他從來不還口呢
    一,魯迅和胡適,曾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這個「戰壕」,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胡適和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魯迅曾在《無聲的中國》中說,「五四」文學革命由胡適所「提倡」,他是響應「前驅者的命令」吶喊助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