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本單元課文編排的層次遞進性,在教學時我們實踐循序漸進地落實教學目標。我們以「聚焦側重點,建立閱讀方法群」的理念進行了大單元教學設計。在教學前不要求學生預習,以免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整個單元學習前,用一個課時集中掃清單元生字詞的閱讀障礙,為閱讀策略的落實做好準備。
以下是我們圍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這一語文要素落實的教學設計:
(一)《搭石》——關注「專注」「不回讀」。
環節一:課前遊戲,激發閱讀期待
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擔負著激發孩子對閱讀速度這個策略的興趣,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閱讀習慣,因此,在導入環節,巧妙設置課前遊戲,激發孩子對本單元要素——提高閱讀速度的期待。
環節二:計時速讀,交流閱讀方法
引導孩子讀課前導讀的學習要求,走進「有速度的閱讀」,然後按照本課「導讀提示」進行默讀實踐,記下所用時間。提醒學生計時是在自己對閱讀的內容有了解的基礎上記下閱讀時間。
在孩子閱讀完後,藉助課後習題中學習夥伴的情境交流,請不同閱讀時長的孩子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通過交流總結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1.集中注意力去讀,不回讀;2.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讀懂文章的大致內容;3.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儘量快速閱讀,不能只追求閱讀速度而忽略對文章的理解。
環節三:考察理解,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們巧設問題,檢測孩子的快速閱讀的效果。在這篇課文中,我們設置了以下問題:
(1)判斷搭石所用的石頭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搭石要慢一點才穩。( )
(2)填空
課文按照:(介紹)搭石——( )搭石—( )搭石——(讚美)搭石的順序展開。
(3)簡答
家鄉的人們為什麼要擺搭石?
這些問題題型多樣,題量適中,能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同時也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快速閱讀中的不足。
(二)《將相和》——關注「連讀」
環節一:速讀計時,把握學習內容
計時初讀本文,遇到不認識的,或是不理解的詞時不回讀,初步了解本文的大意,概括出小標題,梳理本文脈絡。
環節二:遊戲激趣,初識擴大視域
在鞏固運用了「集中注意力、不回讀」初知大意的基礎上,然後結合課後的「選做」題,老師依次用閃現的方式出示兩個字的詞語、四字成語、七字詩句,讓孩子說說看到的內容,學生初步體會擴大視域的妙處,改變逐字閱讀的習慣。
環節三:巧借方法,妙用連詞成句
這個環節,結合課後「學習小夥伴」的對話,交流「連詞成句地讀」的方法——抓句子主幹,再出示第二自然段,讓孩子練習嘗試「連詞成句」。
環節四:連詞成句,聚焦人物形象
結合課後第四題「藉助具體事例說一說對藺相如、廉頗的印象」,採用限時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要「連詞成句地讀」,儘量擴大閱讀的視域。
交流時,引導學生結合具體事例,根據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點。
(三)《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關注「關鍵詞句」
環節一:回顧速讀方法,形成閱讀方法群
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孩子梳理閱讀方法,這些閱讀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時候是可以綜合運用到閱讀中,以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的。也為接下來學習新的提高閱讀速度方法做好鋪墊。
環節二:計時速讀不回讀,交流閱讀體會
學生在中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藉助關鍵句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在這個環節中,先回顧藉助關鍵句的方法,然後教師直接讓孩子根據閱讀提示要求,結合學過的方法進行速讀不回讀,教師在大屏幕上計時,學生完成後,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梳理出本文的結構特點。
環節三:帶著問題速讀課文,分享閱讀收穫
這個環節結合課後習題三進行。課文中涉及的一些事物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免會有一些不懂的內容,某些內容易激發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在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後,結合課後第三題,引導學生就不懂的問題或者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在學生提問時,教師分辨學生所提問題的價值所在,有的孩子的提問可能是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想要繼續了解,有的孩子可能是對課文的寫法感興趣,有的孩子也許是由於生活常識有限,就文中的內容而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學生大膽提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分享帶著問題閱讀的收穫。
(四)《冀中的地道戰》——關注「帶著問題讀」
環節一:巧設遊戲,回顧速度策略
在大屏幕上屏幕閃現一段話,停留1-3秒,看誰能一眼看完、記住這段話的內容。
(1)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還修築了封鎖溝和封鎖牆,十裡一碉,八裡一堡,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
(2)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敵人來了,我們就鑽到地道裡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裡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
(3)地道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大洞,洞頂用木料撐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許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擱東西,有的做廁所。一個大洞容得下一百來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裡經常準備著開水、乾糧、被子、燈火,在裡面住上個三五天不成問題。
作為本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既要讓學生學習運用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而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更要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方法,準確、快速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在課堂伊始,巧用一個課前遊戲,回顧前面所學的閱讀策略,有效的訓練孩子的速度能力,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環節二:讀題提問,引出閱讀新方法
這篇課文由於時代背景原因,學生對「冀中的地道戰」比較陌生,在讀題後,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順勢引導學生關注課前導讀中的方法,明確學習這篇課文的速讀方法。
環節三:帶著問題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完成後先記錄閱讀時間,然後交流解決疑問。在這個環節教師還要檢測學生的速度效果,了解學生初讀課文後對內容的把握程度,避免追求閱讀速度而忽略閱讀理解。
環節四:細讀文本,製作冀中地道指南
在細讀課文中,除了帶著問題閱讀以外,還要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因此在這個環節,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抓關鍵句」的方法製作地道指南,了解地道戰產生的歷史背景,感悟地道的構造和作用的奇特。通過講練結合,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內化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