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領讀|《論語·學而》之一

2021-02-13 明德讀書人

【注釋】

 ①子:中國古代對有學問、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稱。《論語》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習:「習」字的本意是鳥兒練習飛翔,在這裡是溫習和練習的意思,更大意義上指的是實行、實踐。

 ③說(yuè):同「悅」,高興、愉快的意思。

 ④樂(lè):快樂。

 ⑤慍(yùn):怒,怨恨,不滿。

 ⑥君子:《論語》中的「君子」指道德修養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時又指「有位者」,即職位高的人。這裡指「有德者」。

 

【翻譯】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隨時隨地練習、實踐,不也內心喜悅嗎?有朋友知己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即使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在意,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解讀】

 學什麼,怎麼學

 學習可以使人成長,使人進步,使人快樂,使人寄智,使人過上幸福的日子...關於學習的意義,誰都能說上一籮筐,也就不必再贅述了。倒是那學什麼、怎麼學的大深意,卻是很有必要說上一說的。

 「學而時習之」第一個「學」指的是學習。那麼,學習的內容是什麼呢?是學問。許多人把學問當作知識,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識海量,如果把學問當作知識,那恐怕一輩子什麼都不用幹了,只做學生就夠了。儘管哲人說,學無止境,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但也要有選擇地學。細讀《論語》全書,我們不難發現,孔子所說的「學問」既不是指文學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識淵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學問一一做人到位,做事正確。所以有些人可能一個字也不認識,但可能擁有大學問:做人好、做事好、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更點明個中意味,指出此節所述是人的「人道之門,積德之基」。他強調的其實是「學」之後的「行」。一門心思只學知識,而不想著如何讓學到的知識先服務於自己,後服務於社會,造就的無疑會是一些只會「閉門造車」和「紙上談兵」的書呆子、百無一用的書生,這就需要在正確知識引領下,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有些人滿腹才學,卻盡做禍國殃民之事,一樣是「無學」之徒,譬如秦檜、嚴嵩等人。有些人,雖然讀的書不多,知識也不夠豐富,但做人有擔當,做事有主見、重大義,這樣的人就是有大學問的人。

做人做事的學問不是在書齋裡形成的,也不是在課堂上學會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為政、經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飯、打掃衛生等這些具體的社會活動中養成的。這就是「學而時習之」的「習」——學問的獲得,既需要上述的實踐,更需要不斷地反思,隨時隨地地提醒自己改正錯誤與不足,提高修養。這種人格的培養,是一種行為的習得。沒有持之以恆的反覆磨礪,是很難形成的。

 進德修身,通常而言,是與自己的不良習氣作鬥爭,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來卻充滿了「悅」和「樂」,有著無限的樂趣一一因為個人修養的提高乃是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是運用自己的心靈對自然和社會規律進行理性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快樂。在反覆的學習與實踐中,不僅能培植人格,更能增長智慧,這種成長的幸福感是難以言說的。

「觀過而知仁」,看見別人犯了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這樣的錯誤,要隨時隨地有思想、隨時隨地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反省,這就是學問,體驗到了,有會心的樂趣,這就是不亦說乎。

 其實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或有體會,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或者掌握了一種高效做事的方法,這個時候,是無比快樂的。「樂感」是人外在行為收效內化後的情緒體驗,這一情感歷程無疑是寂寞的。難怪李白曾有詩言「古來聖賢皆寂寞」,一語道破了做學問的境況。

這一點,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概莫能外,中國的孔子、莊子,西方的蘇格拉底、叔本華、馬克思無不寂寞一生。所以,如果真心向學,就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悽涼的精神,否則免談。真正做學問的人,活著的時候,很可能沒一個人了解他,有時甚至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人們才會認識到其思想的偉大價值。不要說聖賢,就是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常常感嘆,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

可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聖賢也是人,身處無邊的寂寞中,多麼期望能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千秋大業,與他談論道德學問,和他有著強烈共鳴,能夠與其砥礪互進,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樂呀!於是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家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然而,這樣的知己很難得。有時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一個。

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怎麼辦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處世交友都是人生要義,當以人和為樂事,「人不知而不慍」才是為人為學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難,遭到挫敗,或被人誤解時,往往滿腹怨氣,怨天尤人。而一個道德學問精深的君子,是不會這樣做的,他們通常會反思自己,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沒做好,該如何改進等。自持仁心,不斷進德修身,自己的心靈就會充實、圓滿,並最終獲得幸福。所以,人的一生,關鍵是自知自立。「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自己是否成功取決於能不能成為「不惑、不憂、不懼」的君子,而不在外人如何評價,當然更不能奢求於外物的堆積了。

 《論語》開篇的這幾句話,並不是簡單談讀書學習這麼簡單,而是講如何學做人,如何做學問。學而時習,與朋友共,不為人知而不慍,就能不斷增進美德,開啟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靈獲得滋養,思維得以拓展。如此,就會踏上真正的心智成熟之路,進而達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一一修成君子。

(永強整理)

相關焦點

  •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如何閱讀現代文學經典
    領讀經典-現代文學 | 如何閱讀現代文學經典 2020-02-2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如何閱讀古代文學經典 2020-02-2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共學:《論語學而第一》(8)
    「 楊伯峻《論語譯註》: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錢穆《論語新解》:無友不如己者:無,通毋,禁止辭。與不如己者為友,無益有損。
  • 論語 | 學而篇第二
    點擊上方綠標  收聽葉子領讀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作亂:亂、謂逆理反常之事。務本:務,專力也。本,猶根也。亦始義。本立而道生:孔子之學所重最在道。所謂道,即人道,其本則在心。人道必本於人心,加有孝弟之心,始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始可有仁道。本立而道生,雖若自然當有之事.亦資於人之能誘發而促進之,又貴於人之能護養而成全之。凡此皆賴於學,非謂有此心即可備此道。為仁之本:仁者,人群相處之大道。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法國]雨果:《悲慘世界》 2020-04-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聲慕課 | 中國大學MOOC《領讀經典》音頻課程在線收聽
    領讀經典「領讀經典」依託山東大學文史見長的學科優勢,秉持「文學生活化,生活文學化」學術理念
  • 論語 | 學而篇第一
    點擊上方綠標  收聽葉子領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稱子,閔子、冉子單稱子僅一見。學:誦,習義。凡誦讀練習皆是學。舊說:「學,覺也,效也。後覺習效先覺之所為」謂之學。然社會文化日興,文字使用日盛.後覺習效先覺,不能不誦讀先覺之著述測二義仍相通。時習:此有三說。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為時。二指季節言。
  • 賴國全育心經典教材MP3+電子版書籍免費下載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童音誦讀MP3育心經典學習方法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1」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鐘,不超過十分鐘;「3」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7」是指連續7天重複相同的內容。
  • 《論語》經典:民無信不立
    點擊「i清新書坊」加關注,夏風習習,我們一起清華園裡讀經典吧!子貢問政。
  • 文史作家親自授課,帶孩子輕鬆學《論語》!
    不僅在中國,《論語》在世界範圍內影響都極其深遠,被譽為「世界有影響的100部著作」之一,孔子也被稱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學習《論語》,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今的教育,背誦都是必修課。子曰:「學而時習之……」成了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回憶,琅琅的書,串聯起文化傳承的主旋律,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 經典誦讀——《論語》學而第一
    今天小學基礎知識庫就為大家分享《論語》學而第一!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收藏哦~小學生學國學經典動畫《論語》合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中,俯拾皆是座右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裡,陪孩子讀讀這些名句,重溫先賢智慧。
  • 《論語》中的經典語錄
    《論語》是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的語言的文集,要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學習儒家的修身治國理念,《論語》是敲門磚。讀《論語》發現其中發人深省的經典語句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語句有以下這些。「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這句話可以了解孔子的境界歷程,大部分人的生命長度相差不是很大,但生命的深度卻有著天壤之別,看孔聖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生命本質的一生。
  • 傳誦中華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論語》中英文音頻書在京發布
    來自法國、墨西哥、剛果、印度尼西亞、克羅埃西亞的外國留學生代表與近百名小學生一起,用中英雙語誦讀《論語》經典名句,用一場別開生面的《論語》中外誦讀會宣告國內首本漢英雙語《論語》音頻書正式面市。活動現場《論語》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經典,也是國際上傳播最廣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 雲端夏令營|領讀經典-文學營招收300名優秀高中生,名師授課,費用全...
    雲端夏令營|領讀經典-文學營招收300名優秀高中生,名師授課,費用全免,24日報名截止 2020-07-20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論語 | 衛靈公篇第十七
    點擊上方綠標  收聽葉子領讀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譯註》楊伯峻《論語新解》錢穆《論語別裁》南懷瑾朗讀:葉子,《論語》愛好者,朗讀愛好者,感謝您關注慈懷書院,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經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 《論語》中的20句經典名言,句句勵志,值得收藏!
    《論語》一書詳細的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思想,為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中的20句經典名言,句句勵志,值得收藏!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語出春秋·孔丘《論語·為政》。知道承認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便是智慧。
  • 《論語 學而篇》解析:到底學什麼,該如何學?最終為了什麼?
    大家從小就開始接觸傳統教育,像《論語》、孔子、孟子等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稱為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論語》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載體,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 品味人生,每天學一句論語
    孔夫子一生重教,夫子之教重在於學,他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的智慧具有普遍性,是一本哲學經典,也是一本世俗的指導書。論語1、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國學經典:論語中的十大名句,句句讓我們成長!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總結,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論語中的一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