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北的咖啡館,我在剛開公眾號時就寫過三篇(其實是因為要寫那十五家才開的公眾號):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中)
B sir咖啡地圖|臺北找咖啡館(下)
時隔大半年,我又專門去了一趟臺北。
為工作、為休假、也為著純粹的在那個舒服的城市生活一小段時間。
新咖啡館幾乎沒有準備,加上頭一個禮拜天氣異常陰冷,雨也不停,我常常走著走著就去了熟悉的那幾家。
(關於這首歌的解釋,寫在「Coffee:Stand Up」那部分。)
蜂大咖啡
抵達臺北的那個晚上,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冷——那種,明明知道氣溫有多少度、也明明知道需要穿多少衣服,但真正站在風裡,卻還是會止不住一直發抖的鑽心的冷(其實就還是穿少了)。
於是本打算只是去西門町買點生活用品、隨便走走看看的人,只在熙熙攘攘的商業街上呆了兩秒,就不得不趕緊衝進那個給我留下過三次好印象的「國營老牌咖啡館」蜂大,來一杯好喝的熱卡布。
Coffee:Stand Up
這是我在臺北的「一咖啡」——因為它不僅身處我愛逛的東區,還為著兩位特別低調、特別踏實、只是一心一意想做好咖啡的年輕老闆。
(當然也因為男老闆喬伊很帥。)
第一天去,先來了一杯熱卡布,坐在門口吹暖風曬暖陽(這也是我在臺北頭一個禮拜唯一的一次感受到溫暖)。
喝完覺得不太夠,又要了一杯拿鐵。
這杯拿鐵喝到一半時,店裡傳出一首民謠的前奏——是我最近特別特別熟悉、亦是聽過無數遍的旋律。它出現在這家店裡令我有些驚訝,同時又非常開心。
好像有一種默契。我們不說,但我們知道。
三天後我又跑來。
第一天沒見著的女老闆草莓在看到我時愣了半秒,然後眼睛一亮,聲音甜甜:「歡迎回來~」
點了一杯熱拿鐵,她又問:「是今天才到嗎?」
喬伊在門口烘豆子,回頭淡淡地說:「她前幾天有來過啦。」
虎記
為著Keith Haring的塗鴉特展專程來到歷史博物館,看完展後走路去附近的中正紀念堂站坐捷運。
走著走著覺得那條路有點熟,虎記貌似就在附近?
打開地圖看了看,果然呢——縱使臺北還有許許多多未曾探尋、也想要去探尋的陌生好咖啡館,但仍忍不住會在路過熟悉的區域、熟悉的咖啡館時推門而入,進去來一杯熟悉的熱卡布。
多幾個這樣的咖啡館,多幾次這樣的場景,這座很舒服的城市,就慢慢地有了熟悉的味道。
The Lobby of Simple Kaffa
我在逛東區時,時常會因為錯綜複雜的小路而屢次經過The Lobby of Simple Kaffa的路口。
當我最後一天在東區亂逛、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路過它時,終於忍不住走進地下一樓,來了一杯「快點喝卡布奇諾」,和一塊「宇治森半抹茶蛋糕卷」。
我愛抹茶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它真的綠得太美了吧。
除了熟悉的咖啡館們,在臺北我又去了五家新的。
唔.如果把敦南誠品地下二樓那家誠品音像吧檯的打包熱卡布也算上的話。
爐鍋咖啡(迪化街)
爐鍋並不是第一次去,但上一次是關渡的分店。
迪化街的這一家,特別像走進一個舒適的不做作的老時光。
大概是這家咖啡館和這條街特別有名的緣故?這杯好喝的小小的熱卡布要一百八十塊,幾乎是我在臺北喝過最貴的熱卡布了。
Cafe Junkies
我去過下雨的臺北,颱風的臺北,暴熱的臺北,晴朗的臺北,但我還是第一次,去這麼陰冷的臺北。
在這個最冷的午後,我撐著雨傘來到這家頗大的Cafe Junkies。捧著一杯巨大的熱卡布,坐在高腳凳上,看窗外雨中的人來人往,終於覺得自己緩過來了一些。
Le Park Cafe
同一天。
我第一次去了民生社區,第一次去了富錦街,在一個很像布魯克林的區域漫無目的的走了幾個來回,又來到一家新咖啡館——一家從店名到裝修風格,都像極了左岸老咖啡館的地方。
左岸老咖啡館的熱卡布是我的噩夢,於是我在這裡點了一杯熱拿鐵。
這次不僅感覺時間在穿越,好像連身在何處,也不是特別清晰了呢。
好丘
101附近的四四南村,是很多臺灣在地人與朋友都對我大力推薦的地方,也是一個我從沒去時就知道自己不太會喜歡的地方。
這種「不太會喜歡」的情緒,在真正抵達那裡之後,更清晰的顯現了出來。
為了不讓自己白來一趟,我走進好丘,買了一堆包裝好看的茶(此次來臺的重要任務),又點了一杯黑糖卡布。
唔.這杯黑糖卡布,讓我「不太會喜歡」的情緒,到達了頂點。
以至於四四南村和好丘我都不願意再去第二次了。
Blackpages Cafe
我和「隨時都在說走就走」的王大人是如何在臺北相遇的,就不贅述了。
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我有整整兩天都和他待在一起。
見老朋友,吃飯,聊天。
見另一個老朋友,喝茶,聊天。
直到第二天他就要離開。
我們在西門町吃了一餐非常新鮮又好吃的臺式小炒,眼看已經快九點,可王大人仍是精力旺盛完全不願返回酒店的意思(他的酒店就在西門町)。於是他提出去徹夜不關的敦南誠品逛逛,順便消消食。
於是我們就來到敦南誠品。
省略中間看書買書若干。反正離開誠品前的最後一幕,是我們坐在B2音像店的休息區,你喝氣泡水來我喝熱卡布,同時又聊著一些有的沒的。
P Cafe
這一天我在淡水。
很早之前,仔細研究過天氣預報的我就給自己在記事本上預約了這一天——中午北投和親友吃飯,下午淡水騎車,傍晚漁人碼頭看日落。
這大約也是這次臺灣行中,我唯一一次給自己做這樣詳盡的計劃吧。
因為天氣的確非常好,於是計劃很有序很圓滿的進行著。
唯一沒有料到的,是漁人碼頭並沒有U Bike的還車點,於是我只能在騎抵碼頭後又騎回淡水捷運站,再坐車前往碼頭等日落。
去一山老師介紹的P Cafe打包一杯冰卡布,就是在「騎回淡水捷運站,再坐車前往碼頭」之間。
「在高雄過周末」是臨時決定的,於是下面這三家咖啡館,也是臨時加入list的。
草圖自家烘焙咖啡館
高雄和臺北完全是兩個季節啊!我在抵達高雄後這樣感嘆道。
於是陽光下我一路輕鬆的(脫掉打底羊毛衫別說有多輕鬆了)走去一山老師推薦(again)的草圖咖啡。
他家咖啡偏酸,不太合我口味。但落地窗前坐著的一對邊吃沙拉邊喝咖啡邊聊天的老夫婦,看著特別讓人開心。
握咖啡
草圖喝到一半我突然想去西子灣看夕陽。於是我就立刻行動了。
但那天的太陽不太猛烈,除了灰濛濛的大海我什麼也沒看著.
蔫嗒嗒的又從碼頭走回捷運站。
在一個路口突然瞄見一家咖啡館——這名號可真大啊!那就,來一杯吧。
自然醒
第二天的高雄依舊炎熱,我只想出去亂逛,便去了安琪推薦的自然醒。
結果呢,這家自然醒,和昨天在西子灣偶遇的那家握咖啡,竟然是由同一個老闆經營!
在咖啡館這件事上,我真是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巧合,和幸運啊。
由於這次並不打算再寫遊記,於是發一個彩蛋吧——非常幸運,在天氣預報的精準預測下,與本人的提前準備下,我終於在第六次的臺北、第五次的淡水、第三次的漁人碼頭,第二次見到了一個完美落日。
All Photos by iphone 6.
我還有更多咖啡地圖:
B sir咖啡地圖|巴黎:LOUSTIC
B sir咖啡地圖|深圳:OCT的一咖啡
B sir咖啡地圖|成都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巴黎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芝加哥找咖啡館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中)
B sir咖啡地圖|上海找咖啡館(下)
B sir咖啡地圖|巴塞隆納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巴塞隆納找咖啡館(下)
B sir咖啡地圖|紐約找咖啡館(上)
B sir咖啡地圖|紐約找咖啡館(下)
感謝關注很愛臺灣也很愛咖啡館的微信公眾號「她的名字叫Bambus」(ID:hernameisbambus),本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與分享)。
本人在新浪博比較活躍,歡迎關注@Bambus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