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每天學一句論語

2020-12-16 甲骨文課堂

#教育#

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一個人可最大限度的發展。

孔夫子一生重教,夫子之教重在於學,他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的智慧具有普遍性,是一本哲學經典,也是一本世俗的指導書。

論語

1、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品讀:

這是孔子向弟子闡述學習和為人之道;本節概括了孔子的人生理想三部分,也是我們所有人人生的三個要務:

第一、人要學習,以學習為樂,終身學習。

第二、人要交友處事,於人和樂。

第三:人要自知自立,不奢求於外。

活到老學到老,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學習,每天都在進步。人和社會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留給我們的,只有立於「江湖」,站穩腳跟。

石刻論語

3、譯文: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要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看你,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你,你自己卻惱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表現嗎

卷版論語
國學課論語

相關焦點

  • 【每日學一句論語】述而7.26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每日學一句論語】述而7.26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原文】7.26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 《論語》,細細品味後方覺回味悠長!
    翻開《論語》,墨香四溢,細細品味,方覺回味悠長!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子去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說:「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於學樂。」孔子提倡學習詩、禮、樂。放在第一位的是詩。孔子在教育自己兒子時,也是先問讀詩了沒有?隨後說,不學《詩經》,就不懂得怎樣說話。《論語》中第二次出現孔子與孔鯉的對話也是問學詩的篇目,如果不學詩,就像是面對著牆壁站著呀!
  • 《論語·為政篇第二》2.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0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原文】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③,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論語》四句精華,細細品味,獲益終生!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訒、訥均為言語遲鈍之意。「訥言」就是主張言語要遲鈍、簡約,說話越少越好。據說孔子在家鄉行走,就常常是這般恭順溫和、不善言辭的「訥言」形貌。
  • 國學經典之論語,每天一篇和你分享 第一篇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說明《論語》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國歷史上,《論語》一書被那些主球理想人格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讀書人是奉為經典。所以筆者在這裡會每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著作,讓傳統的國學文化得以更廣泛的推廣。《論語》從學而篇到堯曰篇共計二十篇,每篇都是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的言行的集合。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現存的論語共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他人談論之語共444章,孔門弟子之間的談論之語48章。今天我們從學而篇開始,逐一分享。
  • 《論語·學而篇第一》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論語》中的「歟」字皆作「與」。【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致力於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仁道便也就有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 讀《論語》學成語,成績品格一起抓!
    |本文共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美學家朱光潛:「無論從思想或是從藝術的觀點看,《論語》都是一部絕妙的書,可以終身咀嚼,學用不盡。」 思想家章太炎:「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 視頻·每天讀論語·憲問14.20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憲問14.20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原文】14.20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 《論語》筆記——「學而」篇總第八則
    《論語》筆記——「學而」篇總第八則    本則「論語」其實就是悄悄話,是孔子平時私下地對個別學生耳提面命的人生「秘籍」,不能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生哲學
  • 每日一句 | 《論語》
    (路)Quote of Feb 22 十年倒計時273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壯遊無止,每日一句。追求簡短,心情隨筆。年少的時候讀過很多義務教育的書籍知識,總是少了點體會和情景理解,更多的也是死記硬背。但是隨著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加,會發現這些入選教科書的詩詞文學特別的有意義有哲理,是最接近本源的知識。
  • 每日學一句論語八佾篇全集王自成主講及每天學習討論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每日學一句論語八佾篇全集王自成主講及每天學習討論荀卿庠讀書會整理視頻聲明:
  • 一起學《論語》1.17 學而篇第一總結
    《論語註疏》曰:此篇論君子、孝弟、仁人、忠信、道國之法、主友之規,聞政在乎行德,由禮貴於用和,無求安飽以好學,能自切磋而樂道,皆人行之大者,故為諸篇之先。既以「學」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須學也。張栻曰:此篇列於魯論之首,所記大抵皆欲學者略文華、趨本實,敦篤躬行,循序而進,乃聖人教人之大方。
  •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原文】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 論語|學而 學而時習之
    我們把這個地方的最關鍵的點講一下,這句話是論語開篇立意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把這個東西展開來講「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大家知道為什麼是這三句話嗎?為什麼是學而?為什麼是有朋?為什麼是人不知?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學而」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 是在人的少年。什麼時候「有朋」?是指你成年的時候。為什麼說「人不知」呢?
  • 論語 | 學而篇第一
    《論語》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稱子,閔子、冉子單稱子僅一見。學:誦,習義。凡誦讀練習皆是學。舊說:「學,覺也,效也。後覺習效先覺之所為」謂之學。然社會文化日興,文字使用日盛.後覺習效先覺,不能不誦讀先覺之著述測二義仍相通。時習:此有三說。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為時。二指季節言。
  •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子路13.5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子路13.5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原文】13.5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
  • 讀《論語》長大,人生不會太差!(第九講:敏於事而慎於言)
    今天我們學習《論語》。
  • 從小讀《論語》長大的孩子,人生的格局不會太小
    也就是說,論語的經典語句、文章會貫穿整個小學,甚至初高中,成為必考內容。作為媽媽,深知論語的重要性,每天晚上都要監督孩子背論語,但因為大部分古文都比較枯燥,所以孩子翻幾頁就不感興趣了,這讓家長實在頭疼。
  • 《論語》中最引人深思的八句話,教人讀懂人生!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一、小不忍,則亂大謀。出自《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出自《論語·顏淵篇》,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強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學習方法。
  • 論語|學而 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這句話是我們在《論語》裡面第一次聽到,他提到《詩經》裡面的話,我們知道《詩經》不僅韻律很美,它的韻味也非常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很美的語言。《論語》裡面講:不學詩,無以言。如果不學《詩經》,都不知道該怎麼樣說話。說出來的話,沒有美感。一個人真正學說話,應該從《詩經》裡面來學,不學詩無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