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1的《死亡詩社》|「卡匹迪恩」,是開啟人生的第一步

2020-12-09 刁小嘴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文/刁小嘴 註:本文涉及劇透

1.

作家三毛在西班牙馬德裡上大學時,最快樂的一節課就是藝術。

繁雜的課業壓力下,藝術只學習欣賞和思考。最讓三毛驚喜萬分的是:不在教室內上課。

那還能在哪兒?在西班牙的普拉度美術館,三毛總是第一個到達美術館的那個人。

對於學生來說,教室代表著考學壓力、同輩競爭和無盡的自習。偶爾換個環境,反而會吸收更多的知識。

這是我在看《死亡詩社》時,聯想到的第一畫面,電影中的約翰·基丁老師也是這樣做的。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死亡詩社》是1989年上映的電影,男主角基丁老師的扮演者是羅賓·麥羅林·威廉士,他於2014年8月去世。

同年12月上映的《博物館奇妙夜3》也成為他的最後一部作品。

《死亡詩社》曾獲第62屆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也在第43屆英國電影和電影藝術學院獎中獲得最佳影片獎。

片中,英國的威爾頓貴族學校是一座百年老校,在那個莊嚴而又神聖的開學典禮上,無形中就感受到一種學習壓力從天而降。

不信?例如化學課上,每周五都要寫份報告。例如幾何課,不完成作業就會「光榮」地被扣掉一個學分。

帶著一個恐怖片的片名,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實則不然。

這是一部讓不懂詩歌的人都會愛上詩歌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人都希望有一個像約翰·基丁這樣的老師。

基丁帶著他迷人又自信地微笑,開啟了 「靈魂拯救」式的教學。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1.拯救靈魂第一步:抓緊時間,做想做的事兒

松浦彌太郎說過, 「人生中絕對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無論工作還是戀愛,再怎麼一帆風順,都可能一夕變卦。」

我們總覺得可以等等再做那些想做的事兒,結果卻浪費了太多時間。

基丁老師在第一節課時,吹著口哨帶著孩子們來到學校門口的紀念榜,這是一個每人每天都會路過,但不會頓足的地方。

紀念榜中擺放著往屆畢業生的合照,那些人和眼前的這群學生差不多大,同樣的充滿著活力,也都相信自己一定會事業有成。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但花甲之年來臨時,也許會有很多未完成的心願。基丁讓學生們站在照片前,自己在後面用低沉地聲音念叨著:「卡匹迪恩,抓緊時間」。

「卡匹迪恩」是一句拉丁語,抓緊時間,尋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兒,讓生命不同尋常。看似古怪地教學方式,卻提出了一個非常實用的人生道理。

尋找自己的路上,尼克想成為一名演員,得到主演機會後,看似萬事順利,唯獨父親是個難關。

尼克父親非常嚴格,要完全按照他要求的人生來完成學業,不能違背。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哈利波特》有一句話說的好:「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尼克的結局是不幸的,一場話劇的成功,卻變成了人生的謝幕。

在一切無法挽回時,尼克選擇過、努力過、堅持過、享受過掌聲與讚美,也許比「千篇一律、度日如年」的生活,他要幸福很多。

2.拯救靈魂第二步:如果害怕,那就「不看」

《圓月彎刀》有句臺詞,「當一個人不肯承認他害怕的時候,也就是害怕得要命的時候。

每一個害怕的人,都會找到各種理由。

安德森,被同學稱為「笨瓜」。不言不語的他,總是給人慢半拍的感覺。他的哥哥曾是這所學校中的風靡人物,兩個人總會被拿來比較。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也許是在哥哥的光環下,有了壓力;也許是在成長環境中,很少受到肯定,安德森往往都選擇沉默寡言,很少去參加聚會。

他和尼克是室友,尼克想調動起安德森做事情的熱情,卻被拒絕。安德森說「我和你不一樣,你說話有人聽,而我不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兒,你管不了。」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基丁老師拉他上臺,卻被拒絕「我沒有寫詩」。基丁堅持,「你的內心是很有價值的」。引導他從咆哮開始練習,先不怕在眾人面前出醜。

面對牆上惠特曼的照片,基丁引導安德森,慢慢地捂住他的眼睛,讓他現場寫詩。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有眼神的地方就有批判,臺上的人會格外敏感,臺下一個眉頭,都會淹沒心中的那點自信。

朋友小丫上大學時,去競爭學生會主席,從未在眾人面前發過言的她,緊張得兩腿發抖,一張嘴說話都是顫音。

她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摘掉眼鏡。小丫是高度近視,摘掉眼鏡後,眼前只剩幻影。

朋友說,這樣不妥,萬一忘詞了,連手中的稿子都看不清楚。但小丫認為,這是唯一能打破自己不緊張的辦法。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雖然最後無緣學生會主席,但她踏出了在眾人前表現自己的第一步。在後來的一次次演講中,她不用摘掉眼鏡,也能發揮很好。

害怕是內心的怯懦,害怕時多聽聽心中的聲音。人一旦有了信心,衝破心中防線後邁出第一步,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

3.拯救靈魂第三步:不要只看表面,深入思考,才能發現新大陸

中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看問題,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才能分析到位。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基丁老師站在講臺上,俯視大家,問 「我為什麼站在這裡?有誰知道?我站在桌子上是為了提醒自己,換一個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

他邀請所有學生都站在講臺上感受一番。看起來很傻,親自嘗試後,才會發現不同視角的重要性。

凡事只有不盲目跟從,跳出固有思維,多環顧四周,才能發現新大陸。

不論在寫作、工作,乃至於生活中,都需要深入思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者松浦彌太郎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一個方法。

思考就如同一個蘋果,看到這個蘋果,能想到什麼?它的形狀,它的顏色,它可以做成哪些吃的,它是否新鮮…

但從蘋果的頂部和底部再去觀察,又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面,從而聯想到它長在樹上的樣子,是誰去種的……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很多事情都會分為看得見和看不見兩部分,思考肉眼看不到的那部分,不論正面,還是負面,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深奧。

只看表面,沒有剖析背後的原因,怎能稱之為「思考」呢。畢竟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雙眼看不到的。

基丁老師,面對問題的時候,都是面帶善意,從不會抱怨,也不會消極。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引導著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發現自己。

「卡匹迪恩!」抓緊時間,衝破心裡防線,嘗試用不同視角,觀察自己,觀察一切。

圖片來自優酷截圖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松浦彌太郎著、王蘊潔譯《年輕人,你就是想太多》,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7

(全文完)

您好,我是刁小嘴,一個愛吃榴槤的高個子,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分享日常。

聲明:本文原創,禁止轉載。圖片均來自優酷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師節這天,重溫電影《死亡詩社》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回味一部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死亡詩社》,為這個特殊的節日添上一份別致的溫暖吧!《死亡詩社》是一部講述師生情的影片,在豆瓣電影評分9.0。學生被John Keating的人生哲學和反成規的教學方法攪得心緒不寧。一些學生被迷惑了,另外一些遲疑不決,最勇敢的學生們願步其後塵,毫不猶豫地重建秘密社團「死亡詩社」。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
  • 豆瓣評分9.2《死亡詩社》:少年為何自殺?家長鬚知的教育真相
    這是電影《死亡詩社》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兩種對立的教育理念,儘管並沒有絕對的對立性,但無形中一方會弱化另一方,就好比權威型家長,在給孩子規劃好道路後,孩子自我思考和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故事中的學生尼爾最終在教育強權之下選擇了自殺,這大概是人們最不願看到的解決,但後果不嚴重不足以警醒家長們,教育的真相不是為了讓孩子未來謹以讀書受教育而獲得求生存的能力,人生會有苟且之外更高的追求。《死亡詩社》(1989年上映)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2,電影內容頗具教育意義,對家長以及孩子來說都值得一看。
  • 生命意義需要真我追尋-《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是30年前美國一部關於教育理念的電影,評分一直處於9.0以上。根據電影內容推斷,電影講述的1959年基汀老師打破貴族名校威靈頓預備學院以往陳舊沉穩教學風格,教育學生通過追尋真我自主意識,反思人生意義,並遵循本心,追求心中希望的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概述時隔30年,《死亡詩社》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一直處於最佳風評。
  • 《死亡詩社》| 打破「平靜的絕望」,找尋詩意的生活
    如果說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拯救了壞孩子的靈魂,那麼,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死亡詩社》則解放了好孩子的內心,但同時也擊中了成年後的我們的內心。《死亡詩社》主要講述了一個以傳統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的威爾頓預備學院,來了一位與眾不同的老師約翰·基汀。與傳統教學的嚴肅刻板不同的是,基汀教學風格自由發散式,引領這些原本只想著升入名校的好學生,用新的視角去俯瞰世界,獨立思考自我,勇敢地追尋內心的聲音和人生的意義。
  • 《死亡詩社》豆瓣9.1:真正的教育,是激勵青年「自我覺醒」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梭羅《瓦爾登湖》1989年上映的電影《死亡詩社然而,《死亡詩社》叩問心靈,生命本該如此嗎?在一期《朗讀者》中,董卿曾動容地說道:「說到生命,你們會想到什麼呢?四季交替,生死輪迴,一個你愛他如生命一般的人,或者,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 教育與人生——重溫《死亡詩社》雜感
    對於一些朋友來說,《死亡詩社》是一部再熟悉不過的老電影,但正如這世界上的每一件事一樣,也有很多人從未聽聞過他。庸常和低俗尚且一再重複,美妙的詩歌難道不是更加值得麼。但我無心重複它的過往,畢竟網際網路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想就那些再次擊中我的情緒,隨想一番。
  • 《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成員
    換學校不僅有十年的時間,而且要離開現在的詩社。父親的強權最後奪走了他的心愛的東西,並讓他感到希望破滅。死亡詩社成員其他人託德:作為尼爾的室友,他唯一的心魔就是自卑。他有個特別優秀的哥哥,作為優秀畢業生學生代表講話,大名鼎鼎。
  • 這部評分高達9.1的虐心韓劇,看不哭你,算我輸!
    這部高評分虐心韓劇,你要是能忍住不哭,算我輸!說到好看的韓劇一抓一大把,但是高評分的韓劇就有些屈指可數了,當然不管是高甜劇,還是虐心劇,只要評分高都是好劇,那麼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部評分高達9.1的虐心韓劇,第一集就能讓人哭成「狗」,要是看不哭你,算我輸!
  • 夢想與現實,你該如何選擇,一起來電影《死亡詩社》尋找答案吧
    今天,漢堡君看了一部關於教育類題材的電影,電影名叫《死亡詩社》電影《死亡詩社》咋一看電影名字好像恐怖片,其實不是,這是一部關於教育類的電影,1989年的電影,豆瓣評分9.0,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而尼爾的死,也印證了電影的名字《死亡詩社》,在追逐自由和夢想的時候,有時會付出生命為代價。基汀老師是自由的,他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 《死亡詩社》:多數人生存在平靜的絕望中
    多數人生存在平靜的絕望中。 喜歡《死亡詩社》的原因不在於羅賓·威廉士演繹的Mr.Keating,而是在一群青年的激情和尋找自己的過程。如果只是從溫性教育,心靈引導式的角度上解析影片,它就變得類似羅賓·威廉士的另一部經典影片《心靈捕手》了。
  • 豆瓣9.0分的影片《死亡詩社》,偉大的思想救贖,流著淚看完!
    前段時間有鐵粉留言,希望豆豆能夠解說一部叫做《死亡詩社》的影片,後期為了滿足鐵粉的要求,豆豆奉上了這部影片的視頻解說,此時也寫寫對影片的觀後感!簡介首先簡單的介紹下這部影片,《死亡詩社》是在1989年的6月份上映,導演是彼得·威爾主演有羅賓·威廉士、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伊桑·霍克 / 喬西·查爾斯、蓋爾·漢森等等。
  • 《死亡詩社》:勇敢的心孤獨前行,沉默的人從不妥協
    《死亡詩社》作為一部1989年拍攝的電影,又被譯為《春風化雨》。講述了一個在美國男子貴族中學發生的故事。豆瓣評分9.1分,62屆獲得三項奧斯卡提名,並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但是這些並不足以概括這部電影的美。
  • 電影賞析《死亡詩社》:不敢直面的人生,不敢追逐的夢想
    《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這是一部有關成長的影片。我個人比較喜歡《死亡詩社》這個譯名,《春風化雨》的重點僅在基廷老師身上,讚揚的是基廷老師引導孩子們為愛、為自由、為人生的精神。而《死亡詩社》是基廷老師在學生時代組建的一個秘密團體。
  • 《死亡詩社》:敢於談死亡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若想走出這「恐」,不妨看看老電影——《死亡詩社》。不要被它的名字嚇跑!不是驚悚片,恰恰相反。打破思維禁錮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步調,敢於走自己的路。學生們被感染了,追隨基廷的腳步創建了自己的「死亡詩社
  • 如何評價死亡詩社?
    答|百度派 @周夢賢《死亡詩社》——一首與死亡無關的詩歌。不管你信不信,在這兒的每一個人Believe it or not,each and every one of usin this room有一天會停止呼吸變冷 死亡Is one day going to stop breathing,turncold
  • 《死亡詩社》:究竟是哪一種教育,澆滅了年輕人心中的火種?
    這是英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也是《死亡詩社》的開篇之辭。及時行樂",這句話不停地出現在同學們的腦海中,在基廷提到死亡詩社時,尼爾大受觸動。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了重建死亡詩社的想法,在一個夜晚,同學們在熄燈之後悄悄溜出宿舍,在樹林中穿行了很久之後,他們到達了一個枯寂的山洞,重新點燃光芒,死亡詩社重建了。死亡詩社的重生,恢復的不僅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唱詩之地,更是學生心中對真理、自由、理想的無限嚮往與渴求。
  • 《死亡詩社》其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段時間,我有幸欣賞了一部優秀的影片《死亡詩社基廷巧妙地應答讓人看到了他在浪漫主義的背後所蘊含的理性思想,他以自主思考的方式啟迪學校,讓他們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重建了當年的「死亡詩社」,正式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 《死亡詩社》我們需要背叛這個時代,背叛那些阻擋我們前進的事物
    剛才,我第三次看一部叫做《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詩社」或「春風化雨」)的影片。這次看不同於前幾次,我仿佛真正理解了這個片子,理解了那個叫做「哦,船長,我的船長」的英文老師和那些17歲的自由思想者——「死亡詩人。」
  • 2019評分最高的6部華語電視劇,必看強推!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僅囊括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在華語電視劇史上也屬罕見。該劇是一部值得媒體人好好欣賞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1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這是什麼意思呢?這部劇以說是一部女性成長史,一播出就達到了9.1的高分有內涵、有質量是一部極好的作品。
  • 豆瓣評分9.5,05年各大神仙電視劇無出其右
    今天我們的主角,豆瓣評分9.5的神劇,就來自不斷高能、神仙輩出的05年。那一年究竟誕生了多少經典好劇呢?國產抗戰劇的巔峰之作《亮劍》、內地第一部成功由遊戲改編的仙俠劇《仙劍奇俠傳》、力壓狄仁傑、少包長期佔據探案劇評分第一的《大宋提刑官》,還有其他大眾所熟知的電視劇:《漢武大帝》《家有兒女》《天下第一》《寶蓮燈》等等,尤其是《寶蓮燈》至今還佔據著收視9.1的最高紀錄,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多的神劇當中,仍然有一部電視劇脫穎而出,並且以9.5的豆瓣評分獨佔鰲頭,它就是《生存之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