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猝死:近期多個工地出現中暑!工人因中暑從腳手架跌落!請提前...
更早之前的7月12日,一位工人被抬進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急診科。「醫生,快救救他!因為中暑頭暈,他剛從腳手架上掉下來了!」該工人因頂著烈陽,在36℃高溫的炙烤下持續作業多時,出現中暑症狀,感覺頭暈、無力,卻還想咬牙完成工作,但沒想到竟然一不小心從5米高的作業架上,急速墜落至地面,後背著地!經檢查,他多處肋骨骨折,胸椎、腰椎骨折,肺挫傷。
-
高溫炙烤,杭州建築工地工人接連中暑!有人手腳抽搐,有人高空墜落……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急診科醫生陳乃雲輕聲感嘆道,「中暑這麼嚴重還硬撐著,高溫作業的工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一邊是梅雨未歇,一邊是高溫飆升,在這雙重夾擊中,持續暴露戶外工作者,經受著巨大的考驗。「昨天,我們接連處置了兩起重症中暑急診患者和一起因中暑引發的高空墜落,都是在附近工地作業的工人。」 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急診科醫生陳乃雲告訴錢報記者。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39歲的他熱痙攣昏迷
今日起,城市新聞版開設「高溫急診室日記」專欄,講述三伏天裡急診室裡的故事。 出梅後的杭城瞬間熱浪滾滾,這兩天,不少還沉浸在前幾日悶熱潮溼天氣中的市民一下子沒緩過神來,中暑入院急救。39歲的李先生,就讓市一醫院的醫生捏了把汗。前天早上,他在工地上幹活後暈倒,被120送入市一醫院救治,醫生診斷為熱痙攣。 高溫天如何預防中暑?中暑後如何急救?市一醫院急診科專家為您支招。
-
中暑後猛喝水易導致熱痙攣
8月,人們迎來了一年中又一酷暑的月份,「中暑」應該是夏季最紅的詞彙,雖然隨著條件的改善和認知能力的提高,不少家庭都準備了消暑藥品,但是一些戶外工種依然面臨中暑的問題。醫生提醒,輕微中暑可服用藿香正氣液或藿香正氣膠囊,嚴重的,若發燒則要及時送醫。此外,中暑後不能猛喝水,應該少量多次。
-
高溫天街頭作業的環衛工人 脖子上的毛巾就沒幹過
原標題:高溫天街頭作業的環衛工人 脖子上的毛巾就沒幹過 本報訊 (記者 李霞) 這兩天,環衛工人在酷暑下辛苦作業的身影,讓市民既感動又心疼。昨天下午,當地表溫度達到40℃時,很多人開始在朋友圈轉發這樣一條信息:「今天一起為環衛工人發一條:由於盛夏高溫,很多環衛工人中暑住院。
-
酷暑下戶外連續作業8小時 杭州39歲男子熱痙攣昏迷……這些防暑...
39歲的小李,就讓市一醫院的醫生捏了把汗。前天早上,他在工地上幹活後暈倒,被120送入市一醫院救治,醫生診斷為熱痙攣。高溫天如何預防中暑?發生中暑後如何急救?市一醫院急診科專家來支招。烈日下幹活嘔吐昏迷小李家住餘杭,今年39歲,平時在工地上作業。
-
中暑或可致死,高溫作業需做好防範
長沙市疾控中心職業衛生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醫師金若剛提醒,高溫作業的單位和勞動者都要增強職業性中暑的防範意識,掌握中暑的正確處置方法。症狀 中暑有三種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各不同李先生在一家帶鋼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作。在夏季高溫季節,公司採取輪班制,每班由兩批工人每隔兩個小時輪流作業。
-
熱衰竭、熱痙攣和熱射病的區別
高溫作業者單純暴飲淡水會加重心臟、腎和胃腸道負擔,甚至引起熱痙攣的發生,故以含鹽量0.15%-0.2%的飲料為佳,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可選用鹽開水、鹽汽水及鹽茶等,飲品溫度以10℃左右為宜。 太冰的食物會對腸胃甚至心腦血管造成強烈刺激,食物不要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
-
電焊工中暑,四肢抽搐熱痙攣
市三三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春江介紹,小許被送到醫院時大量出汗,頭暈胸悶,伴有身體四肢抽搐,呈現為熱痙攣的狀態。所幸經檢查,他的意識清楚、生命體徵平穩,只是輕度中暑。醫生為小許進行心電監護,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他的症狀明顯好轉。劉春江介紹,到了35℃、溼度高於60%,就是容易中暑的臨界點。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
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了今年全省高溫中暑病例情況。報告顯示,今年高溫中暑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81:1;中暑病例以30到49歲年齡組最多,有103例。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專家說,誘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環境溫度過高、溼度過大、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等都是導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
閔行一建築工人"熱衰竭"死亡 專家支招中暑急救
申城連續兩日高溫。6月18日15時30分,閔行區浦星公路某建築工地一名工人在工作時突然暈倒在地,工友立即呼叫「120」急救並將其送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隨後該男子被診斷為「熱衰竭」,雖經搶救,仍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於6月19日凌晨3時45分搶救無效死亡。 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正值梅雨高溫季節,市民應謹防中暑。
-
資深「跑友」江邊跑步得了熱射病 高溫來襲注意防暑降溫
一連喝了五瓶水 送院時全身抽搐 然而,這兩天高溫來的猛,很多人還沒有防暑降溫的意識。除了熱射病,寧波多家醫院接連收治了多起熱痙攣、以及嚴重中暑患者致急性腎衰的患者。 今天上午8點多,30歲的王先生也被送到了二院急診。 原來,王先生在建築工地工作,早上高溫作業感到特別累,於是到陰涼處休息。
-
高溫天需高度警惕中暑 各種症狀有不同解暑方法
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主任苗常青介紹,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高溫天氣還會對慢性病患者造成不適,59歲的曹女士,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不敢多喝水,10日在家突然暈倒,被家人送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救治。苗常青表示,天氣炎熱導致患者血壓波動較大,因為出汗多而導致血液濃度大,易形成血栓。
-
中暑嚴重會出現「熱痙攣」 請儘量減少高溫下勞作
近日來高溫天氣持續,杭州市紅會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幾位因腿部肌肉疼痛而不能行走的病人,這幾位患者皆因長時間烈日下勞作過程中出現小腿肌肉陣發性疼痛,不能行走而來院急診。經一系列檢查,診斷為「熱痙攣」,經降溫、補液後好轉出院。
-
企業夏季高溫作業防暑降溫措施全攻略
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以出現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導致死亡。熱射病主要表現為:因高溫引起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而產生高熱,體溫可高達40度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熱痙攣主要表現為:由於大量出汗、失水失鹽,人體發生電解質紊亂,引起肌肉痙攣。好發於四肢肌肉,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
-
江北一名工人突然從腳手架跌落!夏天戶外作業要注意中暑
接連幾天的高溫,讓戶外作業顯得更為難熬。7月19日晚上7點,雖然不是當天氣溫最高值,但室外溫度仍然很高,在江北灣頭路460號的一處施工現場,一名工人就因中暑從腳手架上跌落了下來,摔到玻璃平臺上一動不動。路人發現後,趕緊撥打了「110」報警求助。
-
23歲打工小夥曬成熱痙攣 渾身疼痛手臂無法伸展
襄陽來漢打工的23歲小夥李冬(化名),連續3天在戶外刷廣告,昨日被曬得身體捲曲成團,到漢口醫院診斷為重症中暑的一種——熱痙攣,幸經及時救治已緩解出院。 結合李冬症狀和長時間日曬的經歷,神經內科主任肖玉嫻診斷李冬是熱痙攣。 據介紹,重症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其中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肉痙攣,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常呈對稱性,如雙手、雙腿。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如果不及時搶救,繼續在高溫環境下,甚至危及生命。
-
玉米地不透風+高溫日曬 槐泗六旬農婦「烤」成熱痙攣
高溫天氣,中暑患者也接連出現。前天,一六旬農婦下田鋤草,才勞作了30分鐘,就出現頭暈目眩、全身乏力,連續高燒了10小時。醫生檢查後發現,老人是中暑後導致熱痙攣。高燒10小時不退玉米地裡中暑導致熱痙攣據東方醫院內科醫生盧麗萍介紹,患者剛來到醫院的時候神志不清、渾身乏力,已不能行走。一量體溫,高達38.5℃。據家人介紹,錢大媽從早晨發病後,直到傍晚6點左右送到醫院,約10個小時一直處於高燒狀態。醫生認為,錢大媽渾身乏力,屬於典型的中暑導致熱痙攣。
-
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怎麼區分?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有...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江歆 本報訊 浙江省疾控中心發布了今年全省高溫中暑病例情況。報告顯示,今年高溫中暑病例中男女比例為1.81:1;中暑病例以30到49歲年齡組最多,有103例。 在高溫環境中,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儘量穿寬鬆、輕便、散熱好的淺色衣服。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保持充足睡眠。 同時提醒一般室內從業者,從外面很熱的環境進入室溫調到很低的空調房,或從空調房走到溫差很大的戶外時,都極易中暑,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
湖南張家界:急救技能培訓進崗位 保障高溫作業電力工人安全
人民網長沙8月27日電 針對近日高溫天氣攀升,居民用電需求量增大,基層一線電力工人任務加重現狀,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及時組織醫護團隊走進國網永定區供電支公司,為來自城鄉一線40餘名電力工人,開展戶外高溫作業下的急救技能培訓,充分保障電力工人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