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朋友,也有敵人。
你的身軀不是孤立的,所以你的生命也不是孤立的,你的價值也並不只屬於你一個人。因此,我們註定不是只為自己而活著。
馬雲曾說過,21世紀是利他主義的時代,正如他所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先看輕錢。如果你心裡老是想著錢,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如果你心裡老是想的是錢,你就永遠不會成功,也永遠不會成為企業家。只有當一個人想著去幫助別人,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時,才能真正的成功。」
簡而言之,就是做人不能太自私,只為自己而活。如果對外總是像鐵公雞一毛不拔,對自己也同樣太苛刻,就很容易會被別人看不起,也很難有真正的朋友。
情商高的人,都抱有一顆感恩之心做人,秉承利他之心做事。
凡事不能把利己放在第一位,當我們不斷為自己攫取利益而奮鬥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別人是否從中受益。因為一個只知道利己的人,不可能心情平和、平靜地做事。
當他得到時,便會欣喜若狂,自然也不算平和了。而當他失去時,便會痛苦萬分,更不用說平和了。一個人只有約束自己的利己之心,客觀理性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時,才能心平氣和,不再煩惱。
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劉健毓曾是南開大學數學學院的一位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她就決定把自己的每一筆獎學金的一半捐給貧困地區的學生。
入校之後,劉健毓一直品學兼優,累計獲得過1萬多元獎學金。她的愛心包裹也不斷送到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
然而,這樣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孩,卻連託福備考的相關學習材料都不捨得去複印。她說:「我拿電腦複習,挺很好。」
劉健毓的家在內蒙古包頭市,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工廠效益不好,收入也並不高。經南開大學數學院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劉健毓被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劉健毓確實很有愛心,她不僅主動捐贈了自己獲得的部分獎學金,還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從大學一開始,劉健毓會去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和農民工子弟學校,定期看望那裡的孩子,而這種生活習慣在上學時一直伴隨著她。
當有人問她為什麼要做這些公益活動時,劉健毓說:「這是受『家風』的影響吧。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如果只為自己而活,就只能擁有一個人的智慧。如果心裡想為他人和社會服務,就能夠擁有天地間的大智慧。」
不得不說,劉健毓是好樣的。她沒有因為家裡條件差而抱怨連連,反而是努力奮進,把利己的思想放在一旁,一心利他,相信她肯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誠然,人生彈指一揮間,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而應該要燦爛、精彩、輝煌。
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勇敢地去伸出援手;在醜陋面前,應該勇敢地出手;在爭功奪利面前,捨得放手。總之,不管別人,只管自己,這樣的人並不是有個性,是一個自我修養和自私的問題
事實上,當一個人在考慮自己時,能為他人著想,往往能更加與他人相處融洽。一段良好的關係也能使一個人更容易實現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