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七月份各幼兒園陸續報名了,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報名後有個發愁的問題,比如入園焦慮,其實只要方法對了孩子是可以幫助孩子快速適應的。
我家孩子入園有三周了,一點狀況也沒有,可算是很順利的,所以對於發愁的你,別著急,下面我將我幫孩子快速入園的方法分享給各位寶爸寶媽。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方法有很多,對我家孩子來說,有兩點特別有效。
第一點,提前半年或一年開始灌輸幼兒園的好處。
其實當時想過了年就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沒想到遇到特殊情況,一直推到三周前才送孩子。
如果按年後算的話,我是提前半年開始給孩子灌輸幼兒園好處的。
(1)先是給孩子介紹幼兒園是什麼,幼兒園裡有什麼人,大家會做什麼?
(2)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會很快樂,可以玩滑梯,玩玩具,一起看書,一起畫畫,上午和下午還會有水果和牛奶喝等。
(3)告訴孩子她上幼兒園,媽媽爸爸去上班,但是下班兒之後馬上會去接她。
第二點,與孩子模擬幼兒園場景。
對於孩子來說,換陌生的環境不適應是難免的。我們不妨提前模仿幼兒園的場景,讓孩
子熟悉這個環境。
在家裡可以選擇孩子玩的區域當做幼兒園,選擇書房當做辦公室,臥室當做家。可以溜達著,也可以選擇用扭扭車馱著孩子,送她去「幼兒園」,然後告訴她媽媽要去上班了,下班之後就來接她,然後再見,這時你就可以去書房的「辦公室」,孩子其實能夠知道你在哪裡,但是她可以了解你在做什麼。
最開始的時候可以是10分鐘或20分鐘,慢慢的延長時間,然後就去「幼兒園」接她,在這個過程中,她會知道媽媽說話算數,媽媽不是不管自己了,下班兒的時候是會來接自己的。
然後就回「家」就好了,到「家」之後還沒完,可以引導孩子說出當天發生了什麼,以便於我們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
以上這兩點,希望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做,真的是有效果的。
除了上面說的兩點,還有其他的方法同樣有效,一起來了解下。
1、告訴孩子分離是暫時的。
孩子在家庭這個環境中怎麼都是自由的,到了幼兒園,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面對陌生的環境,再加上有些許的束縛,孩子往往不適應。
有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心疼把孩子帶回家。要相信幼兒園老師,家長離開之後,老師是有辦法讓孩子不哭的。孩子們都要經歷這個分離過程,身邊就有家長因為心疼孩子,看到孩子哭,三天兩頭的讓孩子回家。在別的孩子都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之後,他家孩子還是會哭鬧。
家長開始不狠心一點,受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因為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幼兒園。
家長要告訴孩子,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只是暫時的,別的小朋友都和他一樣會暫時和家人分離,等到下班兒的時候就會和家人團聚,這樣很好不是嗎?
說起分離焦慮,有的家長自身分離焦慮更嚴重,孩子反而差一些。如果有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省的增加孩子心理負擔。
2、允許孩子帶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入園。
有個小朋友在入園的時候總是哭著想媽媽,後來老師和媽媽商量,可以讓孩子帶一張媽媽的照片入園,這樣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看一看能夠緩解傷心的情緒。
還有的幼兒園允許孩子帶一件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安撫巾之類的,有利於孩子午睡的時候緩解想家人的情緒。孩子在剛入園的時候,第一本能渴求的不是吃喝睡這些基本生理需求,而是愛和歸屬感。有喜歡的玩具帶在身邊就跟親近的人陪在身邊一樣能夠緩解孩子的孤獨感,有助於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
3、送下孩子要果斷離開。
記得原來的時候看到過一張照片,孩子進入教師之後,家長們遲遲不離去,趴在門口或者是教室門口看孩子怎麼樣?
我們應該相信老師,應該果斷離開。是有些不好的情況出現,但那是極偶爾的現象。大多數的老師都是很有耐心,愛心的。
家長在外面左顧右盼,如果被孩子發現的話,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有的時候孩子明明不哭,但是看到媽媽之後就跟看到了依靠,反而會傷心的大哭。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這是受了委屈,這是一種共性。
家長要相信老師也要相信孩子,孩子其實和我們成人一樣,也是需要獨處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想獲得自由。進入幼兒園,也就意味著孩子越來越獨立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歷練,家長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
4、給孩子找一個玩伴。
同事家樓上的小朋友跟他家孫女同樣大,當時上幼兒園的時候,倆人就是一起。因為有熟悉的夥伴在一起,並沒有出現哭鬧的情況,所以這也是不錯的方法。
現在小區裡應該有很多的小孩兒,不妨了解一下同齡的孩子想在哪裡上幼兒園,如果是在同一所那更好。
在上幼兒園之前,往往孩子都是各過各的。還不太適應,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如果快要上幼兒園了,不妨讓孩子提前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有人帶著一起讓他更能體會到與人玩的樂趣。
另外,在上學的路上,如果離家近的話,不妨走著接送。這樣也能碰到其他孩子,看到別的孩子也是如此上幼兒園,孩子內心會覺得更好受一些。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要上幼兒園了呢?如果也有入園焦慮的擔憂,不妨了解下上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