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ir咖啡地圖|臺灣找咖啡館(2016)

2021-02-07 她的名字叫Bambus

關於臺北的咖啡館,我在剛開公眾號時就寫過三篇(其實是因為要寫那十五家才開的公眾號):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中)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下)


時隔大半年,我又專門去了一趟臺北。

為工作、為休假、也為著純粹的在那個舒服的城市生活一小段時間。

新咖啡館幾乎沒有準備,加上頭一個禮拜天氣異常陰冷,雨也不停,我常常走著走著就去了熟悉的那幾家。


(關於這首歌的解釋,寫在「Coffee:Stand Up」那部分。)


蜂大咖啡

抵達臺北的那個晚上,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冷——那種,明明知道氣溫有多少度、也明明知道需要穿多少衣服,但真正站在風裡,卻還是會止不住一直發抖的鑽心的冷(其實就還是穿少了)。

於是本打算只是去西門町買點生活用品、隨便走走看看的人,只在熙熙攘攘的商業街上呆了兩秒,就不得不趕緊衝進那個給我留下過三次好印象的「國營老牌咖啡館」蜂大,來一杯好喝的熱卡布。



Coffee:Stand Up

這是我在臺北的「一咖啡」——因為它不僅身處我愛逛的東區,還為著兩位特別低調、特別踏實、只是一心一意想做好咖啡的年輕老闆。

(當然也因為男老闆喬伊很帥。)



第一天去,先來了一杯熱卡布,坐在門口吹暖風曬暖陽(這也是我在臺北頭一個禮拜唯一的一次感受到溫暖)。

喝完覺得不太夠,又要了一杯拿鐵。

這杯拿鐵喝到一半時,店裡傳出一首民謠的前奏——是我最近特別特別熟悉、亦是聽過無數遍的旋律。它出現在這家店裡令我有些驚訝,同時又非常開心。

好像有一種默契。我們不說,但我們知道。


三天後我又跑來。

第一天沒見著的女老闆草莓在看到我時愣了半秒,然後眼睛一亮,聲音甜甜:「歡迎回來~」

點了一杯熱拿鐵,她又問:「是今天才到嗎?」

喬伊在門口烘豆子,回頭淡淡地說:「她前幾天有來過啦。」



虎記

為著Keith Haring的塗鴉特展專程來到歷史博物館,看完展後走路去附近的中正紀念堂站坐捷運。

走著走著覺得那條路有點熟,虎記貌似就在附近?

打開地圖看了看,果然呢——縱使臺北還有許許多多未曾探尋、也想要去探尋的陌生好咖啡館,但仍忍不住會在路過熟悉的區域、熟悉的咖啡館時推門而入,進去來一杯熟悉的熱卡布。

多幾個這樣的咖啡館,多幾次這樣的場景,這座很舒服的城市,就慢慢地有了熟悉的味道。


The Lobby of Simple Kaffa

我在逛東區時,時常會因為錯綜複雜的小路而屢次經過The Lobby of Simple Kaffa的路口。

當我最後一天在東區亂逛、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路過它時,終於忍不住走進地下一樓,來了一杯「快點喝卡布奇諾」,和一塊「宇治森半抹茶蛋糕卷」。

我愛抹茶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它真的綠得太美了吧。


除了熟悉的咖啡館們,在臺北我又去了五家新的。

唔.如果把敦南誠品地下二樓那家誠品音像吧檯的打包熱卡布也算上的話。


爐鍋咖啡(迪化街)

爐鍋並不是第一次去,但上一次是關渡的分店。

迪化街的這一家,特別像走進一個舒適的不做作的老時光。

大概是這家咖啡館和這條街特別有名的緣故?這杯好喝的小小的熱卡布要一百八十塊,幾乎是我在臺北喝過最貴的熱卡布了。



Cafe Junkies

我去過下雨的臺北,颱風的臺北,暴熱的臺北,晴朗的臺北,但我還是第一次,去這麼陰冷的臺北。

在這個最冷的午後,我撐著雨傘來到這家頗大的Cafe Junkies。捧著一杯巨大的熱卡布,坐在高腳凳上,看窗外雨中的人來人往,終於覺得自己緩過來了一些。



Le Park Cafe

同一天。

我第一次去了民生社區,第一次去了富錦街,在一個很像布魯克林的區域漫無目的的走了幾個來回,又來到一家新咖啡館——一家從店名到裝修風格,都像極了左岸老咖啡館的地方。

左岸老咖啡館的熱卡布是我的噩夢,於是我在這裡點了一杯熱拿鐵。

這次不僅感覺時間在穿越,好像連身在何處,也不是特別清晰了呢。



好丘

101附近的四四南村,是很多臺灣在地人與朋友都對我大力推薦的地方,也是一個我從沒去時就知道自己不太會喜歡的地方。

這種「不太會喜歡」的情緒,在真正抵達那裡之後,更清晰的顯現了出來。

為了不讓自己白來一趟,我走進好丘,買了一堆包裝好看的茶(此次來臺的重要任務),又點了一杯黑糖卡布。

唔.這杯黑糖卡布,讓我「不太會喜歡」的情緒,到達了頂點。

以至於四四南村和好丘我都不願意再去第二次了。


Blackpages Cafe

我和「隨時都在說走就走」的王大人是如何在臺北相遇的,就不贅述了。

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我有整整兩天都和他待在一起。

見老朋友,吃飯,聊天。

見另一個老朋友,喝茶,聊天。

直到第二天他就要離開。

我們在西門町吃了一餐非常新鮮又好吃的臺式小炒,眼看已經快九點,可王大人仍是精力旺盛完全不願返回酒店的意思(他的酒店就在西門町)。於是他提出去徹夜不關的敦南誠品逛逛,順便消消食。

於是我們就來到敦南誠品。

省略中間看書買書若干。反正離開誠品前的最後一幕,是我們坐在B2音像店的休息區,你喝氣泡水來我喝熱卡布,同時又聊著一些有的沒的。



P Cafe

這一天我在淡水。

很早之前,仔細研究過天氣預報的我就給自己在記事本上預約了這一天——中午北投和親友吃飯,下午淡水騎車,傍晚漁人碼頭看日落。

這大約也是這次臺灣行中,我唯一一次給自己做這樣詳盡的計劃吧。

因為天氣的確非常好,於是計劃很有序很圓滿的進行著。

唯一沒有料到的,是漁人碼頭並沒有U Bike的還車點,於是我只能在騎抵碼頭後又騎回淡水捷運站,再坐車前往碼頭等日落。

去一山老師介紹的P Cafe打包一杯冰卡布,就是在「騎回淡水捷運站,再坐車前往碼頭」之間。




「在高雄過周末」是臨時決定的,於是下面這三家咖啡館,也是臨時加入list的。


草圖自家烘焙咖啡館

高雄和臺北完全是兩個季節啊!我在抵達高雄後這樣感嘆道。

於是陽光下我一路輕鬆的(脫掉打底羊毛衫別說有多輕鬆了)走去一山老師推薦(again)的草圖咖啡。

他家咖啡偏酸,不太合我口味。但落地窗前坐著的一對邊吃沙拉邊喝咖啡邊聊天的老夫婦,看著特別讓人開心。



握咖啡

草圖喝到一半我突然想去西子灣看夕陽。於是我就立刻行動了。

但那天的太陽不太猛烈,除了灰濛濛的大海我什麼也沒看著.

蔫嗒嗒的又從碼頭走回捷運站。

在一個路口突然瞄見一家咖啡館——這名號可真大啊!那就,來一杯吧。



自然醒

第二天的高雄依舊炎熱,我只想出去亂逛,便去了安琪推薦的自然醒。

結果呢,這家自然醒,和昨天在西子灣偶遇的那家握咖啡,竟然是由同一個老闆經營!

在咖啡館這件事上,我真是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巧合,和幸運啊。



由於這次並不打算再寫遊記,於是發一個彩蛋吧——非常幸運,在天氣預報的精準預測下,與本人的提前準備下,我終於在第六次的臺北、第五次的淡水、第三次的漁人碼頭,第二次見到了一個完美落日。



All Photos by iphone 6.


我還有更多咖啡地圖:

B sir咖啡地圖|巴黎:LOUSTIC

B sir咖啡地圖|深圳:OCT的一咖啡

B sir咖啡地圖|成都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巴黎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芝加哥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中)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下)

B sir咖啡地圖|巴塞隆納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巴塞隆納找咖啡館(下)

B sir咖啡地圖|紐約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紐約找咖啡館(下)


感謝關注很愛臺灣也很愛咖啡館的微信公眾號「她的名字叫Bambus」(ID:hernameisbambus),本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與分享)。

本人在新浪博比較活躍,歡迎關注@Bambus1229

相關焦點

  • 一張圖對比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分布
    因為天然環境適宜咖啡樹生長,臺灣在日據時期就已開始種植咖啡。受到日本咖啡文化的影響,臺灣人很早就對咖啡有基本認知。1998年,星巴克進駐臺灣,掀起一波商業連鎖咖啡店的潮流,臺北的咖啡店也就越開越多。剛剛結束兩年臺北生活的新一醬回到上海後發現,上海的咖啡館突然「爆發」了,更有趣的是,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在上海開起了咖啡館。
  • 在亞洲唯一最佳咖啡品嘗地,你知道去哪裡找咖啡館麼?
    有人說,臺灣的一半是海,一半是咖啡館,臺北更是曾被《今日美國報》評為「全球十大最佳咖啡品嘗地」,是榜單中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這裡的咖啡館不僅存在於陳綺貞的歌聲中,康熙來了的嘉賓談笑中,舒國治的隨筆中,也存在於街頭的角角落落。臺北擁有多達三千家的咖啡館,是上海的六倍,所以這次的臺北之旅,我選擇暢遊臺北的咖啡館。
  • 手持咖啡地圖 喝遍三坊七巷
    N海都網記者 高欣 海都網訊 由海都網攜手融匯集團推出的「融匯溫泉城·2014年三坊七巷咖啡文化節」自推出後,受到了榕城市民的強烈關注。在本次咖啡文化節暨世界咖啡師中國區選拔賽(福州站)中,喜歡安靜的你如果想找家咖啡館好好喝一杯,一定要私藏一份三坊七巷咖啡地圖。這份咖啡地圖收錄了三坊七巷所有特色咖啡廳,持有該地圖,可特享咖啡文化節期間商家優惠。
  • 臺灣大叔大陸開咖啡館13年:用「人情味」調製咖啡
    黃文杰:就是嘛,所以很多人都說咖啡只有苦味那是錯的……  【解說】一個愜意的午後,在貴陽市一家臺灣艋舺(閩南語發音monga)風情咖啡館裡,店鋪創始人黃文杰和他的店員夥伴正向客人介紹一款創意咖啡,輕鬆風趣的講解讓此刻身為顧客的記者倍感親切又耳目一新。
  • 【抱著價值上萬的貓喝咖啡?! 武漢首家布偶貓咖啡館】
    (店門口的「土豪金」烘焙機)兮兮說,只有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做出的咖啡才好喝,所以她去了很多地方學習和考察:深圳、香港、臺灣……(招牌司康、濃鬱布朗尼)店裡的點心也是找英國人學的:地道的招牌司康、濃鬱布朗尼。因為老師對原材料非常講究,所以店裡用的進口原材料都非常貴。她說,只有做出自己都忍不住想吃的東西,才是好的產品。
  • 來杯照顧咖啡,休息後再出發!提供長照資訊的臺灣咖啡館
    臺灣的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2016年起推動「照顧咖啡館」,現在全臺已經遍地開花,有超過8家的照顧咖啡館,歡迎照顧者來聊聊,想了解長照資訊的朋友,也能在此輕鬆地獲得所需資訊。極簡咖啡除了有「喘息咖啡」服務,還有中途職場實習計劃,在「照顧畢業」後,能在此學習一技之長,重新融入社會。有心咖啡則是以「多元友善」為宗旨,營造適合所有族群的舒適環境。
  • 只知道有貓屎咖啡館?新型咖啡館不僅能夠喝咖啡,還能做魚療
    擼貓為主題的咖啡館咖啡和錨是時下流行的組合,在地圖軟體上隨便搜索,就能夠出現很多以貓為主題的咖啡館,隨便走進一家貓咖啡館,都能夠看到這裡有各型各色的人,一些人在看書,有人在喝咖啡,有人在敲打鍵盤,有人在輕聲議事,沒看到貓是怎麼回事?
  • 林sir與「貓屎咖啡」的情緣,你可千萬不能錯過啦!
    林sir與「貓屎咖啡」的情緣,你可千萬不能錯過啦! 如何去品嘗一杯咖啡? 究竟第二期林sir會有什麼新想法? 又會給大家介紹什麼新產品?
  • 藤本壯介臺灣咖啡館_2020年藤本壯介臺灣咖啡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藤本壯介臺灣咖啡館專題為您提供藤本壯介臺灣咖啡館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藤本壯介臺灣咖啡館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原晨室內設計   利用透光頂棚打造採光極佳的戶外座位區,水泥粉光地坪與牆面搭配植栽,巧妙以木板墊高用餐區域,與走道形成區別。
  • 每年咖啡館消耗多少杯咖啡?
    Is it…a) 2.3 million b) 23 million or c) 23 billion?那麼今天的問題,羅伯!在英國每年我們要在咖啡館或咖啡廳消耗多少杯咖啡?順便提一下,consume是表達吃或者喝的另一個詞。是a) 230萬 b) 2300萬 還是 c) 230億?Oh, I don’t know.
  • 馬雲連開兩家「碼農咖啡館」 要做懂代碼的咖啡
    而對於Costa來說,咖啡本是個大眾消費品,要針對某一特定人群去販賣咖啡也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事情,「雙方磨合了挺長時間,但Costa方面對這個想法還是挺興奮的。」  接下來,阿里雲還希望在咖啡館裡引入大數據的應用,代替人工來收集程式設計師對咖啡館的偏好,包括接入阿里雲的會員體系,用阿里雲的會員券兌換Apsara咖啡。
  • 全球最個性的十大咖啡館:Snel--困在監獄喝咖啡(組圖)
    19世紀中葉,歐洲現代咖啡館起源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咖啡館內,喝咖啡原是一種政客的社交活動,咖啡館是音樂藝術家的落腳點,或是偉大文人與作家的精神居所。  浪特曼咖啡館首先吸引遊客的是門前的露天茶座,再沒有其他咖啡館的露天茶座比浪特曼更舒適。外圍是爭豔鬥麗的鮮花,配合陽光照耀偌大的茶座,構成光明豔麗的畫面。
  • 扮靚時尚都市 寧波「文藝範」咖啡館地圖出爐
    原標題:扮靚時尚都市 寧波「文藝範」咖啡館地圖出爐   「淺綠小院」、「小蝸牛咖啡」、「柔木咖啡」、「熊島咖啡」……這些咖啡館,你聽說過不?雖然身份不同,卻都有一份對咖啡的喜愛。  在為期一個月的微博活動中,我們送出了住房券、自助餐券及咖啡券等禮品。其中,網友「@codo是OCD患者」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獲得者為「@NB-特工小非」、「@小雀果」,「@Fancy-baby萌萌萌」等網友獲得二等獎。與此同時,我們根據網友推薦和實地考察,製作了這張「咖啡館全地圖」。
  • 臺北咖啡館 - 中國臺灣網
    臺北的咖啡館年年增加。許多喜歡四處旅遊的人,最喜歡就是租個住宅區的巷弄裡價廉物美的店面,用國外取經的心得把庭院裝修打理一番,開個咖啡館。    早期一切仿美的臺北,普遍是清淡無味的美式咖啡。因為旅遊開放,而逐漸被濃鬱香醇的歐式咖啡所取代,尤其是意式濃縮咖啡與法式奶泡咖啡的引進。如今即使是小小的咖啡館都有數十種選擇,加上大量的咖啡連鎖店開張,提升了買賣雙方的品味,各種講究跟著漸漸細緻起來。    早年南投觀光區附近種植的咖啡豆,最近又被開發出來成為熱門商品,口味香甜,典型的臺灣滋味,溫柔順口不激烈,唯一的缺點是量少價昂。
  • 西雅圖完美咖啡地圖,盤點那些好喝到逼死星巴克的咖啡館……
    然而,在西雅圖可不只有星巴克,更有好多小眾咖啡館,他們用精緻的咖啡豆衝泡出一杯香濃的味道,也成為西雅圖一道最獨特的風景,為大家獻上西雅圖最值得去的10家咖啡店,讓你在香氣中消磨時光……貓奴們最愛的咖啡館,沒有之一!不僅能喝到好喝的咖啡,還能吸貓。而這裡賣出的每一杯咖啡同時也會有一部分收益用於貓咪領養所,咖啡和點心在造型上也配合主題做出了巧思,這裡的貓咪們都很溫順,咖啡味道也很不錯!
  • 德國流行"修理咖啡館" 顧客喝咖啡為修理廢棄物
    「維修咖啡館」的概念起源於荷蘭,隨後在西歐和北美廣泛傳播(法新社)中國網1月17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月16日報導,近日「修理咖啡館」的概念在德國蔚然成風,常去咖啡館的人可以將自家已損壞的物件拿到咖啡館裡,由志願者進行維修,最後再將可以重新使用的「舊物」帶回家。
  • 2021廣州精品咖啡館地圖
    \ 2021 Guangzhou Cafe Map /  從2015年開始算起,這是咖啡沙龍整理的第六份廣州市精品咖啡館地圖了本來整理咖啡地圖的目的,是幫助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啡友和本地新入門的愛好者找到藏在各個角落的精品咖啡館,在行色匆匆的間隙裡偷得半日閒情。然而加上時間的維度後,這份咖啡地圖在不經意間又孕育了新的意味。儘管每年的地圖上總會有幾個名字消逝,但我們的名單卻越來越長。
  • Travel+Cafe 探尋臺灣咖啡之旅 (上)
    在北京生活更是可以喝到超多咖啡,我去過的咖啡店不下100家,被朋友們榮幸的稱為北京咖啡館活地圖,家裡也是咖啡堆成山,可仍鍾情於去咖啡館喝,那裡享受的並不僅僅是一杯咖啡,還有一種悠閒舒適的氛圍,嫌餐館吵,嫌戶外空氣不好,咖啡館就成為約朋友聊天的好去處。而很多精品咖啡館的位置都會稍微隱蔽或者交通不便,此時我還是會選星巴克,口味穩定,店面密集。
  • 資深咖啡愛好者推薦的北京手衝咖啡地圖
    原標題:資深咖啡愛好者推薦的北京手衝咖啡地圖  我也就是這一兩年才開始接觸手衝單品咖啡的,最近有點兒癮大。縱觀我認識咖啡的道路,基本上是伴隨著對於器皿的喜好和著迷。
  • 寶島臺灣咖啡紀行
    倒是我,在路過一家燈光昏黃,頗有美式小酒吧風情的咖啡館時,拐進去點了一杯濃縮咖啡,然後又打包了一杯卡布奇諾,然後就與他們一起,回到酒店了。其實,彼時我對咖啡品鑑力,還處於學習階段。這也許就是臺灣同胞可以稍稍傲嬌一下的資本。到了臺北,一行人來不及休息,就趕去與臺北精品咖啡商業發展協會的同行們進行會面、交流。6年前,國內的精品咖啡風潮剛萌芽,而臺北的咖啡行業,已經到處是自家烘焙、手衝等精品咖啡館林立了。我們參觀體驗的第一個店,是夫妻倆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出了幾十家連鎖的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