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國務院日前印發《通知》,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從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在13日召開的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人社部的負責人表示,中央調劑制度是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旨在解決省際間基金不平衡問題,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負擔。
十九大報告提出,「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現在,全國統籌邁出了第一步。根據《通知》,在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礎上,建立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對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度調劑,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就業多樣化、人口老齡化加快,各地撫養比差距擴大,省際之間基金不平衡問題日益嚴重。一些地方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面臨挑戰,需要從目前的省級統籌上升到國家統籌。
遊鈞介紹,基金結餘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等東部地區,累計結餘最多的7個省份佔全部結餘的三分之二,而遼寧、黑龍江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基金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中央調劑基金由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按照各省份職工平均工資的90%和在職應參保人數作為計算上解額的基數,上解比例從3%起步,逐步提高。基金實行以收定支,當年籌集的資金按照人均定額撥付的辦法全部撥付地方。遊鈞用「前臺不動、後臺調整」形容這項新政。他表示,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總量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負擔,不會提高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更不會影響到退休人員待遇。
放眼海外,其他國家,養老金以何種模式發放?如何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澳大利亞:養老金分為三部分 分別來自於政府提供、曾經僱主繳納以及個人自願繳納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的養老金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政府提供的老人福利金,二是曾經工作的僱主繳納的養老金,三是個人自願繳納的額外養老金。
政府提供的老人福利金,作為老年人的基本保障,能夠負擔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開銷。不過政府對老人福利金的發放標準會根據申請人個人或家庭的資產,包括存款、投資房、車輛等綜合經濟狀況進行考量。實行資產越多、福利金發放越少的原則,同時保證,在零資產的情況下,僅靠福利金仍然可以有一個穩定而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而在老人福利金基礎上,如果老年人曾經工作過,在工作階段,當年僱主都會按照收入的比例額外繳納養老金。這部分養老金不是交給政府,而是繳納給各個養老金基金公司。澳大利亞政府規定所有僱主都應該給自己的僱員額外繳納按比例的養老金,至於繳納到哪個基金公司不做要求。養老基金公司一般會為繳納人做穩定的養老金投資,除非養老金繳納人特別去改動養老金的投資類型。
除了政府的老人福利金和僱主繳納的養老金外,澳大利亞人還可以額外繳納除了政府硬性要僱主交的按薪水比例支付的養老金外的額外養老金。這樣的做法雖然會導致短期內,個人收入降低,因為收入變成養老金要到一定年齡後才能使用。但是,在繳納額外養老金的時候,也有額外的稅務減免。所以如果個人薪水較高,要繳納大量的個人所得稅,而且所賺得的收入並不是急需要用,就可以把它存入養老金帳戶,這將是個非常合適的選擇。
總體而言,澳大利亞的養老金是結合政府、僱主和個人額外繳納三方面成分在一起。三方面資金的結合讓整個養老體系不會只由政府、僱主或個人某一單方面負擔,各方壓力比較均衡。
美國:養老保險分為聯邦退休金計劃、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三部分
美國目前的養老金缺口有1.4萬億美元,且還在不斷擴大中。美國養老金覆蓋率的平均水平僅為66%,這意味著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法享受到養老金,各州差距很大,很多州面臨養老金預算壓力。
華爾街多媒體記者趙冰晶介紹,美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聯邦退休金計劃、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律規定,職工退休年齡不分男女都是65歲,同時必須要納稅滿40個季度,即要具有10年的繳費年限才能夠享受待遇。年薪在5.5萬美元以下的部分將會按照7.65%來納稅。其中6.2%是用於養老以及傷殘保險,1.45%是用於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在65歲之後根據聯邦法律規定就可以享受全額的養老金。譬如一個老人在66歲半的時候開始領取他的養老金,而他的年薪是7.5萬美金,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是6250美金,一年大概可以領取到的保險金是23000多美金。保險金可以提前領取,但是領不到全額保險金。同時也可以延後領取,那將會加重保險金的比例。
當然,隨著出生率的降低,美國養老金的缺口也比較大。目前美國有1.4萬億美元的養老金缺口,並且還在不斷擴大。美國養老金覆蓋率平均水平大約只有66%,這意味著有1/3的人口無法享受到養老金的福利。因此,還可以考慮私人年金計劃,以及個人退休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是自願參加,一般儲備資金是個人出3/4,企業出1/4,聯邦政府都會通過免徵繳稅予以扶持及鼓勵。在美國如果是低收入階級,政府會發放低保金。
日本:公共養老金主要分為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兩部分
日本的公共養老金稱為年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20歲以上、60歲以下的所有人都加入的國民年金,另一部分則是公司職員、公務員等加入的厚生年金。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蔣偉介紹,國民年金的加入者有三類人群。第一類是公司職員,在每個月的工資中會被扣除厚生年金,其中包含國民年金部分。第二類是公司職員的配偶,且為專職主婦。日本專職主婦的比例約為38%。他們由於沒有穩定工作,作為被撫養人,不需要單獨繳納。丈夫每個月工資中被扣除的年金,等同於他們也繳納了這一部分。第三類是以上兩類以外的人群,如學生、失業人員、個體戶等。他們需要自己繳納,但根據年收入的額度,可能會有減免。國民年金如果從20歲繳納到60歲,之後每人每月大約獲得3000元人民幣左右的養老金。這與地區無關,全國統一。
第二部分是厚生年金,這是有正式單位的人群,每月從工資中自動被扣除10%左右。因此,扣除的額度與收入有關。到一定年限之後,加上國民年金,一般一共可獲得6000元人民幣的養老金。當然,收入越高的人群,當時繳納的年金越多,未來領取的額度也越高。
日本的問題是,隨著少子老齡化的加重,工作的人群每月被扣除的養老金越來越多,而老年人領取的卻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擔心,自己將來退休後領不到養老金。另外,專職主婦不需要正式工作,未來也可以獲得養老金,讓其他人感到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