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的哲學,被量子力學顛覆了嗎?

2020-12-13 獨視角

談到物理的本體論問題,非常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雖然以一部短短的相對論顛覆了經典的永恆的與空間獨立的時間觀,甚至是間接的顛覆了哲學上的世界觀,但在微觀世界上,既在量子力學上,愛因思坦卻執著地堅持用經典的觀點看問題。所謂經典觀點,其實就是我們可以觀察,包括使用儀器觀察到的現實體驗。

所謂薛丁格的貓就是一個試圖用經典和量子思維混淆的例子。實際上,量子力學,如同相對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否定了經典的一種新的空間觀,所謂波粒二象性,所謂不確定原理,其實都可以用一種相對性的空間觀來描述。 與此同時,量子力學卻一直沿用經典物理的時間觀。

而回到更高層次的哲學。哲學和物理學都在試圖探討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但哲學卻一直沒有跟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展。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基本上,如果不是全部,哲學家們都沒有真正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內在含義。同時,物理學家們又放棄了在本體論上探討世界和物質的努力。而一直在唯象的路上前進。

世人公認的最後一位哲學大師,海德格爾,從時間和地點來看,都應該知道了相對論的發表,雖然在第一時間敏銳地感覺到了物理的革命並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試圖在存在和時間上做出新的哲學定義。但還是沒有能過把物理的革命性的新理論引入和發展成新的哲學思想。

霍金或許認識到這一點,他在《大設計》一書中說,哲學已死,哲學已追不上現代科學蓬勃發展的步伐,尤其是在量子力學理論面前,傳統的哲學觀念仿佛已經被否定了,顯得很落伍了。只有科學家們還在高舉著探索的火炬,哲學家們被遠遠甩在後面。

但是,霍金仍然有他自己的困擾,我們怎麼能理解我們處於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運行?什麼是實在的本性?所有這一切從何而來?宇宙需要一個造物主嗎?

如同霍金自己所說,這些問題看起來更像是哲學類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物理問題。物理一直不關心本體論問題,就是它是什麼的問題?而是它如何運動?按什麼規律運動?所以有人說物理就是研究物質運動的規律。因為這才是可以測量的。而它是什麼,往往不可以直接測量。比如時間是什麼?我們測量的一直不是時間,而是頻率,而後把頻率的倒數定義為時間間隔。

那麼,在可測量的數據後面,在可觀察的自然現象後面的物理過程是什麼? 這就是物理的本體論問題。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是否需要去知道它?什麼是這裡的哲學意義?物理和哲學的關係和分界到底在哪裡?僅僅是可觀察的自然現象和不可觀察的自然現象嗎(或者形下形上)?兩者究竟有沒有界限?物理學在很多方面發展到極限的今天,很多問題已經無法迴避。

東方哲學主要研究人與人的關係。 西方哲學主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東神學,則主要研究人與精神界的關係。 為什麼形成這樣的分工不說,更有趣的是這三種關係剛好構成一個完備集。把世界上可能的關係都包括了。這也是為什麼現代自然科學誕生在西方的原因。如果要把意識引入科學,則可能要回歸中國哲學了。 近些年,有人試圖用東方哲學解釋物理學上的量子論的哲學困境,就是一例。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當代認知哲學中的一個新型的邊緣理論,基於當代量子力學理論所提出的極為重大而又極為基本的哲學問題,探討人的認知及其決策的涵義、本質與作用等基本問題的交叉科學。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量子力學的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量子力學的正統哲學基礎
    作者:李春一、量子力學的正統哲學基礎:(辯證)科學唯物主義認識論科學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是認識主體——它在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的基礎上,把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並把實踐的觀點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具有摹寫性和創造性,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而進行的積極能動反映。
  • 為什麼當量子力學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生命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自從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奠定量子力學基礎以來,人們就開始研究量子力學和微觀世界。既然量子力學被證明是正確的,為什麼生命會變得毫無意義呢?眾所周知,隨著科學家對微觀世界研究的深入,很多理論被推翻,其中出現了量子力學中的各種奇異現象,這些現象似乎超出了經典物理學的認識。其中最著名的是量子糾纏。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從這個比較意義上講實數域不是代數封閉的, 而複數域是代數封閉的。所以用數域的擴展來表示人類認識的進步,比用無理數的無窮無盡高了一個層次。但是,人類的認識當然要繼續前進。比用數域的擴展的更高的層次是什麼?數域的擴展可能也到頭了。數的擴展都是從問題而來。整數分數小數正數負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虛數複數,都是從問題中出現的漏洞裡發展出來的。
  • 量子力學的本質是不確定性嗎?
    量子力學中詭異、甚至反直覺的要素,因何而產生。在量子力學領域,物理學家已經習慣用「概率」來描述現象,但概率難道不是體現了我們對研究對象了解得還不完全嗎?什麼是概率?不管你們承不承認,其實量子力學的概率,和現實宏觀中的概率本質是一樣樣的。就好像現實中的人,我們經常問:「你相信緣分嗎?」
  • 量子力學是唯物學科嗎?
    我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些宣傳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聯繫的文章,比如,有一篇網絡文章叫《從量子糾纏到量子計算機,未來的某一時刻人類或許解開宇宙的起源》,還有用朱清時的演講做成的《朱清時:量子力學證實,人類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物質並非實有的存在》等等,這些文章千篇一律的把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掛鈎,甚至直接鼓吹量子力學證明了唯心主義。
  • 量子力學的哲學反思:中國科學家發現波函數真實存在的哲學涵義
    量子力學已通過全面、嚴謹的實驗驗證,並得到極其成功的應用,但應該如何詮釋這些實驗與應用,卻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統稱為量子力學哲學詮釋。具有代表性的詮釋有:哥本哈根詮釋:波恩、海森堡和玻爾等權威量子物理學家所支持的哥本哈根詮釋,歷來是佔統治地位的主流派。
  • 臺灣大學——哲學概論
    在高二的某一個周五晚上,我躺在床上,打開手機在碎片化的信息中穿梭,偶然發現了臺大王榮麟老師的哲學概論。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王榮麟老師成為了我高中階段的精神支柱:走在路上會想著他講的內容,每天晚上由他伴著入睡,甚至,每當我高三考試考砸的時候,我都會這樣安慰自己說反正晚上還可以聽哲學概論呢。
  • 量子力學上有哪些著名的實驗?
    根據傳統的機械波的概念,波動需要介質,那麼對光波(電磁波)而言,這個介質就是所謂以太,但「麥可遜-莫雷」實驗並沒有找到以太。這個實驗可以被後來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所解釋。與魯本斯有密切合作關係的普朗克於1900年10月19日向德國物理學會匯報了自己的新公式——普朗克公式,同一天魯本斯的最新測量結果也在會議上公布。1900年底,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並通過量子假說推導出了普朗克公式。從此量子力學的發展正式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 量子世紀的創世餘暉——讀馮·諾依曼《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
    ——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撰文 | 李輕舟重視並探討物理學在表述中呈現出的形式結構及其意義是牛頓創立經典力學體系以來的傳統。一般地,表述物理學所依賴的載體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然詞彙組成的陳述性語句;第二種是數學符號組成的形式表達式。
  • 索緒爾語言學的哲學意義
    因為對於傳統的語言學家,語言是處於自然的,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去尋找人類創造語言的自然過程,這是一種思辨哲學的態度。這裡引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他認為人首先要解決吃穿住的生存問題,然後再談論文化方面的問題,例如政治藝術。
  • 量子力學:科學——理性的獨白;詮釋——眾神的狂歡
    它是相對固定的,已經成熟的,經過艱苦努力掌握它的人可以說是從技術上「懂」得了量子力學,已經是「專業懂」,具有常人不可比擬的優勢,不要「身在懂中 不知懂」,過分糾結於「普及懂」。而量子之謎,是超越物理學的「物理學之後」形上學的東西,是常俗意義上的東西,是」眾神的狂歡「。
  •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格論及其現代意義
    理想人格論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中國傳統哲學的要義和精髓。作為「成人」「內聖」之道,該論集中表現為對君子、聖賢等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並通過對心性的深入探究而得到系統的構建和闡釋。與西方哲學著力向外尋找人與自然或存在者與「存在」相統一的中介不同,該論提供了一種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內在的路徑和模式,並在現代化過程中愈益彰顯出其獨特價值和重要意義。
  • 量子力學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我們普通人可能完全無法想像
    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結合產生的量子場論,用於描述自然界中的三種基本相互作用:強、弱和電磁相互作用。量子力學是半導體技術革命的基礎,沒有量子力學,計算機、手機等現代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都不會存在。儘管現在距離量子力學的誕生已經過去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但是量子力學和量子技術仍處於蓬勃發展階段,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有可能在將來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
    根據哥本哈根解釋,人們甚至能預測不同測量過程可能產生觀測效應,由此哥本哈根解釋贏得了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支持從而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對人們的哲學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嚴格講,哥本哈根學派並沒有關於哥本哈根解釋的統一的觀點,而是集中了以玻爾為首的這個圈子中若干相似的觀點,它們之間有時各有不同甚至衝突,因而很難說清楚這個學派的確切論點。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量子的詭異現象突破了經典物理學的界限,顛覆了20世紀之後人類的科學觀。一時之間,「量子」成為新時代裡神奇的代名詞。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常聽人說:「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
  • 物理學家:當人類真的掌握了量子力學,這個世界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讓人們評價物理學上最神秘的禮儀,讓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量子領域。這個領域是到至今人們對世界最奇特的認知。這個領域也被人們及廣大科學家認為,最不可能突破的領域。量子領域就像一把鎖,鎖住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幻想。
  • 回歸哲學的愛智慧傳統
    但我認為,國內先前的(也許包括當前的)哲學教育偏離這一傳統甚遠,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哲學知識的傳授上,把哲學當作了某種知識體系、某種命題系統、某種智慧形態,哲學教育變成了上課講條條、聽課記條條、考試背條條這一習慣的周而復始,造成了學生對哲學課的反感甚至厭煩,在一門號稱愛智慧的學科中,他們卻感受不到多少撞擊出的智慧火花。
  • 趙澤行隸的哲學意義!
    正如林語堂說的,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從殷商的甲骨文, 鐘鼎文算起已綿延三千年餘百的書法史。龜甲石刻鐘鼎文那刀刻斧鑿的銘文歷史滄桑而斑駁的印痕,那簡牘帛紙肆意揮灑的或濃或淡流淌的墨香,正是古代先賢們樸素哲學閃爍著的思想光芒。
  • 量子力學的最新根本詮釋——認識論詮釋
    既然說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相對性原則」是哲學認識論的推論,形上學、通俗易懂的含義就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或事件將得到不同的認識結果;那麼物理學上另一個重要理論——量子論的哲學認識論基礎也就呼之欲出了。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兩大鼻祖量子力學的哲學認識論基礎是——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要得到完全相同的認識結果。這是我提出的、也許世界首創的量子力學新詮釋。