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燕窩核桃都沒用?丁香醫生創始人Diss養生謠言,多家公司躺槍

2020-12-25 和訊

  椰樹集團虛假廣告門事件還未塵埃落定,丁香醫生創始人親自上陣了!

  在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上,丁香醫生創始人李天天不僅表示喝椰奶不會從小變到大,且再次強調吃核桃不能補腦,燕窩阿膠花膠等價值不如雞蛋。

  養元飲品(六個核桃)、東阿阿膠(000423)、同仁堂(600085)等中槍,再想想此前被怒懟過的雲南白藥(000538),薩普愛思等,丁香醫生真的好忙啊~

  1

  植物蛋白飲料:椰樹集團 養元飲品

  2月17日,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現場闢謠:吃何首烏頭髮不會偏黑、核桃不會補腦、喝椰奶不會從小變大。有買燕窩、阿膠、花膠的錢,買雞蛋吃效果會更好。

  就這麼一句話,至少牽扯到椰樹集團、養元飲品、東阿阿膠、同仁堂四家公司。

  目前還處於風口浪尖的椰樹集團,對於廣告涉嫌虛假宣傳一事回復稱:

  還表示,「我從小喝到大「這句廣告詞不是指喝椰汁豐胸,而是宣傳消費者對椰樹牌椰汁信得過。

  相當於打了個擦邊球,側面回應丁香醫生「椰汁不能豐胸」闢謠。

  儘管如此,仍難掩椰樹集團業績下滑、品牌老化的現實。

  2017年年初,椰樹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波表示,2016年飲料企業普遍面臨產品滯銷的壓力,椰樹集團產值為40.21億元,較往年呈現下滑態勢。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椰樹集團年產值顯示為44.56億元;2014年為44.5億元;2015年為42.91億元,2016年為40.21億元。連續4年,椰樹集團的產值持續下降。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養元飲品上。

  和椰樹集團一樣,養元飲品亦是主打植物蛋白飲品——六個核桃。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個經典廣告讓六個核桃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再加之各種營銷,六個核桃硬是在承德露露(000848)的包圍下打出一片天。

  然而,丁香醫生表示,核桃不會補腦,而且六個核桃一罐飲料裡面的核桃大約是2個。

  注意,六個核桃自己可是從來沒說過一罐產品含有6個核桃,那只是一個產品的名字或品牌。

  在廣告宣傳方面,椰樹集團和養元飲品心有靈犀啊~

  而在業績上,養元飲品自2015年開始,營收增長出現了放緩跡象。

  2017年,即養元飲品上市的首份年報,營收利潤雙雙出現小幅下滑,營收77.41億元,同比下降13.03%;淨利潤23.10億元,同比下降15.72%。

  雖說2018年上半年業績實現增長,但其中面臨的壓力不可忽視。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植物蛋白飲料增速放緩、競爭對手輩出,給原有的老品牌帶來較大的挑戰,如果品牌不升級升級,面向年輕人市場,單純只靠營銷方式來鋪攤子,最終只能陷入危機中。

  2

  醫藥、保健品:東阿阿膠 同仁堂

  不僅僅是飲料,燕窩阿膠等保健品更是多次被丁香醫生diss。

  在此次亞布力論壇上,李天天更是再次重申:有買燕窩阿膠的錢還不如吃雞蛋,雞蛋價值比他們高。

  這一次,輪到東阿阿膠、同仁堂中槍了。

  暫不論阿膠燕窩營養價值到底幾何,但看公司經營情況,可知保健品生意大有可為。

  尤其是東阿阿膠,年年漲價幾成常態,業績更是隨著提價年年上漲。

  2018年底,東阿阿膠有決定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上調:

  粗略計算下,2006年以來,東阿阿膠提價多達19次,硬生生將一款平民補品提高到奢侈補品檔次。在官網上,阿膠價格不菲:

  而漲價的大部分原因都是「驢皮原料緊缺」, 還好,最近的這次提價,驢不用背鍋了~

  公開數據顯示,2001年公司的重要產品阿膠塊零售價80元/公斤,到2018年3月已漲至5996元/公斤,17年間上漲75倍。這漲幅比房價還兇啊~

  終端產品提價,東阿阿膠的業績自然是大幅飆升。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10.69億元增至2017年的73.72億元,同期,扣非淨利潤從1.57億元增至19.61億元。

  但要注意的是,2018年前三季度則實現營業收入43.84億元,同比下降2.16%,實現淨利潤12.25億元,同比下降1.73%。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漲價效應已經慢慢減弱。畢竟高額的價格必然會導致部分客戶流失,而且,有了東阿阿膠的例子,這幾年,同仁堂、太極集團(600129)、佛慈製藥(002644)、康恩貝(600572)等上市公司也先後殺入阿膠市場,打破了東阿阿膠幾十年來一家獨大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比起東阿阿膠,後進入的公司阿膠產品相對沒那麼貴。

  金妹兒在官網上看到,東阿阿膠125g阿膠產品價格是750元,而同仁堂125g阿膠產品價格為519元,便宜了30%:

  可以說,目前東阿阿膠面臨著來自同行的競爭。

  而金妹兒發現,東阿阿膠前三季度應收票據帳款為22.42億,導致現金承壓。三季報顯示,經營活動流出資金高達11.74億。

  這意味著東阿阿膠存在一定風險,畢竟高額的應收帳款就像顆地雷,不排除未來變成壞帳的可能性。

  另外,應收帳款的高企或從側面反應公司業績不是那麼穩妥。

  當然,高達14.78億的帳面資金和10多億的理財產品表示:東阿阿膠不缺錢~

  再看看同仁堂,除了中藥、阿膠等產品,燕窩產品亦是支柱。

  同仁堂集團旗下的同仁堂健康藥業,主營業務就是主要為蟲草、燕窩、西洋參等功能性保健品,蜂蜜、魚翅、烏雞精之類的食品,兼有保健品。

  涉及產品多數都逃不脫丁香醫生的Diss~

  健康藥業早年靠冰糖燕窩起家,之後推出了洋參、人參、鹿茸等系列產品,回報豐厚。據說其出品的即食燕窩產品一年就實現了過億元的銷售。

  而上市公司同仁堂雖然沒怎麼涉及燕窩,但最近因子公司問題蜂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剛好,蜂蜜也被丁香醫生說過。

  目最新消息是,同仁堂被罰沒1408萬元、吊銷子公司經營許可證、高層調整。不過涉事的子公司對上市公司業績貢獻不大,故影響有限。

  公告顯示,同仁堂蜂業營收僅佔其2017年度經審計營收133.76億元的2.09%,淨利潤佔其2017年度經審計淨利潤17.42億元的0.15%。

  但「蜂蜜門」事件的爆發對同仁堂品牌形象仍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也爆出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

  除了上述公司外,丁香醫生還槓過權健、雲南白藥、薩普愛思等~

  當然,丁香醫生背後亦不乏資本支持,背後的團隊丁香園目前已經獲得了多輪融資,目前估值已達到了10億美元:

  2010年,丁香園獲得DCM的2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2年12月,完成B輪融資,金額在千萬美元左右,由順為基金領投;

  2014年,丁香園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2018年4月,丁香園完成了D輪融資,此次融資金額在1億美元之上。

  同時,「丁香醫生」微信公眾號的註冊人是杭州聯科美訊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天天名下擁有多家醫藥健康公司。

  所以,看看丁香醫生背後的實力,就可知其為何能和這麼多公司槓上了~

  編輯|梅婧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電話 18628017105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投資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Mojito燕窩、阿膠酸奶,年輕人為什麼愛上 「輕養生」?
    3年前,「保溫杯裡泡枸杞」是年輕人的朋克養生方式。而現如今,當代「懶系一族」甚至連泡枸杞這個步驟都開始省略了,而是直接喝起了「枸杞原漿」。更為高端的傳統滋補食材如燕窩、東阿阿膠、花膠、人參等滋補食材,因為需要食材處理、熬製和燉煮等步驟,工藝較為複雜,長久以來只能流行於深度消費人群,對年輕人來說都存在著準入
  • 燕窩成本不足1元?揭那些不為人知的養生騙局
    如今,不只是中老年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注重養生。 不過年輕人的養生就相對比較「朋克」了,往往都是「一邊勤勤懇懇護膚,一邊孜孜不倦熬夜;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吃完大魚大肉,再來一盤青菜,就會覺得很養生」。
  • 兩月兩起燕窩走私案背後:趕超阿膠九成是水貨,一公斤賺數千元
    「燕窩受寵,阿膠遇冷」,是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保健品一章的標題。據報告,規模約3000億元的保健品市場,傳統滋補佔去900億元,其中燕窩150億元,雖然仍是小眾市場,增速已達15%—20%,線上增速和即食燕窩增速,更是達到60%和90%。已有趕超阿膠,代表「口服美容」食品的趨勢。
  • 阿膠只是「水煮驢皮」?這背後可是數百億的大生意
    春節期間,這幾年頗為熱門的養生產品阿膠被一則微博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月18日,國家衛計委下屬的公益熱線官微發布了一條微博,「過年不值得買之阿膠」:阿膠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種種功效的光環加持:補血、止血、養顏、安胎、抗疲勞、抗癌……不過,請透過現象看本質,阿膠只是「水煮驢皮」。
  • 丁香醫生在杭州搭了架「求生欲逃生艙」解鎖一場朋克養生之旅
    丁香醫生求生欲逃生艙聚焦當下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在「自殺式生活」、「一邊作死一邊自救」的現狀當中,尋求解救年輕人求生欲的方案,打造一場朋克養生之旅。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生活上的問題,丁香醫生也在攜手年輕人共同尋找答案。
  • 阿膠上品宴,冬日養生的不二之選
    大到人生規劃,小到衣食住行,什麼樣的時間做什麼樣的事都有講究!那麼,當下最適合做什麼呢?初冬時節是一年中最適宜也最需要養生和滋補的時候。作為聊城人是非常有福氣的,因為醫藥界和美食界公認的治病靈藥、滋補聖品「阿膠」的原產地,就在聊城市的東阿縣。阿膠,味甘、性平,質潤無毒,具有滋潤補血,潤燥止血的功能。
  • 今年燕窩很受歡迎!鄭州有人為了養生,一次充值10萬元
    「近年來,資本運作進入行業之後,宣傳方面也都跟了上去,電視節目有植入廣告,抖音、淘寶等平臺上也跟進了各種操作,所以知道的人多了,好奇的人也想試試看。」該經銷商說,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相比較其他行業來說,投資健康顯然比投資鞋子包包更為靠譜,再加上進入燕窩行業的門檻降低,甚至出現十幾塊的燕窩飲品,所以之後應該會有更多更多的人買。
  • 啥玩意燕窩自由?我呸!
    真大佬收到的滋補品,吃都吃不完。當時茅臺和東阿阿膠都是市面上最優質的白馬股,公司護城河深厚,產品幾乎壟斷,市場空間巨大,價格每年上漲。但十年之後,大家已經不信阿膠的功效,市場遇冷。東阿阿膠和茅臺除了價格都是3000元以上一公斤,在品牌影響力、公司估值、未來預期和口碑方面,都已經天差地別。最後東阿阿膠終於無路可走,迎來爆雷。東阿阿膠的策略就是提價。自2006年以來提價13次,到2018年底阿膠塊出廠價從每公斤196元,上漲到3858元。
  • 阿膠、燕窩吃了究竟有沒有用,是騙局還是傳統養生補品?
    像是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燕窩事件,更是讓本就亂象的市場更加混亂不堪。拋開質量問題不講,這些傳統的補品,吃了究竟有沒有效果?很多博主,特別是一些醫學方面的博主,狠狠的在批判這些所謂的補品。「人參只不過是一種植物、阿膠就是水煮驢皮、冬蟲夏草就是動物和菌類的集合、燕窩無非是金絲燕的口水」,他們還提供了這些東西的化學檢測報告,從化學成分上來批判這些傳統的補品。
  • 保健品「坑爹計」升級:阿膠非驢皮 燕窩刷明膠
    阿膠非驢皮 燕窩刷明膠  「這些阿膠越煮越臭,能吃嗎?」一名陳姓女士反映,她在當地鄉鎮一家藥店買回的阿膠,熬出來的味道和顏色令人生畏,買回來卻不敢吃。  作為傳統的補血佳品,由驢皮熬製的阿膠儘管「名貴」,卻深受歡迎。
  • 啥是燕窩自由,這波智商稅竟然輪到我身上?
    當時茅臺和東阿阿膠都是市面上最優質的白馬股,公司護城河深厚,產品幾乎壟斷,市場空間巨大,價格每年上漲。但十年之後,大家已經不信阿膠的功效,市場遇冷。東阿阿膠和茅臺除了價格都是3000元以上一公斤,在品牌影響力、公司估值、未來預期和口碑方面,都已經天差地別。最後東阿阿膠終於無路可走,迎來爆雷。東阿阿膠的策略就是提價。自2006年以來提價13次,到2018年底阿膠塊出廠價從每公斤196元,上漲到3858元。
  • 阿膠咖啡、人參奶茶爆紅,養生茶飲將成下一個風口?
    近日,太平洋咖啡聯合東阿阿膠推出了5款聯名產品。 這5款產品分別是:OATLY阿膠紅棗拿鐵、東阿阿膠拿鐵、阿膠紅棗拿鐵、東阿阿膠抹茶拿鐵及東阿阿膠銀耳茶拿鐵,均是功能性的養生飲品。
  • 深度報告:解密丁香醫生內容品牌背後運作機制
    歷時近2個月,營創實驗室創始人漩渦深度挖掘丁香醫生品牌創始人/丁香園集團副總裁初洋團隊,解鎖優質爆款內容背後的底層邏輯和運作機制。3次用戶爆發式增長邏輯:信任背書,科普與闢謠,社會熱點如何讓用戶信任丁香醫生?
  • 【名城評論】@即食燕窩,漂亮的包裝下,究竟有多少真相要交代?
    11月27日,廣東辛選控股公司創始人辛有志(即網紅辛巴)在個人微博稱,經檢測,「茗摯」品牌燕窩產品在直播間推廣時確實存在誇大宣傳,燕窩成分不足每碗2克。「召回辛選直播間銷售的全部『茗摯』品牌燕窩產品、承擔退一賠三責任,共銷售57820單,銷售金額1549.6萬元,共需先退賠6198.3萬元,先解決問題。此外,辛選會依據合同及法律規定追究品牌方的責任。」
  • 「雙11」 |現在的年輕人買起保健品,連自己的爹媽都怕!
    本文約1721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現在的年輕人一邊diss爸媽的保健品一邊給自己買雙11」來了「剁手族」們開始填充起自己的購物車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年輕人購物車裡的保健品多了起來...「乾貨!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 不放阿膠的芝麻核桃糕,營養照樣豐富,大人小孩都能吃,還不上火
    不放阿膠的芝麻核桃糕,營養照樣豐富,大人小孩都能吃,還不上火。阿膠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比較滋補的聖品,女性朋友多吃對身體是非常好的,阿膠的補血補氣效果非常好的,可以滋補身體,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的,現在很多女性朋友都比較注意養生的,吃阿膠的人也是非常多的,不過阿膠單獨吃是難下咽的,那就出現的阿膠固元膏,現在是非常流行的,但是阿膠固元膏吃多了是會上火的,還不適合小朋友吃的,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不放阿膠,做出來的芝麻核桃糕,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
  • 鮮燉燕窩,是智商稅還是新消費風口?
    河狸家創始人雕爺曾經提到,植村秀、紀梵希、雅漾、桂格、同仁堂等多個大品牌,正在被逐本、花西子、薇諾娜、王飽飽、小仙燉等新銳國貨品牌在線上渠道「幹掉」。雖說這番斷言太過偏激,但它背後卻折射出一個現象:隨著網際網路原生一代成長為消費主力,傳統傳播渠道和線上社交渠道的權力比重扭轉了,依舊沉浸於過去的大品牌們將在年輕人的目光裡逐漸隱形。
  • 丁香醫生科學嚴審,教你繞開「陷阱」不踩坑
    前些日子佳節頻至,不少年輕人都想趁此機會向家中長輩表達孝心,然而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和養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令不少人犯難,如果不細細甄別,稍有不慎就可能「踩坑」。針對老年人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中文網際網路上領先的健康科普平臺丁香醫生提醒消費者在給長輩挑選禮品時要進行科學甄別,避免受騙上當。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
  • 吃著20多塊的燕窩,喝著無糖氣泡水,你的養生可能是假的
    另據天貓雙11數據顯示,在人參、海參、燕窩等健康補品類目中,鮮食燕窩、瓶裝燕窩增長幅度達到300%。由此可見,從20元到數百元不等的燕窩飲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當燕窩配上椰汁、豆乳、桃膠,並飛入「尋常百姓家」,當燕窩以即開即食的形態出現從而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是否意味著滋補養生的賽道又被重新犁了一遍?燕窩快消化,搶佔消費新勢力高地燕窩可謂是滋補養顏的代名詞,中國人食燕窩的歷史由來已久,明代鄭和就是中國史料記載中食用燕窩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