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放棄「完美」枷鎖,在尋找答案中成就自我

2020-12-03 桑七書影評


從邁入社會開始,我們身上便多了許多責任,生活中更是多了許多麻煩。倍感孤獨的父母,不盡如人意的伴侶,還有不斷製造麻煩的孩子,我們似乎只有化身超人,才能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而在與這些麻煩鬥爭的同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空巢症候群等一系列正統或者不正統的心理問題,常常會給我們本就亂糟糟的生活火上澆油。



經常出現的情況則是,初面對問題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當我們意識到時,我們的某些行為則已經對孩子、家庭、或者父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正是對這種情況的恐懼,讓我們在生活中緊緊地繃著一根弦,時時刻刻都想扮演完美的角色,殊不知,這種緊繃的狀態卻讓我們的狀態更加糟糕。


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緊繃的狀態,而是一個能夠全方位指導我們親密關係、人際關係、育兒的心理百科全書,在我們碰到問題時,我們只需要停下來翻一翻,就能夠獲得想要的答案。


《家庭心理百科》便是這樣一份觸手可及的資料,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將多年以來患者常見的問題整合篩選,以人的一生成長為線索,採摘出200多條對東亞家庭最具價值的條目,運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做出解答,最終完成了這本「家庭心理急救藥箱」。


作者團隊由宋炯錫領銜,他是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韓國多個人氣綜藝節目的常駐心理專家,更是韓國國民MC劉在石盛讚的精神科醫生。


書中第一部分介紹了近幾十年流行的重要學術概念,譬如原始信任與安全感、控制與孤獨感等。第二部分則是對於一些親民百科問題的解答,譬如孩子咬手指甲、不好好吃飯,不肯上學等日常問題的可能原因。最後一部分則介紹了重要的心理學概念,譬如,俄狄浦斯情結、分析心理學等。


作為近鄰,韓國在文化上與我國有著相通之處,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讓我們手足無措的局面時,不妨靜下來,在這本百科全書中去尋找答案。



01 放棄追逐「完美」的影子,勇敢接納真實的自己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能勇敢地去追求喜歡的人、不敢挑戰自己喜歡的工作,總想著,我要再好一些,才能配得上。


殊不知,這種追逐「完美」的心態,不僅會讓我們錯失很多機會,更會影響到我們的親密關係。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30歲的出頭的公司職員,父母整天催婚,但他自己覺得一個人活得很舒服。他覺得為他人付出和讓步是一件非常消耗自身精力的事情,因此每段戀情總是超不過3個月。


作者認為,當我們走出校園,正式步入社會時,培養親密感便是此時的重要任務,我們需要與他人之間建立連接,否則就會陷入空虛和孤獨之中。


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不斷的做出犧牲和讓步,如果向這位公司職員一樣,害怕發現自己和戀人不完美的一面,不願付出,最終也會因為身邊沒有值得信賴的人而陷入孤獨。


書中還有一個案例,一個女孩,由於小時候父親出軌,父母離婚了,她對婚姻的期待很高,和男朋友交往還算順利,但有時對方說很忙而忽視了她,她就會疑神疑鬼,想瘋了一樣感到不安,男朋友覺得壓力山大,她自己也很討厭這種狀態。


作者認為,這個女孩在幼年時經歷了父母離婚,對她而言,父親因為別的女人拋棄了自己,潛意識裡覺得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成年之後,為了不再經歷類似的痛苦,她在處理與另一半的關係時就會用力過猛。


我們無法左右童年,也無法左右別人的決定,但卻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首先,我們需要獲得自我認同。我們需要明白,從來都沒有什麼完美的人,與其去苦苦追尋那些虛幻的「完美」的影子,不如靜下心來看看真實的自己,或許我們有一些缺點,但我們也有很多別人無法比擬的優點。當我們能夠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內在時,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贏了。


其次,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人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所謂成功,不過是一時的輝煌,成長,卻可以讓我們受益一輩子,碰到問題時,抱著成長的心態,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從容。


放棄對完美的追逐,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每天都有成長,有收穫,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02 放棄做「完美」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


人類的幼崽並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出生不久就可以行走並獨立捕食。人類為了生存而直立行走,擁有了更發達的大腦,孩子在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就來到了這個世界,因此,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照顧孩子。



很多父母在育兒時難免感到焦慮,覺得自己這不夠好,那不夠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一股腦捧在孩子面前,一旦有一點點失誤便陷入自責和愧疚。


其實,養孩子不必過分追求完美。精神分析學者D.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媽媽」這一概念,告訴我們照顧孩子時不必做到百分百完美。沒有缺點的理想媽媽反而會使孩子失去經受挫折的機會,長大後反而可能陷入更大的生存困境。


並且,育兒時媽媽們的自信心極為重要。新手媽媽很難一開始就做得很好,應該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孩子們也是這樣長大的。比起因為太過渴望做好而表現出不安,做得不夠好但仍堅持學習的媽媽反而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書中提到有一位媽媽,工作太忙,孩子兩歲的時候就被送去了託兒所,但她總是擔心將孩子託付給別人照顧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孩子的營養和衛生能否得到保障,有擔心孩子在閱讀、書寫、計算等方面落後於他人。


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完美主義的媽媽,她們難以信賴他人,即使將孩子託付出去,也總是放心不下,並且會陷入自責。當孩子生病活做錯事時,她們也會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其實,比起沒能親自照顧孩子,自責感和抑鬱情緒反而更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家庭問題專家J. 戈特曼博士認為,呆在患重度抑鬱症媽媽身邊的孩子,會憑直覺感受到媽媽的抑鬱情緒,這時孩子可能會產生無力感,不懂得玩耍,變得容易發脾氣,沒耐心。


與照顧孩子的時間長短相比,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媽媽工作與否並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只要與孩子在一起時懂得好好照顧他們,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即可。對孩子來說,比起媽媽花費了幾個小時與自己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和媽媽在一起時有多開心」這件事。



我們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父母,孩子們需要的並不只是別人告訴他的條條框框,他們更需要的是和成長過程中的歷練。只有在犯錯中不斷成長的父母,才能與孩子一起成長,培養出人格健康的孩子。


03


弗洛伊德認為,只有那些有工作能力並且懂得去愛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健全的人。


我們需要通過與社會、他人的連接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健康的心理狀態會讓我們遇到任何狀況時都更有底氣。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和人格都與每個階段的經歷息息相關。人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而每個階段的任務都與前一階段的成果密切相關。


所幸,人生不是一幅靜態的油畫,一旦成型就無法修改。人生,更像是一部電影,我們就是電影的主角,會高興,會傷心,會意氣奮發,也會四處受挫。隨著每一段經歷,有些人怨天尤人,停滯不前,有些人則會內視反聽,奮勇前進。


錯誤和挫折都不可怕,在這些經歷中,我們只會練就更強大的內心,在未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時,更睿智、更冷靜,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家庭心理百科:像查字典一樣解決家庭生活中的煩惱
    《家庭心理百科》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本字典。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本書很厚,字數高達57萬字。內容幾乎包羅了家庭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從「口腔期」的嬰兒到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男人、女人、男孩、女孩、丈夫、妻子;父子、母女、夫妻、父母幾乎包含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可能遇到的所有心理問題。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家庭心理百科》對此一一給出了的答案。● 健康危機:身體不舒服卻檢查不出問題女人到中年,總是覺得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問題來。其實是身體上內分泌的失調、各種由於早期的壓力焦慮引起的身體問題。
  • 《家庭心理百科》:很棒的家庭心理百科科普書,建議家家必備
    從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慢慢孩子長大,結婚生子,中年,老年,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自身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問題、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矛盾與焦慮叢生,看似一個小家庭,掰開揉碎,千頭萬緒錯綜複雜。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多希望她也曾給自己準備過這樣一本《家庭心理百科》,茶餘飯後隨手翻看,或者在遇到親子關係、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夫妻關係問題時帶著煩惱和困惑來學習和尋找過答案。這樣新聞中的這個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世界上就能少一個這樣背負著後悔、痛苦和自責、永世不得安寧的可憐媽媽。02.
  • 別讓「完美」成為束縛你的枷鎖
    「完美」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它可以成為我們追求目標的強大動力。然而,當「完美」變成了束縛一個人的枷鎖,再美好的願望和期待也會變質。同樣是完美主義,對人造成的影響卻大相逕庭既然完美有如此極端的兩面性,那麼,我們就有必要知道完美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心理學家們通常將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人統稱為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格特質對個體的情感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 《家庭心理百科》: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安全感到底在哪裡?
    《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本書由韓國十位精神科醫生,結合多年的臨床案例,從醫學和心理兩個方面出發,採用了埃裡克森的人生8大視角,詳細的介紹了人生各個階段的實際生活中會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以及怎麼處理這些問題。這是一本韓國國內前所未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心理書籍。囊括了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的各類情感、情緒、精神類問題。
  • 這本《家庭心理百科》告訴你答案
    最近,看了一本「厚厚」的書《家庭心理百科》,將人生從出生到老年,每一個階段會遇到的心理典型問題都匯總出來,解答了數十種身心問題近200個人生煩惱。《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十位精神科醫生匯集從業多年的真實治療案例編撰而成。從嬰兒心理發展講到成年階段的人際關係,再到老年期的精神疾患,從深入淺出的基本學術概念,到結合實際案例提出解決方法,就像一名隨叫隨到的家庭心理醫生。
  • 自我歸因是一把無形的枷鎖
    「自我歸因是一把無形的枷鎖。」在生活中我是一個無比糾結的人,在選擇面前永遠徘徊不定,左右為難,而在昨天,我又糾結了。我鍾情於大美川藏線,卻發現要花上十一天,於是不得不放棄,可在這之間,我又萌生了去西藏的想法,幾番查閱之下卻發現時間不夠,於是又放棄這條線路。時間在糾結中流逝,我花了近三個小時還未定下目的地。
  • 《家庭心理百科》:面對丈夫疑心太重,我們應該……
    聽完她的述說後,我向她推薦了一本我最近讀過的《家庭心理百科》,裡面有關於她丈夫這種疑心病太重的解決方法。其實這種疑妻症,就是一種疾病,通常患有此類障礙的男性,會在性方面自卑感嚴重,會毫無理由地懷疑妻子。像這種情況是屬於妄想障礙的表現,一般難以通過說服、解釋等常規的手段徹底解決。
  • 《不完美的她》女性的自我救贖,放棄並不意味著重生
    3月27日晚間,由周迅、趙雅芝、惠英紅等一眾女星大咖聯盟演繹的電視劇《不完美的她》接棒上線,該劇改編自日劇《mother》,劇情以獨立女性的感情及視覺角度,講述了一個感人心脾的女性自我救贖的故事。在劇情發展上,《不完美的她》沿襲了近期眾多翻拍劇的暖心套路,不過分的改編劇情的發展,以演員的自我修養去推動劇情的快速展開,不讓觀眾在細節上追求影視劇的不完美,反從女性、女權視角,發覺我們生活中的家庭關係的不和諧,並加以修正。
  • 專家著《家庭心理百科》這樣解答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家庭心理百科》,它是一本大眾心理百科讀物、心理學工具書,被譽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心理顧問。裡面有206條人們普遍遇到過的煩惱,60種困擾每個家庭的身心問題。內容涵蓋豐富,從孩子到老人都能兼顧,居家必備。近幾年心理學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跟人的心理問題密切相關。
  • 《家庭心理百科》:每個家庭都該擁有的心理科普書
    恩,就是下面這本厚厚的《家庭心理百科》。比如這本《家庭心理百科》,中就不存在了。第二部分則是真正的家庭心理百科,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收集了近200條問題,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將從小到老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回答中既有言簡意深的寬慰,又有條理清晰、步驟明確的應對方案,可謂真正的可落地、可執行。
  • 《人性的枷鎖》:人生需救贖,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毀滅
    ——毛姆《人性的枷鎖》生活中我們可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枷鎖,可能來自外界的評價,也可能來自自我內心的鬥爭。但是人生的歷程中非常痛苦的存在。《人性的枷鎖》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半自傳體長篇小說,書中主人公菲利普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尋找人生的方向,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家庭變故、工作變換、感情糾葛、窮困潦倒等生活。菲利普天生跛腳,也正是因此這個缺陷,他從小便受盡了嘲笑和屈辱,隨著長大更是見識了各種貧困、醜惡與死亡。
  • 《家庭心理百科》:你會給孩子讀書嗎?
    作為家長,毫無疑問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讀書這方面向董卿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的興趣,在生活和工作中,學以致用。那,你會給孩子讀書嗎?《家庭心理百科》一書中,對於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給出了答案。,以人的一生成長為線索,採擇出近200條對東亞家庭最具價值的條目,運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技巧做出解答,可以說這本書,就是"家庭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
  • 心理諮詢師| 擁抱不完美,才成就完美
    所以我一直很怨恨,恨自己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恨自己的父母沒有本事,恨自己長得不漂亮,恨老公不是白馬王子......後來看到一個故事:一位大師臨終前想找一個繼承人,就讓兩個徒弟去樹林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
  • 《家庭心理百科》——講述伴隨人們一生的治癒
    翻開這本厚厚的《家庭心理百科》,你就可以跟隨佛洛依德、榮格、阿德勒等眾多知名心理學鼻祖們一起,在人的一生成長和治癒發展中,探知很多關於童年生長的秘密和人們該如何進行身心的療愈。、家庭心理百科和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其中心理發展和重要的心理學概念都是引用了如佛洛依德、榮格、阿德勒等著名心理學家的學術理論,將人一生的幾個心理發展階段和心理問題名詞簡單的介紹給大家。
  • 雙十一給家庭囤一個「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家庭心理百科》
    雙十一過去幾天了,大家是不是正在處於收快遞的忙碌和拆包的喜悅中?或者是還沉浸在「買買買」的餘溫中?那不妨給自己囤一個「家庭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吧。你是不是覺得醫藥箱可以有,「心理急救」的不可能?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枷鎖,想要斬斷,就從學會和父母對峙開始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家庭能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這也讓一個名詞頻繁的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內——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百度百科中有這樣的定義:「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 他救不如自救,《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接地氣的心理自救指南
    ,對於普通人的門檻就更高了,而《家庭心理百科》則為我們這些普通人提供了一個途徑去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學習的同時既能提高對自身的了解,也能幫助到自己的家人,確切地說,這本書像是一本接地氣的心理自救指南。
  • 《家庭心理百科》:人生四大難題,你思考過了嗎?
    最近讀《家庭心理百科》對我處理以上種種關係帶來更多思考與看問題角度,有些內容讓我醍醐灌頂、有些柳暗花明,有些則讓我從別人問題中審視、思考、規劃自己接下來下半生。本書從人的心理發展角度,讓我們以整體角度看待自己一生,在此基礎上我們能更理智、澄澈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甚至從中探究自己遇到類似心理問題,予以治癒。剛開始時候,我以為這只是一本類似知心姐姐之類回答人生困境的集錦。當我打開後,發現根本停不下來,一口氣把第一部分人類心理發展、第二部分家庭心理百科的親子關係及小學階段內容都看完,覺得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