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瀟:德國的美育融合教育

2020-12-11 騰訊網

本期話題

藝術,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 專題策劃 劉尋美

【編者按】11年前的4月2日,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了「世界自閉症關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人類在對自閉症(Autism)的關注和認知上,踏出了新的一步。這沉重的一步絕不意味著同情與憐憫,而是飽含著理解的呼喚。至今,自閉症仍被認為是一種「疑症」,其病因尚未能明確,自閉症兒童被稱作「星星的孩子」。而通過藝術進行幹預和治療,即藝術治療(Art Therapy),成為了撫慰該症患者,乃至幹預、治療多種精神疾病和心理創傷的一種方式。

本期,我們關注「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亦關注藝術治療的歷史與案例;我們關注那些「星星的孩子」們小小的、又大大的靈魂,亦關注那些被誤讀的概念。我們呼籲您,偶爾抬頭望向星空,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德國的美育融合教育

□ 肖瀟

德國,是傳統工業型社會,著重倡導「融合社會」這個新教育的概念,加之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教訓後,更加注重和倡導社會應該具有「多元化包容性」。

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最初源自社會學概念。融合教育在德國是不分年齡段的,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學都一併通用。因此,殘疾兒童在德國享受和一般兒童完全相同的受教育的待遇。

美育融合教育,則主要是讓殘疾與非殘疾學生參與共同觀看、研究和討論一件藝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除了學習到具體的藝術知識之外,還會找到適合自身學習節奏和鍛鍊獨自思考能力的方法,比如如何觀察藝術作品,如何開展自我獨立思考,如何查閱資料和相互討論交流,進而具有創意性、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當然,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具備醫療治療目的。

在數字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孩子關心和關愛的能力、學會接受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的能力,實際上非常重要。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個性化特徵,能夠增強孩子們對不同個體和個性的認識,對於一般孩子而言,他們能夠學會如何接納、認同;對於殘疾孩子而言,則能夠通過圖像和圖形的美術教育方法,更具象地來學習,減輕一般理論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困難。

首先,通過藝術創作以及藝術材料認識的過程,來提高殘疾兒童的動手能力以及生活樂趣。其次,通過藝術的渠道來認識世界和自我,並通過藝術語言方式找到適合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方式,從而減少他們對殘疾的懼怕,提高殘疾兒童的交流能力。最後,使得殘疾兒童和發育正常的兒童有相互認識和接觸的機會,培養孩子從他人角度來看待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效避免歧視的產生。我想,這三點,也應該是通過美育的教育方法來實現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下面這個實例中,可以看到德國某小學是如何使用美育的方法,設計專門針對患有自閉症孩子的課程的。

案例之前,我們要粗略了解患有自閉症孩子和一般兒童之間所存在的吸收和理解信息能力的差異。一般而言,我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會同時啟動所有感覺器官,也就是聽、聞、嘗、觀看和感覺,在接收信息後,通過語言交流進行信息再加工。但是自閉症患者很難同時啟動不同的感覺器官來接受和加工信息,也就是說,他們在面對信息的時候只能使用一種感官,其他的感官平行開啟會帶來壓力。

德國的這所小學在認識到關於自閉症的情況後,開始使用美術教育的方式來鍛鍊患有自閉症孩子的感官意識。課堂上,老師選擇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朱塞佩·阿爾欽博託的一幅作品給孩子們看,這幅作品名叫《土地》。作品呈現的是阿爾欽博託常用的以拼接的方式來創作的人物頭像,藝術家用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同動物形象來拼出一個人物側面像。畫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動物,所以不會給孩子帶來圖像陌生感。

《土地》

老師在展示藝術作品時會提兩個問題:「你看到了什麼?你聯想到了什麼?」在孩子們觀察的時候,老師會有意識地聚焦到藝術作品中的某個動物上,然後慢慢擴大到兩個動物、多個動物、最後擴大到整個作品畫面上,這時候孩子們會辨別出一個清晰的人物側面像。隨著老師從近到遠、從小到大的聚焦,孩子們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並且學到了一種全圖觀看的能力。同時,在課堂上可以觀察到,孩子們會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看到了什麼,這無疑刺激了自閉症兒童的對話能力,從而達到自閉症兒童多感官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鍛鍊效果。

當然,除了在學校,德國一些公立博物館和話劇院都提供專門給未成年孩子開創的藝術工作坊。這些社會公益項目對「美育」以及「美育融合教育」起到一定的補充和支持作用。其中一些項目是和學校一起合作完成,一些項目則向所有公眾開放,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參與。

(作者系德國赫德斯海爾穆現代藝術科學研究學院博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2020上城區教育系統學術節 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成功...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毛慈萍)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系統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徐聲高攝/光明圖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重要文件,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從更高站位出發,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再認識,再深化,再設計,再推進,進一步凸顯美育的價值功能,聚焦突出問題,內容極其豐富。
  • 連州如何「以美育人」?華人美育促進會主席帶來頭腦風暴
    他憑藉「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進而全面實施美育」的改革思路,把原本一間薄弱初中轉化成廣州名校!他就是「廣東美術促進會(籌)」會長、華人美育促進會主席、南方教育科技研究院美育研究所所長、原廣州市109中學(現執信中學)退休校長葉昌奎。
  • 從西方現代藝術教育看中國美育之路
    教育學家梁福鎮通過對歐洲,尤其是德國審美教育相關理論家席勒、狄爾泰、尼採、柯柏斯(Diedhart Kerbs)、奧圖(Gunter Otto)、瑞希特(Hans-Günther Richter)等人理論的梳理,將美育的功能概括為「(一)健全個體人格的發展;(二)促進社會和諧團結;(三)開展審美溝通的能力;(四)培養批判反省的能力;(五)激發想像創造的能力」。
  • 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
    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先生致開幕詞。
  • 國家政策利好美育!小天鵝胡雪:美育,更能體現教育的真善美
    3、教育是培養人的,要按照人的本性來培養人,最成功的教育是使每個人都發現自我,從而成為自我。美育教育也許是將學生還原為自然體屬性的一抹頑強的教育倫理之光。4、中國教育正在回歸教育倫理,中國孩子正在回歸成長,中國家長正在回歸平和。美育將會真正改變我們的下一代。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內容提要:美育和藝術教育有著密切聯繫,也有一定區別,需要運用辯證思維正確理解。在美育教學方興未艾的今天,恰當把握美育與藝術教育、專業藝術教育與普通藝術教育、美育與德育、美育與藝術教育評價、美育與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教學等一系列的關係,是遵循美育特點、提高美育教學實效的必要前提。
  • 對美育的最新認識和剛性要求
    與之相適應,審美教育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有著不同的形態和方式而已。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教、樂教即是美育,他主張通過「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步驟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正式的美育思想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的。受席勒美育思想的影響,中國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國維、蔡元培、魯迅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極力倡導美育。
  • 米多多美育: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到春秋時期,我國的古教育家孔子創立了古代教育體系,他以「六藝」——禮、樂、書、數、射、御教授弟子。樂,實際上就是專門的美育課。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對中國近代美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紹到中國的是王國維,而真正倡導美育並建立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人是蔡元培。
  •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在京發表《美育行動宣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建立美育互通互動互聯機制,提出如下美育行動宣言。——我們的共識: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美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美育應貫穿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滲透到社會生活各方面。
  • 藝術教育新時代—美育將全面納入中考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 重慶知行衛生學校美育教育實踐活動「藝術節」展演異彩紛呈
    一場以美化人的美育融合探索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市政協原副主席竇瑞華宣布本次「藝術節」開幕重慶知行衛生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黃吉慶首先致開幕辭重慶知行衛生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黃吉慶首先致開幕辭。他表示,美育教育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橋梁和紐帶,本次「藝術節」的開展貫徹落實了習總書記最新關於學校美育工作指示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對深化黨的教育方針,對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第三屆陝西美育教育交流展示在渭南舉辦,陝西美育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齊文華出席開幕式
    6月29日—7月1日,第三屆陝西省美育教育交流展示暨中小學音樂、美術課觀摩活動在渭南舉辦。本次活動由陝西省教育學會主辦,陝西美育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渭南市教育學會、渭南市瑞泉中學、渭南市臨渭區北塘實驗小學、渭南市臨渭區人和小學協辦。
  • 美育教育的意義與踐行者
    他們的未來有無窮可能,值此元初之時,萬事之始,廣大的文藝工作者應當通過美育教育,在孩子們的心靈之中播撒下美的種子,並給予充足的滋養哺育,令其生根發芽,使他們都能在美的陶冶下自然生長,充分認識自己的天性,將靈魂內中真善美的一面發展壯大。
  • ...丨杜衛:中國美育傳統論綱 —— 當代中國美育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中國的美育傳統把美育納入「修身」的主要途徑,體現了濃鬱的家國情懷;把美育定位於以倫理為主要內涵的人文素養的化育,形成了美育和德育內在融合的「心育」特色;以體驗為途徑,將修身的內容內化於心,形成了「情育」特色和「無用之用」的獨特話語;並形成了以「潛移默化」為代表的方法論話語。
  •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20年博鰲國際教育創新論壇在渝舉辦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東燕在講話中表示:「新村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讓人感覺就是一座『美學博物館』!學生審美內涵自然流露,教師審美意識自覺覺醒,這是學校美育中師生很美好的樣態;以美促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魄、以美育美、以美興勞,這是學校美育工作很理想的格局。"「美育,已成為當今教育界的重要議題,同時還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必修課程。」
  • 探尋英國美育的虛與實
    英國高校的藝術教育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已形成體系,其中許多理論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作為其典型代表,愛丁堡大學藝術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上半葉,其建築、藝術、設計等專業均位居世界前列。通過對其成功經驗與理念的研究,我們能夠管窺英國藝術教育和美育的全貌。
  • 制度保障「以美育人」
    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李洋  美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落實立德樹人、實現培根鑄魂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構建學科橫向融合、學段縱向銜接、資源內外統籌的開放性、立體化的美育育人體系,拓展美育工作的途徑和渠道,提升美育的整體育人效果。  首先,加強學科橫向融合,構建跨學科美育實施體系。
  • 美育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而幼兒時期是人一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它對幼兒的心靈塑造、智力發展、愉悅幼兒的性情、增進幼兒的健美體態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孩子幼兒時期實施美育教育,是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更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美育教育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 湖南臺美女氣象主播肖瀟:偶爾也會萌萌噠(圖)
    播報風雲的從不是風雲人物 芒果氣象主播肖瀟講述藍板背後的故事 2015年11月19日 昨日,記者採訪到了湖南衛視「衛視氣象站」的主播肖瀟。這位年輕的女主播透露,目前國內主播走的還是端莊大氣的主播路線,「不過偶爾我們也會萌萌噠。」 端莊大氣為主,現在變得更活了 2011年,肖瀟畢業後進入湖南省氣象局,成為了一名氣象主播。肖瀟透露,目前氣象主播都還是從播音主持方向選拔,「一般都招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然後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