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拳必讀之內家拳《初學條目》

2021-02-19 文太極

一、學拳宜在靜處用功,不可向人前賣弄精神,誇張技藝,方能鞭策著裡。《論語》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信然乎。

二、學拳宜鄭重其事,不可視為兒戲,則無苟且粗心之病。

三、學拳宜明其理,傳其神,顧其名,思其形,方能精妙入細。

四、學拳無論偏正反側諸勢,宜將身子擱於兩腿中間,方能穩如泰山,少有歪邪,便是東扭西裂,南倒北痾,豈不蹉跎可笑矣。

五、學拳前腳橫立,大足指心氣宜往內勾;後腳豎立,後跟往外一擰。兩膝相對,既無不牢之病,襠亦護得住了。

六、學拳步法,不可貪遠,恐倉皇失措,不無傾跌。但能跳得高,不愁不遠矣。高字當在遠字之上,遠字當在高字之下,良有以也。

七、學拳左動必右應,右攻必左輔,左右相生,方得陰陽周流之妙。

八、學拳用盡平生之力,方能強壯,如獅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則全神畢赴,自無堅之不破矣。若曰:我本無力,不亦已乎。

九、學拳停頓處宜沉著有力,轉關處宜活潑隨機。

十、學拳力要用得出,氣要留得住。用得出,處處如戰;留得住,步步要擎;擎中有戰,戰中有擎;出沒變化,不可物相,物相則非矣。

十一、學拳腳與手合,手與眼合,眼與心合,心與神合,神與氣合,氣與身合,再無不捷妙靈和處。

十二、學拳先以用功為主,一身血氣周流,方能渾元一氣。

十三、學拳宜以德行為先,凡事恭敬謙遜,不與人爭,方是正人君子。

十四、學拳一勢精靈,約得千遍,方能練熟。若不熟練,還是千遍。

十五、學拳宜以涵養為本,舉動間要心平氣和,善氣迎人,方免災殃。

十六、學拳不可令腐儒輩知,一知之,便自引經道古,說出多少執謬無幹話頭,反惹人心生嗔。謹避之可也,密藏之可也。

十七、學拳不可輕與暴虐人比試,輕則以為學藝不高,重則觸其惱怒。見時以奉承為主,不可貶刺,則彼心悅意解,彼亦樂推戴我矣。

十八、學拳不可輕洩於人,更不可妄傳於人。輕洩於人,則道聽途說,必然不肯用心;而妄傳於人,則匪類生事,定是不得脫身。

十九、學拳初時宜整頓身法,講究步眼,不可說先記住大概,熟時仔細再正,再正則終不正矣。《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

二十、學拳宜作正大亭情,不可恃藝為非,以致損行敗德,辱身喪命。陰符曰:「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喪命,可不慎與。」

二十一、學拳宜人端方,簡默少言;以豪傑自命,以聖賢為法,方能明哲保身。

二十二、學拳宜心領神會,博聞廣見。凡人所不知者,我必知之;凡人所不能者,我必能也。審端則竟委,聲入則心通,如此方可做人師。

二十三、學拳宜專心致志,殫心竭力,方能日進一日。若浮光掠影,揚揚自然,視為已成,而不知早見棄於大雅也。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味深哉!

二十四、學拳先看二十四正勢,再看一套偏勢,正以立其體,偏以行其用,偏正相濟,體用兼全,不憂武藝不高人矣。

二十五、學拳不拘老幼,不怕暗昧,只盡得心,捨得力,不成不休矣。夫子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靜而思之,信然信然!

二十六、學拳往往有浮誇之子,自矜聰明,謂他人之拳,一見即會,不知一見即會,再見再不會矣。是拳理幽深,非皮膚可比;勢多奇異,非平常可比。同窗有習之累月,而不肖其勢,積年而不解其理者,而謂可一蹴而就也,豈不難哉。

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課程講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練法是科學完整且樸實無華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來的。本課程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礎練習方法教給大家。

課程列表

一、淺釋內家拳丹田功之秘

1、什麼是丹田功?丹田是哪裡?

2、為什麼要練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獨特之處

3、如何入手去練習丹田功?丹田功的練習步驟介紹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正確的身法是練出丹田的前提。本節課程詳細講解練習丹田功的幾個身法要領,並通過動作講解來配合身法練習。

三、丹田貫氣法——丹田功的核心機密,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

      丹田貫氣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內容,不會貫氣法則丹田無法真正的聚氣,丹田氣不充足則丹田功有名無實。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過去老拳師對此秘而不傳。所以至今很多練習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礎身法運動階段,甚至有的人對丹田氣聞所未聞。本節課程按古傳之法詳細講解丹田貫氣。

四、丹田運轉法——如何發動丹田氣,內家拳產生的根源

       丹田氣足之後,如果不會發動丹田氣,則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須會運轉之法。這也是內家拳法產生的根源,內家拳是由內而外練習的拳法,內家拳是先由內後有外,根據丹田運轉的側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異而形成不同拳法。本節課程以心意拳基礎為例講解如何以氣催動丹田運轉。

五、養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養就長命寶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中講「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那我們平時該如何養丹田呢?本節課程會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檢驗丹田功正確與否的十個身體特徵

       丹田功練的正確與否有沒有標準?怎麼自己檢驗練的對還是錯?本節課程總結了十個身體特徵,供大家參考研究。

七、丹田功練習中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本節課程主要講解丹田功練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訓練計劃方面的建議。

學習方式:掃描圖片上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加入學習《丹田功秘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相關焦點

  • 學拳的三個關鍵問題
    自幼即受到太極拳學的燻露陶和培養,青年時代又刻苦用功,因此,他對家傳太極傳統的繼承,有著無比堅實的探厚的基礎。1961年後,他又受聘於上海體育宮任陳氏太極拳教練,在多年的教拳實踐中,他拳藝更加臻於上乘水平,而且有他自己的風格。他所教的拳架,形式完善,內容充實,甚受廣大學拳者的熱愛,我就是由於看了他的拳架深表熱愛,並由雷慕尼老師介紹而向他學拳的。
  • 初學太極拳你應該注意這些
    初學太極拳就如同在白紙上畫下第一筆一樣重要。初學太極拳,應尋明師而非名師。所謂明師就是明白的老師,學拳一定要學得明白,而非徒有虛名之人。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初學者,在找老師時,只知道去尋找有名的老師學習,但有名的老師真的就明白麼?真的就是好老師麼?或許他們在打拳方面確實好,有時候練得好的人未必教的也好。
  • 劍來,趴地峰上,張山峰教拳,陳平安學拳
    第八百一十章 教拳導讀:一、彩雀府談法袍生意二、陳平安去雲上城,不去春露圃三、陳平安再見張山峰,教拳3、被陳平安一拳打傷的遠遊境武夫桐井,回鄉炫耀,曾經向隱官問拳,不死!4、火龍真人前往蠻荒天下殺妖。5、陳平安在北俱蘆洲的好人接班人杜俞,做好事不留名,活的長久!三、陳平安到訪趴地峰,再見張山峰。
  • 太極拳申遺成功之後:外村的都想來學拳,「四大金剛」弟子遍天下
    「外村的都想來學拳,討個好營生」陳家溝位於焦作溫縣城東,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到這裡,陳氏人丁漸多,佔據了村裡的絕大多數。而村裡又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因此改名叫了「陳家溝」。村口是一所佔地30000平方米的學校——王戰軍太極拳學校。 11歲的男孩王子華當天在門口接待並引導參觀者,他已經在這裡學拳好多年,也參加過不少比賽。
  • 我在師太家裡學拳
    師太離開我們已經20年了,但30多年前,我在師太家裡學拳,師太、師爺對我的厚愛與關照至今暖在心中,師爺、師太給我教拳、講拳的一招一式、點點滴滴至今銘記心頭,成為我今生習拳、做人最為寶貴的精神食糧。1980年我偶然在中國青年報上得知上海鑑泉太極拳社復社的消息,師父讓我寫信聯繫,很快施梅林師姑回信,信中介紹了鑑泉社復社的基本情況,隨信寄來社員證和幾份社訊。
  • 【屈萬裡:初學必讀古籍簡目】
    惟為初學之人奠定治學基礎而言,亦未必牽涉太廣。茲參考諸家之說,為有志研習本國文史之青年,擬一初學必讀古籍簡目。以為他日從事學術研究之基礎。此目錄中所列古籍之數量,以視《書目答問》,尚不及五十分之一,即較梁胡二家,亦已損之又損。然青年能盡讀其書,於吾國文史之學,可謂已具根底。而後從事專門研究,庶不至有基本常識貧乏之感矣。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這裡的基本動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纏絲動作和熟練後配合步法的協調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掌握了規律,了解了風格特點,然後再開始進行整個套路的學習就容易多了。
  • 職業拳王假扮小白去健身房學拳!
    這次的男主角是「旋風」康恩,提起康恩老拳迷都不會陌生,他代表著中國早期職業格鬥的最高水平,不僅是中國第一個WBC泰拳世界冠軍,第一個在K-1超級戰中取勝並KO對手的中國人,並且是第一個擊敗泰國兩大拳場冠軍的中國選手……就是這樣一位頂級拳手,今天扮演了一個「小白兔」,抱著好奇的心態來到了一家健身房「學習」。
  • 太極拳從陳家溝走向全世界
    後因匪盜出沒,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開始習練家傳長拳,漸漸習武成風。明末清初,陳氏傳至第九世。陳王廷創造太極拳後,太極拳一直很受人們喜愛,並發展成陳、楊、吳、武、孫五大門派。但到了1941年,陳家溝遭了蝗災,餓死了很多人。
  • 楊遵利:隱在市井廣授天下形意拳
    楊遵利:隱在市井廣授天下形意拳 壹人人都有個「大俠夢」,不過這大俠,可不好當像很多孩子一樣,小時候的楊遵利也有著
  •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是開篇就講方法,有些人卻是背道而馳
    作者/戚海軍王宗嶽是明朝萬曆年間人,據傳其太極拳藝是三豐祖師所傳,造詣精深,以至化境,著有《陰符槍譜》和《太極拳論》流傳於世,尤以《太極拳論》對後人影響最深。太極拳界雖門派眾多,歷代名師輩出,但卻大都尊《太極拳論》為拳中經典理論著述,足見其有很高的地位及影響力。相比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更偏重於實踐應用方面的獨到見解,並深刻道出了太極拳的精奧之處,可謂令後學者膜拜神往。如「蠅蟲不能落」,「四兩撥千斤」等。
  • 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這四點一定能幫到你
    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不會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筆者在選擇練腰的基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並以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04以意領動腰在先太極拳以意領動,意想什麼,領什麼。筆者認為在學練太極拳相當一個階段,應該注重在意念,腰動在先,而逐漸形成有意無意皆動腰。李德印老師在講解捋式時即要求大家「腰要領先一些」。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楊露禪是清末直隸省廣平府(今河北邯鄲)人,十歲時來到陳德瑚家幫工。陳家院子依地勢而建,院牆建得高,能避開人們窺探,陳長興就借用陳德瑚家的院子教拳授藝。小幫工楊露禪伏在角落處偷師學藝,夜晚再找無人處練拳。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
  • 太極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結合自己學練和輔導學員,在初學楊式太極拳過程中最容易出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意識、關節肌肉一定要放鬆。初學者最容易出的問題就是僵緊,結果是越打越累,不僅達不到健身鍛鍊的目的,反而容易傷身。所以學習拳架的同時也是去僵緊求鬆柔的初步過程。
  • 修身養性才是真 太極拳沒那麼「神奇」 肺腑之言給自學初學的建議
    你是為什麼來學習太極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圍繞這個目的制定學習計劃。為什麼要定位?因為將來在學習過程你會遇上形形色色的人。某人的意見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定位,使你迷茫,忘記自己最初學拳的目的。學拳時間長了以後接觸的人會越來越多,雖然你的定位清晰明了也知道自己的目的,但是一些不成熟的建議還是會影響到你。此時你要記住你練拳最初的目的是什麼?我見過一些老拳迷同志,他們是非常聰明的人,悟性也算高。
  • 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
    《大成拳論》·自志王薌齋老先生強調習拳應明拳理,《大成拳論》是老先生創立大成拳後為使學習者正確認識大成拳的武學思想而寫的綱要性文章
  • 從香港到臺灣 葉問長子入門弟子在臺教詠春拳(圖)
    原標題:從香港到臺灣 葉問長子入門弟子在臺教詠春拳(圖)其中,年紀最小的學員只有小學五年級,還有2位女生,很多人都是看了葉問電影想來學拳,追隨偶像的腳步。   葉問長子葉準的第三代入門弟子李明從19歲開始學詠春,葉準自親教授。他2010年底赴臺發揚詠春文化。李明表示,他學了40多年都沒有停過,那個時代葉問教拳很低調。   李明指導學員,從基本速度球到木人樁法,再跟著師傅練習初級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