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邊寵溺無度,一邊健康成長」啟蒙教育箴言不止這一條

2020-10-29 雨果雲錄

【導引】「我覺得如果能夠改變一兩個人的教育方式,都是對你和我最大的肯定……」非常贊同凌媽(張可欣女士)此觀點,這也是我們努力整理、收集、分享育兒思想,讚賞、親近友、親、鄰之所在。「寫不出好文章時,就努力編發好文章」源源不斷的動力,除了已邀請的五位品學兼優的特約小作者,我們還會攜手一批凌媽這樣的有思想、有堅持的家長,共同做好「社區+教育」。

一.關於尋求「特殊照顧」

「研究證明:過度寵溺造成身心的全面退化,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沒有一邊寵溺無度,一邊健康成長……」那些總想讓自己孩子得到「特殊照顧」的,基本是這三類人:

1.不明白,不理解、不重視正常成長之重要;

2.當寵物繼續嬌寵——也希望幼兒園、學校如此;

3.土鱉、暴發戶搞特殊心理作祟。

二.關於啟蒙教育的「一對一」

「那些在啟蒙教育階段想通過『一對一』惡補的,不是過度寵溺,或者只把孩子當玩具——沒當正常的人對待,就是該做的沒做——沒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嚴重缺乏堅持力,進而造成了巨大的欠帳……」事實上,大部分名師根本不喜歡一對一,以避免沒有成就感,尤其是砸牌子。欠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受西方瓦解我國普惠式教育的各類公知、噴子所謂快樂教育矇騙,該抓的沒抓——比如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 缺乏必要的堅持,原地打轉,甚至不進則退。受家庭、積澱等軟環境影響,重複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人類必須的糾錯成本。

3. 「金錢萬能」作祟,該做的沒做——以為花錢可以買回教育的缺失。既白白浪費錢,又耽誤孩子,更毀了名師之聲譽。

三。關於啟蒙教育之氛圍

「啟蒙教育不但需要良好的氛圍——積極向上甚至你追我趕,才能有持久力。『對於品質好又有堅持力的,儘量給予幫助」這是選擇性教育,或稱教育必然有選擇性之所在……」從學前到小學的觀察研究基本也得到了相應的佐證,正向例子比比皆是,這裡僅舉兩例:

1. 越小的孩子對環境要求越高。一個學前班20個孩子中,如果有一到兩個習慣不好特別搗蛋的,基本可以被積極向上的氣氛所歸正,但如果有三個以上,不但難以改變這種孩子的陋習,弄不好甚至被逆化。

2. 大班與小班的概念不絕對。觀察發現,跟蹤對比一個三人小班與一個12人組成的大班學習效果,大班的孩子不但整體成績好,精神狀態也超越了小班。

四。關於好的學習夥伴

「好的夥伴與好的氛圍同等重要,孩子玩伴、夥伴受圈子化(鄉、友、親)、母親閨蜜化等影響,成長差異化日益明顯……」通過5年多對5+5+5鄉、友(主要是同學)、親圈的跟蹤,與有全球化、中國化視野的白領精英家庭真正崇文重教,特別是有強大堅持力相比,差距可歸結為三個方面:

1. 父母圈子僅限於老家親屬的:基本大人曬吃曬喝玩遊戲,孩子厭學、肥胖、玩遊戲佔比最高。

2. 父母圈子僅限於老鄉的:孩子抗幹擾能力極差,孩子缺乏本體意識,困於小農、小市民思維明顯。

五,教育是事業,不是生意!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

雖然傳銷被幹滅火了,但把教育當生意,甚至以傳銷、組團詐騙式大面積存在。「那些缺乏本體意識,浮躁盲從、患得患失者,不但會將曾賺取的幾桶金交出去,也會輸掉孩子的教育……」綜合既被詐財,又貽誤孩子教育的,基本有兩大特徵:

1. 心懷僥倖、貪圖便宜,總想幫孩子走捷徑——該抓的沒抓該做的沒做。這些是打著教育的詐騙團夥的主菜。

2. 魂不守舍甚至不知魂歸何處,這種嚴重缺乏本體意識,缺乏自主判斷能力的家長,不知不覺中在戕害著孩子。

共同做好「社區+教育」

「我覺得如果能夠改變一兩個人的教育方式,都是對你和我最大的肯定……」非常贊同凌媽(張可欣女士)此觀點,這也是我們努力整理、收集、分享育兒思想,讚賞、親近友、親、鄰之所在。「寫不出好文章時,就努力編發好文章」源源不斷的動力,除了已邀請的五位品學兼優的特約小作者,我們還會攜手一批凌媽這樣的有思想、有堅持的家長,共同做好「社區+教育」。

【關於】孫雨果,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與小夥伴單車6000裡,完成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五省的社會調查後,堅定開啟走遍中國、記錄世界的不懈之旅。對於社會、財經、文化的思考、探索從未停歇……

相關焦點

  • 穿越種田文,她靠空間變美人,發家致富,被獵戶相公寵溺無度!
    導語:穿越種田文,她靠空間變美人,發家致富,被獵戶相公寵溺無度!周三中午好呀,各位小仙女!你們會看到這篇文章,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標題的吧?廢話不多說,直接告訴你們,標題的內容就是出自第一本小說《醜女種田:山裡漢寵妻無度》,講述的就是一個特工穿越到了異界,成了一個醜女,然後通過空間變美女,被被獵戶相公寵溺無度。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大人寵溺孩子的過程一般都是這樣的:上學前(大概7歲前),由於一個正式的比較標準,沒有社會、學校提供的統一的評判指標,不需要對比不需要比較也沒有比較,小孩之間看不出什麼太大的差別,因此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比較自然,對孩子的要求比較松,部分爹媽(有得寵長大的爹媽、安全感缺失的爹媽、不獨立的爹媽、完全不思考的爹媽……)在沒有社會、學校壓力的條件下,往往就會表現出對孩子的寵溺,孩子由此形成了諸多非常不好的品質
  • 平時對孩子寵溺有加,一次嚴格要求父親變「綁匪」!
    經過核實警察了解到,事實是未成年的女孩私自在外地打工,父母不放心要把孩子「綁」回去,而問題根子出自父母對於女孩的寵溺放縱,這一次嚴格要求父親變「綁匪」。之前就出現有祖孫發生爭執,奶奶被氣暈倒地,孫子在一邊插著衣兜冷眼旁觀,而原因只是奶奶沒有給其買飲料。幸虧事情發生在醫院,醫護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網友對此的評論都是:妹子們看好,以後都別嫁給他!2大了真的就懂事了嗎?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家長過於寵溺孩子,會漸漸壞了規矩,孩子向父母提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從找理由要玩具,到撒潑耍賴要禮物,甚至連學習這件事都會成為與父母討價還價的條件。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顯然不能,若教育這樣走下去,一定是壞事。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尤其用在孩子教育上
    這次爆發的導火線是孩子學習,夾雜的孩子的叛逆期和爺奶無節制地寵孫子,這這那那加起來,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焦慮、焦慮、還是焦慮。親戚對我喋喋抱怨,我看著她又是焦慮又是怨婦的臉,腦海裡想到的卻是這兩天手不釋卷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這本書。
  •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堅強,一邊念念不忘!
    楔子:青春呼嘯而過一閃而逝的歲月裡,無數朵花無數片葉子在阡陌紅塵之中隨著季節的更迭變換了容顏,它們靜謐地落下,溫柔了大地,妝點了泥土,告別了歲月;有些時候會莫名地覺得青春的詞眼在時間的閃光中,是個傷感的詞,它在我青春的字典裡,象徵著傾世卻短暫的錦瑟年華,美麗傾心,卻稍縱即逝,只留給了世人不願割捨的情懷和遺憾;它象徵著朦朧青澀真實而真摯的情感經歷和情感故事,我們一邊成長
  • 日本的「變態」教育,專治兒童拖延問題,很多家長一邊罵一邊學
    日本的「變態」教育,專治兒童拖延問題,很多家長一邊罵一邊學拖延症是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而且到了"懶癌晚期",更是毫無辦法。拖延的毛病一旦嚴重,不止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習慣,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
  • 套路璐一邊和殷世航秀恩愛,一邊將前男友視頻置頂,還是沒能放下
    除了這一點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套路璐的作品裡,一邊每天秀著和男朋友殷世航的戀愛視頻,一邊又將自己前男友的視頻放在她的作品首頁上,將視頻置頂了。有網友說,看來套路璐還是沒有放下,那一段感情。套路璐的前男友就是王樂樂,因為王樂樂當時被封殺的原因,所以他是不能出現在視頻裡。但兩個人依然可以花式秀恩愛,就比如套路璐開的跑跑卡丁車就是王樂樂送給她的。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 談談焦慮的常態化:正視、和解與共存
    疫情期間成年人的焦慮愈發顯得嚴重,這是我和朋友的故事,但我相信這不僅僅是我們一個人的故事。失眠半年的我,一直在尋找方法從焦慮中走出,一次偶然機會閱讀了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以下簡稱《焦慮》),失眠有所緩解,我像是迷失在沙漠中的探險者,此時找到了回家的路。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英語啟蒙還能這麼玩?跟到家早教老師一邊學字母,一邊鍛鍊體能
    一邊學英語,一邊練體能大概是今年3月份,幼兒園因為疫情無法開學,衝哥每天只能在家跟我大眼瞪小眼,別說英語啟蒙,最普通的幼兒教育都沒有專業的人能給到。正在焦慮的時候,同小區的鄰居寶媽說有個平臺可以請幼兒老師到家來給孩子上課。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何老師說:人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
    《朋友請聽好》何老師與謝娜壞情緒說得玄乎些就像發黴了的空氣,總是趁你不備就來偷襲;壞情緒讓我們感覺到焦慮,但當我們學會處理這壞情緒,把它轉化為推力的話,就能得到成長。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這書告訴我們焦慮的情緒是怎麼來的,我們該如何與它相處。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學習化解內心的焦慮,實現心智的成長
    通過蘑菇姑姑的《一邊焦慮,一邊成長》一書,我們也許能獲得經驗,學會重新和焦慮建立聯繫,達到增強自身心智的目的。蘑菇姑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名百萬粉絲的心理作家。她通過二十五篇文章,帶著我們從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發現焦慮,剖析焦慮背後的心理內因。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一邊犯錯一邊改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
    ,創意遊戲與實用資訊,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兒以靈感————————————————上回書我們講到:學習英語的不二法門就是臉皮厚(回復英語可見)。今天我們來講第三英語啟蒙階段不要怕犯錯,不要總想著練成「完美英語」再去和老外交流。一邊犯錯一邊改,才是學習英語的唯一捷徑。為什麼說不要追求「完美英語」呢?1、追求完美英語會傷害孩子的積極性;2、追求完美會損害英語學習的完整性;3、哪裡有什麼完美英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邊學邊練。
  • 所謂懂事,不過是一邊受傷,一邊堅強
    02有人說:「所謂成長,不過就是一邊受傷,一邊堅強。」聽了這句話,感觸頗深。不是所有人,生來就懂得一切道理,有時候懂事的背後,藏著一個人背後受過的傷。不是因為我不想回家,是因為我沒有家。他們都不喜歡我,也不願意見我一面。就連學費、生活費,都是我給人家打工賺來的錢。我太害怕了,害怕你們看不起我,害怕你們也不喜歡我。所以,我努力去做到最好,去成為你們喜歡的樣子。」那天晚上,小海說了很多話。
  • 樹德實驗中學開學第一課「心教育」: 一邊承受挫折一邊學會長大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再優秀的人都是一邊承受挫折一邊學會長大。讓我們的心靈多一份寬容,多一種感動,多一點堅強……」9月1日,成都樹德實驗中學舉辦了主題為「新出發,心出發」的開學典禮。易永倫說,希望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人。所謂身心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缺陷和疾病,而且需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需要具備幾個特點: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能適應環境;在人際關係中能夠和諧相處;在生活中,根據自己的情況,過著符合自己的生活;對未來有個良好的規劃。
  • 一路成長,一路陽光丨從箴言全人教育到樂知新學道
    箴言全人教育:一家踐行「真教育」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箴言全人教育關注學生六大方面的健康,即身體健康、智力健康、情感健康、心靈健康、社交健康和生活角色健康,以達成學生的全人成長。箴言全人教育的教師團隊是由對全人教育和創新教育有激情的教育從業者組成,所有的老師都具備本科或碩士學位,箴言全人教育的核心信念是:關愛生命,踏實服務,真誠相待,追求卓越。
  • 商道|在線教育2020:一邊狂歡,一邊落幕
    線下教培機構長達半年的「冰封」和疫情政策背景,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增長期,下沉市場的大門被迅速打開。風口忽至的另一面,慢行業無法避免地被捲入燒錢獲客、虧損換規模之爭,理性與瘋狂共存。 盤點這一年中發生在教育賽道的大事與變革,了解從業者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一窺2020年疫情為整個行業帶來的課題、挑戰與顛覆。
  • 《一邊焦慮一邊成長》:借他人故事,詳解人生百態,焦慮亦是成長
    在梨最水嫩、最新鮮的時候沒有品嘗,吃到嘴裡的全成了爛的。這不是會過日子,而是悲觀。這樣的人,吃著梨羨慕著別人吃草莓,得到草莓後又會羨慕別人吃芒果……時時刻刻覺得吃的沒有別人好。不滿足造成不開心,總是在比著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料落差導致進一步的失望,難以達到內心深處的預期,從而掉入焦慮的深淵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