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都抱有一顆感恩之心做人,秉承利他之心做事

2020-12-12 騰訊網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朋友,也有敵人。

你的身軀不是孤立的,所以你的生命也不是孤立的,你的價值也並不只屬於你一個人。因此,我們註定不是只為自己而活著。

馬雲曾說過,21世紀是利他主義的時代,正如他所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先看輕錢。如果你心裡老是想著錢,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如果你心裡老是想的是錢,你就永遠不會成功,也永遠不會成為企業家。只有當一個人想著去幫助別人,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時,才能真正的成功。」

簡而言之,就是做人不能太自私,只為自己而活。如果對外總是像鐵公雞一毛不拔,對自己也同樣太苛刻,就很容易會被別人看不起,也很難有真正的朋友。

情商高的人,都抱有一顆感恩之心做人,秉承利他之心做事。

凡事不能把利己放在第一位,當我們不斷為自己攫取利益而奮鬥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別人是否從中受益。因為一個只知道利己的人,不可能心情平和、平靜地做事。

當他得到時,便會欣喜若狂,自然也不算平和了。而當他失去時,便會痛苦萬分,更不用說平和了。一個人只有約束自己的利己之心,客觀理性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時,才能心平氣和,不再煩惱。

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劉健毓曾是南開大學數學學院的一位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她就決定把自己的每一筆獎學金的一半捐給貧困地區的學生。

入校之後,劉健毓一直品學兼優,累計獲得過1萬多元獎學金。她的愛心包裹也不斷送到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

然而,這樣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孩,卻連託福備考的相關學習材料都不捨得去複印。她說:「我拿電腦複習,挺很好。」

劉健毓的家在內蒙古包頭市,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工廠效益不好,收入也並不高。經南開大學數學院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劉健毓被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劉健毓確實很有愛心,她不僅主動捐贈了自己獲得的部分獎學金,還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從大學一開始,劉健毓會去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和農民工子弟學校,定期看望那裡的孩子,而這種生活習慣在上學時一直伴隨著她。

當有人問她為什麼要做這些公益活動時,劉健毓說:「這是受『家風』的影響吧。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如果只為自己而活,就只能擁有一個人的智慧。如果心裡想為他人和社會服務,就能夠擁有天地間的大智慧。」

不得不說,劉健毓是好樣的。她沒有因為家裡條件差而抱怨連連,反而是努力奮進,把利己的思想放在一旁,一心利他,相信她肯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誠然,人生彈指一揮間,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而應該要燦爛、精彩、輝煌。

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勇敢地去伸出援手;在醜陋面前,應該勇敢地出手;在爭功奪利面前,捨得放手。總之,不管別人,只管自己,這樣的人並不是有個性,是一個自我修養和自私的問題

事實上,當一個人在考慮自己時,能為他人著想,往往能更加與他人相處融洽。一段良好的關係也能使一個人更容易實現自我、成就自我。

相關焦點

  • 做人,心要善,善良之人天必佑
    心不善,人不正,大富大貴沒有用,心奸詐,人狡猾,多行不義必自斃。再窮,也不能玩手段,昧自己的良心;再苦,也不能耍陰謀。做人,就要光明磊落。善良為人,踏實做事;憑良心,盡本分;別貪念別人的財富,別泯滅了人性的良知。做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不能沒有良心。沒有良心的人,活得就像個禽獸,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他說:「心在哪裡?心就是良心,心的本質是真善美!」。 而良心,就要「利他」。 人要有宇宙觀,利他就是宇宙觀,這個世界所有生物得以生存,是因為有利你的東西支撐著,因為只有利他,你才能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
  •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這是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基於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經歷的思考和總結,也是他最想要告訴人們的,想要留給這個世上的一件事情。他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都是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
  • 《心》|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利他之心之路
    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心,源於利他之心!《心。》最初的利他之心小時候,是一個人性格和做事風格的形成基礎。稻盛和夫小時候是個孩子王,家裡生活條件雖然不怎麼好,但偶爾母親蒸了紅薯,在當時算是奢侈的美食,對於孩子們來說,總會忍不住要伸手。但他克制住了衝動,這可以看得出來,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自制力。
  • 人人都有一顆心,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1、感恩,感恩天,感恩地,感恩很多給予我們一切的人。恩,是一種恩惠,是一個給予,只因為接受,於是好多人要將這份感動銘記在心中,從而對這份恩情,做到感恩。感恩,只能讓我們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我們自己。
  • 心存利他之心,福報會回到自己身上,美好會不期而至
    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心存利他之心,百利而無一害。長存利他之心,別人就一定能夠感知你的真誠,自然也會給你一個回贈,互惠互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天堂裡的情況正好相反,人們夾住麵條都往鍋對面的人嘴裡送,讓對方先吃。吃過的人為表感謝,馬上幫對方取麵條,天堂裡的所有人都能從容地吃到美味的麵條,每個人都心滿意足」。住在同一個世界,因為有無利他之心,而分出了地獄和天堂。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收藏)
    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的經營之神,創辦京瓷大獲成功,商海沉浮半個世紀。
  •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會有一顆知足的心!
    善良的人總是快樂,感恩的人總是知足: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 稻盛和夫:如果硬要說我為什麼會成功,我都歸結於有一顆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把成功歸結於有一顆利他之心一個完全不懂航空的門外漢,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竟然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業績從谷底到頂峰,十分罕見。他就是稻盛和夫。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應邀擔任日本航空公司的會長。
  • 許振榮:樸素的利他之心鑄就成功人生
    一顆善良的心,一份大愛的情懷,便是一生的追求。他有著二十歲的朝氣,四十歲的體魄,精力旺盛,神採奕奕,目光炯炯有神,初見以為他正值中年,殊不知他是一位歷經滄桑、年過花甲的老人。俗話說「相由心生」,鶴髮童顏,時刻保持年輕的狀態,皆因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任憑風雲變幻,歲月流逝,依然笑看人生。
  • 稻盛和夫的新書《心》:成功和幸福,離不開「利他之心」
    人所能擁有的、最為崇高最美麗的心,就是關愛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有時候犧牲自我也要為他人盡力之心,這樣的心,用佛教的語言,就叫「利他之心」。稻盛和夫說:不管想做成什麼事,不管面對怎樣的命運,只要我們活著,目標就應該是培育一顆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努力的善良之心。
  • 【作文微課】定比定律:敬天愛人 利他之心
    【優秀標題】1、利人利己,並行不悖2、世界因「利他」而美好3、做利他之人,贏美好人生4、利人者,人恆利之5、利己修身,利他平天下6、始於利己,終於利他7、先利他人,再利自己8、「利他」亦「利己」8、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阿爾貝·加繆《加繆手記》:「利他主義一如享樂,是一種誘惑。」9、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活法》:「磨鍊靈魂,就會產生利他之心,只要抱有這樣的好心腸,為社會,為他人著想,並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10、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聖家族》:「『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醜。」
  • 嶽雲鵬從服務員到老闆,郭德綱教誨自己努力,他還有一顆感恩之心
    文章《嶽雲鵬從服務員到老闆,郭德綱教誨自己努力,他還有一顆感恩之心》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除了在網絡上做網店以外,他已經是曾經打工過的那家餐館的股東,成為了老闆。從服務員十幾年的時間成為了老闆,這裡面有很多的心酸,也有師父郭德綱的教誨,更有他自己的努力。當嶽雲鵬還沒有開竅的時候,一直在德雲社的後臺掃地、擦桌子、餵狗,所有人都希望他走因為他沒有天賦,只有郭德綱力排眾議堅決的留下了他。
  • 做人,要有寬厚博愛之心
    人生在世,包容之難,難在沒有博愛之心!有的人精通很多東西,博學多才,最終卻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而有的人,沒有十分耀眼的特長,但是卻擁有寬廣的胸襟,最終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或許很多人會十分不解,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實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就兩個字的差別容量。一個人的心能夠包容多少東西,他的生命就會增添多少厚重。
  • 美文|常懷感恩之心
    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藉口卻只需一個。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感恩是一種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並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情緒體驗,滿懷感恩之心的人,有一顆美好的心靈。當你能夠靜下心來,用心去感悟、了解周邊的世界,你就會很容易地發現,需要人們來感恩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 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一個外行人,在危急時刻挽狂瀾於既倒,保住了三萬多人的飯碗,他究竟做對了什麼?答案寫在了稻盛和夫所著《心》這本書中:「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大道至簡,稻盛和夫先生將經營之根本歸結為:「利他之心」。」他將公司存在的意義從「利己」轉變為「利他」,同時倡導員工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開頭我們提到稻盛和夫在日航進行的改革,他要求員工以「利他之心」服務客戶,讓乘客產生「下次還想乘坐那架飛機」的想法,接待服務不能只講形式,必須對乘客充滿感謝之心,充滿親切、溫暖和關懷。
  • 常懷利他之心,人生就不再苦
    一顆利他之心可以說是非常健康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健康長壽和接近內心最真實的快樂,對成長和修行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入菩薩行論》中有言, 有了一顆利他之心,面對一切就會有一種隨緣的感覺;而沒有利他之心,自私心就會越來越頑固,因此會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人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缺陷、痛苦,應常常去反思自己,學著不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利他之心就會顯現,所謂的煩憂也會自然減少。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活法》的續篇,稻盛和夫基於對自己八十多載人生經歷的思考,將一切成功歸結於利他之心,他認為,「凡是能夠確信是基於利他、發自『善意的動機』的事業,最後無一例外,都能獲得好的結果。」那麼,稻盛和夫是如何貫徹這一人生哲學呢?
  • 秉持利他之心,解鎖精彩人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困惑,那麼有啥秘訣能解開這些困惑,讓我們活得更明白呢?《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從小就聽過,可是現實社會中,誰要是真學孔融,估計基本上都會說那個人腦子有病吧!有好的東西不自己留著,竟然拿給別人。
  • 江西女孩想帶環衛奶奶上大學: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這句堅定的話語使劉媛吃了一顆定心丸,該校通過官方微信表態:學校資助體系健全,會盡最大能力幫助劉媛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幫助其成人成才。為湖南大學點讚!甜蜜合照劉媛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他雖然努力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法生存,每天吃不飽飯,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為此他常常遭受別人的冷眼相待。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兒,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