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糖惠保專為糖友而來,讓糖尿病患者告別「拒保」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今天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的,以期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2006年底聯合國通過決議,從2007年起,將「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將專家、學術行為上升為各國的政府行為,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來越高。根據《2014-2018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中國的糖尿病患者高達1.14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得糖尿病。但是,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低,有46.5%的糖尿病成人患者未被診斷。

更令人堪憂的是,糖尿病的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嚴重。據統計,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40歲以下人群高達65%。

併發症是糖尿病不可忽視的主要風險。根據相關數據,每20名糖尿病患者會出現1例足部疾病;1/3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腎臟疾病,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病人,需要腎移植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此外,研究發現,糖尿病可能與某些癌症存在關聯。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原發性II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幾種常見癌症(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而胰腺癌患者出現糖尿病的概率也是正常人的兩倍多。

糖尿病人群除了面對身體上的病痛,還要應對高昂的治療費用。但糖尿病人在確診後便無法投保一般的保險產品。廣闊的保險保障需求缺口亟待解決。

專為II型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百年糖惠保終身疾病保險重磅來襲!

百年人壽糖惠保是保險業內的一次重大突破,一改只為標準體客戶提供健康保障的產品設計思路,主動為II型糖尿病人提供保險保障,讓市場上原本只能被拒保的客戶,獲得同等福利保障。

一、回歸本源,涵蓋8大特定惡性腫瘤

百年糖惠保終身疾病保險20歲到60歲均可投保,涵蓋8大特定惡性腫瘤:白血病、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肝和肝內膽管惡性腫瘤、胃惡性腫瘤、胰腺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結直腸惡性腫瘤和鼻咽惡性腫瘤,全面保障糖尿病人癌症高發痛點。

二、專注保障,包含2種高發併發症、50種特定重疾

被保險人等待期以後至70周歲確診初次患上本合同約定的截肢或者終末期腎病,給付基本保額的30%,合同繼續有效;被保險人在等待期以後首次確診初次患上一種或多種本合同約定的特定疾病(50種),給付基本保額的100%,本合同效力終止。

三、為民而生,性價比高,身故給付保額

百年糖惠保終身疾病保險年交保費585.5元起,性價比高。此外,被保險人在等待期後身故,按本合同基本保額的100%給付身故保險金,本合同效力終止。

以40歲的百先生為例,百先生患糖尿病病史2年,確診為II型糖尿病。經公司核保審核,符合投保條件。因此選擇百年糖惠保終身疾病保險,投保保額20萬元,20年交,年交保費5294元。

百先生在等待期後可獲得保障如下:

1、糖尿病嚴重並發疾病保障:6萬元,本合同繼續有效;

2、特定疾病保障:20萬元,本合同效力終止;

3、身故保障,20萬元,本合同效力終止。

百年人壽回歸「保險姓保」,堅持貫徹「產品+服務」的發展戰略,積極承擔保險公司在社會中的保障角色,不斷創新產品設計,為更多保險消費者帶去福利與保障。

百年糖惠保終身疾病保險正在火熱銷售中,快為自己加份保障!

相關焦點

  • 糖友潔牙要與「眾」不同
    (原標題:糖友潔牙要與「眾」不同) 老李得糖尿病十幾年,血糖一直控制得還行
  • 佩戴胰島素泵的糖友有什麼改變?哪些糖友適合用胰島素泵控糖?
    胰島素泵應該作為控制糖尿病的選擇嗎?稍微熟悉胰島素泵的糖友知道:胰島素泵的基本用途是模擬體內基礎胰島素分泌;同時在進餐時,根據食物種類和總量設定餐時胰島素及輸注模式,以控制餐後血糖。胰島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與之相連的輸液管組成。
  • 糖尿病飲食補充蛋白質,有益控糖!糖友可選哪些優質蛋白質?
    因為糖友需要控制血糖,對於食材糖友會選擇性的去吃,比如多吃蔬菜、主食限量等,在總熱量限制的情況下,糖友該怎麼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呢?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推薦,人體熱量的10%-15%來自蛋白質,而且建議優質蛋白要超過50%。
  • 誤區丨糖友不能只吃低糖食品
    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只吃低糖食品,對高血糖食品心生恐懼,這麼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一起來看!低糖食品定義:所謂的低糖食品是指蔬菜、水果和肉類食物,因為它們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較少,一般稱為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毋庸置疑,這類食物成分中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較少,又不同程度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尤其對廣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預防及改善併發症有不少裨益。但只吃低糖食品的觀點也是個誤區。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體熱量來源於食物,食物中可產生熱量的成分有三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
  • 飲水過少易導致糖尿病 糖友應適當多喝水
    原標題:飲水過少易導致糖尿病 糖友應適當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擁有健康身體的首要條件。那麼如果得了糖尿病,是應該多喝水還是少喝水呢?有的人認為患了糖尿病就要控制飲食,就要多喝水。
  • 想要徹底治療糖尿病,每個糖友都要知道這「十忌」!
    想要徹底治療糖尿病,每個糖友都要知道這「十忌」!現代人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在最近幾年開始出現低齡化的趨勢。很多4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開始患上糖尿病。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2013在20-79歲成人中患病率為8.3%,並且目前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為什麼糖尿病現在變得這麼普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飲食的不科學、不節制。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目前的研究證實,糖尿病診斷前與乳腺癌和結直腸癌患病率增加有相關性。糖尿病患者肝膽管癌、子宮內膜癌、肝癌、胰腺癌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這些腫瘤的發生均與肥胖相關。因此,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存在著共同的腫瘤發病機制。同時許多研究還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癌患病率降低,這也和肥胖密切相關。
  • 糖尿病早餐吃油條危害大 糖友早餐吃什麼好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生理功能日趨減退,胃功能降低,腸道吸收能力差,不宜吃油膩及難消化的食物。  糖友早餐吃什麼?  1、牛奶、豆漿  牛奶、豆漿含蛋白質和水分多,補充糖尿病患者需要的鈣質和優質蛋白質,特別是它們的血唐生成指數非常低,有穩定血糖的作用。
  • 糖友去茶樓,這麼吃美味又控糖
    但要注意,飲早茶通常持續時間較久,與人聊天心情愉悅更是胃口大開,所以很容易吃多,對於需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需要注意。石永英指出,廣式早茶跟中國多數早餐一樣,以粥、粉、面、飯為主,還有很多點心,其中多數為對血糖影響較大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對糖尿病患者不太「友好」。所以,飲早茶比在家吃早餐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動。
  • 糖尿病患者這口雜糧飯應該怎麼吃,更有利於控糖
    文丨被寫作耽誤的營養師糖尿病飲食一直是倍受關注的話題,如何更好的控制血糖是每個糖友都在探尋和關心的問題,而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該適當的增加粗雜糧攝入的建議,想必很多朋友也都聽過,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一建議呢?又該如何吃粗糧、吃哪些粗雜糧可以達到對控制血糖有益的目的?這幾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探討的核心。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兩者都會影響糖友日常生活和行為活動,導致因缺乏運動導致血糖升高,出現更為嚴重的併發症。 跛行對使糖友走路重心發生偏移,足部磨損加重,使其容易受傷,嚴重時發生感染,導致糖尿病足情況出現。 糖尿病足不僅會出現腳部麻木,還會使得腳趾頭出現潰瘍,嚴重的還要進行截肢,這也是許多糖尿病人截肢的原因。
  • 糖尿病不能吃麵食? 糖友常吃蕎麥麵降糖快
    原標題:糖尿病不能吃麵食? 糖友常吃蕎麥麵降糖快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敢吃麵食,害怕血糖升高,其實只要注意選擇,麵食也是可以吃的,比如用蕎麥做成的麵條或者餅,常吃不僅不會升高血糖,還能降血糖。
  • 6種常見的水果,卻是糖尿病最害怕的「對手」,糖友經常吃!
    蘋果中的果膠也能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所以吃了一定量的蘋果後,糖友不必擔心血糖上升過快。 蘋果富含多種植物,它最多含有槲皮素,還含有其他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和酚酸,能預防乳腺癌、結直腸癌等,所以經常吃一些水果來延長壽命。
  • 糖友鍛鍊 光看微信步數沒用
    來源:廣州日報糖友鍛鍊需達到一定的強度。(圖@視覺中國)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危害大、預後差。殊不知,約七成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糖友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是無糖尿病人群的2~4倍,約半數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那麼日常生活中糖友該如何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提醒,糖友可從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合理治療這三個方面來預防,需要重點提醒的是,一定要規範用藥,保健品絕不能代替降糖藥,兩者的關係只能是「一主一輔」的關係。
  • 糖尿病飲食表,糖友該人手一份收藏吧!
    基於糖友的心聲,整理了一份糖尿病飲食表,糖友可人手一份的表格哦1、關於蔬菜糖尿病友要適當地多選擇蔬菜,比如綠葉蔬菜,蔬菜熱量低且營養豐富。糖友可常吃的蔬菜:洋蔥、苦瓜、黃瓜、絲瓜、胡蘿蔔、白蘿蔔、柿子椒、菜花、芹菜、茼蒿、空心菜、白菜、萵苣、圓白菜、油菜、番茄、蘆筍、魔芋、蒜薹、茄子、豆芽、銀耳、木耳、蘑菇適量少吃:辣椒、雪裡紅、酸菜、榨菜儘量不吃:芋頭、菱角、炸薯片2、水果篇
  • 糖友對「甜」誤解很多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被人們稱為「甜蜜的負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0%,糖尿病患病人群約1.2億,佔全球總患者人數的1/4,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刷新。人們對糖尿病已經有了較多認知,但糖友們對「甜」的認識卻始終存在誤解。 誤解一:糖尿病就是因為糖吃多了。
  • 告別「糖媽媽」!珠海婦幼新設妊娠期糖尿病專科門診
    隨著近幾年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急劇攀增,加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肥胖及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導致妊娠糖尿病這一患病人群逐年擴大。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99億女性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0年,全球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將增至3.13億。
  • 大冷天糖友常常一身汗,這是一種併發症
    在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汗,稍微動動就大汗淋漓,半夜睡醒全身溼透。還有些糖友出汗不均勻,手心、腦袋、脖子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他部位卻沒什麼汗,甚至半身汗多而另一邊汗少,這些都讓糖友極為苦惱。那麼,這些出汗異常,對糖尿病人又意味著什麼呢?今天,就給糖友來講一講這個問題。
  • 「化糖1號」號稱「全國糖尿病患者都在用」 涉事企業違反《廣告法...
    公示信息顯示,「化糖1號」藥品在電視廣告中使用了「看看看,全國的糖尿病患者都在用化糖1號,當天降糖藥全停,血糖穩在5.0,輕鬆告別併發症。化糖1號一經上市,全國熱賣,患者用了都說快」等表示功效的斷言和保證的內容,並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此舉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
  • 10個糖友6個胖糖尿病+肥胖危害大
    最新發布的一項《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共識》建議,血糖、血壓與血脂等都應同時進行積極的綜合防治,才能真正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因此,減重與降糖並重,是遠離各種併發症和風險的最佳途徑。 3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牽頭的「糖胖病管理中心」項目在崑山啟動,首次運用跨科室跨學科進行肥胖糖尿病病人的綜合管理模式,旨在全方位地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規範化管理提供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