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方式助力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鄭州商品交易所暨中國期貨市場30周年座談會昨日在鄭州召開。參與我國期貨市場創建發展的有關領導、有關專家、鄭商所歷任領導、市場人士和媒體代表等,圍繞「回顧歷史、邁向未來」主題開展了座談交流,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會議。

「今天是整個期貨業界喜慶的日子。」方星海在座談會上表示,當年開拓創建期貨市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國期貨市場創業艱難,市場各方要繼續發揚前輩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精神,努力推動期貨市場持續向好發展。

方星海表示,中國期貨市場在30年的發展基礎上,已經有能力成為全球重要的定價中心。當前,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已經發揮了較大作用,疫情期間尤為顯著,下一步要增強國際影響力,在推進國際化進程中,期貨市場要研究通過市場化方式助力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要持續加強期貨行業理論方面的研究與創新,有了與時俱進的理論支撐,發展的方向會更明確,前進的步伐會更堅實;要緊緊圍繞解決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對實體企業風險管理、行業提質增效需求快速回應,高效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確保不走彎路,為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我國糧食安全仍然面臨九大難題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與對策》一書中提出,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耗糧食800公斤時糧食需求才基本穩定,我國人均糧食剛剛達到470公斤,我國糧食安全處於「高難度、低水平、弱安全,吃飽沒問題、 吃好要進口,平時沒問題、戰時有風險」的狀態,糧食安全的弦永遠不能松,「八管齊下」我國糧食生產能力能夠達到8億噸。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蔣和平等:「十四五」時期的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問題與對策
    反觀國內,糧食安全同樣面臨著不小挑戰,除了過去一直存在的成本持續推高、種糧收益下降、科技含量不足、支持保護政策改革以及生產經營模式探索等涉及的糧食生產潛力發展不足問題外,還面臨新時期居民消費升級後對健康營養食物需求產生的供需結構不平衡的矛盾[2]。 另外,近兩年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蟲害接踵而至,農業疫情事件頻發,養殖鏈條上諸多壓力不斷傳導到飼料糧食作物上,引起糧食供需和價格波動性變化。
  • Z博士的腦洞|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是基於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客觀事實,具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關於糧食安全的舉措,體現了糧食安全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的基礎位置。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是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問題。
  • 基於指標評價體系的我國糧食安全演變研究
    我國糧食安全評價體系數量安全指標建構糧食數量安全側重的是通過提高糧食數量以保障糧食供給能力,解決人們「吃得飽」的問題。數量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也是我國歷來發展糧食生產的首要目標。採用人均糧食佔有量指標既可以反映糧食總量的穩定程度,又可以反映隨著人口的增長糧食的供給能力。質量安全指標建構數量安全實現之後,質量安全是新時代對糧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質量安全是指人們能夠獲得營養豐富、健康安全的糧食,以滿足自身需求,解決人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問題。
  • 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底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其中關於農業部分是重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這也是近幾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到種子和耕地問題,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糧食安全的形勢如何,種子和耕地問題在經濟工作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解決種子和耕地問題?
  • 好文薦讀丨保障能源安全,油氣產業怎麼做?
    一方面是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油氣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如何合理提升油氣儲備能力,如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約束,是油氣產業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中繞不開的問題。
  • 構築「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創聯新農業智度認為:正視我國糧食產業格局的新拐點,就要重新解構「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體系,絕不能在這個新拐點前繼續僵化、繼續被動,而是要以前瞻性的戰略思維和戰略統籌體系引領和駕馭這個新拐點。過去多年一直奉行的單純保障總量供給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亟待調整和躍升,必須向總量平衡、品種均衡、品質安全並舉的多維保障轉變。加快構築「糧食均衡安全」的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是大策,更是大政。
  • 王宏廣: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是沒有問題,但……
    目前,世界糧食供求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是否存在糧食短缺甚至出現糧食危機,中國的糧食安全情況怎樣?近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在他的新書《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與對策》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吃飽沒問題,吃好須進口」,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基本態勢。
  • 用「五力」應對全球疫情下的糧食安全挑戰
    自古至今,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品。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肩負的共同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問題,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權威解答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我國大概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幾個信息關聯起來,讓人覺得中國的糧食似乎「不安全」了。我國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8月26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專門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就社會關心的糧食問題進行了權威回應,一起來看——現在有必要囤糧嗎? 完全沒必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一些消費者出於防範風險的心理,搶購糧油;也一些貿易商和農戶出於看好後市的預期,有不少囤糧的舉措。
  • 特許經營制在我國目前公用事業市場化中面臨的問題
    [摘要]目前,特許經營制在我國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面臨著政府監管不力、承諾失信、定價機制不全,合同設計不完善、法律法規缺乏等幾個主要問題
  • 我國能源安全有哪些短板?「十四五」將如何發力?
    基本無憂但不可鬆懈保障能源安全,是我國油氣行業落實「六穩」「六保」的重要工作。在國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要把石油天然氣的安全問題放在最重要的突出位置。數據顯示,「十三五」的前四年,我國原油產量均未達到2億噸,2016—2018年經歷了三連降,2019年才止住頹勢。「中國的原油產量應維持在2億噸,才能作為能源安全的壓艙石。預計2020年,我國無法實現2億噸的目標。」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說。與此同時,當前天然氣領域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引起了專家的重視。
  • 積極應對疫情影響 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糧食安全是關係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糧食安全更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影響,引發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和擔憂,也給我國糧食安全帶來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 中央政治局: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抓好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
    要繼續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的關心關愛,駐外使領館要做好領事保護和防護指導,發揮好僑團、留學生會等作用。要堅決守住守好口岸城市防線,優化醫療資源和救治力量布局,加強檢疫檢測能力建設。要加強集中隔離人員安全服務保障,做好健康監測和人文關懷。要深入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同世界衛生組織深化交流合作,繼續向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多種方式為國際防疫合作貢獻力量。
  • 安全、發展和環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對於上述變化,我們可以沿著安全、發展與環保三條主線來理解。第一,要建立穩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保障科技安全和糧食安全。從糧食安全來看,會議要求:「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種業猶如農業的「晶片」。近年來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提高,種源自給率上升,但種業安全依然面臨一定的挑戰。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種源自給率較高,但蔬菜和禽畜的種源自給率有待提高。
  • 疫情之下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對全球的糧食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我國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六保」,糧食安全也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受全球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市場供求充滿不確定性,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 朱嘉明:世界的複雜性和糧食安全的長期性
    1996年世界糧食高峰會議對於「糧食安全」有一個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定義:「糧食安全是世界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在社會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營養的食物,以滿足其飲食和口味,維持活力且健康的生活」。也就是說,早在20多年前,世界糧食高峰會議已經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了人類面臨的基本問題。
  • 能源立法對我國能源領域未來改革、發展與有效治理有哪些作用?
    在吳鍾瑚看來,早期的能源立法,著意解決能源的平衡問題,主體間的利益分配相對簡單。隨著市場化經濟體制和機制逐步確立,多元經濟實體的出現,以及市場配置方式的改變,都在呼喚市場條件下能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的法治化。「目前我國能源立法工作中最大的不完善,是作為完整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中主幹體系的不完整,重要的法律法規缺位。
  • 關注糧食安全①|疫情衝擊的糧食安全憂思與應對
    特別是,雖然我國糧食庫存充裕、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具有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堅實基礎,而且我國輿論引導及時,在總體上沒有出現糧價大幅波動情況,但部分涉農股票、期貨以及現貨市場出現上漲行情,部分地區的居民也出現囤糧現象。其中,對於彭博社這則新聞,有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