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為什麼難餵養?

2020-12-20 健康界

早產兒由於未發育成熟的胃腸道以及低的出生體重,脂肪儲備,因此容易出現胃腸困難。雖然早產兒的胃腸道功能隨著胎兒年齡的發育而不斷成熟,但離開母體越早的早產兒,這些胃腸功能越不成熟,餵養困難發生的機率高,情況多變。

1. 吸吮和吞咽反射

嬰兒是靠吸吮和吞咽來攝取奶液的,但是,早產兒吸吮和吞咽的協調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僅會妨礙經口攝入的充足餵養,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這也是為什麼34周以下的早產兒在住院期間常常會給予胃管的輔助餵養,對,就是家長探視時常常看到的「象鼻子」寶寶。

2. 胃容量

早產兒胃容量很小,而且整個胃運動起來很無序,缺乏協調的活動,常常胃上面的部分想往下運動食物,而胃下半部分卻是正在收縮狀態,即使整個胃的運動方向是一致的,但其收縮幅度、傳播速度,對食物的運輸能力都是比正常低的,因此,早產兒更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在家長眼裡看到的就是容易吐奶。

3. 胃腸動力

胃腸道的蠕動才能促進食物在胃腸道內消化,早產兒胃腸道動力不成熟,胃腸蠕動往往很弱。胎兒年齡小於31周的早產兒,腸子蠕動幅度低,幾乎對進入腸道的食物沒有推進性活動,因此這就造成早產兒容易發生食物儲留,腹脹,食物在腸道內的腐敗容易出現危險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4. 消化吸收功能

在腸道起著重要的吸收和消化作用的是一些消化酶,早產兒這些酶類分泌少,而且活性液較低,通俗來講就是吃下去的食物不能有效消化。這是早產兒多見乳糖不耐受的重要原因。

5. 腸道免疫功能

正常的胃腸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治細菌的合併侵入,如胃酸、腸黏膜、腸道抗體等,早產兒的腸道免疫功能很弱,而且母乳餵養常常會因為住院等產生困難,因此腸道容易感染,易出現腸炎的表現。

常常在門診上會碰到一些家長在早產兒出院後會焦急早產兒不會母乳吸允,奶量少,大便易產生變化等問題。當你了解了這些早產兒容易出現餵養困難的原因後,相信會有更多的耐心來餵養自家的早產寶寶。

作者 | 陳菲 主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

相關焦點

  • 早產兒如何餵養?比足月兒餵養困難,最好做到這些
    對於孕周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6cm的胎兒,歸於早產兒的範疇。寶寶出現早產的因素比較多,孕婦急性感染、高血壓、乾重活、多胎等都可引起早產。可馨育兒說,早產兒餵養有著需求大、吸收差、吞咽難、不易消化等問題,比正常兒的餵養更加煩瑣和困難。早產兒如何餵養?
  • 早產兒餵養的注意事項,餵養早產兒的預防措施是什麼?
    大多數早產兒身體單薄,皮膚薄而有光澤,輕微哭泣,肌肉無力,體溫低,呼吸困難,各種疾病的感染率顯著增加。除了保持體溫和避免感染,還應特別注意早產兒的護理,他們也必須得到額外的護理。餵養早產兒的預防措施是什麼?你的母乳會適應環境的需要。研究發現早產兒母親在早期餵養的母乳比後期餵養的母乳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脂肪含量也有所不同。
  • 如何科學餵養早產兒?
    到底該如何科學餵養早產兒?早產兒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易引起嗆奶而窒息,加上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也較差。所以,出院回家之後,科學餵養顯得尤為重要了。針對早產兒的餵養,育兒小編有幾個關鍵要素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母乳餵養最有益於寶寶健康,早產兒也不例外分娩之後,不少早產媽媽沒有辦法給早產兒第一口奶,也沒有辦法和早產兒待在一起。但是這種情況下早產媽媽更需要及時進行開奶,早產兒住院期間,早產兒媽媽可自行將母乳擠下來,由家人帶給專業醫護人員餵給早產兒。
  • 早產兒需要這樣餵養
    早產兒需要這樣餵養(親貝網qinbei.com配圖) 由於早產兒的身體機能不比足月兒,因此餵養早產兒要根據早產兒的特點來哺喂。 【早產兒的餵養方法有哪些?】 1、早產兒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發生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疾病。初乳中各種人體必需的元素,蛋白質、脂肪酸、抗體的含量都高,正好適合快速生長的早產兒所需用。有吸奶能力、體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產兒,如一般情況好,可以直接吃母乳。開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鐘,第一次餵2—3分鐘,如無疲勞現象,可逐漸增加餵奶時間和次數。
  •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教你如何讓早產兒奮起直追足月兒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奮起直追足月兒早產兒餵養與護理全攻略:一、餵養篇1、合理補充微量元素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要快得多,對維生素A、C、D及鈣、鐵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相對比足月兒要多。早產兒體重增長得是否合理,是餵養是否科學的重要標誌,一般每日增長體重25克較合理。另外,若不及時給早產兒補充營養,易患貧血和佝僂病,體質也會很弱。
  • 早產兒家庭餵養與護理攻略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小於37周、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皮膚鮮紅,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吸吮力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覺醒程度低。早產兒的餵養和護理方面要特別的注意。
  • 早產兒餵養的5大注意事項
    今天小編整理早產兒餵養的5大注意事項,爸爸媽媽快來學習一下吧。1.早產兒餵養 注意餵奶時間早產兒的餵奶時間要根據寶寶的體重來判斷。如果早產兒體重在1.5千克以上,那麼產後24小時即可為寶寶餵奶;如果早產兒體重在1-1.5千克,產後36小時可以給寶寶餵奶;如果早產兒的體重在1千克以下,那麼產後48小時才可以給寶寶餵奶。2.早產兒餵養 要少量多次由於早產兒的消化功能沒有發育完全,胃部容量很小,但是又需要讓寶寶每日所需營養能夠達到,媽媽們需要給早產兒少量多次餵奶才可以。
  • 早產兒母乳&配方奶的餵養要點
    早產寶寶在矯正年齡4~6個月之間,都鼓勵和支持母乳餵養,但要根據寶寶營養和生長的特點,來選擇和調整奶類的營養密度。我們都知道母乳的成分和特有的生物活性可以促進早產兒胃腸道的成熟,提高餵養耐受力和免疫力,促進早產寶寶對宮外環境的適應。
  • 早產兒這樣餵養,抓緊趕上足月寶寶
    早產兒的身體比同齡更虛弱,所以需要更精心的照顧和餵養;而且早產兒的餵養不僅是促進身體生長,更是要儘快趕超同齡。所以在餵養早產兒的時候不能按照常規的嬰兒餵養方式,早產兒的餵養方式和餵養飲食都需要用額外的護理方式。
  • 2020年早產兒餵養指南來啦,照顧早產兒一定要知道
    今天我們來說說早產兒的餵養。1.什麼是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孕周不滿37周出生的嬰兒。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餵養起來越複雜,越需要月嫂姐妹們具備專業的餵養知識與技能。母乳強化劑乳強化劑是早產兒在母乳餵養時,添加到母乳中的營養元素。母乳雖是寶寶最優質的口糧,但早產兒需要實現追趕生長,純母乳的熱量和營養不夠,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母乳強化劑。
  • 2020年早產兒餵養指南來啦,照顧早產兒一定要知道!
    而這也要求我們的月嫂姐妹多掌握一些早產兒的護理技能。 今天我們來說說早產兒的餵養。 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餵養起來越複雜,越需要月嫂姐妹們具備專業的餵養知識與技能。
  • 母乳餵養的早產兒與母乳強化劑
    但是,對於早產兒而言,可能會因為出生體重太小,需要重症監護和各種現代醫療技術,幫助他們渡過最艱難的生命關卡。早產兒是指胎齡不滿37周即出生的新生兒,其出生體重多小於2500g。按照出生胎齡劃分,胎齡在28周至36+6周之間,都被稱為早產兒,而胎齡34周至36+6周被稱為晚期早產兒,其出生體重可能會在2000g至2500g之間。
  • 闢謠,早產兒必須喝早產配方奶粉?錯,早產兒更建議母乳餵養
    如果早產兒有3斤6 兩以上,而且腸道各方面發育不錯的話,可以直接進行母乳餵養,如果早產兒體重小於3.6斤的,建議是母乳加上母乳強化劑進行餵養。早產兒母乳餵養的好處有以下4點:母乳的營養價值不可估量,是早產兒奶粉達不到的。
  • 母乳強化劑:化解早產兒母乳餵養難題
    對早產兒來說,母乳餵養對其健康發育和免疫保護更為重要。在7月27日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與雀巢營養科學院共同召開的「促進母乳餵養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應該讓每個早產嬰兒都能獲得母乳的保護。母乳可促進早產兒胃腸功能成熟、降低院內感染,遠期來看,能促進早產兒神經運動發育,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 有資料顯示,低出生體重人群是將來慢性疾病發生的高危人群,而早產兒母乳餵養對其遠期健康的幫助有重要價值。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早產兒餵養 宜母乳+添加劑
    對於已經出生的早產兒,除了住院救治外,寶寶出院後的餵養和護理也很重要,家長要定期隨訪,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儘量選擇母乳餵養,並補充母乳添加劑。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 六成新生兒為早產兒  目前我國多把胎齡37周以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由於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生後易出現各種併發症,常因圍生期窒息、感染、畸形、肺透明膜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而夭折。
  • 2020年早產兒餵養指南來啦,照顧早產兒一定要知道
    而這也要求我們的月嫂姐妹多掌握一些早產兒的護理技能。今天我們來說說早產兒的餵養。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出生胎齡,將早產兒分為三類:極早早產(不足28周)早期早產(28至32周)中度至輕度早產(32至37周)胎齡越小的早產兒,餵養起來越複雜,越需要月嫂姐妹們具備專業的餵養知識與技能。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在2016年將「有愛,有未來」設立為世界早產兒日中文永恆主題,旨在呼籲全社會關愛早產兒及其家庭,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促進母嬰健康。藉此機會,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關於早產兒護理、餵養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呵護早到的天使。
  • 母乳餵養可能有助早產兒腦部發育
    新華社倫敦9月22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愛丁堡大學發布新研究說,與喝奶粉相比,母乳餵養可能對早產兒腦部發育更好。人類妊娠期一般要持續大約40周,早產是指妊娠不滿37周的分娩。此前研究發現,早產兒出現學習和思考能力方面問題的可能性更高,這與大腦中的「白質」發生變化有關。「白質」能夠幫助腦細胞間建立聯繫。在此次研究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以47名早產兒為研究對象,評測不同餵養方式對孩子大腦的影響。這些早產兒出生時胎齡均不足33周。
  • 掌握早產兒的正確餵養方法,重點是怎麼才能做到科學餵養呢?
    對於早產的胎兒並不少見,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嬰兒,我們把他稱為早產兒。早產兒通常伴隨著低體重和脆弱的器官功能,因此需要給予特殊的呵護。早產的寶寶先天不足,所以出生後要追趕生長,首先我們要保證寶寶的喝奶量充足,醫生建議,早產兒應當在出生後2
  • 早產兒護理專題:出院回家後的餵養和護理技巧大全
    早產寶寶難帶,要付出更多心血!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與早產相關的更多的護理知識,幫助寶寶度過最困難的時間! 03 早產配方奶 人工餵養的極(超)低出生體重兒需要餵至胎齡40周;如母乳餵養體重增長不滿意可混合餵養(早產配方奶不超過每日總量的1/2),作為母乳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